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B超检查奶牛同期发情和超数排卵期卵巢发育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AMI-900型兽用B超,观察了20头成年奶牛同期发情和超数排卵期的卵巢发育。卵巢直径在同期发情期的第2d增大到最大值,第3d恢复后缓慢增长,在第6d再次达到最大。卵巢在超数排卵期的增长速度快,第3d达到最大。其形态也由起初的多形态到最后的长圆形或类圆形。卵泡在同期发情期增长速度平稳,第5d达到最大。卵泡在超数排卵期增长速度加快,卵泡壁也在此期变薄,由4mm下降到2mm。冲胚中卵巢纵横径在63±3.2mm,52±2.3mm时的可用胚胎率最高,为76.3%,而卵巢纵横径在72±3.4mm,58±4.1mm时的黄体数和冲胚数都为最多,分别为14.5±3.2个,10.4±2.5个。因此B超技术检查奶牛同期发情和超数排卵期的卵巢发育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为了确定繁殖季节发情期内母驴子宫颈形态与卵泡直径的关系,试验随机选择3~7岁的健康能繁德州母驴267头,采用触诊及B型超声波检测,分析了德州驴504个发情期中子宫颈成熟、软化、扩张及闭合状态下的最大卵泡平均直径及黄体对最大卵泡平均直径的影响。结果表明:子宫颈打开和关闭时,母驴最大卵泡平均值径分别为(32.08±5.61)mm和(23.57±7.24)mm,两者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子宫颈处于打开状态下,卵巢有黄体和无黄体时的最大卵泡直径分别为(30.84±5.90)mm,(32.38±5.55)mm,两者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发情期子宫颈关闭时,卵巢无黄体和有黄体时的最大卵泡平均直径分别为(27.02±7.50)mm和(24.60±5.93)mm,两者之间差异显著(P0.05)。子宫颈关闭时黄体与卵泡同为左侧、右侧和异侧时的最大卵泡平均直径分别为(24.47±5.30)mm、(26.48±5.66)mm和(24.45±4.93)mm,三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人工输精时,不仅需对卵巢卵泡直径大小、黄体状态进行检测,还需对子宫颈成熟、软化状态进行检查,以便在最佳时期完成配种。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以重复超排3~10次不等的荷斯坦牛为研究对象,借助B超技术对超排前后卵巢形态及卵泡发育过程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显示,重复超排间隔60d以上,对最大排卵直径及可用胚数无显著影响(P〉0.05)。超排期间,最大排卵直径为1.45±0.35cm(n=17),仅有1个卵泡发育波,小卵泡与大卵泡存在负相关;且超排程序对超排后卵巢功能恢复存在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寻找预测超排牛个体反应的参数对解决个体间超排反应的差异相当重要。超排4天内发育至排卵前并在发情时排卵的卵泡,在处理开始时直径大于2毫米。应用超声波检查卵巢可以计数这些卵泡,以预测超排反应。采用耳背皮下埋植孕激素法使54头泌乳奶牛(荷斯坦、娟姗及其杂种)同期发情,12天后取出埋植物,同时用PMSG超排,2天后再注射PG。发情期间授精2次,并注射单克隆抗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促孕散治疗持久黄体的作用机理,本研究通过直肠检查结合B超直肠检查对持久黄体奶牛做出诊断后口服促孕散,应用B超每3 d对黄体直径、卵泡数量、卵巢长度、卵巢宽度、子宫角纵径和子宫颈纵径进行测量,并统计1次,与用药前进行对比。30头持久黄体奶牛口服促孕散后,治疗有效头数25头,有效率为83.3%。停药后第1天卵巢出现小卵泡和中等卵泡,停药后分别在第10和19天大卵泡数量最多,部分奶牛出现发情并排卵,与用药前卵巢相比,结果发现左、右侧卵巢长在停药后均降低,但差异不显著(P>0.05);左、右卵巢宽在停药后均降低,但差异不显著(P>0.05);子宫颈纵径和子宫角纵径均在停药后升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B超是诊断奶牛持久黄体的有效手段,中药促孕散对持久黄体奶牛卵巢和子宫形态等指标具有一定的影响,可以促进黄体的溶解。