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随着东北水资源的逐步紧缺,免耕覆盖播种机将是今后的发展方向.本文综述了当前东北地区春玉米播种的主要模式,并对今后的播种模式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新疆兵团免耕播种技术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主要介绍了免耕播种技术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推广应用情况和几种作业技术模式,在分析推广免耕播种技术产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基础上,对今后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为进一步探讨焦作市小麦高产栽培播种模式,实现农机农艺有机结合,在大田条件下,以周麦27为材料,研究了等行距条播、机械宽窄行条播、机械宽幅播种等3种不同播种模式、不同播量对小麦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播种模式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播量为180 kg/hm~2的等行距宽幅播种产量最高,同播量机械宽窄行条播次之,播量为120 kg/hm~2的等行距条播产量最低。机械宽幅播种模式下单株分蘖数和穗数最多,千粒重和穗粒数的变化趋势与有效穗数相反。  相似文献   

4.
为探索适宜定边县荞麦高产高效的种植模式,在定边县旱地进行了荞麦4种不同机械播种模式小区试验。结果表明,大垄双行机械条播为最佳播种模式。  相似文献   

5.
北京市小麦生产是都市型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小麦种植模式,既有传统的破茬深耕整地播种,也有破茬旋耕播种,还有条带免耕播种等模式。结合田间调查与小麦播种机具使用对比分析,存在小麦播种量偏大,出苗率差异大,缺苗断条率高,出苗不齐或苗弱等现象。以播种质量为核心,分析影响小麦出苗效果的因素,提出应对措施或操作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6.
为进一步探讨焦作小麦高产栽培播种模式,实现农机农艺有机结合,试验在大田条件下,以周麦27为材料,研究了等行距条播、机械宽窄行条播、机械宽幅播种等三种不同播种模式、不同播量对小麦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显示:三种播种模式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播量为180㎏/hm2的等行距宽幅播种产量最高、同播量机械宽窄行条播次之,播量为120㎏/hm2的等行距条播产量最低。机械宽幅播种模式下单株分蘖数和穗数最多,千粒重和穗粒数的变化趋势与公顷穗数相反。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宽幅播种对新疆南疆枣麦间作模式下冬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方法】在枣麦间作模式下,设置宽幅播种和常规条播2种不同的播种方式,分析不同播种方式下冬小麦叶片叶绿素含量(SPAD值)、叶面积指数(LAI)、干物质积累及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变化规律。【结果】与常规条播相比,宽幅播种处理有利于枣麦间作模式下冬小麦叶绿素含量(SPAD值)的提高,增大了叶面积指数(LAI),促进干物质的积累,有效提高了籽粒产量。与常规条播相比,2018年、2019年宽幅播种冬小麦的有效穗数分别降低了5.31%、4.78%;穗粒数分别增加2.73%、3.47%;千粒重分别提高了4.00%、5.13%;籽粒产量分别提高了2.36%、6.10%;2018年宽幅播种的生物量降低了5.23%,但2019年宽幅播种的生物量较常规条播却增加了2.90%。【结论】枣麦间作模式下宽幅播种增加了冬小麦叶绿素含量,提高了LAI,促进了干物质积累,提高了籽粒产量。  相似文献   

8.
精量播种是我团今后发展棉花生产的主要方向之一,它是利用精密播种机械人为地调整播种深度、播种距离和播种量,以达到节本增收的目的。2004年我团初步应用大田精播技术,品种是精选的新棉33B,此品种在本地种植多年,表现性状良好,具有一定的抗虫性和高产性能。播种机械采用气吸式膜上精量穴播机,播量在1.8-2.3千克/667米^2,  相似文献   

9.
在现实生产条件下,探讨适宜播期内半精量播种的可行性以及土地深松对小麦生长的影响,为今后提高小麦的播种质量、小麦产量以及提高农业机械化操作程度提供初步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筛选优化适宜我市的最佳播种技术模式,在大田条件下,以播种机具为载体,设置机械宽幅匀播、机械免耕沟播、机械条播3处处理,开展小麦播种技术模式试验示范,同等条件下,机械宽幅匀播较机械条播增产优势明显,达2%;这一播种方式为促进农机农艺融合和高质量、模范化播种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1.
4种麦秸还田/玉米播种模式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充分利用秸秆资源,更好发挥现代农机装备作用,设置4种小麦秸秆还田/玉米播种模式,研究耕层土壤含水量、有机质质量分数、玉米播种质量、生长发育、产量和经济效益差异。结果表明:秸秆粉碎免耕播种保墒效果好,植株抗倒,但秸秆抛撒不匀常造成播种机入土部件挂草壅堵、缺苗断垄。翻埋秸秆旋耕播种当季有机质增加较多,但保墒效果差,倒伏风险较大,环节多成本高。秸秆打捆免耕播种还田量少,但出苗较好,保墒、抗倒,产量较高,且增加了秸秆收入。洁区播种可一次完成小麦秸秆粉碎、玉米播种、秸秆覆盖,且播种质量高、保墒抗倒效果好,增产明显,经济效益最佳。说明提高播种质量、确保单位面积穗数是玉米高产的基础,播种区域相对"洁净"是提高播种质量的关键,秸秆覆盖起到蓄水保墒作用,免耕播种玉米抗倒能力强,洁区播种模式实现了以上要素的结合,节本增效显著,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2.
农作物需求增加、人均耕地面积减少等现象导致我国农业生产中出现了粮油争地、粮棉争地等矛盾,研究表明间作种植技术的出现能够大幅度地缓解这些矛盾.目前,在我国整个农业生产过程中对单一作物的播种机械化研究较多,针对间作播种机械化的深入研究较少.基于此,针对国内几种主要的典型间作种植模式进行研究分析,并阐述其主要种植农艺要求、种植模式特点和主要种植区域等,综合分析当前间作播种装备的发展现状,列举几种不同类型的间作播种机械,对其作业功能、性能特点和机械参数等做出研究分析,同时对我国间作播种机械化发展进行展望,以期推动间作种植机械化发展.  相似文献   

