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三眠蚕末龄与四眠蚕末龄的生长规律比较相似,三眠蚕末龄与四眠蚕末龄体重饲料效率变化有相似倾向;四眠蚕的生长程度、茧期成绩和卵量比三眠蚕高,但三眠蚕的体重、全茧量和卵量的饲料效率比四眠蚕高。  相似文献   

2.
三眠蚕末龄与四眠蚕末龄的生长规律比较相似,三眠蚕末龄与四眠蚕末龄体重饲料效率变化有相似倾向;四眠蚕的生长程度、茧期成绩和卵量比三眠蚕高,但三眠蚕的体重、全茧量和卵量的饲料效率比四眠蚕高.  相似文献   

3.
为选育适应生产上推广应用的细纤度三眠蚕品种,以眠性稳定的三眠蚕土种大毛和LS2为父本,以经济性状优良,茧丝量高、丝质优、解舒丝长长、强健三齐的四眠蚕实用品种菁松、皓月为母本进行杂交,通过系统定向选育出综合经济性状良好且眠性稳定的强健性三眠蚕育种材料P035、P053、P055、P057、P059、P061、P077、H036、H088、H092、H102;采用杂交育种和系统选择的方法,育成强健性细纤度三眠蚕品种蜀细1号,品种强健好养,眠性稳定(三眠率≥98%),龄期经过短(较常规四眠蚕品种短2~3d),食桑量少,感染发病率低,茧丝纤度细(2.244D)、纤度均方差小(0.203D)、净度优(95.14分)等特点,于2019年通过四川省级品种审定[川蚕品审(2019)03号],适合在四川蚕区全年推广饲育。  相似文献   

4.
利用连续多代的蛾区、个体、活蛹缫丝等定向选育方法,对细纤度三眠蚕“蜀细1号”的亲本P061和H102进行改良,从而达到优化蚕品种的目的。结果表明,亲本P061和H102的纇节和切断次数较对照分别降低81.61%和53.37%、38.14%和54.17%,茧丝长较对照分别增长22.67%和12.78%;无论是春季还是秋季,亲本P061和H102的结茧率和茧层率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蜀细1号”春季和秋季普茧率、结茧率、茧层率、茧丝长、洁净分别增加1.40%和0.76、1.12%和1.39%、3.91%和3.88%、10.03%和8.07%、2.62和2.69%。表明蛾区、个体、活蛹缫丝等定向选择对保持和提高蚕品种优良性状起着重要作用,达到对蚕品种改良与优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2019年早秋和正秋两季在四川省珙县对细纤度三眠蚕品种"蜀细1号"进行了农村中试,结果表明:"蜀细1号"的眠性稳定,三眠率99%以上;全龄经过21 d,较对照品种"川山×蜀水"短2 d;早秋健蛹率较对照种高1.52%,正秋与对照种相当;茧丝纤度细、净度优,两季丝质成绩均优于对照种,适于缫制高位生丝。  相似文献   

6.
采用三眠蚕品种“202”同时与四眠蚕品种781、丰1等杂交,通过对其后代各项性状的表现及眠性遗传显隐性研究,检测贵州地方三眠蚕与普通四眠蚕的遗传显隐性表现,分析贵州地方三眠蚕品种的遗传强势性。结果,贵州地方三眠蚕品种“202”对普通四眠蚕为显性遗传。研究为贵州实用三眠蚕品种的选育准备了基础材料,同时为贵州地方三眠蚕品种遗传改良,育成实用三眠蚕品种提供了理论依据和试验方法。  相似文献   

7.
《浙江农业科学》2011,(5):1180-1180
蚕品种银丰×玉珠(原名:试1×试2)系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选育(浙审蚕2011001)。 该品种孵化、眠起齐一,体质较强、好养,茧色白、茧形大、茧层厚、缩皱细、产茧量高、茧丝质优。适合浙江省嘉兴、湖州蚕区作春蚕及浙西蚕区作秋蚕饲养。  相似文献   