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促孕散治疗卵巢静止的作用机理,本研究主要通过直肠检查结合B超对卵巢静止奶牛做出诊断后,对其口服促孕散进行治疗,应用B超对卵巢卵泡直径、卵巢长度、卵巢宽度、子宫角纵径和子宫颈纵径进行测量,并与用药前进行对比。Ⅻ头卵巢静止奶牛口服促孕散后,治疗有效率达86.7%。停药后第1天卵巢出现中等卵泡和大卵泡,停药后第16天大卵泡数量最多,部分奶牛出现发情并排卵,与用药前卵巢比较发现,左右两侧卵巢长度在停药后第1、4、10、19天显著增大(P〈0.05);左卵巢宽度在停药后第19天显著增大(P〈0.05);右卵巢宽度在停药后第1、10、19天显著增大(P〈0.(15)7.子宫颈纵径在停药后第13、16天极显著增大(P〈o.01),第19天显著增大(P〈0.05),子宫角纵径与用药前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B超是诊断奶牛卵巢静止的有效手段,中药促孕散对卵巢静止奶牛卵巢和子宫形态学变化具有一定的作用,对治疗奶牛卵巢静止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明牦牛发情症状的主要表现形式及其发生几率。[方法]采用跟踪观察、生殖器官的临床检查和B超探查技术,对147头出现静立反射成年母牦牛的主要发情症状和卵巢发育状况进行了监测统计。[结果]发情季节初次发情的牦牛,出现外阴肿胀、潮红,阴门有粘液流出,子宫颈外口肿胀的个体比例均略低于再次发情牦牛;优势卵巢体积在发情开始时(0 d)平均为(2.41±0.31) cm,最大卵泡直径在发情第1天可达到(0.91±0.22) cm,排卵发生在优势卵巢上。发情季节再次发情的牦牛,发情第0天两侧卵巢的体积都明显大于初次发情牦牛(P0.01),最大卵泡直径在发情第1天略小于初次发情牦牛(0.88±0.21) cm,但差异不显著(P0.05),排卵多发生在小卵巢上;发情期(1.4±0.5) d略短于初次发情牦牛(1.8±0.6) d,但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牦牛发情期主要发情症状并不完全出现,发情季节初次发情个体的发情表现更不充分。发情鉴定时,应根据外部症状、粘液分泌情况、卵巢发育状况来综合判断,在卵巢体积达到2.4 cm左右,卵泡直径在0.8 cm左右时就有发情的可能。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旨在揭示德州母驴发情季节的卵巢卵泡波变化特点以了解其卵泡的募集、选择、优势化、闭锁或者排卵,为驴人工授精和超数排卵提供可靠依据.本研究在德州驴发情季节(5~8月份)用直肠超声探查法每日检测5头德州母驴的10个排卵间隔的卵泡发育动态.同时每日采血,用放免法(RIA)检测E2、FSH、LH和IGF-1浓度.研究结果发现:(1)驴的排卵间隔平均为(23.22±0.28)d,每个周期中存在2个卵泡波,其中有4个展示主-主卵泡波,有6个展示次-主卵泡波.(2)第1波和第2波开始出现募集的时间分别在排卵后的第1和第(10.2±1.4)天,募集的卵泡数分别为(5.2±1.2)和(4.0±0.3)个,选择的卵泡数分别是(2.3±0.5)和(2.5±0.4)个.第1和第2卵泡波开始优势化的时间分别在排卵后的第(5.8±0.6)和第(18.1±1.4)天.波峰平均出现时间分别为第(7.67±0.24)和第(23.22±0.28)天.波峰时优势卵泡平均最大直径分别为(26.44±2.37)和(40.7±2.45)mm.第1和第2波最大优势卵泡每日平均生长率分别为(2.01±0.5)和(3.15±0.6)mm·d-1.(3)黄体(CL)最大直径平均为(37.61±1.58)mm,CL平均持续时间为(17.30±1.62)d.(4)E2浓度从排卵前3d至排卵后2d的发情期内均很高,平均维持在(46.47±9.53)Pg·mL-1,在排卵前2d达到峰值(62.84±4.89)Pg·mL-1.(5)由于E2的负反馈作用,FSH浓度到优势卵泡最后阶段(即第7天闭锁或第23或24天排卵时)大幅度下降.(6)LH在排卵前几天迅速升高,在排卵后第2天达到峰值(4.69±0.43)mIU·mL-1.(7)IGF-1的升降状况与E2基本相同,在排卵前1d达到峰值(47.9±3.91)ng·mL-1.通过上述卵泡和激素动态学变化,本研究得出下述结论:驴的卵巢卵泡发育是以卵泡波形式进行的,每个发情周期中最常出现的是2个卵泡波;排卵发生于发情结束前2 d;E2和IGF-1调节驴的发情活动;FSH调节小卵泡的募集;LH增高与排卵有关.  相似文献   

9.
