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泥鳅稻田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稻田泥鳅养殖技术,包括养殖场地选择、池塘处理、水质管理、鳅苗放养、鳅苗管理、水稻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并对效益进行分析,以期为养殖户进行稻田泥鳅养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在稻田进行泥鳅繁育及养殖,并将鳅苗养成商品鳅,旨在探讨稻田养殖泥鳅的可行性。经421 d试验,养成10 g以上成鳅380kg,仔鳅2万尾,折合收入29.4万元/hm2,利润11.38万元/hm2。  相似文献   

3.
在面积为0.67 hm2的稻田中,2014年4月投放外购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odatus)苗种176 kg,至2014年8月起捕商品泥鳅547 kg,平均利润22 618元/hm2;2014年8月从原稻田养殖的商品泥鳅中选留18 kg,进行稻田原位秋季繁殖鳅苗,共获鳅苗2.9万尾,总重58 kg,越冬后继续养殖至2015年8月,起捕商品泥鳅554 kg,平均利润32 767元/hm2。结果表明,稻田原位秋季繁殖鳅苗模式优于泥鳅购苗养殖模式,操作简便,省去了苗种购买费用,仅增加了催产药品费和孵化用具费用计860元,养殖商品泥鳅经济效益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适合当地气候和种植方式的稻鳅共生养殖模式,为推广生态养殖稻田泥鳅提供科学参考。【方法】设两个试验点,各用0.667公顷稻田作为实验基地,每间隔50cm开挖一条养殖沟进行稻田泥鳅生态养殖,对养鳅稻田的标准、养殖密度、饲料投喂技术、水质管理、捕捞等关键技术进行探讨并形成标准化的养殖模式。【结果】结果表明在水稻产量不减产的前提下,泥鳅每亩可销售逾100kg,养殖的效益每亩基本超过1500元。【结论】稻鳅共生养殖模式效益明显,可以显著增加农民的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5.
浙江省稻田养殖真泥鳅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结合浙江省实际情况和笔者多年稻田养殖真泥鳅的实践经验,归纳总结了稻田养殖真泥鳅技术,包括稻田选择与田间设施改造、中稻品种选择及插播、鳅苗放养、日常管理以及收获等内容。  相似文献   

6.
泥鳅属鲤形目,鳅科。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有相当高的营养及药用价值,国际市场称泥鳅鱼为“水中人参”。泥鳅对水体的适应性强,繁殖较容易,成活率高,养殖方法简单,经济效益较好,运输方便、饵料易得,已成为重要的水产养殖品种。泥鳅养殖可分为池塘养殖和稻田养殖两种,稻田养泥鳅可以作为稻田生态渔业的一个组成部份,本文着重介绍下稻田泥鳅的养殖技术。  相似文献   

7.
池塘集约化养殖泥鳅,不仅投入少,见效快,劳动强度轻,而且泥鳅发病率低,生长快,群体增产幅度高。2000~2004年,江苏盐城市盐都区义丰镇花陇村养鳅专业户赵金忠,采取人工捕捞天然野生鳅苗与人工繁殖泥鳅苗种结合,利用6670平方米(10亩)稻田养殖泥鳅,稻田育蚓(水丝蚓,俗称“红虫”)养鳅,取得显著成效。2005  相似文献   

8.
利用稻田养成鳅,可以利用稻田优越的生态条件,给泥鳅提供良好生活环境。稻田正常施肥可繁育很多天然动植物性饵料,如底栖动物、小型甲壳类扁螺、水生昆虫和高等植物碎屑等,可降低人工投饵料量,益于泥鳅生长。泥鳅可疏松土壤,增加土壤中氧气,有益于水稻生长。在稻田成鳅养殖过程中,剩余的残饵和泥鳅排泄的粪便,起  相似文献   

