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白色金针菇F81液体菌种培养技术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结果表明,适宜白色金针菇F81菌种培养的液体培养基为:玉米粉2 %、麸皮2 %、KH2 PO4 0 .1%、MgSO4 0 .0 5 %、VB10 .1μg/ml、VB2 0 .5 μg/ml;适宜摇瓶的培养条件为:培养基起始pH值6~8,培养温度2 5℃,培养时间8d。  相似文献   

2.
通过单因子试验和多因子正交试验,优化筛选确定了金针菇液体发酵的培养基组成及培养条件.结果表明其适宜的培养基组成为5%玉米粉,2%麸皮,0.1%KH2P04,0.05%MgSO4·7H2O,10μgVB1/100ml,50μgVB2/l00ml.适宜的培养条件为培养基的起始pH6.0~7.0,培养温度25℃,培养时间8天.  相似文献   

3.
黄伞深层培养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深层培养和正交试验的方法,对黄伞的液体培养基及培养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适宜的碳源是葡萄糖、果糖、红糖、乳糖,适宜的氮源是蛋白胨、麦麸、牛肉膏、酵母膏;最优培养基配方为马铃薯20%、红糖1%、酵母膏0.2%、K2SO40.1%、VB10.001%;最佳培养条件是:温度25~28℃,pH值5.0~6.0,不必添加琼脂来增加其粘度,瓶装量为210ml/500ml,转速为150~180r/min。  相似文献   

4.
鸡腿菇液体菌种培养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鸡腿菇液体菌种生产适宜的条件及应用技术。结果表明,鸡腿菇液体菌种培养适宜的培养基配方为蔗糖2%、玉米粉3%、麦麸4%、酵母粉0 5%、KH2PO40 25%、MgSO40 1%,pH6 2,250ml三角瓶装液量为60ml;接种量5%,转速120r/min,培养时间6天。  相似文献   

5.
金针菇液体发酵工艺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单因子试验和多因子正交试验,优化筛选确定了金针菇液体发酵的培养基组成及培养条件,结果表明其适宜的培养基组成为:5%玉米粉,2%麸皮,0.1%KH2PO4,0.05%MgSO4.7H2O,10ugVB1/100ml,50ugVB2/100ml,适宜的培养条件为:培养基的起始pH6.0-7.0,培养温度25度,培养时间8天。  相似文献   

6.
姜宁  刘晓鹏  杨洪  秦恩华  马淼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1):6429-6430
为了优化金针菇液体培养基。选取影响金针菇生长的4个主要营养因子碳源、氮源、无机盐和维生素进行正交试验,研究了不同碳源、氮源、无机盐和维生素及其不同配比对金针菇菌丝生长的影响,确定了金针菇菌丝生长的最佳培养基。金针菇液体培养的最佳碳源为可溶性淀粉,最佳氮源为黄豆粉,最佳无机盐为KCl,最佳维生素为VB2;最佳培养基配方为3%的可溶性淀粉、4%的黄豆粉、0.15%KCl7、.5 mg/100ml的VB2。该研究为金针菇的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以白背毛木耳为试验材料,采用液体摇瓶培养法,通过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以菌丝体生物量为主要指标,对白背毛木耳液体发酵培养基配方及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白背毛木耳适宜的液体培养基配方为20.0%马铃薯、2.0%葡萄糖、1.5%酵母粉、0.1%MgSO_4·7H_2O、0.2%KH_2PO_4;白背毛木耳液体培养适宜的条件:培养温度为25℃、摇床转速为180 r/min、装液量为100 mL(250 mL三角瓶)、发酵终点为4 d。  相似文献   