山羊超排过程中主要生殖激素变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将试验羊按年龄和体重配对分成2组(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羊超排后在发情配种时注射促黄体素(LH)80U,发情配种后3d,开始以3d6次法注射孕酮(P4)6mL。对照组不注射LH和P4。在同期发情、超数排卵和配种后的不同生理阶段分别进行颈静脉采血,分离血清,然后用放射免疫法(RIA)测定血清中促黄体素、促卵泡素(FSH)、雌二醇(E2)、孕酮的含量。在发情配种后6d,采用手术法冲胚。采胚结果表明试验组获胚数、可用胚数、卵泡数、黄体数等各项指标和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升高的趋势,但统计学上差异不显著。对激素分析结果表明注射外源LH和P后相应的血液中激素水平升高,说明超排过程中注射LH和P对提高超排效果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发情周期第10天,对59头婆莫云(BMY)供体牛进行4 d递减剂量的FSH-P超数排卵试验,结果表明:①在超排前3 d(发情周期第7天)卵巢有卵泡(直径≥5 mm)+黄体的牛超排头均可用胚数3.71枚,比只有黄体的牛高2.11枚,差异显著(P<0.05)。②第1次重复超排头均可用胚高达5.57枚,分别比第2、3、4次重复超排高(P>0.05)2.15、3.29、3.15枚,比随机选择供体的超排1组头均可用胚多4.57枚,差异显著(P<0.05)。试验结果提示,超排处理前3 d(周期第7天)复选供体牛时,没有必要淘汰那些卵巢上有黄体但也有卵泡的供体牛;选出超排效果好的母牛进行重复超排是提高超排效果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荷斯坦奶牛连续超数排卵的效果,对8头供体以30d为间隔连续超排3次,3次超排有效率分别为:100(8/8)、100(8/8)和100(8/8),3次头均荻胚数分别为:10.63±3.18枚、10.13±1.78枚和10.38±1.58枚,3次头均可用胚数分别为:7.13±1.29枚、6.38±0.92枚和5.88±1.17枚。3次超排的头均荻胚数间和头均可用胚数间差异不显著。结果表明,荷斯坦奶牛能够以30d为间隔进行连续超排。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初步研究了超排处理开始时卵巢上卵泡的存在对超排效果的影响。据直肠检查结果将超排供体奶牛分为两组:A组卵巢上只有黄体存在,B组卵巢上不仅有黄体存在而且有卵泡存在。经超排处理后,A组供体中2头无发情表现;B组有6头无发情表现;B组供体的不发情率27.3%(6/22)显著高于A组6.3%(2/32)(P〈0.05)。两组供体在平均获卵数和平均获得用胚数二指标上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3.
奶牛超排前卵巢状态对超排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试验初步研究了超排前卵巢状态对超排效果的影响。据直肠检查结果将供体奶牛分为两组 :1组供体卵巢上只有黄体存在 ;2组供体卵巢上不仅有黄体存在还有卵泡存在。经超排处理后 ,1组中 2头供体无发情表现 ;2组中 6头供体无发情表现。 2组供体的不发情率 2 7 3 %显著高于 1组的 6 3 %(P <0 0 5)。两组供体在平均获胚数和平均获可用胚数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相似文献   

14.
在有和没有可触摸卵泡的奶牛中,我们都进行了前列腺素F_2α反应性的试验。所有试验的奶牛,卵巢触诊都有黄体,把这些奶牛分成两组:一组通过触诊,估计卵泡直径≥13mm(n=60头)另一组奶牛卵巢中无卵泡或卵泡直径小于13mm(n=133头),比较用药后出现发情的奶牛比例、发情期长短、奶中孕酮的含量,发现这两组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5.
《畜牧与兽医》2014,(8):50-52
为了获得胚胎移植材料,扩繁良种奶牛,在湖北黄冈进行了荷斯坦奶牛的超排试验。结果表明,10头供体共回收胚胎92枚,其中可用胚66枚(可用胚率71.7%),平均6.6枚/头,个体间回收胚胎数差异大。冲胚2个月后,有5头供体发情并配种,发情与否与冲胚数、可用胚胎数均无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6.
将试验羊按年龄和体重配对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羊超排后在发情配种时注射促黄体素释放激素A3(LHRH-A3)15μg,发情配种后3d时开始以3d6次注射孕酮(P4)6mL;对照组不注射LHRH-A3和P4。在同期发情、超数排卵和配种后的不同阶段分别进行采血,测定血清中LH、FSH、E2、P4的含量。在发情配种后6d时采用手术法冲胚。采胚结果表明,试验组的获胚数、可用胚数、卵泡数、黄体数等各项指标和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升高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激素测定结果表明,外源注射LHRH-A3和P4后血液中FSH、LH、P4水平升高,说明超排过程中注射LHRH-A3和P4是有一定效用的。  相似文献   

17.
