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通过研究青绿甜高粱秸秆替代不同比例的基础饲粮对四川白鹅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探索建立利用青绿甜高粱秸秆替代鹅部分全价基础饲粮的饲喂技术。选取360只28日龄的四川白鹅(公母各半,(1.11±0.008)kg),随机分为对照组、试验I组、试验II组、试验III组、试验IV组、试验Ⅴ组6个处理组,每个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鹅。对照组自由采食全价基础饲粮,不补饲青绿甜高粱秸秆;试验Ⅰ~Ⅴ组分别饲喂对照组日采食量96%、92%、88%、84%和80%的基础饲粮,同时自由采食青绿甜高粱秸秆。试验至70日龄结束。结果表明:1)试验I、II组末重和平均日增重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试验I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试验III、IV、Ⅴ组(P0.05)。2)试验Ⅰ~Ⅴ组屠宰率、胸肌率、腿肌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Ⅴ组腹脂率均显著降低(P0.05),试验I、IV和V组皮脂率显著降低(P0.05),试验Ⅰ~Ⅴ组的肌胃指数均显著升高(P0.05)。3)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Ⅴ组胸肌粗蛋白质、肌内脂肪和肌苷酸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I~III组总氨基酸、必需氨基酸、鲜味氨基酸,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综合考虑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肌肉品质等指标,对于28~70日龄四川白鹅,利用青绿甜高粱秸秆替代部分全价饲粮是可行的,替代比例以4%~8%最好。  相似文献   

2.
不同类型粗纤维饲料对四川白鹅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确定不同类型粗纤维饲料对肉鹅生长性能及屠宰性能的影响,试验选用160只四川白鹅仔鹅,随机分为4个处理,每个处理4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公母各占1/2).对照组饲喂含花生秧粉20%的饲粮,试验组分别饲喂含苜蓿草粉10%、20%和30%的饲粮.结果显示:1)10%苜蓿草粉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料重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10%、20%苜蓿草粉组屠宰率、全净膛率、半净膛率、胸肌率、腿肌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腹脂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四川白鹅采食含10%的苜蓿草粉饲粮表现出了较高的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3.
旨在研究脂多糖应激对肉仔鸡生长性能、肠道微生物菌群和肉品质的影响,确定脂多糖作为免疫应激模型的最适使用剂量提供指导支持,为阐明免疫应激状态下动物生长代谢变化及从营养角度研发抗免疫应激药物奠定基础。将120只肉仔鸡随机分成4个处理组(对照组、Ⅰ组、Ⅱ组、Ⅲ组),分别在16、18、20日龄,Ⅰ组、Ⅱ组、Ⅲ组分别腹腔注射100、500、1 000μg/kg体重的脂多糖,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试验期为42d,通过检测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料重比、大肠埃希菌、乳酸菌、双歧杆菌、屠宰率、半净膛率、全净膛率、肉色、pH、剪切力、失水率等指标,比较分析脂多糖不同注射剂量对肉仔鸡生长性能、肠道微生物菌群和肉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Ⅰ组、Ⅱ组、Ⅲ组与对照组相比,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乳酸菌数、双歧杆菌数、a*值、pH均显著降低(P0.05),大肠埃希菌数、失水率均显著升高(P0.05);Ⅱ组、Ⅲ组与Ⅰ组相比,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双歧杆菌数、pH均显著降低(P0.05),大肠埃希菌数、失水率均显著提高(P0.05);Ⅲ组与Ⅱ组相比,平均日增重显著降低(P0.05),失水率显著提高(P0.05)。表明脂多糖应激能引起肉仔鸡肠道微生物菌群平衡发生改变,导致肉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肉品质下降,而且应激强度越大,负面效应越强。  相似文献   

4.
5个地方鹅品种肉品质测定与分析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太湖鹅、四川白鹅、皖西白鹅、五龙鹅、三花鹅进行肉品质研究,测定了鹅胸肌肉主要成分、常规肌肉品质、肌肉物理组织学特性、风味物质含量,分析比较不同鹅种的肉品质情况.太湖鹅与四川白鹅水分含量差异显著,脂肪含量皖西白鹅与太湖鹅、四川白鹅差异显著.剪切力、肉色、系水力、pH值、蛋白含量各品种间差异都不显著.肌纤维密度各品种间差异都达到了极显著水平, 肌纤维直径皖西白鹅与太湖鹅达到显著差异水平(P=0.025),皖西白鹅与四川白鹅差异不显著(P=0.399),其余各品种间差异都达到了极显著水平.5个鹅种中必须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以皖西白鹅最高(17.15%、18.23%),太湖鹅较低(7.77%、7.88%),游离氨基酸含量为0.246 ~0.372 g/100 g,肌苷酸含量为2.09~4.81 mg/g.总体来看皖西白鹅肉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5.
