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不同碳氮比培养料对杏鲍菇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试验采用5种不同原料配比来获得具有一定梯度性碳氮比的培养料,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出菇试验,并对其进行抽样调查。结果表明:在C/N为34.64时,菌柄平均长度11.36 cm,菌柄平均直径4.06 cm,菌盖平均直径3.93 cm,平均重量172.85 g,生物学转化率34.57%,周期66 d。配方4所产杏鲍菇无论在形态上,还是在产量上都优于其他配方,为最佳配方。  相似文献   

2.
平菇新品种"唐平0332"是以平菇"抗病265"单核菌丝和鲍鱼菇单核菌丝为亲本,经原生质体融合获得的菌株。该菌株从接种到采收45~55 d,子实体覆瓦状,黑色或黑褐色,菌盖直径9.23 cm,菌盖厚度1.67 cm;菌柄直径1.67 cm,菌柄长度3.57 cm,出菇整齐,转潮快。2019年区域试验表明,"唐平0332"单棒平均产量为1 195 g,生物学效率平均为108.63%,平均增产率为11.86%。2020年生产试验表明,"唐平0332"的单棒平均产量为1 396 g,生物学效率为107.38%,较对照"4195"提高11.23%。适合在河北、河南等平菇产区种植。  相似文献   

3.
对筛选出的22份糙皮侧耳(Pleurotus ostreatus)种质资源农艺性状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这些种质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其中多样性指数最高的是菌盖厚度(1.96cm)和菌柄直径(1.94cm);7个数量性状都存在较大的变异,变异系数幅度为13.16%~35.57%,遗传多样性指数平均为1.83;菌盖颜色和菌柄硬度2个质量性状的多样性指数平均为0.78;基于各种质间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差异,将22份糙皮侧耳种质资源分为3大类群。第Ⅰ类群原基形成时间长,产量较低;第Ⅱ类群种质资源菌柄软、颜色深,产量较高;第Ⅲ类群为高产型类群,该类群种质资源原基形成时间短、菌柄硬、产量高。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广西十万大山野生香菇子实体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不同部位组织进行分离试验,结果表明:以菌盖直径为2~3cm的幼嫩子实体的菌柄基部的组织作分离材料最佳。  相似文献   

5.
平菇新品种“唐平0332”是以平菇“抗病265”单核菌丝和鲍鱼菇单核菌丝为亲本,在35%聚乙二醇(PEG)、30℃条件下经原生质体融合获得的菌株。该菌株从接种到采收45~55 d,子实体覆瓦状,黑色或黑褐色,菌盖直径9.23 cm,菌盖厚度1.67 cm;菌柄直径1.67 cm,菌柄长度3.57 cm,出菇整齐,转潮快。2019年区域试验中“唐平0332”单棒平均产量为1195 g,“唐平0332”属于广温、抗杂、高产平菇新品种。通过中国科学院唐山高新技术研究与转化中心评价,编号为中科唐转评字[2021]第088号。  相似文献   

6.
夏季银耳不同培养料配方的筛选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爱靖 《食用菌》2010,32(5):36-37
以棉子壳为主要组分,添加不同配比的菌糠和麸皮,进行夏季银耳培养料配方的筛选。试验表明高海拔地区夏季栽培银耳培养料配方以棉子壳61%,菌糠20%,麸皮18%,石膏1%最佳,银耳干耳直径平均达到16.2 cm,每袋平均产干耳达89 g,投入产出比达到1∶1.85。  相似文献   