作者旨在通过B超技术探讨产后奶牛子宫的恢复情况和卵巢的变化情况,研究奶牛繁殖性能的变化规律,为更好地指导奶牛产后配种、繁育等工作提供试验依据。根据试验方案选择8头中国荷斯坦产后奶牛(其中4头初产、4头经产),从产后第1天开始到下次发情配种,持续利用B超观察其子宫的恢复情况和卵巢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子宫颈和子宫壁恢复正常的平均时间初产奶牛分别大约为25和32 d,经产奶牛均为27 d;经产和初产奶牛卵泡的发育都经历了6个卵泡波,前3个卵泡波为1个发情周期,后3个卵泡波为1个发情周期。因子宫未恢复完全,故要到第2个发情周期末(即要到第6个卵泡波)配种;初产和经产奶牛产后发情配种的平均时间分别大约为90和53 d。由此可看出初产奶牛的子宫颈恢复正常的平均时间要比经产奶牛早2 d,而子宫壁恢复正常的平均时间要比经产奶牛晚5 d;初产奶牛发情配种的平均时间要比经产奶牛晚37 d。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旨在探讨饲喂N-氨甲酰谷氨酸(NCG)对奶牛超数排卵效果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荷斯坦育成牛16头,随机分为2组,每组8头,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的基础上饲喂20 g/(d·头)的NCG,采用连续4 d递减注射FSH法测定NCG饲喂时间对供体牛超排效果的影响,分别在3次超排处理的第0、5、9天采集尾根静脉血测定激素指标及血清生化指标。结果表明,①NCG饲喂20 d时(第1次超排),试验组头均回收胚数、可用胚数、退化胚数、未受精卵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不显著(P>0.05);NCG饲喂50 d时(第2次超排),试验组头均回收胚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NCG饲喂80 d时(第3次超排),试验组头均可用胚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综合考虑3次超排效果,试验组头均回收胚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②NCG饲喂时间对供体牛血清中促卵泡素、促黄体素、孕酮、雌二醇的浓度均无显著影响(P>0.05),说明NCG饲喂时间对奶牛生殖激素的分泌无影响或为次要影响因素,超排效果的变化与生殖激素变化无明显的关联作用。③NCG饲喂时间对供体牛血清中谷草转氨酶的浓度无显著影响(P>0.05);在NCG饲喂13 d时,试验组供体牛血清中葡萄糖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NCG饲喂34 d时,试验组供体牛血清中尿素氮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NCG饲喂43和69 d时,试验组供体牛血清中一氧化氮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综合考虑,在重复3次超排时,每头供体牛每天饲喂20 g NCG,可提高3次连续超排的回收胚数4.98枚及可用胚数1.8枚,进而降低胚胎的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9.
通过B超监测11头青年母牛的卵巢动态变化。显示在自然发情状态下,排卵当天卵巢直径的平均值为18.24mm,排卵前一天平均值为21.94mm,排卵后一天平均值为21.63mm。卵泡发育以卵泡波的形式出现,本实验观察到3—4个卵泡波,以3个卵泡波为主,占81.82%,4个卵泡波的占18.18%;青年母牛左侧卵巢优势卵泡的平均直径为11.71±0.71mm,成熟卵泡的平均直径为14.76±0.94mm;右侧卵巢优势卵泡的平均直径为13.02±1.97mm,成熟卵泡的平均直径为14.34±1.30mm.  相似文献   

20.
利用超声波活体采卵仪,去除具有优势卵泡的荷斯坦母牛卵巢上的优势卵泡,诱发新的卵泡波进行超排处理,并进行了:(1)与发情后9d处在黄体期的母牛进行的超排效果比较;(2)与利用CIDR、孕酮、雌二醇诱发新的卵泡波进行的超排效果比较;与具有优势卵泡但没有去除而进行的超排效果进行比较,从而探讨优势卵泡对奶牛超排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去除优势卵泡组与CIDR组以及自然发情组的超排结果,3组间头均获卵、受精卵数、可用胚胎数差异均不显著(p>0.05)。带有优势卵泡组超排结果与其他三组相比,头均获卵、受精卵数、可用胚胎数差异极显著(p<0.01),可见超排处理时优势卵泡的存在对超排效果的影响极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