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北京农业》2012,(32):54
<正>近日,早熟高产玉米"登海618"在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第16试验场通过专家组测产验收,平均667米2产为1105.10千克,创全国早熟玉米高产纪录。此次测产验收,是依据农业部玉米专家指导组、中国作物学会玉米专业委员会和中国作物学会栽培委员会玉米学组2005年8月联合制订的  相似文献   

2.
垦单8号(原代号佳试60)玉米是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作物所玉米育种课题组于1998年以佳35为母本、佳18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早熟玉米新品种。2005年3月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  相似文献   

3.
专家风采     
杨克军1968年5月生,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学院院长,黑龙江省普通高校寒地作物种质改良与栽培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黑龙江作物学会副理事长,黑龙江省黑土资源保护利用学会副理事长,《黑龙江农业科学》和《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编委。杨克军教授多年来致力于从事玉米产量与品质生  相似文献   

4.
《山东农业科学》2006,(3):I0004-I0004
汪黎明,男,1964年1月生,安徽省黄山市人,中共党员,研究员。1986年毕业于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育种专业,硕士学位。1986年8月到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工作。历任研究室副主任、主任、所长助理、副研究员。现为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副所长,中国作物学会玉米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委员。  相似文献   

5.
2016年9月17日-11月17日,应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南部中心菲克·伊斯兰姆博士邀请出访美国学习先进的保护性耕作技术。通过2个月的学习、培训、交流了解到美国俄亥俄州先进的保护性耕作模式主要有3种,第一种是大豆-冬小麦-玉米3年期的轮作,其中冬小麦收获后可引入大豆作为保护性覆盖作物;第二种是大豆-玉米的隔年轮作;第三种是大豆-玉米轮作中引入黑麦等覆盖作物。该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十分成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结合黑龙江省农业发展现状,3种先进的保护性耕作模式中,大豆-玉米隔年轮作的保护性耕作技术适宜在黑龙江省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6.
垦鉴玉10号(原代号佳试66)玉米是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作物所玉米育种课题组于1998年以自选系佳34为母本、自选系佳18为父本杂交育成的早熟玉米杂交种。2005年3月通过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鉴定推广。1品种主要特征特性1.1植株特征幼苗叶色深绿,叶鞘深紫色,株型收  相似文献   

7.
正高树仁,男,1965年12月出生,山东省郓城县人,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1987毕业于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学专业,获硕士学位,同年留校任教;1997年7月获东北农业大学作物遗传育种专业硕士学位:2005年7月获吉林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博士学位。现任黑龙江省作物学会理事,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玉米专家,黑龙江农垦总局品种审定委员会玉米专家。高树仁教授长期从事作物育种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讲《作物育种学》、《种子生产学》、  相似文献   

8.
合玉22号(原代号合04—4207)是黑龙江省农科院佳木斯分院2002年利用中硬粒型自交系合系532为母本。中齿型自交系合系353为父本杂交育成的玉米单交种.2006年-2007年参加黑龙江省普通玉米区域试验,2008年参加黑龙江省普通玉米生产试验,2009年1月经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在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推广。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农业科学》2014,(6):F0002-F0002
1960年生,研究员。现任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绥化分院院长,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大豆育种学科后备带头人,绥化分院大豆育种学科带头人、育种专家,中国作物学会大豆专业委员会理事,黑龙江省作物学会理事,中国农业科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大豆科学》和《黑龙江农业科学》编委,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委员,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绥化综合试验站站长。  相似文献   

10.
玉米是黑龙江省主要栽培的作物。随着生产水平提高、耕作制度的改变、经济效益增加,黑龙江省玉米种植面积连年增加,存在长年连作的现象。本文对玉米长期连作带来的潜在危害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1.
肇州县位于黑龙江省西南部,松嫩平原腹地,玉米一直是该县的主要栽培作物,约占作物栽培总面积的70%。随着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迅速推广和应用,以及玉米产值的提高,目前我县玉米栽培面积和单产逐年提高,2011年我县肇州镇万宝村农民李忠种植的玉米以912.8公斤的产量创黑龙江省玉  相似文献   