桑叶粉对皖西白鹅生长和屠宰性能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旨在探究桑叶粉在皖西白鹅饲粮中的适宜添加比例,为桑叶饲料资源在家禽上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选用120日龄的皖西白鹅96只,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公母各半,各组分别饲喂添加0、2%、3%、4%桑叶粉的配方饲粮,试验期为50 d。结果表明:添加桑叶粉后,皖西白鹅的平均日采食量明显降低(P0.01),3%桑叶粉组、4%桑叶粉组的平均日增重与2%桑叶粉组差异极显著(P0.01),随着桑叶粉添加量的增加,饲料增重比逐渐增大,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组的屠宰率、半净膛率、全净膛率均高于对照组,其中屠宰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半净膛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添食桑叶粉能极显著降低皖西白鹅腹脂率(P0.01),各试验组的胸肌率和腿肌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添加4%桑叶粉试验组的肝体比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桑叶粉的添加明显降低了皖西白鹅血液中谷草转氨酶和总胆固醇的含量(P0.05),各试验组的高密度脂蛋白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谷丙转氨酶、低密度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和葡萄糖等生化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桑叶作为一种植物蛋白饲料在皖西白鹅日粮中的添加比例不宜超过4%。  相似文献   

6.
不同货架期对冷鲜鸡肉品质的变化及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研究配套系冷鲜鸡保存7 d货架期内肉品质指标变化规律及其相关性分析。选取6块新鲜胸肌分装于聚乙烯(PE)食品保鲜袋中,做好标记,4℃冷藏,测定不同保存时间点(冷鲜保存0、1、2、3、6、7 d)鸡肉的pH、失水率、嫩度、肉色值、肌苷酸含量。结果表明:冷鲜鸡肉的pH随货架期的延长先上升后趋于平稳;失水率随货架期的延长先上升后趋于平稳;剪切力随货架期的延长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不同货架期冷鲜鸡肉的亮度值(L~*)差异均不显著(P0.05),没有明显的变化规律;红度值(a~*)随货架期的延长呈现下降趋势;黄度值(b~*)随货架期的延长呈上升趋势;肌苷酸随货架期的延长呈降低趋势;冷鲜鸡不同货架期的pH与失水率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剪切力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由此可知,7 d货架期对冷鲜鸡的肉色和肌苷酸有影响,冷鲜鸡肉冷鲜保存最长不超过6 d,pH与失水率、剪切力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在大致相同的饲养管理及自然气候条件下,分别测定四川白鹅、莱茵鹅两品种的生长、繁殖、屠宰性能。结果表明:四川白鹅在产蛋数、授精率明显高于莱茵鹅;莱茵鹅在初生重、成年体重、日增重、饲料报酬、屠宰率、肝重明显高于四川白鹅:在孵化率、腿肌率和抗病性能两品种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8.
添食桑叶粉对皖西白鹅生长和屠宰性能及肉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基础饲粮中添加不同比例的桑叶粉,考察桑叶粉对皖西白鹅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肉质的影响。分别给125日龄的皖西白鹅连续50 d饲喂添加5%、8%、11%桑叶粉的配方饲粮,调查平均日采食量较不添食桑叶粉的对照组均略有增加,但平均日体质量增加量极显著降低(P0.01),导致料重比极显著增加(P0.01);桑叶粉添食皖西白鹅的屠宰率、半净膛率、全净膛率均高于对照组,其中屠宰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添食桑叶粉能极显著降低皖西白鹅的腹脂率(P0.01),对胸肌率和腿肌率的影响不明显(P0.05);添食桑叶粉可显著降低皖西白鹅肌肉中干物质、粗脂肪、粗蛋白、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P0.05),总氨基酸含量也略有降低;除了8%桑叶粉添加组外,其余2个桑叶粉添加组皖西白鹅肌肉中的肌苷酸含量均高于对照组,11%桑叶粉添加组皖西白鹅肌肉中的硫胺素含量比对照组提高52.00%(P0.05)。试验结果初步表明,在饲粮中添加适量桑叶粉可以明显提高皖西白鹅的屠宰性能,增加肉质风味,但还应适当降低桑叶粉的添加量,以改善饲料的适口性。  相似文献   

9.
