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红花油茶是我国栽培油茶的主要种群之一,也是食用、药用、观赏、绿化价值较高的山茶优良品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红花油茶的市场需求将会不断增加。因此,开展腾冲红花油茶品种资源保护,发展红花油茶种植、进行红花油茶精深加工具有十分广阔的前景。目前,腾冲红花油茶生产主要存在品种混杂退化、管理粗放、乱摘滥采、产品加工研发滞后、整体效益偏低等问题,需要技术部门和广大农民群众对红花油茶原生群落进行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并积极拓展应用领域,使腾冲红花油茶发挥更强的产业优势,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2.
初植腾冲红花油茶越冬难的问题,是制约腾冲红花油茶产业发展的瓶颈。通过开展初植腾冲红花油茶越冬措施试验,结果表明,就地取材进行树盘覆盖技术,能有效降低腾冲红花油茶冬季受害程度,是既能保障初植腾冲红花油茶苗顺利过冬、确保油茶苗正常生长,又方便经济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不同传粉模式对腾冲红花油茶(Camellia reticulata Lindl.)坐果率的影响,为通过传粉和授粉管理提高腾冲红花油茶坐果率和栽培效益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5个腾冲红花油茶种群为研究对象,开展自然传粉和人工控制授粉试验,对比分析风媒和虫媒传粉、自交和异交人工授粉、异交人工授粉和虫媒传粉间的坐果差异。【结果】5个腾冲红花油茶种群的虫媒传粉平均单株坐果率为20.31%,极显著高于风媒传粉(3.54%,P<0.01);异交人工授粉的平均单株坐果率为44.34%,极显著高于自交人工授粉(7.40%,P<0.01),也高于虫媒传粉。【结论】风媒传粉可少量坐果,但虫媒传粉是腾冲红花油茶坐果的主要方式;异交人工授粉有利于提高坐果率,在无性系起源种群中尤为明显。品种合理配置、人工辅助授粉以及自交系良种培育可作为充分利用传粉授粉特性提高腾冲红花油茶坐果率和栽培效益的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4.
对腾冲红花油茶3个天然种群和3个人工种群的产量和脂肪酸组成进行研究,结果如下:腾冲红花油茶天然和人工种群间各产量指标、脂肪酸组成差异较小;在天然种群、人工种群内却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异,单株产量变异系数高达96.16%;6个种群间产量指标存在极显著差异,脂肪酸组成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异;相关性分析表明:油酸与亚油酸含量相关性不显著,总体上产量指标与油酸和亚油酸含量存在较低的相关性,即可以选育出产量和质量均较高的腾冲红花油茶新品种;提出在腾冲红花油茶的选育过程中应以天然种群为主,人工种群为辅。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3种云南省腾冲市油茶籽性状。[方法]对腾冲红花油茶籽、普通油茶籽和怒江红山茶籽的颜色、形状、千粒重、出仁率、出油率和油脂外观等6个性状进行研究。[结果]1普通油茶籽和腾冲红花油茶籽为土黄色或褐色,怒江红山茶籽为土黄色;23种油茶籽的形状均为三角形、半球形或不规则形;3普通油茶籽油和怒江红山茶籽油淡黄清亮,腾冲红花油茶籽油橙黄清亮;4腾冲红花油茶籽、普通油茶籽和怒江红山茶籽的平均千粒重分别为2 067.8、1 286.0、316.6 g,存在极显著差异;5出仁率从高到低依次为腾冲红花油茶籽、普通油茶籽、怒江红山茶籽;6出油率从高到低依次为腾冲红花油茶籽、怒江红山茶籽、普通油茶籽,腾冲红花油茶籽与其他2种油茶籽差异显著。[结论]生产上要以发展腾冲红花油茶为主,不宜过多发展普通油茶;建议各生产厂家要严格筛选腾冲红花油茶籽,以防掺假,影响腾冲红花油茶油的质量。  相似文献   

