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水稻是各种作物中需硅(Si)量最大的一种硅酸植物,其体内含硅量达10%-20%,是水稻所需要的氮、磷、钾三大元素之后的第四位大量元素。而水稻的需硅量比氮、磷、钾三元素之和还大二倍。按谷/草1:1比,以亩产500kg计,每年一亩地取走50-100kg的硅。因此,在水稻施肥中重视使用硅肥是十分必要的。为了尽快地把硅肥应用于水稻生产,多年来采取了研制与应用试验同步进行方法,取得了明显效果。1材料与方法试验材料:硅复合肥的原料由热电厂提供的经过加硅钙含量处理的粉煤灰水淬渣粉,与N、P等其它肥料合制而成;N15—尿素,上海化工研…  相似文献   

2.
水稻测土配方施肥“3414”肥效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水稻施用氮、磷、钾3种肥料的“3414”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当实际施用N12kg/667m^2、P205为4.8kg/667m^2、K:0为14.4kg/667m^2时,水稻的产量最高。在磷、钾施肥水平为最佳时,灰黄泥田种植的水稻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N2〉N3〉N1),灰泥田水稻产量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N3〉N2〉N1);在氮、钾处于最佳施肥水平时,水稻产量随磷肥的施用增加产量下降(P1=P2〉P1);在氮、磷施肥水平为最佳施肥水平时,水稻产量随钾肥增加而增加(K3〉K2〉K1)。  相似文献   

3.
硅是地球上最多的元素之一。土壤中硅含量一般为230000~350000mg/kg,平均含量为320000mg/kg。水稻是含硅量最多的植物之一,通常茎叶中的SiO2可达10%~20%。大量研究结果和生产实践都已证明,水田施用硅肥,可增产10%~40%。一般情况下水稻从土壤中吸收N:P2O5:K2O:SiO2的比例为1∶0.6∶1.7∶7.5,若水稻产量在7500kg/hm2左右,每年从土壤中吸收、移走SiO2可达55~60kg,若不及时补充硅素,必然使土壤有效硅含量下降,造成植物营养元素间的不平衡。近年来从辽宁省各种…  相似文献   

4.
通过田间试验设置4个处理,100%化肥、70%化肥+30%有机肥、40%化肥+60%有机肥和100%有机肥,研究青贮玉米生产中施用有机肥替代化肥对土壤养分动态和平衡的影响。通过测定生育期内表层土壤速效N、P、K养分、土壤微生物量C与N、1 m土体NO_3-含量和青贮玉米N、P、K吸收量发现,在大喇叭口期,有机肥替代化肥处理降低表层土壤无机N的供应水平,提高有效P和速效K的供应水平;在收获期,有机肥替代显著提高土壤微生物量C、N,显著降低81~100 cm土层NO_3-含量和1 m土体NO_3-累积量。有机肥替代提高养分生产力和养分回收量,加剧土壤养分的亏缺。本研究条件下,30%有机肥替代化肥处理土壤N、P、K养分供应水平高,养分回收率高,加剧土壤养分的亏缺,需考虑长期的养分平衡问题。  相似文献   

5.
水稻生产中钾肥的营养与施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玉华 《中国稻米》2005,11(1):38-40
K(钾)是植物生长过程中必需的大量营养元素之一。在正常情况下,植物吸K量一般超过P而与N接近,而喜K作物需K量则高于N。K虽不是细胞内任何分子稳定结构的成分,但植物正常生育确需要大量的K,K对促进多种物质代谢,增进机体健康和改善品质的重要生理功能是不能为其他元素所代替的。由于N、P化肥用量的大幅度增加,耐肥矮秆高产品种(组合)的推广应用以及作物产量的明显提高,从土壤中带走的K也在增加。  相似文献   

6.
高效硅肥对水稻养分吸收的影响及增产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2011年和2013年2年在相对缺硅的土壤上进行水溶性高效硅肥在水稻上的肥效试验,明确了水溶性高效硅肥对水稻养分吸收的影响及增产效果,初步确定水溶性高效硅肥在水稻上的最佳经济施用量为6.9 kg/667 m2,水溶性高效硅肥在水稻上的最高产量施用量为7.5 kg/667 m2,最高产量比对照增产6.6%。水溶性高效硅肥明显促进水稻对N、P的吸收和利用,使水稻植株氮磷含量明显上升。适量的高效硅肥明显增加株高、穗长和千粒重;提高颖花量,增加实粒数;提高分蘖率,增加有效穗。  相似文献   

7.
根据已有的田间试验结果,系统的提出了安乡县潴育型水稻土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参数;分析比较了相对产量、相对吸收量与土壤养分测试值的关系,认为根据P、K养分相对吸收量划分土壤P、K丰缺指标更符合生产实际,并据此提出了基于潴育型水稻土的P、K丰缺指标.建立了不同肥力条件下的N、P、K肥料效应模型,依据模型提出了不同肥力水平下水稻的N肥推荐用量和不同土壤P、K丰缺等级的水稻P、K推荐施用量.  相似文献   

