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1 毫秒
1.
为探索DEB-2菌株生产生物农药的工业发酵条件,采用活性检测方法,对DEB-2菌株的发酵培养基及其制备工艺、发酵罐的最适宜发酵时间,发酵液剂型的基础条件如干燥方法、干燥时间和有机试剂对抗菌物质的影响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最佳培养基为PD培养基,最佳铃薯汁液量为30%。在培养基制备工艺的筛选中,马铃薯打浆法与马铃薯煮汁法的效果相当。在100 L发酵罐中PD培养基的装液量为70%、发酵温度35℃、发酵时间为40.2 h时发酵液的抗菌活性达到最高,抑制率达100%。滤纸过滤和8000 r/min离心10 min处理发酵液对其活性物质几乎没有影响;冻干处理的发酵液中活性物质较烘干的损失小,其抗菌活性损失为4.77%。用50%浓度的甲醇、乙醇、丙酮处理DEB-2菌的发酵液,甲醇对其活性影响最小,其上清液的抗菌活性与发酵原液相当。  相似文献   

2.
生物源激发子诱导马铃薯抗真菌病害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诱导植物抗病是近几年植物保护研究的热点,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而富有成效的工作,为马铃薯真菌病害生物防治开辟了新途径.有效且无毒无害生物源激发子的筛选为探讨诱导抗性的方法和机理奠定了基础.结合本实验室的初步工作,介绍了诱导抗马铃薯真菌病害的生物源激发子的筛选、诱抗效果及诱抗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状况,并阐述了诱导抗马铃薯真菌病害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3.
以杨树溃疡菌、壳聚糖及植物细胞壁(海带、桔皮和香蕉皮)为原料,采用降解法制备寡聚糖激发子,诱导处理毛白杨愈伤组织,筛选活性较强的寡聚糖激发子及其诱导毛白杨愈伤组织的最佳间隔期.结果表明:通过7种寡聚糖激发子诱导毛白杨愈伤组织对溃疡病的抗性试验,筛选出诱导活性较强的3种寡聚糖激发子及其适宜的诱导浓度;3种诱导活性较强的激发子中,激发子A1对溃疡病的诱抗效果为54.8%,适宜浓度为20μg·mL-1;激发子B的诱抗效果为34.7%,浓度为25μg·mL-1;激发子C3的诱抗效果为32.3%,适宜浓度为50μg·mL-1;同时筛选出诱导毛白杨愈伤组织的最佳间隔期为48h.在一定的浓度或诱导间隔期范围内,激发子的诱导作用随着浓度或诱导间隔期的增加而增强,当诱导效果达到最大时,再增加浓度或间隔期诱导,诱导作用不再增加.  相似文献   

4.
研究短短芽孢杆菌(Brevibacillus brevis) JK-2菌株产生的抑菌物质特性,对其抑菌物质粗提液的稳定性进行测定,同时对其活性成分进行初步分离.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JK-2产生的抑菌物质粗提物对蛋白酶不敏感,耐强酸强碱,紫外线和反复冻融对其活性均无显著影响.从JK-2发酵液中初步分离出分子量约为4.1 kDa的活性肽和具有抑制枯萎菌活性的胞外多糖.  相似文献   

5.
以大肠杆菌O157∶H7为指示菌,采用spot-on-lawn法从食源性乳酸菌菌种库中筛选获得2株高抑菌活性乳酸菌,基于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分别鉴定为戊糖片球菌和发酵乳杆菌。利用改良牛津杯法测定2株乳酸菌发酵浓缩液对常见食源性病原菌的抑菌谱,并分析蛋白酶K、pH值、温度对抑菌物质活性的影响,结果发现2菌株均能显著抑制大肠杆菌和李斯特菌,其中戊糖片球菌发酵液具有更明显广谱抑菌效果;发酵液抑菌活性均受pH值影响,戊糖片球菌发酵液对蛋白酶、热敏感,发酵乳杆菌发酵液对蛋白酶、热不敏感。研究结果表明,戊糖片球菌发酵液抑菌活性物质有多肽(蛋白)和有机酸,发酵乳杆菌来源的抑菌物质化学成分是一些具有热稳定性的有机酸。该研究获得乳酸菌可以用于食品发酵和防腐领域,且为抑菌物质分离、鉴定和抑菌机制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为探明枯草芽孢杆菌EBS05的生长曲线及其菌液粗提物的抑菌活性,特开展本试验。通过测定D600值,初步构建EBS05的生长曲线;并分别采用盐酸和40%硫酸铵对发酵液中的抑菌物质进行沉淀粗提;用对峙培养法测定了粗提物的抑菌活性,用生长效率法测定了EBS05粗提取物对黄瓜灰霉菌、西瓜炭疽菌、黄瓜枯萎菌、小麦赤霉菌和小麦纹枯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在NYD培养液中培养72 h后,EBS05菌体数量最大,此时抑菌活性也最强;用0.1 mol·L-1盐酸调节菌液p H至2.0,或用40%硫酸铵都能够有效沉淀出发酵液中的抑菌物质,且沉淀抑菌活性与发酵原液相当;EBS05粗提物对12种植物病原菌均具有一定的抑菌活性。总体来看,枯草芽孢杆菌EBS05是一种很有发展前景的生防微生物资源。  相似文献   

