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1 毫秒
1.
综述了果树种质资源与遗传育种研究进展及若干问题的理解与思考,主要结果如下:1.中国虽然是柑橘、苹果、梨、桃、龙眼、枇杷、香蕉、猕猴桃、李、杏、枣和柿等多种果树的起源演化中心(之一),是世界上最大的果树资源国,但野生种质和名特优地方品种的发掘、创新与利用有待进一步加强。2.按照遗传变异的来源,果树常规育种主要有杂交育种和芽变选种两个途径;果树杂种一代广泛分离,每一次育种都选择杂种优势最强的基因型,通过无性繁殖成为新的营养系品种,并在生产上长期利用,而显性、超显性和上位性3大假说是杂种优势形成的主要遗传基础;对‘富士’和‘鲁丽’苹果、‘玫瑰香’葡萄及‘山农酥’梨等新品种及其亲本主要性状分析发现,选择具有互补性状的品种作为杂交亲本,并选择遗传背景复杂的品种作为杂交母本,是果树杂种优势高效利用及其亲本选择选配的重要结论;杂交育种是根据产业的品种需求确定育种目标,进行亲本选择与选配,培育双亲性状互补、杂种优势明显的新品种,而芽变选种是利用体细胞自然突变及其表观遗传对生产上的主栽品种个别性状进行修缮和改良;因此,杂交育种和芽变选种有机结合是解决果树产业品种问题的重要技术途径。3.面对国家乡村振兴的战略需求及关于“坚持凭能力、实绩、贡献评价人才,克服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等倾向”的人才评价机制改革,深度解读了农业科技人员必须坚持“理论与技术创新并重及良种良法配套”的科研思路及其经典案例。  相似文献   

2.
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利用自身优势,切实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国际合作,重点推广杂交水稻育种、水稻高产栽培和病虫害防控等技术以及水稻种质资源服务,开展人才培养和技术培训,助力推动 “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对有关国家在落实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发展、保障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实现了合作共赢。  相似文献   

3.
[目的/意义]通过创新发展要素供给分析,更全面研判学科热点发展趋势,为学科发展政策体系完善、专项计划科学部署及研究布局优化提供参考。[方法/过程]采用文本分析、信息关联法,梳理基础研究、技术创新、行业报告等成果产出热点,在“成果基础”模块的学科热点方向分析结果上,综合研究国家战略需求、政策导向推动、研发资金投入等多维创新要素对热点的集聚导向作用,研判学科热点趋势。[结果/结论]以作物育种学科为例,热点分为成果基础与创新资源集成类、创新资源要素集中类、潜在发展类3类。基因编辑育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基因组育种、转基因技术等现代生物育种技术,以及作物性状调控关键基因挖掘及性状分子调控机理研究、作物性状改良等方向研究热度高、创新要素集中,未来有望产生一系列优质成果;在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与精准鉴定,分子设计、数字化智能育种等定向精确育种技术创新等方向的创新要素投入集聚度高,成果有望进一步拓展与突破;倍性育种、遗传转化体系、组织培养、细胞工程育种等传统经典育种技术体系,以及作物表型研究等方向有待激发研究新动能。热点研究整体呈现“常规育种+现代生物技术育种+信息化精准化育种”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利用企业调研和实地访谈的方法,总结畜禽种质资源开发利用面临的根本问题;利用文献查阅和系统分析的方法,剖析峪口禽业在解决畜禽种质资源开发利用痛点中的科技创新、服务和组织模式。研究表明,以区域细分市场的消费价值认同为根本导向,全产业链闭环地提升品种的繁殖、生产、商品性能,才能使畜禽种质资源开发的品种真正成为良种;以服务畜禽创新品种的养殖全过程为根本宗旨,提供饲料营养、兽药疫苗等的集成解决方案,打造多要素融合的服务综合体,才能有效促进所开发新品种的转化利用;以“自有与联合”“自建与加盟”的开放共享方式,形成服务、养殖和创新品种转化的规模和范围经济,打造“龙头企业+服务平台+养殖集群”的平台型产业组织模式,才能切实有效地促进畜禽种质资源可持续性的开发利用。要实现畜禽种质资源开发创新与利用转化的价值良性循环,产业链中的主体应具备联合意识,形成综合服务的平台组织生态;政府需扶持主导主体进行全链条体系化开发利用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5.
基于农业生态系统与种养生产体系特征,综述了种植业与生猪养殖业、草食动物养殖业相结合的种养结合循环农业模式及稻田种养循环模式,系统阐述了“猪-沼/肥-农田种植系统”、“猪-沼/肥-园地种植系统”、“猪-沼/肥-草”、“猪-沼/肥-藻”与“牧草(秸秆)-草食动物养殖(牛、羊)-沼/肥-种植系统”循环模式及“稻-鱼”种养、稻鸭共生、稻虾共作等循环模式应用现状。指出了饲料转化及养殖废弃物还田利用是调控种养复合循环模式养分流动的关键环节,参考种植系统作物种类与养分需求、养殖系统对饲料质量需求特点及种植系统对养殖废弃物养分的消纳能力等,合理配置种养复合系统生物结构及时空结构,提高种养复合系统养分循环利用效率是实现种养平衡的关键。提出了在传统循环农业模式的基础上,创新发展环境保育型种养复合循环农业模式,并构建种养复合循环系统养分资源综合管理体系是实现国内种植业、畜禽养殖业绿色生产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丽水市依靠科技,集成每667 m2产千斤粮、万元钱模式10例,通过示范推广,政府强势推动,实现稳定粮食生产与增加效益双赢局面。针对推广中的问题,提出优化体制机制“接短板”、整合政策资源“办大事”、强化管理措施“解难题”、提升农业生产“硬条件”等建议。  相似文献   