试验将600只1日龄同批孵化、体重相近、健康的寿光鸡随机分成两组,每组三个重复,每个重复100只鸡(公母各半)。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5%的蚯蚓粉,试验期为90 d。测定试验期间寿光鸡的生产性能指标,试验结束时每组分别随机抽取20只鸡屠宰取胸肌、腿肌作屠宰试验。结果表明:(1)试验结束时试验组鸡体重和平均日增重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平均日耗料量、料肉比降低,差异极显著(P0.01)。(2)试验组屠宰率和半净膛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腹脂率极显著降低(P0.01)。(3)试验组胸肉品质(p H、系水力、失水率、滴水损失、肌苷酸)较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腿肌肉剪切力、系水力、滴水损失、失水率和肌苷酸差异极显著(P0.01)。胸肌肉中营养物质(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钙、磷、铜、锌)试验组较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腿肌肉中营养物质(水、粗蛋白质、脂肪、钙、磷、铁、锌)含量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4)品尝评定中,试验组胸肌肉和腿肌肉的总体评分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即试验组鸡肉的风味好于对照组。由此可知,日粮中添加5%蚯蚓粉可以显著提高寿光鸡生产性能、屠宰性能以及鸡肉的品质和风味等。  相似文献   

10.
油菜秸秆对四川白鹅生长及屠宰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油菜秸秆对四川白鹅生长及屠宰性能的影响,试验选择3日龄四川白鹅400只,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1组、试验2组、试验3组在此基础上分别以5%、10%、10%的油菜秸秆代替基础日粮中相同量的麦麸。对照组、试验1组和试验2组在第10周龄,试验3组在第14周龄时分别测定四川白鹅的体重及屠宰性能。结果表明:5%或10%的油菜秸秆代替日粮中部分麦麸10周龄时鹅的毛重、屠体重、半净膛重、头重、脚掌重、翅膀重、颈重、肌胃重和肠指标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肝脏重略降低。同样饲喂含10%的油菜秸秆日粮时,14周龄四川白鹅的生长及屠宰性能各指标均显著高于10周龄(P0.05),肉质及风味较佳,但平均日增重较低(P0.05),对肌胃pH值和肠道pH值无显著影响(P0.05)。说明以油菜秸秆代替部分麦麸可以满足四川白鹅的日粮需求,并对其生长及屠宰性能无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剂量外源肌苷酸对三黄鸡生长性能、肉品质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健康的1日龄三黄肉公鸡1 500只,随机分为5组(各组饲粮中分别添加0、0.05%、0.10%、0.20%、0.30%的肌苷酸),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50只,试验期52 d。结果表明:1)在肉鸡生长前期(1~36日龄)0.30%肌苷酸组料重比显著低于0.20%肌苷酸组(P0.05);而整个生长期(1~52日龄),各组生长性能无显著差异(P0.05)。2)0.20%肌苷酸组胸肌蒸煮损失较对照组降低了21.83%(P0.05),剪切力降低了16.72%(P0.05);0.30%肌苷酸组胸肌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0.20%肌苷酸组胸肌红度(a*)、黄度(b*)值显著提高(P0.05),而0.10%、0.30%肌苷酸组亮度(L*)值显著降低(P0.05)。3)52日龄时,0.30%肌苷酸组胸肌肌苷酸含量最高,较对照组提高了38.8%(P0.05),0.20%肌苷酸组腿肌肌苷酸含量比对照组提高了26.14%(P0.05)。4)52日龄时,与对照组相比,0.30%肌苷酸组血清中球蛋白含量显著提高(P0.05),而总蛋白含量、碱性磷酸酶活性有所提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5)36日龄,与对照组相比,0.30%肌苷酸组血清中总胆固醇含量显著降低(P0.05),同时,0.05%肌苷酸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提高了38.41%(P0.05)。以上结果表明,在三黄鸡饲粮中添加外源肌苷酸可降低肉鸡生长前期料重比,改善肌肉颜色,显著提高肌肉肌苷酸的沉积量;另外,外源肌苷酸可提高肉仔鸡血清中总蛋白、球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及碱性磷酸酶活性,降低总胆固醇的含量,提高了体内蛋白质及脂质代谢水平;综合生长性能、肉品质及血清生化指标,在三黄鸡饲粮中添加0.30%外源肌苷酸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旨在研究无抗生素饲粮中添加德氏乳杆菌对育肥猪胴体性状、肉品质及背最长肌营养成分的影响。试验选用健康、平均体重为(65.34±3.64)kg的"杜×(长×大)"育肥猪120头,随机分为2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猪(公母各占1/2)。对照组饲喂无抗生素基础饲粮,试验组饲喂在无抗生素基础饲粮中添加0.1%德氏乳杆菌的饲粮。试验期42 d。