7.
死谷芽孢杆菌S292(Bacillus vallismortis strain S292)是1株对多种植物病原菌具有较好抑制作用的细菌。为利用其发酵产物进行生物农药的研制,在对死谷芽孢杆菌S292摇瓶试验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发酵罐放大培养试验和发酵液的抗菌活性研究。结果表明:死谷芽孢杆菌S292在ZYBIO-1030L发酵罐放大培养试验中,20 L的装罐量,48 h种龄,7%接种量,32℃发酵温度,180 r/min的搅拌转速,培养4 d条件下,其发酵液抑菌活性最强。发酵液活性物质的紫外、日光和热稳定性较好,但对有机溶剂和强酸强碱较为敏感;对供试的15种植物病原菌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发酵液活性物质初步确定为蛋白、氨基酸或多肽类物质。另外,发酵液粗提物的500倍液对葡萄白腐病的田间防效为87.9%,低于对照药剂25%丙环唑乳油1 000倍液的防效(95.0%),但差异不显著,表明发酵液粗提物对葡萄白腐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8.
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virus-induced gene silence,VIGS)是植物病毒病防治方法之一,能够有效防治马铃薯Y病毒病。以VIGS表达载体发酵液对烟草马铃薯Y病毒病的防治效果为检测指标,筛选最佳发酵液发酵所需的培养基、发酵条件和施用方法。结果表明:VIGS表达载体发酵液最优培养基是YEP培养基;最优发酵条件为装瓶量60 mL/200 mL、初始pH 7.0、培养温度30℃、振荡培养24 h;施用方法以 “原液稀释100倍”、“剪叶后喷施+移栽时灌根”和“含PVY CP和HC-Pro基因片段的VIGS载体发酵液混合使用”的施用效果最佳。上述结果为抗马铃薯Y病毒病的VIGS生防剂发酵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其田间应用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9.
研究人参内生细菌B69菌株对人参根腐病病原菌的作用机制,通过硫酸铵沉淀、低温乙醇沉淀等方法获得菌株发酵液中活性成分,对其抑菌物质粗提液进行稳定性测定,并对其抑菌成分进行分离,采用平板扩散法测定提取成分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从B69菌株发酵液得到的提取液具有抑菌活性;对抑菌物质粗提物进行高温、酸碱度、紫外线、反复冻融和蛋白酶K处理,抑菌活性均未见明显变化。从B69发酵液中初步分离出具有抑制根腐菌活性的活性肽和胞外多糖。表明B69菌株能产生多种抑菌活性成分,抑菌成分对胁迫条件不敏感,值得进一步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0.
小麦白粉病是威胁小麦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发病严重时可导致小麦产量损失较大。近年来寡糖激发子已成为防控植物病害的一种有效措施,为了探明真菌寡糖激发子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控效果,开展了小麦白粉菌寡糖激发子的提取和防效测定试验。采用微珠涡旋法和热解法提取了小麦白粉菌细胞壁粗多糖(GD)和寡糖激发子粗提物(GB),通过总糖和蛋白质含量的测定,明确了GD和GB的组成成分主要为总糖和蛋白质,GD的得率为19.77%,总糖含量为73.81%,蛋白质含量为12.35%,GB得率为10%,GB总糖含量69.6%,蛋白质含量为11.3%。通过红外光谱扫描GD和GB的结构,可知GD和GB的结构中都存在糖的官能团特征吸收峰,二者吸收峰出现的位置基本一致,GD中存在β型糖苷键的连接方式。通过大豆子叶激发法测定了GB的生物活性,明确了GB浓度为200μg·L-1时生物活性最高。通过测定GB对小麦白粉菌孢子萌发的抑制试验,明确了GB对小麦白粉菌孢子萌发无抑制作用。通过测定GB对小麦离体叶段和温室盆栽苗小麦白粉病的防效试验,明确了GB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效分别达到54.61%和50.87%。通过测定GB的最佳防治诱导间隔期试验,明确了GB对小麦白粉病的最佳防治诱导间隔期为5d。以上结果表明,本试验提取的小麦白粉菌寡糖激发子粗提物GB对小麦白粉病有较好的诱抗效果,为生产上小麦白粉病的防控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致病疫霉拮抗内生细菌的筛选及离体防病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筛选对致病疫霉菌丝有显著抑制作用的植物内生细菌菌株,并测试其在马铃薯离体组织上对晚疫病的预防效果,本试验利用传统的分离培养方法从常见几种茄科植物组织内分离纯化内生细菌,以平板对峙法和滤纸片法分别测试细菌活体、无菌体发酵液和菌液对致病疫霉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在马铃薯块茎切片和离体叶片上测试菌液对晚疫病的预防效果。结果表明,分离纯化的81株内生细菌中,活体菌株对致病疫霉有抑制作用的有63株,抑制率达到50%以上的31株菌,其中以分离自辣椒果实的LJ-6和马铃薯块茎的TD-12菌株的抑制作用最强,抑菌率分别为93.12%和92.24%;同时发现活体菌株抑制率达到50%以上的31株菌的发酵液原液均无明显抑制作用,但这些菌株菌液的抑制作用普遍优于活体菌株;TD-12菌株的菌液在马铃薯块茎切片上对晚疫病具有显著的预防及诱导抗病效果,保护率均在91%以上;在马铃薯离体叶片上对晚疫病的防效为76.23%。这些结果表明TD-12菌株在防治马铃薯晚疫病方面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2.
采用十字交叉法测定CF17发酵液的抑菌谱,并通过离心、旋转蒸发浓缩、丙酮沉淀、固相萃取以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抑菌物质进行分离纯化和鉴定.结果表明,CF17发酵液对油茶炭疽病、油茶叶枯病、油茶软腐病、杉木炭疽病、核桃壳梭孢、降香黄檀炭疽病、檀香炭疽病等的病原菌均有抑菌效果.50%丙酮分离纯化效果优于乙醇沉淀法与乙酸乙酯沉淀法;在固相萃取中,活性物质主要集中在60%乙腈梯度洗柱样品中,最后经HPLC分离收集到一个有明显抑菌圈的样品.经质谱鉴定抑菌成分为Tetramycin A.  相似文献   

