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6 毫秒
1.
通过在不同抗性甘薯品种上接种不同基因型腐烂茎线虫来研究线虫群体繁殖量、性比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基因型B群体De YL随着接种数量的增加,线虫在不同甘薯品种下繁殖数量均显著增加,其中在栗子香品种上的繁殖量增加最高,与其它2个甘薯品种相比,线虫繁殖量在(P0.05)上差异显著;随着接种量的增加,在栗子香上线虫性比从0.77增加到1.44,表现线虫向雌虫方向分化;在徐薯18上同样表现为线虫向雌虫分化,相关性分析发现,在胜利百号、栗子香、徐薯18甘薯品种上,线虫群体繁殖量与性比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87、0.477、0.984;同一接种量下3个线虫群体的繁殖量与性比测定结果显示:3个线虫群体繁殖量、雌雄比在不同甘薯品种下差异显著,证实了线虫生长环境对于线虫的生长发育,性比有一定的影响;3个线虫群体均表现为感病品种栗子香上繁殖量高,雌雄比高,线虫性别偏向雌虫分化。  相似文献   

2.
中国各大薯区甘薯病虫害分布及危害程度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详细阐述了中国三大薯区甘薯病虫害的种类、分布、为害程度和防治现状,北方薯区以甘薯黑斑病、甘薯根腐病、甘薯茎线虫病、蛴螬和金针虫为害为主;南方薯区以蔓割病、薯瘟病、疮痂病、蚁象为害为主;长江中下游薯区处于南北交接带,靠近南方薯区的地方病虫害多与南方薯区相同,中间地带则主要是一些贮藏期病害的为害。  相似文献   

3.
1甘薯茎线虫病的发生情况 甘薯足卢龙县第一大主栽作物,常年种植在2.3万hm^2。卢龙县甘薯茎线虫病于1968年通过农民从外地引种未经检疫的薯秧传入的。多年来,甘薯茎线虫病一直呈上升趋势。1980年甘薯茎线虫病发生面积800亩,1984年甘薯茎线虫病发生面积2万亩,1991年发生面积达到6万亩,特别是2000年以来发病率加重,2004年发病达到面积29万亩,2007~2008年普查全县发病面积均达到29万亩,为害轻的减产20%~30%,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高硫苷油菜晋黄芥对甘薯茎线虫病的防治潜能及对植株生长的影响,通过盆栽试验和大田试验,利用生物熏蒸技术,将油菜粉碎并用塑料薄膜密封15 d后进行薯苗移栽,盆栽试验油菜用量为200、300、400 g/盆,大田试验油菜用量为75 t/hm2,移栽后采用人工接种病原线虫方式分别于接种后30、60、90 d统计甘薯茎部和薯块中茎线虫数量,收获期调查单株薯蔓质量、单株鲜薯质量、单株结薯数及发病情况,并计算薯块的发病率、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油菜处理400 g/盆防治茎线虫病效果最佳,与线虫对照相比,接种后90 d甘薯茎部和薯块中线虫数量分别减少99.58%、89.79%,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分别降低了60.00百分点、84.00%,防治效果81.67%,增产率127.48%。大田试验结果表明,噻唑磷减量20%+油菜处理效果最佳,与对照相比,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分别降低了39.69百分点、78.30%,防治效果78.30%,增产率87.70%。本研究表明,高硫苷油菜晋黄芥能显著抑制腐烂茎线虫对甘薯茎部和薯块的侵染,降低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对甘薯茎线虫病防治效果显著,同时促...  相似文献   

5.
甘薯茎线虫病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薯茎线虫病在河北省甘薯主产区和老薯区发生普遍,一般减产20%~50%,严重时造成绝收.甘薯茎线虫病除为害甘薯外,还为害花生、马铃薯等;可以通过种薯、种苗、带病茎蔓、病土等多种途径传播.因此防治甘薯茎线虫病要采取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明确甘肃定西马铃薯腐烂线虫(Ditylenchus destructor)的发生情况并筛选出高抗品种.【方法】对马铃薯腐烂线虫(D.destructor)为害马铃薯的症状进行观察和描述,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该病在甘肃省定西地区的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并通过室内人工接种法对14个马铃薯品种进行抗性评价.【结果】甘肃定西地区马铃薯腐烂线虫病的发病率为2%~11%,病情指数为0.72~5.33;品种间发病程度差异较大,‘青薯9号’和‘荷兰15号’的发病程度显著高于其他品种.抗性评价结果表明,‘克星1号’和‘陇薯6号’表现为抗病,‘青薯9号’、‘大西洋’、‘新大坪’、‘夏波蒂’和‘荷兰15号’均表现为感病.【结论】明确了甘肃定西马铃薯腐烂线虫的发生情况,筛选出了‘克星1号’和‘陇薯6号’2个抗病品种.  相似文献   

7.
甘薯超高产栽培与规模化储藏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卢龙县甘薯产业一直以甘薯生产一淀粉加工~粉条加工一条链为主,栽培品种也以高淀粉型为主。高淀粉品种的连年重茬种植,造成甘薯茎线虫病为害日趋严重,种植成本增加,总体效益下滑,同时,大量使用高毒农药,农业污染问题更加突出。生产实践证明,甘薯茎线虫病的发生与为害程度和甘薯品种淀粉含量呈正相关关系,淀粉含量越高,线虫病为害越重。  相似文献   