7.
以西藏林芝地区林芝、波密、工布江达3个县采集的野生松口蘑子实体为材料,测定其外观大小及粗多糖、粗蛋白、游离氨基酸、铁和锌等营养成分含量,并与其它地区的松口蘑营养成分含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林芝县松口蘑铁含量显著高于其它区域;林芝地区松口蘑菌盖直径4.0~7.1 cm、菌柄长5.9~8.6 cm,与内地松口蘑菌盖直径5.9~21.5 cm、菌柄长5.0~18.0 cm相比,个体较小;粗多糖、粗蛋白和锌含量较低,而粗脂肪和铁的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8.
棉花下脚料对杏鲍菇生长和品质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棉子壳、棉秸秆、棉桃壳为栽培主料栽培杏鲍菇,经过对菌丝生长速度、产量、生物学转化效率、多糖含量及子实体形态特征的分析.结果表明,配方①-⑥栽培杏鲍菇菌丝生长速度为5.26~7.59 mm/d,明显快于配方⑧的4.57 mm/d;配方①~⑦的多糖含量最低为1.563%,最高为1.784%,高于配方⑧的1.558%;配方①、②产量较高,配方④和配方⑦相近,都高于CK;菌柄长度一般都大于或者接近于6 cm,菌柄粗大于或接近于3 cm.综合比较得出,棉子壳、棉秸秆、棉桃壳作为杏鲍菇的主要栽培料具有很高的推广价值,棉秸秆和棉桃壳分别加入棉子壳更有利于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9.
1981年8月初,辽源市光学仪器厂一位同志与同伴去乌龙山郊游时,在山坡的松林草丛里采到一个特大蘑菇,其菌盖的直径为25cm、菌柄长达28cm、菌柄最粗处的周长为18cm、鲜重达1.9斤。在李茹光教授的指导下,鉴定出它是褐皱盖牛肝菌。因国内未见研究报导,兹将其形态特征及有关资料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对白色金针菇在8个母种培养基上的菌丝长势和生长速度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母种培养基中配方57菌丝长势等各项指标表现好,菌丝生长快,平均生长速度为0.89 cm/d以上,为试验配方中白色金针菇母种生长的最佳配方。  相似文献   

11.
以4个香菇菌株(Lentinula edodes)申香16号、申香18号、申香215和L808为研究对象,以常规木屑麸皮培养料(79%木屑,20%麸皮,1%石膏)为对照,采用工厂化生产刺芹侧耳(Pleurotus eryngii)采收一潮菇后的菌渣不同比例替代木屑和麸皮进行栽培,比较栽培效果.结果表明:相对于对照培养料,申香18号在菌渣培养料A(69%木屑,20%刺芹侧耳菌渣,10%麸皮,1%石膏)和B(59%木屑,30%刺芹侧耳菌渣,10%麸皮,1%石膏)上的单菇重显著下降,菌柄长度和直径均变小,菇型改善,棒产量也显著增加;申香16号在A、B配方培养料上较对照培养料虽产量显著增加,但菇柄变长,菇型变差;菌株L808在B配方培养料上较对照培养料菌盖直径和单菇重显著下降;而申香215在培养料A、B上的各考察性状均与对照培养料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2.
工厂化栽培杏鲍菇优良菌株筛选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又名刺芹侧耳,隶属于担子菌亚门(Basidiomycotina),层菌纲(Hymenomycetes),无隔担子菌亚纲(Homobasidio-mycetidae),伞菌目(Agaricales),侧耳科(Pleuro-taceae),侧耳属(Pleurotus)。杏鲍菇菇柄色泽雪白,质地脆嫩,素有“平菇王”的美誉[1]。杏鲍菇人工  相似文献   

13.
摘要:为提高平菇的产量及品质,优化制棒工艺,以灰美2号平菇为试材,研究了熟料、发酵料、发酵 料加短时高温灭菌、诱导灭菌4种不同制棒工艺对平菇产量、农艺性状以及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发 酵料加短时高温灭菌工艺的平菇农艺性状最优,其第一潮菇单朵质量、菌柄直径、菌柄长度、菌盖直径、 分枝数均最大,分别为544.33 g、1.51 cm、6.47 cm、7.75 cm、34.00枝,但每百棒总产量为85.56 kg,排名第 3;发酵料工艺的平菇产量最高,每百棒为98.26 kg,营养品质最优,子实体粗蛋白、粗纤维、粗脂肪、 总氨基酸含量分别为24.57%、16.02%、1.53%、154.64 mg/g,农艺性状仅次于发酵料加短时高温灭菌工 艺;诱导灭菌工艺的成棒率最高,为99.2%。发酵料和发酵料加短时高温灭菌工艺均可获得较高的产量和 品质,诱导灭菌工艺可获得较高的成棒率和产量;发酵料工艺无需灭菌,其子实体产量和品质俱佳,且 节能高效,是适合北京地区夏末秋初平菇栽培的优选工艺。  相似文献   