7.
随着“数字浙江”“信用浙江”的深入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智慧监管进入新阶段,健全农业生产主体信用评价体系,建设农业生产主体信用评价系统已提上议事日程。本文从农业生产主体信用评价建设的必要性出发,梳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可实施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我国高油酸花生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介绍了我国高油酸花生育种在种质资源的发掘与鉴定、引种、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基因工程育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高油酸花生育种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9.
农村宅基地具有资源、资产、资本属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可由“自然”空间资源和“非自然”政策资源的要素形态,转变为“有形”实物资产和“无形”权益资产的经济形态,再转变为“不变”交易资本和“可变”金融资本的价值形态。囿于原有的宅基地制度设计,当前宅基地资源、资产、资本转化存在障碍,严重影响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农村土地利用效率、乡村振兴内在动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借鉴浙江义乌、广东南海、江苏武进改革试点经验,探索构架宅基地资源、资产、资本转化的逻辑通道,并同步明确宅基地资源、资产、资本转化的空间范围和用途规定、前期土地整备主体与转化方向等配套政策,按照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的顶层设计,从确权颁证、活权赋能、入市交易、空间治理、试点迭代等维度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对“农光互补”下油用牡丹的产量构成因素进行主成分分析表明, 13个因素中单株种子数变异系数最大(13.01%), 种子含水量变异系数最小(2.42%)。前3个主成分的特征值累计贡献率为85.91%, 其中第1主成分为“粒重因子”, 第2主成分为“单株产量因子”, 第3主成分为“生长量因子”。通过研究确定了“农光互补”下油用牡丹产量构成因素的主次关系, 为油用牡丹高产栽培和育种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综述了近20年来国内外利用植物细胞工程技术进行油菜育种所取得的成就。器官、组织和单细胞培养不仅可用于繁殖和保存种质,而且已用来诱导体细胞变异,产生突变体。花药、小孢子体系的建立,促进了单倍体育种的进行,加速了作物育种进程。子房、胚珠和胚培养以及体细胞杂交可用于克服远缘杂交的不亲和性和杂种的不育性,有利于拓宽种质资源。通过分析提出了在今后的油菜育种中,植物细胞工程技术将是一种重要的辅助育种手段。  相似文献   

12.
稻米香味研究进展及在香型软米杂交稻育种中的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结合云南香型软米杂交稻育种的实践,对目前稻米香味的类型、化学成分、鉴别方法、遗传表达、基因定位及与栽培环境关系等研究状况进行综述,报道了云南香型软米杂交稻育种取得的主要进展,讨论了在香稻育种中如何利用稻米香味资源的有关问题,指出要育成品质优异的杂交香稻组合,配组双亲均必须优质,最好实现香味等重要品质性状的基因等位;香味性状属突变体,受隐性基因控制,香味基因不仅存在于香稻中,而且还可能以杂合体形武存在于地方非香稻资源中,香稻育种中亲本材料选择,可以从无香味的地方软米水稻种质资源中鉴评筛选。  相似文献   