8.
8月下旬,江苏省植物病理学会组织省农科院植保所、南京农学院植保系、省农林厅植保处的有关同志,对赣榆县的甘薯线虫病、花生根结线虫病及沛县的大豆胞囊线虫病进行了实地考察.六十年代前期,甘薯线虫病在赣榆县就有零星发生,1974年病田蔓延到8.5万亩,占全县甘薯种植面积的43%.1975年后,经不断试验和推广综合防治技术,茎线虫病的发生和为害基本得到控制.1982年全县发病面积下降到1.4万亩,仅占6.7%.综合防治措施包括种植抗病品种,水旱轮作或与非寄主作物轮作,薯块入窖高温处理,高剪苗和清除病薯,施用无茎线虫的土杂肥等,其中以前四项措施最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甘薯茎线虫病俗称糠心病、空心病,是一种毁灭性病害。此病可为害地下薯块和地上茎蔓,造成烂薯、死苗、烂床、烂窖,一般减产1成~5成,严重的可造成绝产。甘薯茎线虫以卵、幼虫及成虫在薯块、茎部及土壤、肥料中越冬,且耐淹、耐旱、耐低温。无寄主条件下,在土壤中可...  相似文献   

10.
室内人工接种测定甘薯品种对马铃薯腐烂线虫的抗性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将毛壳菌(Chaetomium sp.)上培养繁殖的马铃薯腐烂线虫(Ditylenchus destructor Thorne,1945),经表面消毒处理后配成一定浓度的悬浮液,用管法人工接种甘薯薯块。薯块的最适接种虫量为500条,温度25℃。接种后30天观察。以薯块横切面发病程度和线虫繁殖量作为分级标准。试验证明这种方法可以简便、快速、准确地测定甘薯品种对该线虫的抗性。  相似文献   

11.
<正>易县的中西部是太行山丘陵半山区,干旱少雨的气候、砂性贫瘠的土壤非常适宜种植甘薯,但也利于茎线虫的孳生、危害。甘薯茎线虫病综合治理技术项目实施前,易县的主栽品种是徐薯18(淀粉型)和北京553(鲜食型),二者都是易感茎线虫病的老品种。用于防治甘薯茎线虫的药剂是高效高毒农药"神农丹",虽然在防治甘薯茎线虫病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家对食品安全的重视,它的高毒高残留问题显得日趋严  相似文献   

12.
【目的】本文以甘薯腐烂茎线虫ITS序列基因片段为靶标,建立了一种针对该线虫的RPA检测方法。【方法】RPA检测反应使用TwistAmp~? Basic Kit,分别对甘薯腐烂茎线虫群体、单条线虫以及甘薯组织或土壤中的线虫进行特异性和灵敏度检测。【结果】RPA方法可特异性鉴定甘薯腐烂茎线虫群体、单条线虫以及甘薯组织或土壤中的线虫。甘薯腐烂茎线虫基因组DNA和单条线虫的检出限分别为10~(-2 )ng/μl和1/100条,与普通PCR检测灵敏度相当。【结论】RPA技术是一种耗时短、灵敏度高、稳定性强的甘薯腐烂茎线虫分子鉴定技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甘薯茎线虫的保存时间和温度对薯肉内茎线虫的影响,以方便实验教学的分析观察。方法:采集回来新鲜、表皮无伤的病薯置于干燥的房屋内晾上72h后随机分成3组,每组20个大小不等病薯,用洁净的保鲜膜将薯块裹严,分别置于4℃、10℃、16℃3个温度下,保存到2、4、5及6个月时用显微镜观察病薯内茎线虫活虫状态。结果:在2个月时观察薯块及其茎线虫,发现处于3种温度下的薯块内茎线虫保存完好,虫体活跃。在第4至6个月时,处于3种温度下的甘薯表皮都有不同程度的白色及浅粉色病菌孢子堆,并且随着温度的增加甘薯腐烂严重,腐烂的甘薯内有线虫,已死亡;无腐烂的甘薯内茎线虫保存完好。结论:甘薯茎线虫病薯标本保存的最佳温度为4℃,保存时间为6个月以上。  相似文献   

14.
首次在商洛市3个田块中调查发现甘薯腐烂茎线虫病感染,感染率分别为5.80%、5.93%和4.98%,病情指数分别为2.72、3.28和2.74。实验室形态学观察和病原线虫,rDNA-ITS区PCR检测进一步确认了甘薯腐烂茎线虫的存在。跨地区购买易感作物种苗、易感作物轮作、种薯带病原线虫可能是商洛市发生甘薯腐烂茎线虫病的主要原因。生产中应提高认识,调整茬口;选择抗病品种,提倡高剪苗技术;加强检疫,严禁从疫区购买种苗;合理使用杀线虫农药。积极采取预防措施来遏制甘薯腐烂茎线虫病在商洛市的传播和蔓延。  相似文献   