8.
卓儒洞  张玉烛  刘洋 《作物研究》2012,26(6):623-626
以品种P88S/1128为材料,设置地膜覆盖、稻草覆盖和液体膜覆盖3个处理,以裸地为对照,研究了不同覆盖方式对旱作水稻N、P、K吸收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覆盖方式对旱作水稻N、P、K吸收特性有明显影响,稻草覆盖栽培有效提高了分蘖期植株对N素营养的吸收,为大群体的建立打下基础;成熟期茎秆和叶片中P素含量都降至最低,稻穗P素含量显著提高,其中以稻草覆盖处理最高,达3.70 g/kg,液膜覆盖处理次之,不覆膜最低;成熟期稻穗K素含量在成熟期降至最低,仅为2.40~3.08 g/kg,4种处理间差异不明显。从不同栽培模式比较来看,地膜、稻草、液膜覆盖处理对N、P、K营养元素的吸收量都显著高于不覆膜对照,表明覆盖栽培增强了旱植水稻对营养元素的吸收能力,其中以地膜覆盖处理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9.
继东亚地区和我国台湾省应用硅肥获得水稻大幅度增产的成功经验后 ,我国对硅肥的研究表明 :水稻是典型的需硅作物 ,每季每公顷吸收SiO2 量约为 2 2 5~ 12 75kg ,远超过水稻对氮、磷、钾吸收量的总和。福建省中低产稻田面积大 ,土壤有效硅含量普遍较低。随着稻区推广杂交水稻、产量与复种指数的提高 ,土壤中可溶硅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硅肥 (素 )营养不足已成为限制水稻高产和增产的重要因素之一。硅肥有利于作物生长、促进光合作用 ,改善群体构态 ,提高抗病能力 ,并促进其对养分 ,特别是氮、磷的利用 ,对南方大量缺硅酸性土壤 ,施用硅…  相似文献   

10.
不同氮磷钾用量对水稻产量的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在云南省陆良县四个坝区的水稻土壤上布置R323ROC设计的肥料效应试验,建立陆良县水稻N、P、K不同施肥量与产量关系的施肥模型,解析和模拟寻优结果表明,施N、P、K肥对水稻产量具有明显的增产作用,增产效果K〉N〉P;获得最高及最佳经济产量的施肥量为N90.15-329.85kg/hm^2,P_2O_5 60.1-239.9kg/hm^2,K2O 105~179.1kg/hm^2,产投比为3.66-8.27:1。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马肝泥水稻长期定位施肥试验及灰潮土复混肥田间试验表明:速效磷钾含量较低的马肝泥水稻土,施钾肥显著促进油菜植株N、P、K养分与干物质积累,提高根、茎、角壳含K量(籽粒含K较稳定),增加角果数;与氮磷配合施钾显著提高油菜籽产量。而土壤速效磷钾中上等的灰潮土,与氮磷配合施钾,籽粒产量虽有增加,但差异不显著,植株N、P、K含量亦无明显变化。钾肥提高菜籽含油量和油酸含量,降低芥酸含量,硫甙含量亦有降低。  相似文献   

12.
大豆群体对氮、磷、钾的平衡吸收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以蒙豆5号为供试品种,系统的研究了旱作大豆在不同密度、施肥量处理下,氮、磷、钾平衡吸收关系.结果表明:大豆一生中植株氮、磷、钾积累量间以及三要素与干物质积累量间均呈极显著的互线相关关系,每形成1kg干物质,需协调吸收氮素(N)0.026kg,磷素(P2O5)0.0022kg,钾素(K2O)0.0049kg;每吸收积累1kg氮素(N),需协调吸收积累磷素(P2O5)0.0845kg,钾素(K2O)0.1799kg.产量.2625kg以上旱作大豆群体,每生产100kg大豆子粒需N:6.12kg,P2O5:0.53kg,K2 O:1.10kg.  相似文献   

13.
不同施肥模式对春玉米养分吸收与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田立双  杨恒山  毕文波  张瑞富 《玉米科学》2014,22(4):120-125,131
以郑单958为供试品种,设高量施肥和减量施肥两个处理,研究不同施肥模式对春玉米养分吸收与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生育时期单位面积N吸收量和吸收速率高量施肥均高于减量施肥;除拔节至大喇叭口期外,K吸收量和吸收速率总体变化趋势与N相同;P吸收量和吸收速率在出苗至拔节期和大喇叭口至吐丝期高量施肥低于减量施肥,其他生育阶段均为减量施肥低于高量施肥。植株N、P、K的积累量各生育时期高量施肥均高于减量施肥。完熟期高量施肥和减量施肥各器官N、P分配比均以子粒中最大,且高量施肥均低于减量施肥;K分配比例以茎中最高,高量施肥高于减量施肥。玉米N、P、K的收获指数和养分利用效率年度间均表现为减量施肥大于高量施肥。  相似文献   