结果表明:2组育肥猪的胴体性状差异不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育肥猪的脾重率和胰重率显著升高(P0.05);宰后45 min时2组育肥猪的肉品质差异不显著(P0.05),宰后24 h时,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育肥猪肉的黄度显著升高(P0.05),剪切力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育肥猪背最长肌中甘氨酸、丙氨酸和风味氨基酸含量显著升高(P0.05),葵酸和棕榈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棕榈油酸、亚油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升高(P0.05)。结果提示,无抗生素饲粮中添加0.1%德氏乳杆菌对育肥猪的胴体性状、肉品质及肉中营养成分具有一定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闫景彩  吴磊  石艳兰 《草业科学》2010,27(9):150-154
选用5~6龄黄粉虫(Tenebrio molitor)幼虫,采用单因素随机设计,2个试验组[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组,饲喂白三叶干草;苜蓿(Medicago sativa)组,饲喂苜蓿干草],1个对照组[小麦(Triticum aestivum)麸组,饲喂小麦麸],研究白三叶干草、苜蓿干草饲粮对黄粉虫幼虫生长性能及体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白三叶组采食量正常,苜蓿组采食量极低,约为小麦麸组的1/4;3个参试组间虫体增质量、氮沉积量、脂肪沉积量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1),顺序为苜蓿组白三叶组对照组;试验结束时3个参试组间虫体粗蛋白含量、粗脂肪含量差异均达显著水平,分别表现为苜蓿组白三叶组对照组、苜蓿组白三叶组对照组,总能值差异不显著(P0.05);2个试验组间死亡率及化蛹率无显著差异,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枣粉水平对陕北白绒山羊肉呈味物质的影响。选取40只6月龄、初始体重为(20.15±1.63)kg的健康陕北白绒山羊,随机分为5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羊),分别饲喂含0(对照组)、10%(试验Ⅰ组)、15%(试验Ⅱ组)、20%(试验Ⅲ组)、25%(试验Ⅳ组)枣粉的试验饲粮。预试期10 d,正试期70 d。结果显示:1)试验Ⅲ组的鲜味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及试验Ⅱ和Ⅳ组(P<0.05),咸味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试验Ⅲ组的天冬氨酸(Asp)和丙氨酸(Al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谷氨酸(Glu)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及试验Ⅰ和Ⅱ组(P<0.05)。3)随着枣粉水平的提高,肌苷酸(IMP)、肌苷(INO)和次黄嘌呤(HYP)含量逐渐增加,一磷酸腺苷(AMP)含量先增加后降低,试验Ⅱ、Ⅲ和Ⅳ组的IMP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试验Ⅰ组(P<0.05),试验Ⅰ、Ⅱ、Ⅲ和Ⅳ组的INO、HYP和AMP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得出,枣粉能促进氨基酸和呈味核苷酸在陕北白绒山羊肉中的积累,饲粮中枣粉水平为20%时,羊肉中呈鲜味的游离氨基酸和核苷酸含量较高,滋味最好。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旨在研究桑树茎叶饲料对肉兔生产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选择35日龄健康、体重接近的新西兰肉兔144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分别饲喂桑树茎叶饲料添加量为0(对照组)、8%、16%、24%的试验饲粮。预试期为7 d,正试期为42 d。结果显示:24%组平均日增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料重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6%、24%组背肌和腿肌45 min时的红绿度(a*)值和24 h时的p H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6%、24%组背肌和腿肌的滴水损失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16%、24%组背肌和腿肌中肌苷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6%、24%组背肌中亚麻酸、腿肌中棕榈酸和亚麻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得出,饲粮中桑树茎叶饲料的添加量不超过16%时对肉兔的生产性能无显著影响,同时能提高肌肉中风味物质的含量,改善肉品质。  相似文献   

16.
试验旨在研究饲粮添加不同水平茶叶渣菌酶协同发酵饲料对肉鸡生产性能、屠宰性能和肌肉风味的影响.1080只25日龄青脚麻鸡随机分成5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重复36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Ⅰ组在基础日粮基础上添加5%的菌酶协同发酵饲料,试验Ⅱ、Ⅲ、Ⅳ组添加1%、3%、5%的茶叶渣菌酶协同发酵饲料,试验期为28 d.结果 ...  相似文献   

17.
