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重金属含量超标而造成的食品安全事故越来越多,对重金属的检测变得尤其重要。通过介绍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的工作原理、优缺点及其半定量检测方法,阐述了ICP-MS单独在食品中的应用,并分析与其他检测技术联用对食品中重金属元素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ICP-MS能快速准确地测定食品中重金属元素,未来在食品检测中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
建立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ICP-MS)法,检测食品中的汞。不同食品中的汞经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测定,采用购于国家标准物质中心的标准品进行加标回收试验,验证该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结果表明,该方法的回收率为77.6%~91.8%,相对标准偏差小于5%,灵敏度、准确度和精密度均符合相关的技术要求,方法检出限为0.003 68μg/L。试验表明,该方法快速、准确、灵敏度高,可用于食品中痕量汞的测定。  相似文献   

3.
镧对烟草叶绿体光化学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在荷格兰德氏(Hoagland)营养液中加入系列浓度的硝酸镧处理烟草苗,采用ICP-M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测定烟草中稀土含量,结果表明:(1)处理的烟草幼苗中稀土含量分布为根>叶>茎;(2)烟草体内各部位的稀土含量均随外源稀土量的增加而增加。La(NO3)3对烟草叶绿体光合作用中光化学反应的影响试验结果证实:La(NO3)3在低浓度范  相似文献   

4.
为探明百合内外鳞片中矿物质元素含量特征,以6种不同产地的百合为试验材料,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测定百合鳞片中K、Na、Ca、Mg、Fe、Zn、Mn、Cu、Se、Cr、As、Cd、Pb、Hg的含量。研究发现,9种营养元素中K含量最高,Ca和Mg次之;6个大型百合产地中所产百合中矿物质元素含量较高的为湖北恩施、四川江油和甘肃兰州。结果显示,不同产地的百合中矿物质元素的含量还是有较大差异,可能与生长环境、土壤用肥等因素有关,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对梨形环棱螺(Bellamya purificata)青色和紫色贝壳的7种金属元素质量分数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紫色梨形环棱螺贝壳中铁(Fe)、质量分数显著高于青色贝壳。青色贝壳中钾(K)、镁(Mg)、锰(Mn)的含量显著高于紫色贝壳,钠(Na)、锶(Sr)、锌(Zn)元素含量在两种壳色贝壳中差异不显著。贝壳中Fe含量和K、Mg、Mn的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Sr、Zn含量的相关性不显著。K、Mg、Mn、Na的四种元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ICP-MS)和等离子发射光谱(ICP-OES)法,分别对种植于黔中地区,来自我国五省大麦种植区的9份啤酒大麦品种籽粒中的铁和锌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9份栽培啤酒大麦品种籽粒铁锌含量差异极显著,其含量范围Fe介于36.45~140.85 mg/kg之间,Zn介于47.99~98.69 mg/kg之间;云啤6号Fe的含量最高,Zn的最高含量是苏啤4号,Fe、Zn含量两者最低的是甘啤3号.研究表明,籽粒中铁锌的含量与不同品种物候期和农艺性状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初步结果为进一步展开大麦籽粒铁锌含量差异的基因型研究和培育优质高产啤酒大麦品种提供材料.  相似文献   