13.
拮抗细菌W-7的鉴定及其对致病疫霉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分离纯化自马铃薯晚疫病病叶上的一株对致病疫霉菌丝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的细菌W-7的分类地位、抑菌作用及其防病潜力,采用传统方法和16S rDNA序列分析相结合对该菌株进行鉴定,以平板对峙法和打孔法分别测定细菌活体、菌液和无菌体发酵液以及不同浓度菌液的抑菌作用,显微镜观察该菌株对病菌菌体形态的影响,并采用块茎切片法评价菌液的离体防病效果。结果表明,综合菌落特征、生理生化特性以及16S rDNA序列分析结果,初步确定W-7菌株为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该菌株菌液的抑菌作用最强,抑菌率达到94.44%,菌液能使致病疫霉菌丝变形;将菌液稀释至原液浓度的25%后,抑菌率仍能达到87.65%,其在马铃薯块茎切片上对晚疫病的预防效果为73.40%。拮抗细菌W-7在防治马铃薯晚疫病方面具有一定潜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优化台蘑小香蕈液体发酵培养基的最佳配方。[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葡萄糖、蔗糖、马铃薯汁、无机盐等常用碳源与氮源对台蘑液体发酵菌丝生物量的影响。[结果]台蘑小香蕈液体发酵培养基的最佳配方为蔗糖3.0%、麸皮汁3.0%、玉米粉5.0%、马铃薯汁30%、植被汁10%、NaNO_3 0.3%、K_2HPO_40.1%、KCl 0.1%、FeSO_4 0.001%,pH 7。[结论]优化后的培养基配方能明显提高台蘑液体发酵的菌丝生物量,配方经济合理。  相似文献   