12.
肇源县地处黑龙江省西南部,松、嫩两江左岸,是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年活动积温为2900-3100℃,年降水500mm左右,作物生育季节气温比较高,并且雨热同季,适宜中晚熟玉米品种的栽培。我县历年玉米种植面积都在70-80万亩,2010年全县玉米平均单产为628kg/亩,种植的品种多数是吉林、辽宁、的部分品种,种植方法采取垄作催芽坐水埯种。几年来玉米单产提高的比较缓慢,并有停止的趋势,现就障碍提高玉米单产的几大因素作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3.
行业快递     
《北京农业》2012,(29):51-54
正全国玉米育种研讨会举行日前,以"推动玉米科技创新,促进现代种业发展"为主题的2012年全国玉米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在郑州举行。此次会议由中国作物学会玉米专业委员会、农业部玉米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主办,河南农业大学、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和河南作物学会承办。中国工程院院士戴景瑞、荣廷昭和来自国内外政府部门、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的代表近千人参会。  相似文献   

14.
1品种来源及选育经过登海15号(原代号DH9048)是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哈尔滨玉米育种站于2000年以KL3为母本、DHC1为父本杂交育成的玉米单交种,2007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KL3引自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DHC1是用法国利马格兰公司早熟单交种组成的群体作基础材料,自育而成的早熟新玉米自交系。1994年分别在山东和海南,将10个法国利马格兰公司早熟单交种进行两次混粉组成基础材料;1995年春在山东种植基础材料200株,选优良基本株20株自交得S0;1995年冬至1999年冬在山东和海南两地以1年2代的育种进程,进行选…  相似文献   

15.
<正>玉米作为甘南县的主要栽培作物之一,平均年播种面积15万公顷,对种植业生产和农民增收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自2009年黑龙江省玉米开展高产创建以来,结合甘南县生产实际,玉米直播创建产量达9吨/公顷,地膜覆盖玉米产量达吨/公顷。现将其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1、选用高产优质杂交新品种:应选择通过黑龙江省或国家审定推广(含黑龙江省区域)的品种,尽量选择近几年稳产、抗病抗逆、耐密性好的品  相似文献   

16.
王振华     
<正>1965年生,博士,东北农业大学教授,农学院种子科学与工程系主任,博士生导师。作物学省重点学科种子科学与工程二级学科带头人,龙江学者特聘教授,全国优秀教师,享受国务院和黑龙江省政府特殊津贴。现兼任中国作物学会种子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玉米科学》《东北农业大学学报》《黑龙江农业科学》编委会委员,第八届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玉米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黑龙江省农  相似文献   

17.
玉米是农业生产的主要作物之一,黑龙江省玉米种植面积十分广泛,近年来已经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加强对玉米高产种植技术的研究,提高玉米产量对农业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该文对玉米高产种植技术从选地、选种、育苗与田间管理等几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旨在为玉米种植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1品种来源及选育经过登海16号(原代号DH9054)是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哈尔滨玉米育种站于2001年以DHC9为母本、红玉米为父本杂交育成的玉米单交种,2007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DHC9是用LI M808×太16-3作基础材料自育而成的新玉米自交系,红玉米为常规系。1996年冬在海南,将法国早熟杂交种LI M808同自交系太16-3组配为基础材料;1996年春在山东种植基础材料50株,选优良基本株10株自交得S0;1997年冬至2000年冬,在山东和海南两地以1年2代的育种进程,进行选优株并加代得S7;2001年在山东登海种业哈尔滨玉米育种站,用红…  相似文献   

19.
推进玉米密植全程机械化模式实现跨越式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促进农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性入手,结合玉米生产现状阐述了黑龙江省粮食生产在全国的战略地位以及玉米生产在黑龙江省的重要作用,提出发展以群体增产为核心的玉米密植全程机械化种植是调优作物结构、提高玉米产量的重要途径。重点分析了黑龙江垦区"以群体增产为核心、以各农艺措施综合配套为内容、以全程机械化为手段的玉米密植全程机械化种植模式",剖析了黑龙江省发展玉米密植全程机械化的潜能,提出了加快黑龙江省玉米密植全程机械化进程的行之有效、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发展建议。对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为适应黑龙江垦区畜牧业发展对玉米青贮饲料的需求,引种和筛选高产、优质、抗病又适于机械化作业的青贮玉米新品种,笔者于2002~2004年进行了适合垦区种植的优质青贮玉米品种试验研究,结果总结如下。1试验材料与方法试验地设在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作物所试验区。供试品种1~18分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