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报道青葙组培快繁与试管内开花的研究结果。以青葙种子作为外植体成功地构建了无菌材料。当青葙无菌苗株高6cm~8cm时,可在无菌条件下将其切割成带有2节2叶的茎段并转接到追加有1.0 mg/L 6-BA和0.1mg/LNAA的增殖培养基上,经30 d左右的培养,每个茎段可在生长出1株6cm~8cm高的无菌苗,增殖系数可达3.4左右。可如此多次继代增殖,以实现青葙无菌苗的组培快繁。将青葙无菌苗植株基部1/3切除的实生苗或增殖苗分别用0.00、0.25、0.50、1.00、2.00 mg/L的ABA预处理15d然后转接到成花培养基上修改的MS培养基上(×1/20N;×5 P;追加0.5mg/L的6-BA和1.0mg/L的IBA),可成功地诱导青葙无菌苗的花芽形成,其花芽形成的频率与预处理阶段的ABA浓度有密切相关。当预处理阶段的ABA浓度为0.00、0.25、1.00和2.00mg/L时,青葙花芽形成的频率分别是0.00%、55.00%、96.00%、30.00%和13.00%。如果用同样浓度梯度的ABA将青葙无菌苗处理120 d(中途不转接),青葙无菌植株亦能开花,其花芽形成频率分别为30.9%、30.9%、67.28%、65.72%和50.00%;但这些植株花序短小,观赏价值低。长时间培养在追加有ABA培养基上的植株,或者转接到N元素含量仅有常量MS中N元素的1/20的培养基上培养的青葙植株,其叶片发黄,基部叶片脱落,将其转接到无激素的MS培养基上后,植株叶片明显转绿,可观赏期达45 d左右。  相似文献   

2.
以紫叶稠李组培瓶苗为实验材料,研究了不同苗高、基部茎粗和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以及不同基质对组培苗生根、移栽成活的影响,结果表明,组培瓶苗的苗高、基部茎粗和植物生长调节剂以及不同基质对组培苗生根、移栽成活有显著影响,选用瓶苗高为2.5~3.0cm,基茎粗0.06~0.1cm的苗接种到添加生长素IBA0.2mg/L和NAA0.5mg/L的基本培养基中生根,生根率可达86.13%,将生长健壮的生根苗移栽在细河沙、熟表土和草炭土基质上炼苗,成活率达93.3%。  相似文献   

