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城乡一体化的不断推进,城乡收入差距问题亟须解决,相比于传统的普惠金融而言,现阶段数字普惠金融依托大数据技术,可以更快地扩大金融覆盖范围从而优化城乡结构。为研究河北省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通过收集河北省2011—2020年8个市的面板数据以及数字普惠金融指数,运用固定效应模型来探究数字普惠对城乡差距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河北省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可以显著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而且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教育水平对收入差距也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数字普惠金融的迅猛发展为推进普惠金融、缓解金融排斥提供了新思路,在缓解城乡差距问题上也可有所作为.在理论分析基础上,利用31个省市2011—2018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可以减小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分地区回归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对中部地区的影响最明显,西部次之,东部...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收入差距是的收敛效果,采用2011—2020年浙江省11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从数字普惠金融总体上和三个不同维度展开讨论。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在总体上对浙江省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收敛效果,主要体现为覆盖广度带来的影响。建议持续推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提供多样化、全方位的数字普惠金融服务和产品。  相似文献   

4.
做强数字普惠金融服务是助力共同富裕奋斗目标的时代要求。为揭示数字普惠金融助农增收的内在机理,本文以2011—2020年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及相关收入统计数据为基础,对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民收入增长及其收入结构变化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民增收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对农民收入结构中不同来源收入增长的促进程度由大到小依次是:农民转移净收入、农民财产净收入、农民工资净收入、农民经营净收入;数字普惠金融在经济发展水平低的中、西、东北地区助农增收效果更加明显;总体而言,数字普惠金融是有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但对经营净收入和财产净收入差距有拉大的风险。基于此,政府应该顺应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特征更加高效高质量地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在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区域大力推广数字普惠金融,同时也要制定出避免经营净收入和财产净收入拉大城乡差距风险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李昊轩 《安徽农业科学》2022,50(10):204-207
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促进收入公平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普惠金融能够为农业提供发展所需的资金,对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有着积极作用。采用北京大学的普惠金融指数,根据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和五峰土家族自治县2014—2019年的面板数据,利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分析鄂西少数民族地区普惠金融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普惠聚合金融指数和使用广度对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收入的影响为正,且通过了0.01的显著性检验;覆盖广度在0.01的显著性水平下农村居民人均收入有正向作用,对城镇居民收入有负向作用;普惠聚合金融指数、覆盖广度和使用广度对城乡收入之比有负向影响,且通过了0.05和0.10的显著性检验,说明普惠聚合金融指数和使用广度对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收入的增加均有促进作用,覆盖广度对城镇居民人均收入有负向作用,且普惠聚合金融指数、覆盖广度和使用广度对城乡收入之比有负向影响,有利于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  相似文献   

6.
促进农民稳步增收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工作重点之一,数字经济的创新发展为此提供了新的可能,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值得关注。本文基于数字基础和城镇化视角,以广东省为例,利用2011—2020年各地级市数据,运用OLS模型、分位数回归和调节效应模型,探讨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民收入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变异系数逐步缩小,区域间差距发展趋于均衡;农村居民收入呈现平稳增长态势,变异系数稳定在0.3左右,但经济欠发达的粤东西北与珠三角存在显著差距。数字普惠金融整体上有效促进了农民增收,且具有非线性特征,其子维度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均对农民收入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但作用效果逐步递减。异质性检验显示数字普惠金融数字普惠金融在高收入农民群体和珠三角地区的作用效果更为显著。此外,数字基础和城镇化水平的提升强化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民收入的促进作用。因此,基于帮助低收入农户实现共同富裕的角度考虑,提出应积极推进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因地制宜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完善欠发达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等建议。  相似文献   