8.
通过试验,结果表明:蚕台育蚕期消毒处理2、3与处理1(ck)相比,四龄蚕结茧率比对照降低5.0%~8.73%、僵病发生率高101.47%~357.35%,死笼率比对照高62.99%~159.58%。处理1全茧量最重为1.81g,茧屋量最重为0.411,茧层率也最高为22.83%,小区产茧量最高为0.718kg,高3.87%~12.59%,张种产茧量最高为41.26kg,比处理2、3的张种产鲜茧量高2.1kg~6.3kg。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蚕期中蚕台育消毒防病技术试验,结果表明:四龄蚕结茧率处理1(ck)比处理2、3高3.86%~12.58%,僵病发生率低69.84%~450.79%,死笼率低49.59%~122.34%。处理1全茧量最重为1.82g,茧屋量最重为0.412,茧层率最高为22.64%,小区产茧量最高为0.723kg,高3.87%~12.59%,张种产茧量最高为41.57kg,比处理2、3的张种产(鲜)茧量高1.61~5.23kg。  相似文献   

10.
采用杂交育种和系统选择方法,用显性三眠蚕品种和经济性状优良的四眠蚕品种单杂交,育成了经济性状优良、眠性稳定的三眠蚕品种芊春和知日。通过杂交选配,育成了强健好养、眠性稳定、茧丝纤度细、茧丝质优的三眠蚕品种“芊春×知日”。经实验室、北方蚕业科研协作区及农村试养成绩表明,该品种孵化良好、齐一,发育整齐,眠起快齐、上蔟齐涌,生命力强,三眠率达99%以上,全龄经过21 d左右,茧丝长1 100~1 200 m,解舒丝长800~900 m,净度93~95分,茧丝纤度1.9~2.1D,适于缫制细纤度高品位生丝。  相似文献   

11.
蚕用营养饲料在广西蚕业应用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山东农业大学蚕学系研制的新型蚕用营养饲料在正常情况下让5龄蚕添食,研究其对家蚕产茧量、丝质和饲料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添食营养饲料区与添食清水对照区相比,死笼率降低2.80个百分点,虫蛹统一生命率提高3.31个百分点,蚕茧产量提高1.32%,节省桑叶20.24%,蚕茧生产效率提高14.19个百分点,茧层生产效率提高3.24个百分点,上车茧率提高4.70个百分点,一茧丝长提高4.70%。表明该蚕用营养饲料具有增强蚕儿体质,减少蚕病发生,提高产量,节省桑叶,提高蚕茧生产效率,提高茧丝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采用生物鉴定的方法,调查分析了四倍体桑品种鄂桑2号在秋季的饲料效率,结果表明,鄂桑2号与对照湖桑32号相比,体重的生产效率高8.30%,体重的转化效率高1.26%;鄂桑2号的五龄经过较湖桑32号缩短26h,在食下量减少4.73%的情况下,鄂桑2号的全茧量、茧层量、茧重生产效率、茧层重生产效率较湖桑32号分别提高了10.58%、10.19%、22.52%、15.69%;茧层率与茧层转化效率则近似.  相似文献   

13.
金鹿三眠素在幼虫3、4龄初期添食,可使四眠蚕诱变为三眠蚕;在幼虫末龄中后期添食,可增加茧层量和产丝量.用三眠素诱导原蚕三眠化制造三眠种,可增强体质、节约用桑、减少不产卵蛾、少产卵蛾、不受精卵和残存卵,提高制种量.所制三眠种下代不添药,仍为四眠蚕其产质量不受影响  相似文献   

14.
家蚕雄性品种引进试验及其应用前景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引进的 4个雄蚕品种进行了饲养试验 ,结果表明 :参试雄蚕品种的幼虫历期与现行普通种差异不明显 ,雄蚕品种的雄蚕率均达 98%以上 ,雄蚕品种的上茧率比现行品种高 1 .1~ 4.0个百分点 ,收茧量、担桑产值和张种产值分别比现行品种高 8.42 %~ 1 9.81 %、6 .0 1 %~ 40 .5 5 %和 2 5 .73%~ 40 .5 4% ,雄蚕茧的茧层量、茧层率和干壳重均明显高于现行品种。根据雄蚕产业的独特性 ,分析了江西实施雄蚕产业化的基本条件与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表明,无论二元种还是四元种,五龄食桑96小时的青蚕,就可结小型茧。随食桑时间延长,其全茧量和茧层量迅速增加,茧层率呈直线上升。四元种个体间茧质开差大于二元种。食桑6足天(144小时)到7足天(168小时),二元种的茧层率增长减缓,而四元种仍不减慢。到食桑7足天后的四元种个体间茧质开差缩小到同二元种几乎相仿。因此,五龄后期良桑饱食是提高四元种茧质整齐度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对山东省蚕业研究所选育的桑树新品种昂绿1号进行区域试验,结果表明:昂绿1号产叶量高,单位面积产叶量比湖桑32号春季提高17.80%,夏秋季提高8.08%,全年提高12.73%;叶质优,万蚕产茧量、万蚕茧层量、100kg桑产茧量和100kg桑茧层量4项鉴定成绩分别比湖桑32号高4.04%、1.96%、4.55%和2.58%;抗桑疫病能力强,发条力强,适合作条桑育桑树新品种。  相似文献   

