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克服影响森林蓄积估测的遥感和GIS因子间可能存在多重相关性的影响,采用岭估计建立森林蓄积估测方程。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采用岭估计的条件、各种岭参数计算方法的比较、最优岭参数计算方法的选择及软件实现。通过实例计算,比较了当在影响蓄积估测的遥感和GIS因子间存在多重相关性时,岭参数的选择及岭估计和最小二乘估计的优劣。  相似文献   

2.
郎云雯  段美英  鲁绍坤  杨德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8):17134-17135,17138
介绍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参数估计的最小二乘法和岭估计,分析了使用VisualBasic编程工具设计及实现岭回归分析程序的过程,阐述了岭回归分析程序的农业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3.
利用修正指数曲线模型进行模拟和预测时,首先要解决模型参数的估计问题.本文指出修正指数曲线模型参数估计的传统方法存在的局限性,通过分析修正指数曲线模型建模的数据特征,根据灰色系统建模估计参数的方法,提出了基于灰色建模思想估计修正指数曲线模型参数的方法,并经过数据实验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4.
在均方误差意义下,从均方误差的结构出发,从局部的角度比较了几乎无偏广义岭估计与广义岭估计、几乎无偏广义岭估计与最小二乘估计,给出了几乎无偏广义岭估计优于广义岭估计以及几乎无偏广义岭估计优于最小二乘估计的充分条件.  相似文献   

5.
在均方误差意义下,从均方误差的结构出发,从局部的角度比较了几乎无偏广义岭估计与广义岭估计、几乎无偏广义岭估计与最小二乘估计,给出了几乎无偏广义岭估计优于广义岭估计以及几乎无偏广义岭估计优于最小二乘估计的充分条件.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变系数部分线性回归模型的估计方法.在误差为条件异方差的情况下,用一般序列估计方法得到的参数估计是有效的.但实际应用中,协变量往往有测量误差,若忽略测量误差,由一般序列估计得到的估计是有偏的.通过对一般序列估计进行适当修正,得到的参数部分的估计具有一致性和渐近正态性,同时也讨论了非参数部分估计的收敛速度.最后,在有限样本下通过Monte Carlo模拟验证了修正后的估计效果.  相似文献   

7.
用岭估计估测以分类为前提的森林蓄积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克服自变量间多重相关性对森林蓄积量估测的不利影响,采用岭估计建立估测模型。在确定岭参数时,分别试验了岭迹法、方差扩大因子法、Hoerl-Kennard法和预测残差平方和法,对不同地类分别建立蓄积量估测方程。根据建模样地的蓄积量拟合残差和预报样地的蓄积量估测偏差分别计算中误差,利用残差中误差(δ^R)和预报偏差中误差(^δF )构造评价函数0.5(^δR+^δF ),并测度岭参数的优劣,进而确定监测区域的估测模型。结果表明:当影响蓄积量估测的自变量间存在复共线性时,分类建立模型的精度明显优于统一建模的精度。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含位置参数的伽玛分布的特征函数和参数估计,其中参数估计包括3个参数的矩估计以及当形状参数和位置参数为已知时求得尺度参数的极大似然估计具有无偏性和有效性,同时还研究了两伽玛分布之间的Pearson-χ2距离和Kullback—Leibler距离。  相似文献   

9.
在一般多元线性模型中就基于岭估计的预测量与最优线性无偏预测量的最优性判别问题进行了讨论,得到了基于岭估计的预测量在矩阵迹意义下优于最优线性无偏预测量的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标准回归模型Y=XB+e中的B进行岭回归估计[Bk=(X'X+KI) ̄(-1)X'Y],当关系式O<K<σ ̄2/maxyi ̄2成立时,此时岭估计风险比OLSE(K=0)的风险要小。根据这一原则,建立了水泥厂周围桑叶氟积累的回归模型。在生产实践中,可以根据当地的气象资料及污染源的类型,选择不同的岭回归模型,来预测预报桑叶氟含量,从而可有效地控制、消除大气氟污染带来的损失。  相似文献   