13.
以科诺22074号豌豆为材料,设置不同播种时期下不同栽培模式试验,即:10月20日覆膜播种(A)、11月25日覆膜播种(B)、11月25日露地直播(C)、3月5日覆膜播种(D)、3月5日露地直播(CK),研究其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栽培模式较对照均有明显增产效果,其中以10月20日覆膜播种(A)增产效果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4.
免耕播种是一种保护性耕作模式,是在有一定量作物残茬覆盖地表的情况下进行播种。这种耕作方式可以最大限度的保护土壤墒情,近年来被越来越多的种植户采用。播种单组是整个播种机设计的核心,是完成播种作业的主要工作部件。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玉米移栽育苗播种效率,达到玉米增产目的。以窝眼式排种器播种原理为基础,设计一种适应于该玉米秧盘特定尺寸的播种机。利用UG三维建模仿真软件,对关键部件进行了参数设计和试验仿真。分析确定了机构的基本结构参数和运动参数,完成了一种窝眼滚筒式自走玉米钵盘育秧精量播种机的设计,且能够满足对玉米钵盘育秧播种的农艺技术要求,为今后玉米钵育精量播种的设计和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我国电驱动高速精密播种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启示和借鉴。【方法】针对排种器的不同驱动方式、排种器直流电机驱动的基本形式、排种盘转动速度和机具行进速度的测量、排种器驱动电机的控制策略四个方面进行了详尽分析,阐述了高速精密播种技术的应用现状、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结果】随着高速精密播种技术的进步,传统的排种器驱动模式已经不能够满足现代播种作业的要求,严重影响株距均匀性,并且其误播率较高,大大制约了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提升。【结论】排种器直流电机驱动能够满足高速精密播种模式中精度高、可靠性强的作业目标,因此,作为传统的排种器驱动模式的替代方案,应当大力加强电驱动高速精密播种技术的研究,相关产品应当在农业生产中得到重点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7.
液体播种是一项新的播种技术,它是利用凝胶来悬浮已萌芽的种子,然后把其播到田里。这一播种技术与传统技术相比有如下的优点:(1)种子是在理想条件下萌发的,避免了不适宜的苗床环境对种子萌发产生的不良影响,幼苗生长更迅速,更整齐一致,幼苗素质提高;(2)较快的出苗速度可以减少种子出土前土壤表面板结的发生,及病原菌对种子的侵染。液体播种可使出苗早,早产丰产,且成熟期一致。如液体播种的胡萝卜产量提高22%,芹菜36%,欧芹107%,番茄12%。  相似文献   

18.
通过阐述播种在小麦生产过程中的重要性,分析指出影响播种质量的因素,从而引出机械化播种的优点,并对机械化播种提出了技术要求。最后简要阐述近期重点推广播种使用机械一旋耕施肥播种机的优势和安全操作事项。  相似文献   

19.
通过阐述播种在小麦生产过程中的重要性,分析指出影响播种质量的因素,从而引出机械化播种的优点,并对机械化播种提出了技术要求。最后简要阐述近期重点推广播种使用机械—旋耕施肥播种机的优势和安全操作事项。  相似文献   

20.
在裂区设计下,以播种季节作为主区处理,播种方式作为副区处理,研究了欧洲菊苣的生长特性指标。结果表明:分蘖数是由品种本身决定的,与播种方式及播种季节无关,播种季节只对株高、产量具有显著影响,播种方式对株高、茎粗、密度、盖度及产量均有显著影响,播种季节与播种方式的交互作用对6个指标均没有显著性的影响。通过对欧洲菊苣各生长指标分别进行播种季节和播种方式的效应分析、多重比较分析,明确了影响欧洲菊苣生长特性的因素,这一分析方法对相似试验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