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王敏强 《食用菌》2008,30(1):43-44
当前,鸡腿菇栽培的方法主要有两种:第1种是铺料畦式发菌,覆土出菇。这种方法的不足是:菌丝不容易完全吃透料,感染率高,头潮菇死菇率高,结果造成营养的大量消耗,产量低。第2种是将发酵后的栽培料装入12cm×28cm的聚丙烯袋中发菌,菌丝吃料完全后,脱袋直接入畦,或将菌棒从中间折断入畦,覆土出菇。该种方法的优点是:感染率低,头潮菇死菇率低,产量相对较高。不足是:栽培袋口径小,装料少,费工费时。针对这种情况,笔者从鸡腿菇栽培方法对产量的影响入手,作了大量的对比研究。大胆地提出利用大口径短袋(经筛选以25cm×35cm规格的料袋效果最好,发好的菌棒高度正好与畦床深度一致)栽培鸡腿菇,取得了很大成功。既控制了栽培料的感染率,同时又提高了栽培料的利用率,使鸡腿菇的产量有了较大幅度地提高。  相似文献   

2.
贾小宁  郭立忠 《食用菌》2010,32(4):48-49
试验以山东地区丰富的玉米芯、玉米秸、小麦秸为主料,通过出菇管理、增温措施利用塑料大棚进行袋式栽培鸡腿菇,提高了秸秆栽培鸡腿菇的生物转化率和经济效益。试验表明玉米芯为较佳的栽培鸡腿菇原料,生物学转化率达到120%,其次为玉米秸;立袋式覆土能够有效的抑制鸡爪菌的蔓延;利用增温措施在鸡腿菇淡季出菇,获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苗立军 《食用菌》2003,25(1):41-41
近几年鸡腿菇在我国北方地区得到了广泛的栽培。然而在鸡腿菇栽培过程中普遍发生一种具有较强竞争能力的杂菌 ,因其子实体形似鸡爪 ,常被称为“鸡爪菌”。“鸡爪菌”常发生于鸡腿菇出菇阶段的中后期。轻者造成减产 ,重者造成二、三潮菇绝收。以下是笔者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防治“鸡爪菌”几项措施 ,希望对菇农有所帮助。1 培养料的处理 培养料在发酵前各种成份都要打碎、磨细、暴晒 3~ 4天 ,尤其是有些配方中要加入畜禽粪类 ,这些粪类原料不经过充分暴晒是不能使用的。目前在生产上多用发酵料来栽培鸡腿菇。建堆时首先把所需各种成份混合…  相似文献   

4.
鸡腿菇因其形似鸡腿而得名,其肉质细嫩,鲜美,营养丰富。利用平菇的下脚料和闲置的蔬菜大棚可以生产鸡腿菇,60m^2的菇棚可投干料1000kg,生产鸡腿菇750~1000kg,市价4000余元,经济效益可观。具体栽培措施如下:  相似文献   

5.
选用鸡腿菇(Coprinus comatus)特白36菌株和CC208菌株,采用5种不同配方进行林地试验,从鸡腿菇菌丝封满料面所用时间、出菇时间、平均生物学效率和经济效益等方面加以衡量,探讨速生林地栽培鸡腿菇的最佳配方.结果表明,特白36菌株比CC208菌株菌丝生长快、出菇早、平均生物学效率高、经济效益好,更适合速生林地栽培;与其它配方相比,特白36菌株在配方C(63%玉米秸、22%棉籽壳、5%麦麸,5.4%石灰,1.8%石膏,1.8%碳酸钙,1%磷酸二铵)上生长经济效益最好.  相似文献   

6.
通过在豫南地区进行鸡腿菇周年栽培的一系列试验、示范和推广种植,逐步摸索出一套无公害鸡腿菇高产栽培技术,从场地选择、栽培季节、培养料配方、原料处理、栽培方式、出菇管理、采收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对该技术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对6种食用菌在液体和栽培料培养时产漆酶能力和产酶规律进行了比较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在液体培养条件下,凤尾菇、秀珍菇和鸡腿菇均在第6天左右达到酶活性峰值,金针菇酶活性持续增加,在第10天达到峰值。在栽培料培养条件下,风尾菇、秀珍菇和鸡腿菇均在大试管中长至一半时达到酶活性峰值,金针菇酶活性持续增加,在原基形成时达到峰值。在2种培养条件下,生长速度较快的凤尾菇、秀珍菇、金针菇f198、鸡腿菇漆酶活性均较高,而生长速度慢的白玉HM03和滑菇漆酶活性较低,漆酶产生规律相同,产漆酶能力较强的菌种菌丝生长较快,产酶高峰多出现较早,而产漆酶能力较弱的菌种菌丝生长较慢。以上结果说明食用菌中漆酶在菌丝生长速度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为以后食用菌提高其生长速度、定向育种提供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1 “三菇两菜”的茬口安排 秋季气温下降后,于10月上旬备料、发酵、装袋栽培白鲍菇,或其他平菇,元旦至春节前后上市销售鲜菇;3月上旬及时清除前茬菇残渣栽培鸡腿菇,4月出菇,6月底栽培结束后及时清除废料,利用夏季空闲再栽培一季草菇。在白鲍菇第一茬菇采收后及时撒播茼蒿等速生菜,鸡腿菇第二茬收后撒播叶用油菜。  相似文献   