11.
交替灌溉方式土壤水分运移及垄体参数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交替灌溉作为一种大田作物栽培灌水方式已逐步受到关注。为研究灌水前后水分在垄沟之间的运移及交替灌溉方式适宜的垄高、垄宽等技术参数,试验模拟了交替灌溉不同垄体参数的灌水试验。结果显示,垄背、垄坡、灌水沟和非灌水沟4个观测点同一土壤剖面存在明显的土壤含水量梯度,水分的侧向入渗增强,从而减少了土壤水分发生深层渗漏的几率;交替灌溉方式下,采用15 cm垄高、55 cm垄宽的垄体标准,利于增大地表面积、改善植物生长环境,同时还可使交替灌溉水得到最优分配,达到高效节水效果。  相似文献   

12.
13.
三参数韦布(Weibull)分布对不同形状的频率分布有很强的适应性。讨论了三参数韦布分布的参数估计,分别给出了参数的矩法估计和最大似然法估计。三参数韦布分布在气象上有时能获得更好的效果.最大风速以很高的拟合精度遵循三参数韦布分布。  相似文献   

14.
采用田间调查的方法,对单垄双行、单垄单行两种栽培模式下土壤温湿度、行间气温等环境因素变化规 律,及马铃薯植株光合能力与产量差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院与单垄单行栽培相比,单垄双行的马铃薯在产量、商品 薯率上均有所降低;在存在有效降水的情况下,单垄双行模式可以提高土壤截留和积蓄降水的能力;在缺乏有效降 水的条件下,单垄双行模式可以更加有效地利用土壤中的水分;两种栽培模式下,植株叶绿素含量与离体叶片光合 速率变化无明显规律;与单垄单行模式相比,单垄双行模式除了在水分利用上对马铃薯生长起到促进作用外,但在 其他方面对马铃薯的生长造成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为克服优势木对比法在天山云杉的选优工作中的一些缺陷,采用双重逐步筛选回归的方法,建立了由三株优势木对比法所得候选树性状的优良度、均值、缩差、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对标准地上的林分和候选材相应性状参数的估测方程。使优势木对比法和标准地法有机的结合起来.用前者的资料得到后者的信息.从而间接的估算出期望遗传增益。  相似文献   

16.
针对黑龙江省目前的几播种方法和栽培方式对大豆产量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在垄三栽培的基础上,设定了三种处理:常规垄作、45cm平播密植后起垄、常规垄作行间覆膜3种栽培方式,试验设计采用大区对比法。试验结果是45cm平播密植后起垄效果最好、其次是常规垄作行间覆膜。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正方形和传统垄作栽培模式下不同群体密度的产量表现及相关的产量性状进行研究,结果初步表明,正方形最佳田间密度为15.32株·m^-2,最高理论产量为2585.70 kg·hm^-2;垄上双行栽培最佳密度为19.9株·m^-2,最高理论产量为3159.35 kg·hm^-2;垄上双行最高产量高于正方形栽培;单株产量的有效株行距为62.43 cm×62.43cm,与传统垄作垄距65~70cm是接近的,说明对于繁茂型晚熟大豆品种而言,传统的65~70cm垄作模式仍然不失为一种实用有效的栽培技术模式。7月中旬以后旱情导致LAI在R4期下降;在R4和R6期,25.0~44.4株·m^-2不同密度间的LAI,传统垄作高于正方形模式;在分枝期(V6)干物质积累量最低,同期根冠比相对最高,表明前期是根系发育优先期;在R6期从5.9~36.6株·m^-2密度范围内,传统垄作栽培模式单株干物质积累值显著高于正方形栽培模式;与平作为特点的正方形栽培相比,传统垄作模式有利于根系发育。  相似文献   

18.
大豆高垄平台土壤生态环境动态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大豆高垄平台耕法和垄作土壤环境的研究表明 ,高垄平台耕法不仅是解决低湿易涝问题而且是增产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高垄平台耕法改变了土壤生态环境 ,降低土壤含水量及土壤容重 ,提高土壤温度。采用高垄平台耕法种值的大豆保苗株数增多 ,根瘤数增加 ,且比垄作增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