3.
对大花蕙兰的无菌播种及组培快繁技术进行了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大花蕙兰无菌播种采用0.1%升汞溶液灭菌10 min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改良MS+6-BA1.0 mg/L+NAA 0.5 mg/L培养基对假鳞茎诱导原球茎效果较好,其原球茎诱导率可达86%;原球茎增殖的最佳培养基为改良MS+NAA 0.5 mg/L,此配方对大花蕙兰的壮苗生根同样合适;采用固、液培养基交替培养(振荡转数100~110 r/min)能有效地促进原球茎增殖;移栽基质配比为腐殖土∶棉籽壳=1∶1时,移栽苗成活率可达95%。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毛梾作为油料树种,其果实油用价值被逐步开发利用,但因优株材料数量有限,传统的实生苗繁殖变异系数大,而无性繁殖技术尚不成熟,繁殖系数低,难以满足短期内提供大量苗木的需求,因此需要建立毛梾组培体系达到快速繁殖目的。目前对毛梾组培的研究仅到初代培养,污染率高诱导率低,生产中无法应用。本试验以结果盛期的优良单株为试材,选用一年生休眠枝水培出的新梢为外植体,进行毛梾优良无性系组培技术研究。结果表明,最佳消毒方式为2%次氯酸钠消毒15 min,污染率4.4%;最适基本培养基为DKW培养基,试管苗生长良好,叶片健康舒展;继代培养采用DKW+6-BA0.5 mg/L+NAA0.2 mg/L+GA3 0.5 mg/L为宜,增殖系数为15.56,平均苗高6.22 cm;生根培养采用1/2DKW+NAA0.2 mg/L为宜,生根率为62%(最高可达74%),平均根数6.5,平均根长2.9 cm;移栽时选用经过高压灭菌后的蛭石:珍珠岩:草炭1:2:1基质,可达到94.4%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5.
白芨的离体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快速生产大量优质白芨种苗,以白芨种子为外植体进行离体快繁研究。结果表明:MS基本培养基可促进白芨种子的快速无菌萌发,当6-BA的浓度为1.0 mg/L时可以促进幼苗的快速分裂生长,添加了2 mg/L的2,4-D的培养基可有效促进愈伤组织的形成。种子苗原球茎经切割后在MS+2 mg/L 2,4-D+0.5 mg/L6-BA的培养基上愈伤组织诱导率为85%,1.0 mg/L的6-BA和0.15 mg/L的NAA配比可以诱导丛生芽的生长和增殖,添加了70 g/L香蕉泥和0.5 mg/L NAA的1/2MS培养基可有效促进根的生长。无菌发芽的种子苗移栽率可以达90%,而试管苗移栽的成活率较低,但随离体培养时间的延长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6.
以5个韩国引进的大花蕙兰慢性开花新品种为材料,进行大花蕙兰新品种组培繁育及产业化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大花蕙兰适宜在MS+BA 0.5 mg/L+NAA 0.2 mg/L的培养基上增殖,每瓶生根有效苗数相对较多,达到14.89;茎芽平均高度相对较高,平均高度达到7.10 cm,而且长势良好。适宜生根培养基为1/2 MS+IBA 0.5mg/L+NAA 0.1 mg/L+白糖20 g/L+花宝5号0.5 g/L,每株平均根数达到4.28,平均根长达到3.55 cm。苗高达到5 cm以上时植株易于成活,种植不宜过深,浇水不宜太频繁。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采用顶果木叶芽作外植体,研究总结了顶果木的组织培养繁殖技术。结果表明,叶芽外植体用70%酒精消毒10s,再用10%的H2O2消毒5min效果最好,叶芽外植体转接到诱导分化培养基后,暗培养7d后再全光培养,诱导成功率达55.2%。顶果木适宜的继代增殖培养基为MS+6-BA0.5mg/L+KT0.5mg/L+NAA0.2mg/L,增殖系数可达3.6。组培芽苗采用生根培养基1/2MS+NAA0.5 mg/L+IBA0.5mg/L+6-BA0.3mg/L培养,生根率可达82%。  相似文献   

8.
楸树腋芽增殖快繁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楸树茎段为外植体进行组培腋芽增殖途径研究,结果表明:(1)利于楸树生长的最适宜基本培养基为N6培养基;(2)最佳灭菌方法:取带腋芽茎段,剪成1~2 cm,自来水冲洗2 h→切剥成0.5 cm大小的生长点→超净台上70%酒精30 S→无菌水冲洗4次→0.1%升汞浸6min→无菌水冲洗4次→接种;(3)初代培养最适培养基:N6 6-BA1.0mg/L NAA0.01mg/L;继代培养最适培养基:N6 6-BA2.0mg/L NAA 0.1mg/L Vc100mg/L 稀土2mg/L;生根培养最适培养基:N6 NAA1.0mg/L.  相似文献   

9.
铁皮石斛组培快繁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试验研究,探索出以无菌种子苗原球茎做外植体进行组培快繁技术。铁皮石斛原球茎最适宜分化增殖培养基为MS+6-BA 0.5 mg/L+KT1.0 mg/L+NAA0.5 mg/L,增殖系数达4.3。生根培养基经正交试验筛选为1/2MS+NAA2.0mg/L+IBA2.0 mg/L+6-BA0.03 mg/L,生根率可达87%。铁皮石斛组培苗移栽时应注意调节环境因子与组培苗的生长关系,才能确保成活率。  相似文献   