14.
紫孢侧耳子实体组织的TTC─脱氢酶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紫孢侧耳(Pleurotussopidus)子实体发育过程中,菌褶组织中的TTC─脱氢酶活性随着成熟度的增加逐渐增强,其它各结构组织中的TTC─脱氢酶活性逐渐降低。在子实体发育的幼小阶段,菌柄、菌柄与菌盖之间组织的脱氢酶活性高于菌褶和菌肉组织中的酶活。子实体的周边和表皮组织(菌盖直径在5cm以上)中的脱氢酶活性均高于其内部各结构组织中的酶活。  相似文献   

15.
工厂化栽培杏鲍菇生产工艺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杏鲍菇2号菌株进行工厂化袋栽生产工艺试验。结果表明,适当提高杏鲍菇栽培袋装料量,可提高其相对产量;杏鲍菇子实体的生长发育主要靠培养基自身的含水量,一定的含水量是确保其高产、优质的先决条件;麦粒菌种具有菌丝萌发速度快,菌丝强壮,接种方便的特点,可缩短生长周期节约成本;杏鲍菇菌种长满培养料时,经一定后熟期,促使培养料养分充分分解和积累,可满足子实体生长发育的需求;后熟后,采用牛苔藓草覆盖,既能保湿、防止杂菌污染,又能有效控制空气交换,有利于杏鲍菇子实体的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16.
为了寻找栽培食用菌的新原料和增加红麻种植的经济效益,本研究进行了红麻副产物栽培刺芹侧耳试验。通过测定不同营养条件下刺芹侧耳的菌丝生长速率以及生物学效率,研究了水分、pH值、钙盐、糖以及碳氮比对刺芹侧耳生长的影响,确定了红麻副产物栽培刺芹侧耳的最佳配方。结果表明,红麻副产物培养基中麻骨50%、氮源35%、水分67.5%,pH值为5.5,添加1%碳酸钙和1%蔗糖时用来栽培刺芹侧耳生物学效率最高。品质分析结果显示红麻栽培刺芹侧耳产品的蛋白质、脂肪、还原糖和粗纤维指标与棉籽壳培养基栽培的接近,但总糖含量与对照相比降低了7%。因此,红麻副产物是栽培刺芹侧耳的理想原料之一。  相似文献   

17.
该研究测试了卡那霉素、头孢霉素、氨卞青霉素、潮霉素4种抗菌素对秀珍菇、平菇和杏鲍菇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卡那霉素、头孢霉素、氨苄青霉素对3种食用菌菌丝生长及菌落形态基本没有影响,有些浓度处理对菌丝生长还具有微弱的促进作用。潮霉素对3种食用菌菌丝生长有很大的抑制作用,12.5mg/L的潮霉素能够完全抑制秀珍菇的菌丝生长,50mg/L的潮霉素能够完全抑制平菇和杏鲍菇菌丝的生长,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建立3种食用菌的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体系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采用常规培养方法研究了杏鲍菇对碳、氮营养源的利用情况。结果表明:杏鲍菇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源是葡萄糖,其最佳碳源浓度为3.0%,其次是蔗糖、果糖、麦芽糖、淀粉,而甘油对菌丝生长有抑制作用;有机氮源比无机氮源更适合杏鲍菇菌丝的生长,最适氮源为酵母膏,其最佳浓度为0.4%,其次是黄豆粉、蛋白胨和牛肉浸膏。  相似文献   

19.
杏鲍菇工厂化生产工艺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采用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天厨2000菌株进行工厂化瓶栽生产工艺试验。结果表明,杏鲍菇菌种长满培养料后,经一定后熟期,促使培养料养分充分分解和积累,可满足子实体生长发育的需求;进行搔菌,可刺激料面菌丝的新陈代谢,有利于子实体原基形成与分化;搔菌后不必喷水,应采用无纺布覆盖,既能保湿、防止杂菌污染,又能保证空气交换,有利于杏鲍菇子实体的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