7.
发展普惠金融是新时代完善金融供给,增强居民幸福感和获得感的重要举措。基于古典经济模型构建政府干预普惠金融可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经济假设,以福建省各地级市2014—2019年的面板数据作为研究样本,进行普惠金融测度,并将普惠金融测度结果对收入差距的影响进行OLS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福建省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呈现明显的区域不平衡,大部分地区普惠金融仍处于低水平状态;普惠金融发展显著缩小收入差距,闽南地区普惠金融发展对收入差距的影响作用高于闽北地区;与其他实证结果不同的是福建省普惠金融发展对收入差距的影响呈现先缩小再扩大非线性"U型"结构。因此本文基于实证分析结果提出因时因地发展调整普惠金融政策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随着数字技术与普惠金融的日益结合,数字普惠金融应运而生,成为各国学术界高度关注的新兴领域。通过对数字普惠金融影响效应的研究成果进行基础性梳理,从数字普惠金融提升居民福利、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乡村振兴和解决三农问题、扶贫脱贫、实现包容性增长、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等方面总结分析当前研究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为未来深入而广泛的研究数字普惠金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探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户收入的影响与作用机制,对推进农村金融发展、农户增收和共享经济增长红利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4年、2016年和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和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匹配的面板数据,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户增收的影响,并运用中介效应模型,探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户增收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农村地区间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不均,农户间收入水平存在较大差距,部分农户收入尚处于较低水平。48.0%的农户非农就业水平为0,推进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仍是一项严峻任务。数字普惠金融、非农就业均正向促进农户收入增加,非农就业水平是数字普惠金融影响农户收入的重要渠道,中介效应占比为3.507%。另外,相较于财富较多的农户,数字普惠金融对财富较少农户的增收效应更为明显。因此,建议完善农村地区数字化建设,为不同农户精准提供数字金融产品;鼓励引导使用数字金融产品,推动数字普惠金融均衡发展;提高农户非农就业水平,进而带动农户收入增加。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2012-2018年河南省十八个省辖市普惠金融水平的测度,然后根据面板数据,构建面板回归模型,实证研究河南省普惠金融的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研究发现各地区普惠金融发展不均衡问题严重,部分地区没有紧密结合当地经济发展普惠金融,而且城乡收入差距因为各地区普惠金融的不均衡发展也出现了扩大的局势。最后,从金融政策、农民金融意识教育、金融改革和创新等方面,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农村地区的数字普惠金融主要有传统金融机构的数字化服务、金融科技公司的农村产业链金融和互联网+农村供应链金融服务三种模式。数字普惠金融具有低成本、跨空间、速度快等特点,农村地区发展数字普惠金融有利于金融服务全覆盖,可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撑。但是,由于我国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比较落后,农村居民的教育程度不高以及互联网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发展数字普惠金融还存使用程度不足、缺乏有效的征信体制和监管较难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利用中西部地区18个省2008-2016年的162个样本数据,在建立惠普金融指数的基础上,通过建立混合模型、固定效应模型以及随机效应模型,并利用Hausman检验。研究发现:近年中西部地区普惠金融水平发展稳步上升,但地区间差异较大。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普惠金融发展对成城乡收入差距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根据研究结论,提出加强各省间普惠金融的发展力度、完善相关法律和金融发展环境等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促进农民稳步增收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工作重点之一,数字普惠金融的创新发展为此提供了新的可能,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值得关注。基于城镇化视角,利用2012—2021年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0个年度的面板数据作为分析样本,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回归、调节效应模型和分位数回归,探讨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民收入影响的作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总体上有效促进了农民增收,并且调节效应结果显示城镇化水平的提升强化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民增收的积极促进作用;异质性检验也支持数字普惠金融在低等收入、中等收入和高收入农民群体中均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因此,基于帮助共同富裕的角度考虑,应积极推进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因地制宜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完善欠发达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开发适合农民需求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等。  相似文献   