8.
李慧  兰时乐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9):8100-8102
[目的]研究黑木耳液体发酵产胞外多糖的条件。[方法]利用单因素试验,研究碳源、氮源、无机盐、培养温度、初始pH、接种量、发酵时间等对黑木耳液体发酵产胞外多糖产量的影响。[结果]适宜的发酵培养基为:葡萄糖4%、豆饼粉0.7%、KH2PO40.4%、MgSO4·7H2O 0.5%、CaCO30.3%、棉籽壳粉1%;适宜的发酵条件为:培养基初始pH 6.0、温度28℃、接种量10%(V/V)、装液量90 ml(250 ml三角瓶)、发酵时间6 d,在此条件下胞外多糖产量可达4.835 g/L。[结论]该研究为黑木耳胞外多糖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张晓瑞  张润光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5):7809-7810
研究了无机盐和生长因子对双孢蘑菇原种(斜面菌种)和液体菌种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0.1%KH2PO4和MgSO4能较好地促进双孢蘑菇菌种的生长;在培养基中添加0.15μg/ml Vc、0.15μg/ml VB1、0.1μg/ml VB6和0.05μg/ml VB7最有利于原种的生长,添加0.05μg/ml Vc、0.1μg/ml VB1、0.1μg/ml VB6和0.1μg/ml VB7最有利于液体菌种的生长。  相似文献   

10.
金针菇液体培养条件及最适培养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250ml摇瓶振荡培养,研究了培养基的C/N、KH2PO4和MgSO4浓度及初始pH值对金针菇菌丝体产量的影响,确定了金针菇液体培养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4%、蛋白胨0.2%、KH2PO40.15%、MgSO40.05%、pH6.0。并利用此配方进行了金针菇最适培养期试验,结果表明,25℃液体培养8d,菌丝体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1.
通过单因素试验对影响猴头菌生长的4 个主要营养因子进行研究,得出液体培养猴头菌的最佳碳源为可溶性淀粉,最佳氮源为黄豆粉,最佳无机盐为KH2PO4,最佳维生素为VB1。通过均匀设计试验对液体培养猴头菌最佳碳源、氮源、无机盐和维生素的不同配比进行研究,得出液体培养猴头菌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4.6%可溶性淀粉、4.6%黄豆粉、0.02% KH2PO4、18 mg/100mL VB1。通过中心复合设计试验与响应面分析得出优化的猴头菌液体培养的发酵工艺为接种量11%、发酵温度25.8℃、搅拌转速137 r/min。  相似文献   

12.
对适于蟹味菇(Hypsizygus marmoreus)液体培养基和培养条件进行了筛选研究,结果表明,其适宜的液体培养基组成为:3%玉米粉,1.5%麸皮水,0.3%维生素母液,KH2PO40.1%,MgSO40.5%;适宜摇瓶的培养条件为:培养基初始pH值为5.5,在25℃,160 r/min下,装料系数60%,接种量1.5管,振荡培养5 d。  相似文献   

13.
胡梅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5):1926-1928
[目的]为更好地开发和利用长根菇这一珍稀食、药用菌资源。[方法]以菌丝体生物量为测定指标,采用静置培养的方法探索长根菇液体菌种的最佳培养基配方。[结果]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静置培养长根菇液体菌种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4.0%玉米淀粉、0.2%黄豆饼粉、2.0%葡萄糖、0.2%蛋白胨、0.2%KH2PO4、0.1%MgSO4、0.1%CaSO4和60.0 mg/L VB1。在此培养基中,在25~26℃静置培养8 d后,长根菇菌丝体生物量可达8.75 g/L。[结论]由于优化的培养基中主要原料价格较低,因此将此培养基配方用于生产将会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4.
对武陵山羊肚菌(Morchella esculenta)的液体培养条件、培养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最适液体培养条件为p H 6.0、培养液装量100 m L/250 m L、接种量8%、温度25℃、摇床转速180 r/min、培养时间6d;最适发酵培养基为4.0%蔗糖、0.70%酵母粉、0.15%K2HPO4和0.10%Mg SO4·7H2O。在此条件下,菌丝体干重为6.880 g/L,胞外多糖产量为0.861 g/L。  相似文献   

15.
采用正交试验及摇瓶培养法对黄伞菌丝深层液体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适宜黄伞菌丝深层发酵的培养基组成为:葡萄糖2.0%,豆饼粉2.0%,K2HPO40.05%,MgSO4.7H2O 0.1%,酵母膏0.2%;优化培养条件为:起始pH值6.0,培养温度25℃,摇瓶装量100 ml,摇床转速150 r/min,发酵周期6 d。  相似文献   