10.
欧美杨108生产性状优良,是基因工程转化的理想受体,高效的组培再生系统是转化工作的基础。以欧美杨108茎段、叶柄、叶片3种外植体为起始材料,确定了植株再生过程中诱导丛生芽、芽的茎伸长和生根培养的最优培养条件,建立了稳定高效的再生培养系统。结果表明:基本培养基MS优于WPM;最适从生芽诱导培养基为MS+TDZ 0.05 mg/L+6-BA 0.05 mg/L+NAA 0.05 mg/L+蔗糖30 g/L,茎段、叶柄、叶片3种外植体丛生芽诱导率分别达100%、100%和86%。丛生芽需要进行茎伸长诱导的环节,茎伸长诱导效率最高是MS+KT 0.5 mg/L+GA3 2 mg/L+果糖30 g/L培养基,茎段和叶柄丛生芽茎伸长诱导最好,诱导培养20 d,得到平均芽长3 cm的有效芽,增殖系数大于4。抽茎芽转入生根培养前,须经MS基本培养基壮化培养。在1/2 MS+IAA0.02 mg/L+IBA 0.02 mg/L+AC3 g/L+蔗糖30 g/L培养基上,试管苗生根率可达100%,苗体健壮。欧美杨108高效组培再生系统为其遗传转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樟脑型樟树芽器官离体培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樟脑含量>70%的樟脑型樟树优株的嫩枝为外植体,进行芽器官离体培养技术研究.结果表明:每年的1~4月外植体灭菌消毒接种,无菌活体获取率比较高;适宜樟脑型樟树组培的基本培养基:M2 (MS+Ca (NO3)2.4H2O 300 mg/L);芽诱导培养激素组合:6-BA4 mg/L+NAA1.5 mg/L+KT 0.5 mg/L;芽增殖培养激素组合:6-BA3.0 mg/L +NAA0.5 mg/L +KT0.2 mg/L;在培养基中添加L-半光氨酸10 mg/L抑制芽褐化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南洋楹组培快繁技术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南洋楹优树种子无菌苗单株作为初始外植体,通过均匀设计和正交设计试验筛选培养基配方,并对诱导增殖流程、培养条件、炼苗等技术环节进行了优化研究,建立南洋楹无性系规模化组培快繁技术。结果表明:南洋楹外植体在诱导培养基MS+6BA 0.5 mg/L诱导分化2周期后,转入增殖培养基MS+6BA 0.2 mg/L+NAA0.02 mg/L+蔗糖30 g/L,采用自然光源培养4周期,可显著抑制玻璃化现象,增殖倍数达4.1;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 0.01 mg/L+IBA 0.2 mg/L+蔗糖20 g/L,生根率72.3%;将生根与炼苗过程结合进行可增强植株抗性,移栽成活率提高至92.5%。  相似文献   

13.
以文山红柱兰种子为外植体,进行了种子无菌萌发,球茎丛生芽继代增殖、无根苗生根培养等的组培技术研究.其研究结果表明:在1/2 MS 0.2 mg/LBA 0.2 mg/LNAA的培养基上文山红柱兰种子的萌发效果最好;在1/2 MS BA1.5 mg/L NAA0.2 mg/L 80 g/L香蕉泥 1 g/L花宝4号培养基上进行增殖培养效果较好,在1/2 MS 0.6 mg/LNAA 0.2 mg/LBA 0.3 %活性炭培养基的生根培养效果较好.苗高6~8 cm时可出瓶炼苗.  相似文献   

14.
铁皮石斛组培快繁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铁皮石斛无菌苗的茎段为外植体,通过诱导丛生芽,进行壮苗生根,建立了一套快繁体系。结果显示,铁皮石斛试管苗在MS培养基中生长状况最好,当添加NAA的浓度为0.1 mg/L,6-BA的浓度为2.0 mg/L时,铁皮石斛丛生芽的增殖率达到最高。铁皮石斛幼苗壮苗的较佳培养基为MS+0.5 mg/L IBA+0.5 mg/L NAA。同时,单独使用0.5 mg/L NAA的培养基中小苗生根快,根数多。香蕉泥能促进幼苗根系的生长。组培苗移栽到纯树皮的基质中,成活率最高。  相似文献   