9.
浙江省稻田泥鳅生态养殖技术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绍山 《农技服务》2014,(11):157-157
稻田养殖泥鳅,既可提高水稻产量,又能收获一定量的泥鳅,经济效益显著。正值浙江省推出五水共治,泥鳅养殖技术的完善对于进一步加快浙江省渔业转型升级发展生态渔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针对浙江省的实际情况,归纳总结了稻田养殖泥鳅之稻田的选择条件、田间的改建方法、水稻的品种选用、鳅苗的放养处理、日常管理以及收获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0.
稻田养殖泥鳅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稻田建设、鳅种放养、饲养管理、病虫害防治、捕捞等方面介绍稻田养殖泥鳅实用新技术,以期为该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泥鳅是一种杂食性小型淡水鱼类 ,耐低氧 ,分布在水田、池塘、湖泊水域中 ,适宜稻田喂养。湖区稻田养鳅就是充分利用水田资源 ,通过增放泥鳅苗种 ,加强投饲管理 ,实现水稻、泥鳅互利的一种人工种养新模式。1 养殖意义 1.1 维护生态平衡  由于泥鳅的养殖和药用价值较高 ,出口  相似文献   

12.
泥鳅有“水中人参”之美称,具有广泛的国内外市场需求。稻田养鳅、鳅稻共生可谓一举多得。河南省范县地处黄河滩区,地下水资源丰富,利用稻田和废弃坑塘放养野生泥鳅苗,每年养殖的1000多吨小泥鳅全部出口韩国、日本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年创汇超千万元。图为范县陈庄乡胡屯村村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肥西县大力推广稻田养鱼、稻田养虾、稻田养鳖、稻田养鳅等养殖模式,均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深受农户欢迎。该文对稻田养殖泥鳅模式进行了总结,并分析了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稻田养鳅技术,主要包括泥鳅养殖、水稻抛栽与管理、水稻与泥鳅的收获方面.试验证明采用该技术能获得较好的回报.  相似文献   

15.
编辑同志:   我对养殖泥鳅很感兴趣,想在自家庭院养殖,请告诉泥鳅的市场前景,详细的养殖技术,谢谢 ! 丰城市孙渡乡邹家村李欢 李欢农友:   现将你提出的问题答复如下。   泥鳅,俗称鳅鱼,因其肉味鲜美,营养丰富,兼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而被称为水中珍品。产品畅销国内,亦销往日本、韩国。泥鳅已成为农民喜爱养殖的对象。   泥鳅,食性杂,适应能力强,人工养殖投资少,见效快,适宜在土池、稻田和庭院中养殖。一般每平方米产泥鳅 3- 5公斤,利润 10元以上。   一、人工繁殖技术   (一 )亲鳅的培育   1.亲鳅的选择:选…  相似文献   

16.
正稻田养鳅以发展水稻为基础,兼养泥鳅,是一项成本低、收效快、效益高的种养结合模式。据湖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试点稻田养鳅,以人工投喂饵料为主的,每667平方米产泥鳅200公斤以上;以稻田天然饵料养殖的,可以产泥鳅约50公斤。一、田间工程建设1.稻田准备要选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排灌方便、无冷浸水、土壤保肥保水能力强、周围没有污染的壤土或黏土稻田,面积以便于管理和投喂为原则,一般3300平方米左右为一  相似文献   

17.
台湾大种泥鳅是继河蟹之后一个让农民致富的新亮点,分为池塘养殖和稻田养殖2种模式,预计盘锦市2017年总推广养殖面积将达到2 666.67 hm~2左右。本文主要对台湾大种鳅生态养殖气象服务指标进行了深入研究,以期为台湾大种鳅的生态养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泥鳅属鲤形目鳅科,具有适温范围广、耐低氧和杂食性等特点,适于稻田养殖,不但产量高,而且成本低、效益好,还会使水稻增产25—50千克/667平方米,是当前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提高种粮效益的重要途径之一,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现将泥鳅稻田养殖技术简要介绍于下:  相似文献   

19.
泥鳅适应环境能力强.掌握技术养殖起来比较容易。稻田、湖泊、池塘或修建水泥池都能养殖泥鳅.养殖户可以根据自身条件.因地制宜、量力而行选择适合自己的养殖方式进行养殖,实践发现泥鳅的怀卵量比较多(好的品种都在300粒以上.高的能达数万粒).而且当年繁殖的鳅苗当年就能达到上市规格.举一个保守的例子进行说明:一般一条雌鳅的怀卵量为3000~5000粒(多的可以上万粒).  相似文献   

20.
茨菇田套养泥鳅(类似稻田养鳅)是利用生物学和生态学的共生互利原理,采用种植与养殖相结合的方法来获得绿色食品的高效生产模式。近几年来,江苏盐都市郊大力发展茨菇田套养泥鳅生产,经3-5个月的养殖,一般667平方米可收获商品鳅80—150千克、茨菇1500-2000千克,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