14.
不同肥料对华南双季稻产量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肥料种类和施肥方式会影响水稻产量和养分吸收利用效率。本文研究了等氮条件下不同肥料对华南双季稻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物质转运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施控释肥(N、P、K含量分别为25%、6%和19%)处理相比,施传统复合肥(N、P、K含量均为15%)和快美复混肥(N、P、K含量分别为24%、7%和19%)的处理,水稻抽穗期叶片SPAD值显著增加,穗部干物质累积量、穗部干物质累积速率和库容量分别增加2.7%~17.1%、1.6%~17.1%和5.4%~11.0%;水稻总吸氮量、氮肥利用率、氮肥农学利用效率、氮肥偏生产力分别增加9.4%~38.2%、26.6%~102.4%、19.3%~76.7%和4.5%~15.1%。在本试验条件下,快美复混肥是提高华南双季稻产量、氮肥利用效率的优势肥源。  相似文献   

15.
 以田间试验和室内分析评价水稻早籼品种G88-293和浙852钾素生产效率及相关生理特性的差异。结果显示,G88-293品种钾素生产效率高于浙852达28.8%,其生理特性的优势主要表现为:1)全生育期需钾较少,但生育前,中期累积的钾素量及占总疸的非分率超过浙852;2)生育前期植株具有较高的N、P含量,全生育期保持较高的含K率和K/N;3)齐穗期剑叶光合速率及茎鞘总糖积累量明显高于浙852;4)收获期具有较高的经济系数。  相似文献   

16.
对6个试验点N、P 和K 肥用量16年连续试验后的P 和K 残留效应进行了研究。经过两年的棉花叶片样品和一年的土壤样品分析,找出施肥与产量的相关。发现各点N 素最好用量为34到135公斤/公顷,施N 对产量的效应达高度显著水平。产量最好处理的叶片含N 量是3.1—4.9%。发现各点施N、叶片N 和产量之间为显著的正相关。只有2个点的土壤对P 的施用产生反应。叶片P 资料指出含P0.3%是适宜的。发现叶片P 与土壤P 和产量相关。有个5点试验表明,在大多数情况下,施K 量、土壤K 值、叶片K 和产量之间的相关都是显著的。产量最好小区的叶片含K 量是0.9—1.57%。本文还报道了384个样品的叶片N、P、K、Ca、Mg、Fe、B、Zn和Al 的平均含量。  相似文献   

17.
试验采用L9(34)正交表设计,以中薯一号为试验材料,进行了N、P2O5、K2O不同用量及配比对马铃薯产量及商品率的影响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对马铃薯产量和马铃薯单株产量影响最优的组合是A2B2C3即N量为120 kg.hm-2,P2O5量为60 kg.hm-2,K2O量为210 kg.hm-2,N:P2O5:K2O比例为2:1:3.5;对马铃薯商品率影响最优组合是A2B2C1,即N量为120 kg.hm-2,P2O5量为60 kg.hm-2,K2O量为150 kg.hm-2,N:P2O5:K2O比例为2:1:2.5。从各处理差异显著性结果看,对马铃薯产量及马铃薯单株产量和马铃薯商品率影响最优组合是A1B3C3即N量为100 kg.hm-2,P2O5量为70 kg.hm-2,K2O量为210 kg.hm-2,N:P2O5:K2O比例为1.4:1:3。  相似文献   

18.
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氮、磷、钾水平对水稻纹枯病发生程度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纹枯病的发病率与N、P、K关系分别为:随氮肥施入量的增加,呈先缓慢上升,再大幅度上升的趋势;随磷肥施入量的增加,呈先小幅度上升,再大幅度下降,然后再大幅度上升的趋势;随钾肥施入量的增加,呈现大幅度下降,再大幅度上升的趋势。产量结果表明:不同氮、钾处理对水稻产量影响大,不同磷处理对水稻产量影响小。适用于寒地的施氮量97kg/hm2、施磷量52kg/hm2、施钾量29kg/hm2,使纹枯病发病轻,提高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19.
试验表明,甜菜是需钾量大的作物,吨甜菜块根需钾量约是氮、磷量的1.45、3.18倍,且吸收阶段长。适宜用量为10kg/亩;施钾可提高根中含糖率0.2~0.6度,但其对含糖率的影响受氮肥制约,N与K_2O的适宜配比为1:3;施钾可降低根中α—N含量,K、Na含量略有增加,但统计表明与未施钾处理比差异未达显著水平;此外,钾素还可增强甜菜植株的耐热、抗涝性。  相似文献   

20.
吴明才  肖昌珍 《大豆科学》1992,11(3):234-239
本文揭示了黄淮大豆产区二个推广品种豫豆8号、中豆19各生育期器官干重、N、P、K浓度变化;中豆19对三要素的吸收速率、转运率低于豫豆8号;二品种在高产密度下比其它密度下生产1kg籽粒产量所需三要素量低。豫豆8号高产密度为1.2万株,亩产大豆299.2kg,生产1kg籽粒产量需N、P、K分别为0.1529、0.0174、0.0643kg,中豆19的高产密度为1.6万株,亩产197.8kg、形成1kg籽粒产量的需三要素分别为0.1610、0.0218、0.0967kg,明显高于豫豆8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