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城堡》是弗兰兹·卡夫卡的最后一部小说,他在作品中以特殊的男性视角刻画了很多女性形象。她们在父权社会中脆弱无助,寄希望于所谓的爱情,想依靠美丽的外表来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尽管有的女性具有觉醒意识,认识到现行体制下的父权社会里没有所谓的女性自由,但她们仍屈服于权威,选择逆来顺受,未能找到女性解放的正确途径。本文剖析了城堡里的女性形象,为我们阅读和理解卡夫卡的作品提供了新的解读视角。  相似文献   

2.
美国华裔文学发展至今已有数十年历史,其诞生和成长同美国社会息息相关。自上世 纪八十年代开始,在妇女解放运动深入的推动作用下,美国华裔文学中的女性文学异军突起并 受到了广泛关注。随着多元文化共同发展趋势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们开始关注美 国华裔文学的研究,在这一背景下,本文以《女勇士》以及《喜福会》两部文学作品为例,对美国华 裔女性文学进行简要探讨,解读其中的女性形象,希望能够为女性文学的进步、东西方文化冲突 的消弭以及多重文化视角写作的发展等提供些许参考。  相似文献   

3.
美国华裔女作家谭恩美的处女作《喜福会》奠定了她在文学上的成就。就时空流转过程中三代女性形象的蜕变来看新时代女性的生存状态,她们看似更加独立和自由,却仍然受到夫权和社会的压迫,还受到来自父母的压力。  相似文献   

4.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女性角色在其中的境遇使这部作品更富悲剧色彩。戏剧中的女性角色都处在一种精神压迫的环境中。在这个由权力决定话语的父权社会中,她们不能自由地表达自我。因此,本文将从权力话语的角度,对该作品中女性的失语现象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大校的女儿》是王海鸰多部描写爱情婚姻生活作品之一,也是其本人最喜爱的作品之一。作者亲自将其改编成电视剧并热播。多数评论性文章从婚姻家庭角度对其进行解读,本文试图从女性视角对作品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在当代文学中 ,池莉惯以“非女性化”写作而著称 ,但她的两篇近作《乌鸦之歌》、《怀念声名狼藉的日子》却显示着作者向“女性写作”的转变。文章从这两篇小说的女性叙述立场、女性成长的叙述话语和作品的审美风格等方面阐述女作家性别创作立场的位移  相似文献   

7.
《福乐智慧》是学习和研究古维吾尔民族历史、文化和语言的宝贵史料和百科全书。透过作者和书中人物的观点,我们也了解到了喀喇汗王朝维吾尔族社会的女性价值观念。文章分析了《福乐智慧》中论女性之美与女性之恶的内容,并探究了这种女性观的普遍性以及当时女性的实际生活状况。  相似文献   

8.
美国黑人女作家艾丽丝·沃克在《紫色》中,以强烈的责任感和女权主义意识向我们叙述了黑人女性所遭受的双重压迫与非人境遇。本文拟从三个层面对这一作品进行解读,即:展示男女冲突,揭示男性对女性的伤害与压制;把女性推向“前台”,以消解男性和男性文化的中心地位;于文化传统中为女性寻找家园。  相似文献   

9.
《喜福会》让谭恩美这个名字活跃于现当代美国文学,成为著名的华裔女作家。《喜福会》是她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细腻地描写了四对母女自身和母女之间的感情故事,反映了女性的生活状况和地位,是一部具有代表性的女权主义作品。本文作者试图从女性在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中地位的变化以及女性意识的觉醒等视角,分析《喜福会》中的女性身份议题。  相似文献   

10.
《聊斋志异》女性形象浅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蒲松龄赋予了《聊斋志异》女子诸多品质,她们身上集中体现了作者心中的理想与渴望,蒲松龄让她们尽可能真实自由地生活,表现为对待爱情与亲情等多方面。可责的是她们对待人生的态度不仅表现出感性层面的大胆,而且已有了新的乃至理性上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托妮·莫里森是美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第一位黑人女作家,《乐园》是莫里森获得诺贝尔奖后的又一部力作,一经出版便轰动美国文坛.在小说中,莫里森描述了身处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的黑人女性,在双重压迫下求取自我解放的艰辛历程.莫里森从女权主义视角出发,阐述了黑人女性对自我身份的不懈追求,在自我追求中,黑人女性已经逐步成为社会前进的有力推动者和黑人民族文化的传承者,并为整个黑人民族追求民族解放、探求自我主体意识提供了行动榜样.  相似文献   