16.
研究保加利亚乳杆菌原生质体制备的适宜条件;从酸奶中分离培养了保加利亚乳杆菌,观察生长动力学特性,在培养基中添加甘氨酸、变溶菌素进行了原生质体的制备。分离的保加利亚乳杆菌为革兰氏阳性杆菌,生长对数期为2-16h;在培养基中添加甘氨酸(1mg/ml)能够显著提高原生质体的形成率;原生质体的形成率随着酶浓度的增大而增大,随着酶解时间的延长而提高;原生质体制备的最适酶浓度为4ug/ml,作用时间为45min。  相似文献   

17.
不同培养条件对草菇菌丝体生物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给草菇液体菌种的工业化生产提供具体的参考配方,明确草菇液体菌种生产过程中各种环境条件要求,在液体培养条件下,研究了不同培养基配方、培养温度、摇瓶装液量、接种量、pH及培养时间对草菇V37菌丝体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草菇液体培养基适宜的配方是配方B,适宜的摇瓶装液量在80 mL,适宜的接种量在10%,适宜的pH 6~9,适宜的培养温度在30~32℃之间,适宜的培养时间是6~8天。  相似文献   

18.
鲍鱼菇1号菌丝在不同培养基上对硒的耐受力不同,在PDA培养基上添加5ug/ml Na_2SeO_3·5H_2O,对其菌丝生长基本没有影响,而添加10ug/ml Na_2SeO_3·5H_2O,就可抑制其菌丝生长;在液体培养基中添加1ug/ml Na_2SeO_3·5H_2O,可以提高菌丝体产量,超过2 ug/ml即可抑制菌丝产量;而在棉籽壳固体培养基中添加200-600mg/kg Na2Se O3,菌丝生长速度与对照相似,但现蕾时间提前2-3天,Na_2SeO_3浓度超过1200mg/kg,则可显著抑制菌丝生长,延迟现蕾。  相似文献   

19.
以花生(Arachis hypogaea L.)品种花育20为材料,探讨不同的酶液浓度、酶解时间及渗透压对花生原生质体分离的影响.结果表明:原生质体分离的适宜酶液配比是2%纤维素酶(Cellulase Onozuka Rs)、0.2%果胶酶(Pectolyase Y-23),甘露醇渗透压调节剂的浓度为0.7mol/L,暗处理10h,叶片原生质体产量为4.86x105个/ml,存活率75.6%,愈伤组织原生质体产量为4.97x105个/ml,存活率75.4%.将分离的原生质体培养在添加1mg/LNAA和4mg/LBAP的改良MS液体培养基中.培养约2~3天后,细胞开始分裂.然后部分细胞继续分裂,并形成细胞团.培养5~6周后,将培养物转移到添加2 mg/L2,4-D和3 mg/L BAP的MS液体培养基(pH5.8)中进行培养.7~8周后,将形成的直径为1~2 mm的小愈伤组织转移到添加1 mg/LNAA和5 mg/LBAP的MS固体培养基上培养,小愈伤组织迅速生长.转移3-4周后,愈伤组织长至7~9mm.  相似文献   

20.
从自然界中分离得到的玉米赤霉菌 G.zeae BAU_(-z8)菌系只具有在固体培养基中合成玉米赤霉烯酮的能力。经过亚硝基胍和紫外线对 BAU_(-z8)的诱变处理后,再经筛选和分离纯化,得到了具有在液体常温条件下生成玉米赤霉烯酮的突变株D_(4-21),并对其生成玉米赤霉烯酮的条件进行了研究。试验表明:培养基的碳源、氮源种类;碳、氮、磷的浓度及 C/N 值;初始 pH 值、培养温度、通气量等因素都对玉米赤霉烯酮产量有很大影响。通过试验,确定了摇瓶发酵培养基成份的最佳组合以及最适的培养条件为:葡萄糖18%、尿素0.27%、K_2HPO_4 0.05%、酵母膏0.10%、MgSO_4 0.25%、KCl 0.025%、pH5.4—5.5(自然)、装量:120ml/500ml 摇瓶、温度:21—24℃,经摇床震荡培养2周,产量可达2—2.2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