15.
不同部位银杏茎段培养及位置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一个月月龄银杏(Ginkgo biloba)无菌幼苗各部位茎段为外植体,研究其顶芽、带腋芽的中段、带子叶的下段腋芽萌发和不定芽的分化情况。结果表明:①银杏顶芽段(上段)在以改良MS、N6、DCR为基本培养基,附加0.1mg/LNAA和0.5mg/L6-BA的培养基上顶芽生长较其他培养基好,抽出的芽苗长得高,最高达2.98cm,未见有不定芽的分化;②中段外植体在四种基本培养基(MS、DCR、N6、改良MS)中附加0.1mg/LNAA和0.5mg/L6-BA和0.25%AC时,都能诱导出腋芽和不定芽,4种培养基之间芽诱导率无明显差异,以N6培养基的诱导效果最好,平均每个外植体产生1.56个芽;③带有子叶下段的外植体培养后,能诱导出2~3个子叶腋芽和新的不定芽,在改良MS+0.1mg/LNAA+0.5mg/L6-BA、N6+0.1mg/LNAA+0.5mg/L6-BA培养基上两个腋芽的诱导率均达80%以上。表明,不同部位的银杏茎段在芽的诱导上存在位置效应,可利用不同部位进行银杏的定向快速繁殖。  相似文献   

16.
三倍体毛白杨叶片培养和快速繁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三倍体毛白杨嫩叶进行组培快繁,以附加NAA的MS培养基诱导的愈伤组织,可产生大量胚状体细胞,转接培养后能形成组培苗。组培苗在MS+IBA0.25mg/L 0.5%碳粉的培养基上20d左右开始生根,经过炼苗处理,即可移栽到大田定植。  相似文献   

17.
以陈山红心杉[Cunninghamia lanceolate(Chenshan-red-fir)]无菌试管苗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无性系、基本培养基、生长素、有机添加物等因素对芽苗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无性系组培苗生根诱导率有差异,有机添加物对诱导生根影响不大,陈山红心杉组培苗诱导不定根的适宜培养基为1/2MS+NAA0.5mg/L+IBA 1.0mg/L+20g/L蔗糖+7g/L卡拉胶,其不定根诱导率达88.3%,平均生根数4.12条。  相似文献   

18.
以“黄天霸”百合的小球茎作为外植体,研究茎尖组培快繁技术体系,试验结果表明:外植体用6% NaClO溶液消毒10 min+0.1%HgCl2消毒10 min交替使用效果最佳,外植体存活率达72.0%;切取茎尖培养在MS+ KT 0.4 mg/L+2,4-D 1.0 mg/L培养基上,愈伤组织诱导率可达88.3%.组织培养中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之间的浓度比,可以有效控制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芽和根的发生.本研究中,不定芽诱导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MS+ KT 1.0 mg/L+IBA 0.5 mg/L,芽苗分化系数达3.44,生根培养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1/2 MS+ IBA 0.4 mg/L+ NAA 0.3 mg/L,生根率达96.7%.生根苗移栽后经过40 d的精心培育,成活率可达96%以上.  相似文献   

19.
高山杜鹃叶片再生植株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高山杜鹃叶片再生植株无菌培养物建立、初代培养、继代培养和生根培养4个技术环节,最终建立高山杜鹃组培快速繁殖技术体系。结果表明:适宜的叶片诱导不定芽再生的培养基为WPM+TDZ0.2mg/L+NAA0.4mg/L;继代增殖培养基为WPM+KT2mg/L+NAA0.2mg/L;生根培养基为1/2MS+IBA5g/L+糖20g/L+活性碳0.5%。  相似文献   

20.
红掌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生长健壮的红掌盆苗,研究其组培快繁技术,结果表明:MS+BA 1 mg/L+NAA 0.2 mg/L+葡萄糖30 g/L诱导率最高;1/2MS+BA 2 mg/L+2,4-D 0.5 mg/L+椰汁100 mL/L+蔗糖30 g/L培养基愈伤组织及芽苗增殖率最高;壮苗最佳培养基MS+BA 0.5 mg/L+IBA 0.05 mg/L+椰汁100 mL/L+蔗糖30 g/L;最佳生根培养基1/2MS+NAA 0.3 mg/L+蔗糖20 g/L,生根率达95%以上,当生根苗有3条-4条时即可移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