14.
数字普惠金融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基础,基于当前数字普惠金融在农村地区应用现状,采用归纳研究方法,探究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的促进作用。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能够为农村提供便捷的金融服务和充足的人力资本,在提升农村治理水平、缩小城乡差距等方面发挥作用。但目前仍面临着服务创新和供给不足、数字基础设施和信用体系建设不足、居民金融素养偏低和监管体制缺位等问题,限制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地区的开拓。应重视政策支持和监管体制完善,从完善数字基础设施,提升服务质量和产品创新性,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农村居民金融素养四个方面入手,从而促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助力服务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5.
数字时代普惠金融的发展为我国农村居民提高收入水平带来了新的机遇。为探究数字普惠金融对我国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基于2014—2020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和分析。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对长江经济带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具有显著的积极作用。同时,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影响具有地区异质性,对长江经济带下游地区的影响最显著。为了进一步发挥数字普惠金融对我国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提升的赋能作用,需要完善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监管体系和法律法规、促进我国农村地区普惠金融的数字化转型发展以及提升农村居民的数字素养等。  相似文献   

16.
发展农村数字普惠金融是助力提高农户收入和改善收入分配的关键,对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共同富裕的视角,利用黄河流域中上游地区6省11县(市、区)农户实地调研数据,运用OLS模型、Probit模型和分位数回归法,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户减贫增收和收入分配的影响,通过中介效应模型探讨数字普惠金融增收效应的作用机制,并进行了内生性和稳健性检验。结果表明,黄河流域中上游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处于全国各县中等水平之下,并且发展呈现明显地区差异。43.9%的农户处于相对贫困状态,农户收入存在有提升空间。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能够促进农户收入增长,减少农户相对贫困的可能性并降低村庄层面相对贫困发生率;数字普惠金融对低收入群体收入促进作用更明显,能够改善农户收入分配问题。数字普惠金融的三个子指标对贫困减缓和收入分配的影响存在差异,并且数字普惠金融在黄河流域中游地区的增收效果更好。此外,县域产业结构高级化在数字普惠金融增收效应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为此,建议持续推进黄河流域中上游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加快县域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加强数字金融教育开展力度,让数字红利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弱势群体,促进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7.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3):132-134
运用2005~2014年的数据,对河南省普惠金融发展状况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河南省普惠金融指数整体呈现"对勾形"发展趋势,其中互联网普及率和金融相关率等因素与河南省普惠金融指数呈正相关关系,城乡收入差距与普惠金融指数呈负相关关系,公路里程数和教育水平与普惠金融指数不相关,在此基础上对河南省普惠金融的发展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对贵州省在1978—2007年期间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有关数据变量进行协整分析与因果关系检验,并进行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研究结果表明:贵州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具有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贵州金融发展是贵州城乡收入差距的Granger原因,贵州金融发展扩大了贵州城乡收入差距。从脉冲响应函数可以看出贵州金融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为正;方差分解表可以看出城乡收入差距对金融发展的影响不显著,金融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9.
尝试构建包含普惠保险与劳动力流动的欠发达和发达两地区理论模型,系统诠释普惠保险对促进共同富裕的作用渠道与影响效应,并通过建立省级面板计量模型与中介效应模型,实证考察普惠保险推动劳动力流动、缩小地区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表明:普惠保险是促进劳动力流动、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动力;劳动力流动是普惠保险缩小地区收入差距的重要机制,普惠保险可以通过推动劳动力合理流动,进而缩小地区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进一步分析发现,普惠保险对地区收入差距的影响具有异质性,对中部地区的收入差距具有更明显的缩小效应。  相似文献   

20.
梁宴瑜 《农村经济与科技》2023,(24):219-221+244
随着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普惠金融正成为缩小城乡金融服务差距的关键途径。然而,农村地区在网络基础设施、核心技术系统、产品定制化以及安全监管等方面存在挑战。提出通过提升农村宽带与5G网络覆盖、推进金融机构数智化转型、开发符合农村特点的金融APP以及健全安全监管体系,可以有效促进农村数字普惠金融的普及与发展。这些措施有助于实现金融服务的可负担性、便利性和定制化,从而支持乡村振兴和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