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杨玉风 《齐鲁渔业》2003,20(4):29-29
近年来,世界鲟资源趋于枯竭,产量逐年下降,因此鲟的人工养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是池塘养鲟成本较高,不利于大规模养殖。而网箱养鲟优点很多:一是能解决鱼池水面不足和饲料不足的矛盾;二是饲养管理方便;三是收获时不需特制捕捞网具,可以一次起水,也可根据需要适时分期起水销售,便于活鱼运输和贮存,有利于市场的调节;四是能够适应机械化操作和现代化养殖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任华 《齐鲁渔业》2012,(1):49-50
鲟以其自然的营养价值、食用价值,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际市场上均是最珍贵的水产品之一。正是因为鲟具有高额的经济利益,市场前景好,国内养鲟的渔民越来越多。在众多的养殖模式中由于网箱养殖不受水域限制,江河、湖泊、水库等水域只要水深适宜,无有毒物质污染,都可以架设网箱养鲟,而且网箱养殖具有生长速度快、养殖周期短、品质高、味道鲜美、管理方便、操作灵活等优点,绝大多数渔民都选择网箱养殖。通过近几年的养殖观察,发现网箱养鲟存在很多问题需要深入探索与思考。  相似文献   

3.
鲟是大型经济鱼类,体内大部分是软骨,又体被硬鳞,故常被称作"软骨硬鳞"鱼类,其实鲟隶属于硬骨鱼纲、硬鳞总目、鲟形目(Acipenseriformes),因其皮是制作高档皮革制品的好原料,抗撕裂性、耐磨性、柔韧性可与鳄鱼皮媲美;鲟鱼是食用价值极好的大型经济鱼类,全身除体表骨板外其他部分(含骨骼)都可食用,营养价值极高,被列为高级滋补品,特别是素有"黑色黄金"之称的鲟鱼鱼子酱,更是驰名中外的高档食品。因为如此高的经济价值,随着鲟鱼养殖技术的提高,鲟鱼量变得越来越大,养殖区域不断增加,养殖规模及集约化程度不断上升。近年  相似文献   

4.
网箱饲养俄罗斯鲟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俄罗斯鲟具有适应性强、生长迅速、易转食等优点,是一种集食用、药用和观赏于一身的养殖良种。1993年我们开始从俄罗斯引进这种鲟鱼的受精卵进行人工孵化和工厂化养殖获得成功。但工厂化养鲟是在室内小水体中进行,生产成本较高,不适于大规模养殖。为探索低成本高效益养鲟生产途径,我们开展了水库网箱养鲟试验。本文就网箱试验养殖中不同的放养密度对单位生产量和个体规格的影响做一报道。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条件和试验材料(1)网箱 网箱由市售聚乙烯网衣缝制,规格为3-0×1-5×2-0m,分内外两层,内层网目规格…  相似文献   

5.
木易 《科学养鱼》1987,(3):27-28
当前有几种效果好的鲟科鱼类的饵料配方。可是,用于网箱养鲟鱼时。因抗水性差.饵料损失大.为了改进这些饵料配方。亚速海渔业科学研究所在网箱养鲟鱼过程中.采用了添加碎鱼肉的混合饵科。1985年在罗斯托夫商品网箱渔业生产中进行了这一试验。  相似文献   

6.
主要依据国外学者近年所发表的文献,重点介绍俄罗斯河流和水库野生小鲟生长生态与摄饵生态、俄罗斯野生小鲟和法国养殖小鲟繁殖生态,并简要介绍俄罗斯和中欧各国小鲟资源变化与渔获量变化、世界各国小鲟增殖现状与养殖进展。  相似文献   

7.
杨壮志 《畜禽业》2012,(12):34-35
<正>稻田养鳅是在种植水稻的同时,养殖泥鳅,水稻为泥鳅遮阳,净化水质,泥鳅为稻田松土,清除虫害,泥鳅的粪便又为水稻提供了肥料,可以做到"一水两用,一地两收",充分提高土地的综合产出,是农民稳产增收的好方法。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农民朋友进行稻田养鳅,据不完成统计,四川省内成都、眉山、内江、泸州、自贡、绵阳等地稻田养鳅面积达到3000亩以上,大部分农民从稻田养鳅中尝到了甜头,但也有部分农民由于没有掌握好稻田  相似文献   

8.
<正>鲟是一种古老的大型珍稀鱼类,不仅有很高的科研价值,而且食用价值好,全身除了骨板不能食用外,其余部分的营养价值都极高,尤其是它的卵可制成有"黑色黄金"之称的鲟鱼子酱,具有非常高的经济价值。目前国内已有多个省市对鲟进行人工养殖,但由于集约化养殖程度过高、滥用药物、水质恶化等  相似文献   

9.
鲟(Sturgeon)是世界上现有鱼类中体形大、寿命长、最古老的一种鱼类,迄今已有2亿多年的历史,有“水中活化石”之称。我国鲟养殖研究始于1990年,经过十多年的养殖研究,目前鲟养殖已经遍及全国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雎’。湖北清江库区已建成了现代化的工厂化养鲟车间3313hm^2(500亩),网箱养鲟4万hm^2(60多万亩),年产鲟1万t,鲟产业成为清江库区渔民的支柱产业。根据近几年的养殖调查,将普遍获得良好经济效益的代表性鲟品种和最佳养殖方式总结分析如下,供广大养殖户参考。  相似文献   