为挖掘和利用太湖鹅遗传资源,利用太湖保种场核心群对太湖鹅的繁殖性能进行测定,在相同饲养管理条件下比较太湖鹅与四川白鹅、皖西白鹅、豁眼鹅、扬州鹅的肉质特性差异。结果表明:太湖鹅3%开产日龄188d,66周入舍母鹅产蛋76.3个,52周龄蛋重142.7g,种蛋受精率91.2%,受精蛋孵化率90.1%;太湖鹅胸肌肉水分含量与四川白鹅差异显著(P<0.05),与其它品种差异不显著,太湖鹅胸肌剪切力、肉色、系水力、pH值、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与其它品种间差异均不显著;太湖鹅肌纤维密度显著大于四川白鹅、豁眼鹅和扬州鹅(P<0.05),但显著小于皖西白鹅(P<0.05);太湖鹅肌纤维直径显著小于其它品种(P<0.05)。研究表明,太湖鹅经过进一步选育可以作为优质肉鹅配套系的理想母本。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将清远麻鸡的两个纯系(A和B)与快速生长型AA肉鸡(C)杂交,在3个月的生长时间中测定了杂交品对肉鸡胴体性状、肌肉成分及氨基酸组成的影响。结果:杂交品系肉鸡的体重、屠体重、半净膛重、全净膛重、胸肌和腹脂重量均显著高于纯种品系(P<0.05)。杂交品系肉鸡的肌纤维密度和剪切力较纯种品系显著提高了6.94%和7.98%(P<0.05)。肉鸡品系对胸肌粗脂肪、肌苷酸、干物质、水分和粗蛋白质含量的影响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杂交后代的大多数胴体性状高于纯种,各品系的剪切力、肌纤维密度和肉质性状均相似。  相似文献   

19.
竹酢粉对育肥猪肉品质和风味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试验旨在研究竹酢粉对育肥猪肉品质和风味的影响。试验选择40头体重相近育肥猪,随机分成5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2头)。对照组(CON)饲喂基础饲粮,抗生素组(ANT)饲喂基础饲粮+0.12%复合抗生素,竹酢粉组分别饲喂基础饲粮+0.5%(BV5)、1.0%(BV10)和1.5%(BV15)的竹酢粉,试验期60 d。结果表明:1)BV5和BV10猪肉红度值显著高于CON和ANT(P0.05),BV10和BV15猪肉剪切力显著低于CON(P0.05),各竹酢粉组猪肉剪切力均显著低于ANT(P0.05);2)BV10和BV15猪肉中天冬氨酸和风味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CON和ANT(P0.05),各竹酢粉组猪肉中谷氨酸含量均显著高于CON和ANT(P0.05);3)BV5和BV10猪肉中肌苷酸含量显著高于CON和ANT(P0.05),BV15猪肉中肌苷酸含量显著高于ANT(P0.05);4)BV10猪肉中棕榈酸和BV5猪肉中棕榈油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BV10和BV15猪肉中十八烷烯酸含量显著高于CON(P0.05)。综上,竹酢粉可改善育肥猪肉品质,提高猪肉风味和营养价值,效果优于抗生素,建议添加量为1.0%。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桑叶对育肥猪生长性能、脂肪代谢和肉品质的影响。试验选用初始体重[(55.85±1.37)kg]基本一致的健康"杜×大×长"三元杂交肥育猪63头,随机分为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7头,分别饲喂基础饲粮、含10%桑叶饲粮、含20%桑叶饲粮,试验期65 d。结果表明:1)和基础饲粮相比,饲粮中添加10%桑叶对育肥猪生长速度影响不显著(P>0.05),板油率和背膘厚度显著降低(P<0.05),平均日增重、眼肌面积、料重比和胴体率差异不显著(P<0.05);2)和基础饲粮相比,饲粮中添加10%桑叶可减缓肌肉pH下降速度,显著提高肌肉肌苷酸和脂肪含量(P<0.05);3)和基础饲粮相比,饲粮中添加20%桑叶显著抑制血清脂肪酶、小肠蔗糖酶活性和降低育肥猪血脂含量(P<0.05),显著提高胰腺、板油脂肪酶活性(P<0.05);饲粮添加10%桑叶显著激活育肥猪肝脏己糖激酶、丙酮酸激酶活性(P<0.05),显著降低肝脏丙酮酸含量(P<0.05)。由此得出,饲粮中添加10%桑叶,不影响育肥猪生长速度,可降低猪板油率和背膘厚度,提高肌肉肌苷酸、脂肪含量,作用机理是通过调控育肥猪蔗糖酶、脂肪酶及肝脏糖代谢酶活性达到对脂肪代谢和沉积的调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