7.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蟹味菇中铅含量准确度和精确度良好,通过分析该检测方法的不确定度的主要来源,评估、合成各分量的不确定度,计算出铅的扩展不确定度。当蟹味菇中铅的含量为0.17 mg/kg时,扩展不确定度为0.028 mg/kg (k=2),标准曲线拟合是影响ICP-MS测定蟹味菇中铅含量不确定度的主要因素,其次是测量重复性。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不同前处理、检测方法对淀粉及其制品中铅含量测定结果的影响,选取淀粉和淀粉制品样品,分别经湿法消解和微波消解处理后,采用国家标准中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GFAA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和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FAAS)测定铅含量,从方法的回收率、精密度、经济性等方面评估不同前处理、检测方法的推广使用价值。结果表明:两种前处理方法回收率均较好,微波消解法比湿法消解精密度更好;ICP-MS测定的铅含量值显著高于GFAAS(P<0.05),ICP-MS的精密度、回收率较GFAAS更优,样品中的铅含量低于FAAS的检测限,均无法测定;各种淀粉制品中的铅含量普遍高于淀粉。除FFAS外,两种检测方法以及两种前处理方法均符合此类样品的检测要求,可根据精密度要求、实验室条件等选择最佳前处理和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9.
生物质谱技术研究进展及其在蛋白质组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随着蛋白质组学的快速发展,生物质谱技术在蛋白质组学中的应用不断深入,逐渐成为这一领域的核心技术。为系统揭示生物质谱技术在蛋白质组学中的具体应用。本文综述了生物质谱仪器的快速发展和其在蛋白质鉴定、翻译后修饰和蛋白质定量分析等方面的应用和研究进展。生物质谱技术的进步加快了蛋白质组学研究的进程,但样品的复杂性和庞大数据的处理是生物质谱技术面临的不可避免的挑战。相信随着生物质谱技术的不断完善和改进,必将会在蛋白质组学研究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摘要:沙棘挥发物释放量极少,在采集和测定过程中,本底干扰是影响其精确定量的关键因子。针对采样装置中连接管路气味物质对沙棘挥发物的严重干扰,本研究对五种不同产地、不同材质的连接管进行挥发物采集,并通过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TCT-GC-MS)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美国产食品级聚氯乙烯管(PVC)杂质峰最小,比较适宜采集沙棘痕量挥发物。在近自然状态下,壬烷、辛烷、3-甲基丁醇、戊醛、2-甲基丁醛、2-壬烯醇、2-苯甲酸叶醇酯为沙棘枝叶主要挥发物组分。该方法可以降低干扰、提高信噪比,为低释放型植物挥发物的采集分析提供了新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建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检测人工种植中药中无机溴化物的分析方法,根据溴的特性确认ICP-MS测量质量数并考察了中药样品的提取方式、提取溶剂、提取时间对无机溴化物测试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中药样品中无机溴化物适宜的测试条件为:样品经粉碎后采用蒸馏水为提取溶剂超声提取溴化物,并用ICP-MS进行检测,内标法定量。此条件下无机溴化物质量浓度在0~0.20μg/m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R2>0.999),加标回收率为109.9%~121.3%,相对标准偏差为1.8%(n=6),中间精密度为2.7%(n=12),方法检出限为1μg/g,定量限为2μg/g。该方法可用于中药无机溴化物的检测,其操作简单、灵敏度高。  相似文献   

12.
ICP-MS测定蜂花粉中12种微量元素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检测蜂花粉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并了解蜂花粉作为营养品的使用价值,采用ICP-MS测定浙江市场收集到的4种蜂花粉中钙、锰、铜、铁、锌、钼、硒等7种微量元素和铅、镉、铬、汞、砷等5种有害元素。运用SPSS 18.0软件对7种微量元素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钙、锰、铁这3种微量元素含量的差异性比较大,可以作为不同品种花粉之间区别的标志元素。有害元素铅的含量略高于或低于国家标准限量,镉、铬、汞、砷等4种有害元素含量比较低,有待安全限量标准的建立。  相似文献   

13.
通过消解和ICP-MS研究测定了佛山市市售大米重金属镉的含量,相对标准偏差范围为0~0.15%,精密度较好,对米样重金属镉的加标回收率范围为94.00%~100.90%,均符合方法品质保证要求,说明ICP-MS测定结果准确可靠,能够符合日常分析要求。结果表明,所调查佛山市市售大米样品的镉含量均符合GB 2762—201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中规定的标准和NY/T 419—2014绿色食品稻米标准要求;但依据WHO/FAO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推荐的PTWI值,所调查佛山市市售大米重金属镉污染情况为中等,对人体健康存在的风险不是很大,但仍需要加强检测和监督力度,确保没有超标大米流入市场。  相似文献   