15.
甘薯病虫害的无公害防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甘薯主要病害及其防治(一)甘薯茎线虫病甘薯茎线虫病又叫空心病、糠心病、黑梆子等。该病可寄生为害地下薯块和地上茎蔓,造成烂种、死苗、烂床、烂窖。对产量影响很大,严重的可造成绝产,是我国主要检疫对象之一。它主要为害甘薯块根及茎蔓。茎部症状多在髓部,初为白色,后变为褐色干腐状。块根症状表现为糠心和糠皮。防治方法:清洁田间,消灭虫源,在育苗、种植和收获时集中销毁病原体。选用抗病品种和  相似文献   

16.
[目的]明确甘薯茎线虫造成甘薯严重减产的机制。[方法]通过室内及田间试验分析了茎线虫侵入甘薯的主要途径。[结果]苗期茎线虫主要从薯苗基部伤口侵入。在地下部无伤口条件下,薯苗1 g组织内茎线虫数量仅为9.2头,显著低于对照处理的165.2头。薯块表皮对抵御茎线虫侵入具有重要作用,且不同品种薯块表皮对茎线虫的侵入抗性水平不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压茎处理组薯拐及薯块病情指数均显著低于埋茎处理组。与传统的埋茎处理组相比,通过压茎法种植的薯苗由于地下部没有伤口存在,平均10株薯苗产量增加56.1%,结薯数增加115.8%。[结论]封闭薯苗基部伤口是防治茎线虫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甘薯茎线虫与镰孢菌对甘薯的复合侵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甘薯茎线虫病的薯块中分离到茄病镰孢(Fusarium solani)和尖孢镰孢(F.oxysporum)2种真菌.通过苗期和薯块接种证实,尖孢镰孢与腐烂茎线虫(Ditylenchus destructor)能共同侵染甘薯引起复合侵染病害.  相似文献   

18.
甘薯是粮食作物又是经济作物。近年来甘薯茎线虫病发病面积和危害程度呈逐年上升趋势,如瓦房店市甘薯主产区西杨乡,1998年甘薯茎线虫病发生面积占甘薯种植面积的70%,一般发病因减产20%-30%,重病田减产70oA;~80%,个别地块绝收。该病害现已严重制约着甘薯生产的发展。为此,我们选择国内效果较好的3种杀线虫剂进行甘薯茎线虫病防治筛选研究,以寻找最佳农药、最优配方和使用方法,为推广应用提供依据。1材料和方法1.毛供试材料(1)5%涕灭威(山东华阳农药厂);(2)15%克·多种衣剂(江苏铜山农药厂);(3)40%甲基异柳磷(河…  相似文献   

19.
不同药剂对甘薯茎线虫病病原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自然环境条件下,采用人工接种的方式研究1.8%阿维菌素乳油、20%辛硫磷乳油、25%毒死蜱乳油和20%丁硫克百威乳油对甘薯秧苗的保护作用,对甘薯茎线虫病的治疗作用及对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的持效期.结果表明,180μg/mL 1.8%阿维菌素乳油和2 000μg/mL丁硫克百威乳油对甘薯秧苗的保护效果最好,减轻线虫侵染,药后80 d的病情指数均为36,单株虫量1400多头,而对照的病情指数高于88,单株虫量达46 892头;同时上述2种药剂对甘薯茎线虫病有较好的治疗作用,遏制植株内线虫的繁殖,病情指数降低,单株虫量减少,药后45 d的病情指数分别为24、32,单株虫量分别为672、588头,而对照病指达到72,单株虫量为23 366头;180μg/mL 1.8%阿维菌素乳油和2 000μg/mL20%丁硫克百威乳油对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的持效期至少为50 d.根据试验结果,建议生产上以180μg/mL 1.8%阿维菌素乳油和2 000 μg/mL 20%丁硫克百威乳油浸根处理防治甘薯茎线虫病.  相似文献   

20.
耕作制度对甘薯地土壤线虫群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通过研究不同耕作制度对甘薯地土壤线虫群落结构的影响,探索以土壤线虫为指示生物评价不同耕作制度下甘薯地土壤健康状况的敏感指标。【方法】试验中对不同耕作制度下土壤线虫群落Shannon多样性指数、SR指数、J指数、成熟度指数及土壤线虫群落相似性指数进行分析。【结果】连作甘薯地极优势属为植物寄生茎线虫属(Ditylenchus),轮作、休闲状态下极优势属为头叶线虫属(Cephalobus)、真头叶线虫属 (Eucephalobus),滑刃(Aphelenchoides)和真滑刃线虫属(Aphelenchus)。连作甘薯和轮作玉米地同一土层线虫属数量间没有显著差异,线虫数量间有显著差异。连作使PPI、PPI/MI值增高,WI、∑MI、MI值降低,轮作可使PPI、PPI/MI值降低WI、∑MI、MI值增高。【结论】不同耕作制度改变土壤线虫群落在土壤剖面的垂直分布,∑MI指数、MI指数、PPI 和PP /MI值、WI值可作为甘薯地土壤健康评价的敏感指标,相似性指数可反映不同耕作制度下土壤线虫群落间相似及相异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