17.
[目的]筛选宜州市最适宜的桑树品种。[方法]以宜州市目前主栽桑树品种特优2号、粤桑11号、桂桑优62和蚕品种“两广二号”为材料,研究不同桑树品种的桑叶品质及其对蚕茧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在各测定时期,特优2号叶片叶绿素含量均最高;粤桑11号叶片可溶性糖和水溶性蛋白质含量高于特优2号和桂桑优62;不同桑树品种叶片含水量和干物重均达正常水平;特优2号处理千克茧粒数最少,全茧量最重,茧层量和茧层率最高。[结论]特优2号为宜州市最适宜种植的桑树品种。  相似文献   

18.
为明确新型杀菌剂42.4%健达SC(氟唑菌酰胺与吡唑嘧菌酯复配剂)对桑树及家蚕的安全性,比较了不同浓度药剂田间喷雾后不同时间对桑树及家蚕生长发育与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42.4%健达SC 4个浓度处理对桑树均无影响;与清水对照相比,药后20 d,141和212 mg·L-1健达SC处理的桑叶对2龄起蚕的发育历期无显著影响,但是延迟了3,4,5龄期幼虫的发育历期;283和565 mg·L-1健达SC处理的桑叶均对家蚕的生长历期有延迟作用,而且对眠蚕体质量有影响;家蚕取食141和212 mg·L-1健达SC处理的桑叶后,其经济性状与清水对照和药剂对照(10%苯醚甲环唑WDG)相比无显著差异,而取食283和565 mg·L-1健达SC处理的桑叶,其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和鲜蛹质量均显著低于清水对照和药剂对照。因此,在养蚕期间不宜在桑园及桑园周边农田喷施42.4%健达SC,使用后,其对家蚕的安全间隔期为20 d以上。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一日一回育和一日二回育2种少回育方式以及少回育下蚕头密度和5龄给桑量对全茧量和茧层率的影响,分析家蚕少回育省力化养蚕的可行性.[方法]分别调查了不同蚕头密度、5龄给桑量、日给桑频次条件下的全茧量和茧层率.[结果]在一日二回给桑片叶育条件下,蚕头密度为630~880头/m2时各给桑量的全茧量和茧层率均无显著差异,但蚕头密度为1 100 头/m2时的全茧量和茧层率显著低于其他蚕头密度.在适度蚕头密度条件下,除75%给桑量的全茧量显著低于其他给桑量外,各给桑量的全茧量和茧层率均无显著差异,但全茧量、茧层率均与给桑量呈正相关;当蚕头密度过大时,全茧量、茧层率与给桑量呈负相关.一日一回育的全茧量极显著低于一日二回育,但2种少回育方式在茧层率上的差异不显著.[结论]在片叶育方式下,一日二回育优于一日一回育,一日二回育中5龄给桑量和蚕头密度分别以85%的给桑量和880头/m2的蚕头密度为最佳.  相似文献   

20.
以7个原种和杂交种的5龄蚕为实验材料,采用0.5指数限制给桑法,调查了食下留存率、茧层生产效率、产卵效率三项主要的饲料效率性状及其构成原因,进行了遗传通径分析。结果表明:(1)这些饲料效率性状(效应因素)和其构成原因(原因因素)间,以及各原因间均存在正的遗传相关。(2)原因因素中,体重增加量、茧层量、产卵量的直接影响(直接通径系数)均为正向效应,而间接影响均为负向效应;其他原因因素的直接影响几乎都为负效应,而间接影响几乎都为正效应。(3)从育种观点看,要选育饲料效率高的品种,宜在适当控制给食条件下选择目的生产物量(体重增加量、茧层量、产卵量)高的蛾区或个体继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