10.
正稻、虾、鳅生态种养模式,是在稻虾轮作、稻鳅共生基础上进行融合和提升的生态种养模式,该模式利用水稻"吸肥去污",净化养殖水质;青虾摄食稻田饵料,泥鳅钻地松土,在田中造肥、松土、除虫;稻田生态系统实行"一种二养三收",使粮食生产和水产养殖双丰收,从而达到稳粮增收、减肥减药、绿色生态的生态高效目标。现将该模式进行总结介绍。一、前期准备  相似文献   

11.
养鳖模式与鳖鱼品质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是全国养鳖大省,亦是国内开展工厂化温室养鳖最早的省份之一,在经历十几年的快速发展后,目前养鳖模式已从单纯的工厂化温室养殖向外塘养殖和无公害仿生态常温养殖方向发展,从单纯的产量效益向质量效益迈进。本文就当前浙江省主要养鳖模式和鳖品质的关系作一简介和探讨,供广大养鳖者和消费者参考。1养鳖模式当前我省养鳖生产主要有3种模式:一是工厂化温室养鳖模式,包括标准温室养鳖模式和简易温室养鳖模式;二是外塘养鳖模式,包括温室养殖与池塘主养结合型和温室养殖与池塘套养结合型;三是仿生态常温养鳖模式,包括2年制养鳖、3年制养鳖和5…  相似文献   

12.
<正>鲟鱼是世界上现有淡水鱼中体型大、寿命长、古老的一种鱼类,迄今已有2亿多年的历史,素有"水中熊猫"和"水中活化石"之称,系现存的起源最早的脊椎动物之一,我国出产的品种有长江流域的中华鲟、白鲟和达氏鲟,黑龙江流域的史氏鲟和达氏鲟等。目前我国养殖品种主要有三类:一类是从欧洲(主要是从俄罗斯)引进的欧洲鲟鱼,以俄罗斯鲟、西伯利亚鲟、闪光鲟为代表;另一类是我国自有的种类,以黑龙江流域出产的史氏鲟、达氏鳇和史氏  相似文献   

13.
主要依据国外学者近年所发表的文献,重点介绍里海流域、亚速海流域、黑海流域闪光鲟生长生态、繁殖生态、摄饵生态,并简要介绍里海流域、亚速海流域、黑海流域闪光鲟资源变化和渔获量变化、俄罗斯和阿塞拜疆等国家闪光鲟增殖现状与养殖进展。  相似文献   

14.
<正>2008年宜兴市水产指导站承担了"宜兴市池塘循环水养殖技术示范工程"项目。实施规模1000亩,其中生态养殖区和湿地净化区各500亩,重点创建复合人工湿地与池塘生态养殖的新型水循环系统,示范区养殖水处理主要通过二个子系统即人工湿地子系统和池塘生态养  相似文献   

15.
苏培义 《重庆水产》1990,(1):17-19,68
达氏鲟(Acipenser dablyarus)又名长江鲟,是我国特有的纯淡水鲟鱼。研究鱼类从野生到家养过程申鱼病演变情况,无论对于鱼类养殖和鱼类移植驯化工作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6.
农民杨金尧的“生态养鳝法”江苏省金湖县银集镇团结村农民杨金尧,几年来悉心钻研黄鳝养殖技术。他将水泥池养黄鳝的经验和报刊上介绍的外地网箱养黄鳝的技术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发明了一种新的黄鳝养殖方法──生态养鳝法。1994年,72m2的生态养鳝池,产黄鳝80...  相似文献   

17.
鲟隶属于硬骨鱼纲,辅鳍亚纲,软骨硬鳞总目,鲟形目,鲟科和白鲟科。鲟科鱼类分四属,白鲟科分两属,共28种。我国自70年代开始进行鲟人工繁殖和养殖试验,1992~1998年,我国黑龙江、长江水产研究所等单位对部分鲟品种进行了一系列研究,1998年我国开始规模化养鲟,到2005年,国内鲟产量1万t左右,初具产业化规模,主要养殖品种有史氏鲟、西伯利亚鲟、匙吻鲟等。由于史氏鲟的肝性脑病在2000年暴发,西伯利亚鲟的溃烂病在2004~2006年全国性暴发,鲟养殖户蒙受重大损失,国内部分养殖户开始尝试养殖杂交鲟。  相似文献   

18.
<正> 灵寿县特种水产良种场位于县城北2km处,占地面积2.13hm~2,拥有养鱼池0.67hm~2,鲟鱼池0.33hm~2,养蛙池0.47hm~2,该场自1994年建场以来,一直致力于摸索一条适宜灵寿县农民致富的特种水产养殖模式,先后引进了圆鱼、美蛙等品种,因管理问  相似文献   

19.
<正>将龟养在屋顶上,你见过吗?光、温、气、水、土、植物和食物,用七种元素构建龟生态养殖系统,将外面的世界搬进家庭庭院,你见过吗?一直以"农民"自诩的袁金标就建造了这样一个"空中龟城",养殖的金钱龟、石金钱龟、安南龟等名贵龟种数千只,开创了仿生态与微生物益生菌结合的生物养龟新模式。因龟制宜的仿生态系统《海洋与渔业》记者近日造访袁金标的龟  相似文献   

20.
董颖  胡红霞 《中国水产》2014,(10):70-72
<正>鲟鱼是一类有重要经济价值的大型亚冷水性鱼类,是目前地球上最古老和最原始的鱼类之一,距今已有两亿多年的历史,被称为"水中活化石"。全世界现存鲟鱼共27种,全部隶属于硬骨鱼纲、辐鳍亚纲、软骨硬鳞鱼总目的鲟形目。其中鲟科(Acipenseridae)有鳇属(Huso)2种、鲟属(Acipenser)18种、铲鲟属(Scaphirhynchus)2种、拟铲鲟属(Pseudoscaphirhynchus)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