14.
为了对云南农田土壤常量与微量元素进行科学有效地管理,并为农作物合理施肥提供依据,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测定云南14个地方农田土壤常量及微量元素(P、K、Ca、Mg、Cu、Fe、Zn、Mn)的含量,并对土壤中常量及微量元素含量的状况与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云南农田土壤中速效P、K元素处于平衡,速效Ca、Mg亏缺,速效Cu、Fe、Zn、Mn等微量元素盈余。在不同地貌下,土壤常量及微量元素分布有明显的差异,滇中红色高原土壤的速效态微量元素(Fe、Zn、Mn)的含量明显高于滇东喀斯特高原和滇西横断山脉;速效P、K、Ca的含量从西至东有逐渐下降的趋势;而速效Cu的含量则从西到东有逐渐上升的趋势。研究结果对于农田土壤元素测定及农业生产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采用不同的微波消解方法消解黄土,用ICP-MS测定重金属镉和铅,并应用正交实验分析数据,以确定黄土中镉和铅最优的微波消解测试方法。结果表明影响微波消解ICP-MS测定黄土中镉、铅含量准确度的主次因素是微波消解条件>土壤克数>酸配比,并且得出镉的最优测试条件为A2B3C1(0.15g土壤样品,硝酸:过氧化氢:氢氟酸=6:2:2,第一种微波消解条件),铅的最优测试条件为A2B1C1(0.15g土壤样品,硝酸:盐酸:氢氟酸=6:2:2,第一种微波消解条件。在最优条件下,测得的镉和铅回收率分别为103%,97%,测定回收率较高。  相似文献   

16.
干扰对草地植被与土壤的影响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干扰作用机制和干扰引起生态系统异质性2方面详细阐述了干扰的研究进展。论述了干扰作用形成的2个假说——中等强度干扰假说和干扰频率假说,并从中等强度干扰假说的2个基本假定说明了中等强度干扰假说的具体理论研究。在干扰对草地植被和土壤的作用方面,重点叙述了火烧、刈割和施肥3方面的干扰,从火烧后植物群落生产力及其产量空间结构、植物养分和草原植物对火的耐受力3方面阐明了火烧干扰对植被的作用研究;火烧干扰对土壤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土壤火烧后细菌、真菌、放线菌的变化及微生物总数和微生物生物量的变化和刈割干扰对土壤种子库和土壤性质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多氧基黄酮(Polymethoxy flavonoids,PMFs)一类具有抗炎、抗菌、抗癌功效的天然黄酮类化合物,在鲜橙内含量丰富,因此通过2种直接质谱分析手段——内部萃取电喷雾电离质谱法(i EESI MS)和表面解析电喷雾电离质谱成像(DESI MSI)对橙皮中的PMFs进行了表征。i EESI MS结合串联质谱功能测定橙皮不同部位黄酮类化合物的种类;DESI MSI对鲜橙果皮横截面的PMFs进行成像。结果显示,通过对i EESI信号进行串联质谱分析,橙皮油胞层含有大量的川陈皮素、橙皮素及四甲氧基黄酮,质谱成像结果表明,物质仅在橙皮油胞层分布,与i EESI检测结果一致,为废弃橙皮利用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ICP-MS检测大豆原油中金属离子含量,使用未添加涂层的不锈钢油罐2个,分别在25℃和40℃条件下恒温储藏。测量不同时期大豆原油样品中金属离子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金属元素具有溶出效应,且40℃储藏的大豆原油样品中同种金属离子含量高于25℃储藏条件下的大豆油含量,即温度越高,金属元素离子溶出越多。以全省大豆油ICP-MS检测金属元素结果为依据,设计正交试验,研究四种金属离子Fe~(2+)、Zn~(2+)、Sn~(2+)、Al~(3+)对大豆原油储藏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四种金属离子对大豆原油POV值、p-茴香胺值和挥发性醛类物质含量均具有显著性影响。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金属元素作为催化剂,加速油脂自动氧化进程,影响大豆油品质安全。  相似文献   

19.
文章探讨了刺梨功效成分之间的干扰程度,结果表明,超氧化物歧化酶和黄酮相互干扰,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黄酮和VC三者相互干扰。通过连续动态测定各自含量变化情况,根据变化趋势推测干扰程度。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生物技术突飞猛进,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使生物信息学应运而生,目前其研究方向主要体现在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2方面。蛋白质鉴定是蛋白质组学研究中的一项最基础性工作,鉴于此,分析阐述质谱鉴定的假设、试验过程以及质谱鉴定的计算机分析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