9.
用金福菇菌糠作为鸡腿菇的主要栽培基质,以菌丝生长速度、产量和生物转化率为指标,设计5种不同培养基配方进行试验。筛选出供试鸡腿菇菌株的最优培养基配方为:68%金福菇菌糠、20%棉籽皮、10%麸皮、2%石灰;另外,以金福菇菌糠作为鸡腿菇栽培的主要基质,还能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以平菇(Pleurotus ostreatus)生产污染料为主料,添加麦草秸杆、尿素等辅料,经发酵处理,进行鸡腿菇(Coprinus comatus)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培养料(/kg):污染料790 g,新鲜麦草秸秆150 g,生石灰20 g,过磷酸钙20 g,尿素10 g,种料10 g(其中,首次建堆种料为干制牛粪,其他批次为前一次发酵培养料),料水比1∶1.5,pH 7~8,用于鸡腿菇栽培,发菌成功率达90%~95%,出菇率达80%以上,生物学效率为43.5%~59.4%;试验期间,培养料建堆越晚,所需发酵时间也越短,鸡腿菇产量越高.  相似文献   

11.
高山反季节栽培珍稀菇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杏鲍菇、真姬菇、鸡腿菇3个珍稀菇均属中低温型菌类,市场前景看好。通过高山反季节栽培珍稀菇试验得出,利用高海拔地区的自然条件,可选择3种菇的最佳栽培时间及烂菇、病虫害发生等的气象调控管理办法,为山区建立珍稀菇无公害生产基地,提供了科学的气象依据和技术借鉴。  相似文献   

12.
王治江 《蔬菜》2004,(7):21-22
鸡腿菇,学名毛头鬼伞(copinuscomatus),由于其菌盖圆柱状,连同菌柄形似鸡腿,故得名鸡腿菇,菇体幼小时菌肉细嫩,营养丰富,鲜美可口,具有降血糖、去痔疮、益脾胃等功效,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栽培者越来越多,是一种具有较高食用和药用价值的新一代高档珍稀食用菌。但是,传统的栽培方法,主要在春秋两季栽培,而整个夏季却没有鸡腿菇。该技术利用本地区昼夜温差大和日光温室调控能力强的特点,采用春季制种,夏季出菇,从菌种制作、栽培形式、保湿降温、采摘贮藏等栽培过程全面进行了总结,现将这一技术总结如下。一、鸡腿菇生长发育需要的条件1.营养鸡…  相似文献   

13.
在500m~1200m高海拔林场内进行“林下培菌”生产仿野生鸡腿菇的研究,结果证明,较之传统大棚或菇房设施化栽培,林下培菌生产仿野生鸡腿菇无需占用耕地,彻底解决了当地鸡腿菇栽培中的“菇粮争地”矛盾;可节省出菇棚等固定资产投资70%以上;另外生物学效率为149%,较之传统菇棚栽培提高40%左右;产出的菇品明显具有野生菇的口感和风味。另外,菌糠废料直接被林地树根就地分解利用,提高了林地土壤肥力,改善了林地土壤结构,提高了林地生产力,减少了人工处理菌糠废料的费用,同时,由于保湿的需要以及出菇管理人员的频繁出入林场操作和巡视,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森林火险的发生概率。  相似文献   

14.
《食用菌》2007,(2)
鸡腿菇是目前推广的高档食用菌之一,在生产过程中常会出现以下五个问题。因此,菇农在种植管理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和加以克服,才能使鸡腿菇增产多收,提高经济效益收入。一是会出现头潮菇太密,转期困难。头潮菇多个体小,甚至成丛的菇蕾将覆土掀起,造成大批小菇因脱离料面死亡,难出  相似文献   

15.
利用双季葡萄采收后空闲地套种鸡腿菇,解决鸡腿菇与其他菇争地问题。通过三种覆土模式栽培鸡腿菇,对菌丝长势、产量、效益进行比较,优选出葡萄园套种鸡腿菇最佳覆土模式。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国内外市场对球盖菇需求量不断增大,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更快地推广球盖菇栽培新技术,尽快缓解国内外市场其产品的紧缺。从栽培的原料选择与处理、配方、拌料、发菌管理、出菇管理、采收等方面介绍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7.
栽培鸡腿菇,传统基料主要为棉子壳、玉米芯、豆秸等秸秆类原料;但随着能源问题的凸现,作为一种生物质资源,作物秸秆的利用渠道越来越多,市场价值也日益提高,原来曾被视为农业废弃物的秸秆,现在已经成为一种被广泛重视的新资源。特别是近年来利用秸秆原料直接制取沼气消耗掉大量秸秆资源,菇畜争料、菇沼争料等矛盾日益突出。同时,也产生了大量沼渣,沼渣或被遗弃、或被作为有机肥料堆放于村头、田边,有效养分被无端损失,利用率低下,并形成事实上的二次污染。利用沼渣原料栽培鸡腿菇,  相似文献   

18.
代料海鲜菇高产栽培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国内外市场对灰树花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文章从栽培季节选择、培养料配制、装袋(瓶)灭菌、接种、发菌管理、搔菌与催蕾、出菇管理等方面,详细介绍代料海鲜菇栽培新技术。  相似文献   

19.
赵桂敏 《食用菌》2011,(4):43-44
抚顺地区引种栽培鸡腿菇多年,近几年对代料和栽培模式方面进行了改进,在代用料、出菇时期、产品质量方面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介绍如下。1生产季节安排1.1二级种预订在三级种制作前40~50d到供种单位预订。1.2三级种制备在栽培袋生产前50d接种完成。  相似文献   

20.
简易反季节栽培鸡腿菇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洪林 《食用菌》2005,27(6):43-44
鸡腿菇属中温菌类,春秋季栽培为主。为了实现秋、冬、春三季连续出菇,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笔者在农科热线专家指导下,大胆设计进行简易设施冬季栽培鸡腿菇试验。在笔者与同仁的共同努力下,2005年元旦前后棚内大量出菇,反季节栽培一举成功。本试验参考了配置较高的反季节菇棚,就地取材,投资较小,技术上没有太大难度,可供有兴趣的同行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