6.
腾冲1号腾冲红花油茶为云南省林木品种审(认)定委员会认定的良种,具有适应性较强、早实、丰产和稳产的特点。介绍了其特征特性、适宜的立地条件、繁殖和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7.
滇西4种山茶果实性状变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腾冲红花油茶、五柱滇山茶、云南连蕊茶和怒江红山茶的果实性状变异及性状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腾冲红花油茶、五柱滇山茶、云南连蕊茶和怒江红山茶果实在种间及种内均存在极显著的差异,4个物种果实变异系数最大的是单果重为53.94%,其次是果皮厚度为38.81%、果径为27.10%、果高为24.60%,最小的是果形指数为20.99%;物种变异丰富度分析可知:腾冲红花油茶的自然群落的变异最丰富;聚类分析表明腾冲红花油茶与五柱滇山茶果实性状较相似,怒江红山茶与云南连蕊茶果实性状较相似。单果重与果高、果径、果形指数、果皮厚度成极显著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
以普通油茶、腾冲红花油茶和浙江红花油茶为试验材料,比较分析了种仁含油率、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浙江红花油茶的种仁平均含油率60.58%,显著高于普通油茶的44.86%和腾冲红花油茶的43.08%,且浙江红花油茶含油率变异系数最小;3种油茶总不饱和脂肪酸由大到小为浙江红花油茶89.4%,普通油茶88.36%,腾冲红花油茶82.07%;脂肪酸组成中,油酸占比最高,其次为棕榈酸和亚油酸;油酸平均相对质量分数以浙江红花油茶84.30%显著最高且变异小,腾冲红花油茶74.03%,显著最低且变异大;亚油酸平均相对质量分数中普通油茶和腾冲红花油茶显著高于浙江红花油茶,但前两种油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种油茶的亚麻酸平均质量分数均很低,但腾冲红花油茶具有较大变异幅度,最高相对质量分数达10.83%.3种茶油都是接近或优于橄榄油的高品质食用油;充分利用南方山地资源合理发展3种油茶,可望有效提高我国食用油的自给率,改善我国食用油品质结构.  相似文献   

9.
油茶世是界四大油料作物之一,腾冲红花油茶是云南特有种,也是云南山茶原始种,具有丰富的花瓣类型,油用和观赏都具有广阔前景的物种。为了给腾冲红花油茶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介绍了近几年腾冲红花油茶的种质资源及其保护与开发利用的研究现状、生物学特性及其分布、资源现状及其收集和保存现状。并从果实经济性状、茶籽油脂、染色体倍性、遗传多样性、良种选育进展与加工利用研究等方面进行了阐述,最后对腾冲红花油茶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为全面保护腾冲红花油茶资源,促进腾冲红花油茶产业可持续发展,通过对30 hm~2腾冲红花油茶种质资源保存库建设地基本情况分析,确定保存库功能区划原则,对功能区划结果、区划平面布置技术设计研究,开展种质资源自然类型调查、优良无性系调查、近缘种调查、优良单株调查等技术措施应用,对种质资源收集区嫁接苗引进、采穗育苗、大树保存及修剪、整地、定植、管护、观测调查等技术研究分析,对扩繁圃种子及穗条需要量测算、产量预测、整地、嫁接育苗、圃期管理、苗木调查等营建技术进行研究分析,探讨营建腾冲红花油茶种质资源保存库营建技术。  相似文献   

11.
为系统研究我国主要红花油茶果的品种品质,选取德兴、腾冲、广宁3种红花油茶果为原料,测定果皮厚度、果直径、内壳厚度、籽直径、单果重、鲜出籽率、鲜出仁率、籽含油率和仁含油率9项主要经济性状指标,采用方差分析、变异性分析、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和主成分分析5种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处理.结果表明,3种红花油茶果实的各经济性状指标差异极显著,其中,德兴红花油茶与腾冲红花油茶只有内壳厚度与籽直径差异显著,但与广宁红花油茶所有指标都差异显著,而腾冲红花油茶与广宁红花油茶则只有内壳厚度与籽直径差异不显著;3种红花油茶的鲜出仁率与鲜出籽率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3个品种中出籽出仁率最高的是腾冲红花油茶,出油率最高的是德兴红花油茶.  相似文献   