12.
张宗蓝 《甘肃农业》2005,(9):122-123
《呼啸山庄》和《独角兽》,这两部由不同时代的女作家创作的可称之为女性主义文本的小说,都以其结构独特的方式塑造了惊世骇俗的女性形象。《呼啸山庄》中的凯瑟琳与《独角兽》中的汉娜,在父权制的强大统治下失去爱的自由而又疯狂追求自由之爱,她们的悲剧具有强烈的震撼人心的力量。  相似文献   

13.
《源氏物语》是日本平安时代文学代表作,作者宫廷女官紫式部在这部作品中描绘了众多女性形象。本文通过紫式部对《源氏物语》中若干女性的分析,考察了影响平安时代贵族女性社会地位的几个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简爱》本身作为一部驰名中外的文学名著,塑造了一个典型的女性形象。与此同时,这本书的作者也是十九世纪的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所著。在这部作品中,简爱本身是一个出身比较贫苦的孤儿,从小生长在压抑黑暗的环境中。但是简爱富有独立自主的精神,凡事都有自己的主见,而且她天性善良,热爱自由。在陷入压迫和暴力的时候,始终不放弃反抗,为了自由和平等而努力奋斗。简爱还是一个敢爱敢恨的女性形象,凭借对美好爱情的追逐,最终得到了自己的爱情。本文将从《简爱》的创作背景入手进行分析,通过对于原著的描写以及情节的讨论,分析简爱这一典型的人物形象,探讨这一时代女性在文学长河当中永恒不变的魅力。  相似文献   

15.
《水许传》是一部英雄传奇小说,其中的女性要么是软弱可欺,要么淫荡无耻,正面女性人物却带有明显的男畦化色彩,这种女性形象塑造不能认为是作家对女性的淡薄与贬斥,也不是女性人物人性的异化。小说文本体现出来的女性观,和我国古代以来经过儒家道德影响形成的男尊女卑的公众心理和对女性的偏见有:言切关系;也和水浒故事在市井社会丰富发展过程中注入了市民阶层的好恶与道德判断有密切关系。小说中有关具体的对女性的描写,是市民阶层的认知反映,表现出社会文化心理对世代累积性作品的道德影响,而非小说作者对女性独有的仇视。  相似文献   

16.
《红楼梦》是真正为女性树碑立传的文学,是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女性著作。一方面,它极力赞美女性,肯定了女性的独特才华与社会价值;另一方面,又对封建社会女性的命运和地位报以同情,对女性的摧残予以揭露和批判。  相似文献   

17.
作为女性主义文学的佼佼者,《简·爱》与《法国中尉的女人》采用了不同的叙事策略与作者潜在的女性主义表达相互碰撞,对于女性主义的表达效果产生了不同的火花.本文采用西方女性主义叙事学的分析方法,通过比较两部作品所采用不同的性别叙事主体和叙事声音,以及读者对两部作品潜在的女性主义表达的接收情况,重新解读两部作品在特定历史语境中的女性思想并挖掘出潜文本隐含的性别价值观.  相似文献   

18.
《芒果街上的小屋》是美国当代墨西哥裔女作家桑德拉·希斯内罗丝撰写的一部自传式的女性成长小说.小说女主人公埃斯佩朗莎眼中的女性形象和成长体验以日记体形式呈现,“叙述自我”不仅构建自我主体,而且通过想象和移情的手法来审视“经验自我”.这种女性的叙述形式表现了对父权制束缚女性成长的反思,展现了女性成长中构建自我主体身份的特殊过程.除了自传式的日记体写作,对母亲身份女性的关注与述行性主体构建的女性主义视角有助于作品细读:不仅可以挖掘女主人公埃斯佩朗莎在族裔、性别、贫富及文化差异背景下对自我主体构建的强烈追求,又揭示她对唤醒女性自我意识的充分自觉与重建女性自我主体的历史责任.  相似文献   

19.
《聊斋志异》所塑造的女性形象不同于封建社会环境中的女性,而是更为自由而且具有独立意识,这一点与现代女性的观念意识较为接近。这些女性不属于人间,却能够体谅人间疾苦,善恶分明,与人为善。虽然身为异类,却充满了人性之美。本论文针对《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20.
余华的作品《活着》和杰克.伦敦的小说《热爱生命》两部产生在不同时空下的作品,都不约而同地关注人类的生存问题。它们以对生命力量的尊崇作为人类探索生存价值的灵魂线索,描写了一系列的生存考验,展现出了生命的坚韧。通过比较分析两部作品在生存主题上的相似之点和不同之处,探寻其中潜藏的生存内涵,在当代人遭遇生存困境时给予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