15.
包珍  江军山  王训斌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2):13560-13562
[目的]为海藻糖的科学生产提供参考。[方法]对以红薯淀粉为原料发酵生产海藻糖的过程进行研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海藻糖合成酶产生菌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使用最佳培养基来确定最佳发酵时间、发酵温度、pH、装液量等最佳培养条件。[结果]以食尼古丁节杆菌为生产菌,得到海藻糖合成酶的产酶最佳培养基配方为:麦芽糖4%、蛋白胨0.5%、牛肉膏0.6%、K2HPO40.08%、NaH2PO40.12%。确定了以红薯淀粉为原料发酵生产海藻糖的培养条件为发酵时间48 h,最适发酵温度38℃,最适pH 7.0,最适装液量200ml/500 ml。[结论]确定了红薯淀粉发酵生产海藻糖的小试最佳培养基配方和发酵条件,为红薯淀粉发酵生产海藻糖后期的中试和工业化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致病疫霉拮抗放线菌NB8发酵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放线菌NB8(Streptomyces albus)菌株对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 festans)的抑制效率,本试验采用滤纸片法以单因子试验对拮抗放线菌NB8菌株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最佳发酵条件为:将NB8菌株经高氏一号液体培养5 d的种子液,以125 mL/250 mL的装液量...  相似文献   

17.
氮磷钾不同配比对甘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化肥氮磷钾不同配比对甘薯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P5K10组合可显著提高济薯21的鲜薯产量和薯干产量,分别比对照增产7.83%和9.95%,其余组合均比对照减产,减产幅度最大的为N6P5K10组合。在生育后期,N6P5和N6P5K10组合不利于薯块干物质的积累,而P5K10和N6K10组合有利于养分向块根中运输,最终导致薯块干物质含量的提高。氮磷钾不同配比均可促进前中期可溶性糖的积累,P5K10和N6K10组合促进了前中期甘薯块根中淀粉的积累,P5K10、N6P5和N6K10促进了生育中后期块根中淀粉的积累,而在所有组合中,P5K10组合的变化幅度最大,说明施用磷钾肥可促进可溶性糖的积累和转化,提高甘薯块根的淀粉含量。  相似文献   

18.
选用当地主栽品种大西洋和抗疫白为试验材料,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调节剂和微量元素对马铃薯块茎品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调节剂和微量元素均显著提高了块茎中维生素C含量,降低了还原糖含量;增加了大西洋蛋白质和有机酸含量,降低了淀粉含量和干重;抗疫白块茎中蛋白质和有机酸含量降低,淀粉含量和干重升高。对于马铃薯商品性状来说,调节剂和微量元素均增加了马铃薯的单株薯重和单薯薯重,对单株薯数的调控效果不显著。对产量而言,大西洋的产量分别比对照增加17.30%和16.29%,抗疫白的产量分别比对照增加19.18%和12.85%。  相似文献   

19.
甘薯三峡红心王新品系品比试验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6年对鲜食类型甘薯[Dioscorea esculenta(Lour.)Burkill]品种(系)进行多点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三峡红心王新品系在7个试验点的平均单产为44 871 kg/hm~2,最长蔓长平均为221 cm,单株分枝数为7.5个,茎粗为7.3 mm,叶心形,顶叶淡绿色,叶绿色,叶脉紫色,茎绿色,薯形纺锤形,薯皮红色,薯肉橘红色,结薯集中整齐,单株结薯数为5.1个,大薯率为32.6%,中薯率为40.3%,小薯率为27.0%,食味83分,烘干率为20.37%,淀粉含量为12.18%,粗蛋白质含量为0.89%,还原糖含量为2.14%,可溶性糖含量为4.82%。  相似文献   

20.
研究以在马铃薯淀粉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马铃薯渣与汁水为原料,以短小芽孢杆菌ZY05为发酵菌种,优化马铃薯薯渣液态发酵生产单细胞蛋白饲料的工艺.初步确定了马铃薯薯渣与汁水发酵的适宜条件.具体为除茵种外不添加任何外源物质,pH自然.发酵温度为37℃,转数为180 r·min-1,发酵时间为120 h.通过本项工艺获得的马铃薯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