12.
腾冲红花油茶(C.reticulata Lindl.)是腾冲市特有的乡土树种,是云南山茶花的原始种群。腾冲红花油茶选育出的变异观赏品种,具有观赏价值高、品种繁多、花期长、凌寒开放等优势。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应用范围广,近年来大量用于园林绿化中。本文以腾冲市来凤山国家级森林公园为例,对腾冲红花油茶变异品种在园林绿化中的配置方式进行分析,为城市园林绿化提供切实参考并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对腾冲县6个种群的腾冲红花油茶果实性状变异及性状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腾冲红花油茶果实在种群间、种群内及种群内单株间均存在显著的差异,6个种群果实性状总体变异幅度最大的是单果质量(变异系数为39.01%),其次是果高(变异系数为16.98%)和果径(变异系数为14.59%),变异幅度最小的是果形指数(变异系数为14.57%);单果质量与果高、果形指数、单果鲜籽质量和果径呈极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建立的果径(X1)、果形指数(X4)和单果鲜籽质量(X3)对单果质量的线性回归方程Y=-134.72+3.103 X1+0.47 X3+40.851 X4,可用于单果质量的早期预测.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腾冲红花油茶(Camellia reticulata)种质资源及其保护与开发利用现状,指出了目前该方面研究中存在种质资源保存仍面临较大的困难、种质资源开发利用水平较低等问题,并提出了加强腾冲红花种质资源保护、积极开展腾冲红花油菜种质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等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以楚雄及腾冲33株野生和半野生的腾冲红花油茶作为观察研究对象,对其花器官数量性状进行观察,分析腾冲红花油茶的花器官数量特征及其变异特点。结果表明:腾冲红花油茶花器官数量均有变异,苞片和萼片5~13片,花瓣5~12片,雄蕊66~174条,花柱2~5条,子房室2~5室,每室胚珠1~10粒,每果胚珠6~23粒,变异系数为12. 46%~26. 37%。其中,子房室数量的变异系数最小,而每室胚珠数量的变异系数最大。腾冲红花油茶花器官数量差异主要发生在株间,花瓣和花柱的数量差异主要发生在居群间,而且差异均为极显著。  相似文献   

16.
云南省腾冲县红花油茶资源调查及利用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云南省腾冲县红花油茶资源的调查,摸清了该县红花油茶资源及利用的现状。对经营管理和目前利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红花油茶种质资源保护及持续利用的建议与措施.  相似文献   

17.
腾冲红花油茶自然和人工种群种实性状变异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为了选择改良腾冲红花油茶的种实经济性状,对面积较大的3个天然种群和6个人工种群样株的12个种实性状和指标的变异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除果径在起源间无显著差异外,其余性状在起源间、起源内种群间及种群内单株间的变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其方差分量为单株间起源内种源间起源间,不同性状相对变异程度有所不同。果实性状中果型与种子性状、产量性状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其他性状与种子性状、产量性状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种子性状与产量性状呈极显著正相关;果型、单果籽质量、出籽率、仁油率、籽油率及果油量是主要的遗传变异性状;果型、海拔与单位面积产油量呈显著负相关。提出了腾冲红花油茶群体和优株选择的主要指标和策略,为其可持续改良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腾冲红花油茶籽油主要理化成分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云南9个代表性种群的腾冲红花油茶籽油的主要理化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比重、折光指数、酸值和过氧化值的变化幅度依次为0.903 2~0.915 9 d40/40、1.470 0~1.473 6 n40、0.345 0~0.750 5 mg/g、11.905 1~33.629 9 meq/kg;通过气相色谱法分析,腾冲红花油茶籽油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82.11%~84.04%;并且富含钙、磷、钾等矿质元素。  相似文献   

19.
在较好的遮荫、保湿、保温的条件下,利用腾冲红花油茶作砧木,采用劈接法嫁接牡丹魁茶花成活率较高,可以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亚热带北缘油茶引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在南郑县引种的15年生油茶的引种观测数据分析,从引种到陕南的10个油茶种中,筛选出攸县油茶,浙江红花油茶和腾冲红花油茶等3个种,它们挂果早,经济性状优于当地普通油茶。腾冲红花油茶在海拔700m以下尚为首次引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