13.
加快发展湛江菠萝产业所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湛江地区近几年菠萝生产种植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深入探讨影响菠萝生产种植的各类因素:菠萝种苗不足,种植管理粗放,劳动强度大,科学技术跟不上,菠萝种植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市场价格不稳定等,并提出加快发展湛江菠萝种植产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基因工程技术在彩色棉育种中的应用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了我国彩色棉相关基因的分离与克隆以及遗传转化研究进展,并提出彩色棉基因工程技术育种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
茄子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蔬菜作物之一,传统育种技术可以改良茄子群体不良性状如植株倒伏、果实畸形、不耐储运、萼片和叶片带刺等,但是耗时较长、效果不佳,同时存在杂交障碍以及优异种质资源匮乏等问题。开展茄子细胞工程技术研究,是切实解决茄子生产中的突出问题如抗性品种缺乏、病虫害严重的有效途径。国内外关于茄子细胞工程育种技术的研究集中在细胞学分析、组织培养和基因工程3个方面,此外,茄子重要性状相关基因的克隆、茄子种间和种内的遗传进化关系研究与应用、茄子雄配子的启动机理和高频率诱导机制、高效的茄子受体再生途径和稳定的遗传转化体系、茄子基因编辑技术等的研究,也是未来茄子细胞工程技术研究、种质创制和品种改良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6.
RAPD技术应用于果树遗传育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各种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分子标记技术也得到了广泛应用。作为一种新兴研究手段,RAPD技术在各种作物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RAPD技术,在果树品种鉴定、杂种鉴定与突变体检测、分子遗传图谱构建、基因定位、遗传多样性、系谱分析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的研究成果,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打下坚实基础。今后,在充分利用RAPD技术自身优势的基础上,结合其他分子标记技术,相互补充,在果树遗传育种、种质资源收集、品种改良、新品种选育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三七槽式育苗配套工程技术指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阶段三七仍以传统种植模式为主,土地资源得不到合理利用,工厂化育苗已成必然发展趋势。针对三七工厂化育苗,以槽式育苗为研究对象,首先阐述了槽式三七育苗发展现状,然后结合三七栽培标准操作规范,从工程视角以种子质量及分级、基质处理技术、育苗槽设计、播种机具配套技术、苗期管理技术和成本优化等配套工程技术指标为对象进行分析,为云南三七产业向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方向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推动传统农业走向现代农业。  相似文献   

18.
石斛是传统的名贵中药材,具有益胃生津、滋阴清热、润肺止咳、明目强身、增强免疫力、抗肿瘤、抗衰老等功效,被广泛应用于药品、保健食品、食品、化妆品领域。鉴于石斛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近年来药用石斛育种、组培与栽培技术研究得到快速发展。从种质资源多样性调查、收集保存与评价、品种杂交育种研究及诱变育种技术、倍性育种技术和基因工程育种技术在药用石斛新种质选育的应用等多个方面,介绍了国内近10多年来药用石斛资源收集保存与评价现状,杂交育种成果及利用现代生物技术育种情况等育种进展,提出了今后应加强药用石斛药材控制性质量标准研发,资源收集保存、种质资源圃的建设,充分利用传统育种和现代生物技术优势开展药用石斛育种研究等建议,并对今后工作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丹参是我国传统的大宗药材,被广泛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随着我国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的逐年攀升,丹参的种质资源也急需有新的提高,转基因技术作为基因功能研究和转基因育种的重要手段在丰富和优化丹参种质资源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利用转基因技术中常用的农杆菌介导法来转入外源基因以及探求丹参有效成分合成代谢相关基因功能,以期获得高产、高抗丹参植株的方法已较为成熟,目前研究工作主要集中于不同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和优化。本文就丹参遗传转化体系构建的转化原理、影响因素和研究现状三方面作出详细综述,为今后丹参基因功能研究和新品种培育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20.
南方稻区的杂交中稻生产是中国水稻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育种技术路线正确,中国率先在超级杂交中稻育种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对中国在超级杂交中稻亲本选育、新组合配制、育种技术体系的建立和推广应用上所取得的进展进行了回顾,指出了在广适性组合较少、推广力度不够,影响超级杂交稻的快速发展,以及高产、优质和高抗有机结合的组合少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要从拓宽水稻遗传基础,选育广适性组合、发掘特异种质资源,选育综合性状优良的超高产组合、建立轻型化配套栽培技术体系,加强推广力度3个方面去解决存在的问题,并讨论了中国在超级杂交中稻育种中应加快已有研究成果的转化,选育具有广适性、综合性状优良的超级杂交中稻组合,加强第三期超级杂交稻的研究等方面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