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红肉猕猴桃‘红阳’和绿肉猕猴桃‘金魁’为试材研究了果实发育过程中糖、酸和Vc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果实发育过程中‘红阳’和‘金魁’猕猴桃可溶性总糖含量有着不同的变化规律。‘红阳’猕猴桃糖含量在整个果实发育过程中呈现上升的趋势,只是前期(盛花后95天之前)上升比较平缓,后期较迅速,至果实成熟期达最大含量(6.87%)。而‘金魁’猕猴桃糖含量呈现上下波动趋势:前期上升,至盛花后50天下降,之后又上升,临近果实成熟时略有下降。果实发育过程中,两种类型猕猴桃的可滴定酸含量变化一致,即前期增加后期下降。唯一不同的是,‘金魁’猕猴桃酸含量下降趋势比较缓慢,而‘红阳’猕猴桃则比较迅速。成熟果实中‘金魁’猕猴桃酸含量为1.08%,‘红阳’猕猴桃为1.20%。两者果实中糖酸比的变化趋势也有所不同。在‘红阳’猕猴桃中前期上升缓慢后期较快;‘金魁’猕猴桃中先下降后上升,临近成熟时又略有下降。此外,两种类型猕猴桃的Vc含量变化趋势相似,即果实发育前期快速上升后期下降,在果实成熟期又稍有回升。但‘金魁’猕猴桃的Vc含量变化节点稍晚于‘红阳’猕猴桃。  相似文献   

2.
【目的】利用有效的分子标记技术,对秦岭山区野生猕猴桃的遗传多样性及系统进化关系进行研究,为猕猴桃新种质的挖掘和品种遗传改良奠定基础。【方法】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标记(RAPD)技术,对采自秦岭山区的野生猕猴桃24个优良单株和中华猕猴桃等6个种或变种及其品种的22份资源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分析。【结果】通过引物筛选,用16个RAPD引物对46份猕猴桃资源扩增出235条带,其中227条为多态性条带,多态性位点比例为96.29%;各猕猴桃资源间的遗传距离为0.139 53~0.807 34;UPGMA聚类分析结果显示,‘野生99-13’与‘武植2号’、‘魁蜜’、‘金阳1号’、‘武植6号’、‘中华♂’和‘广西红肉’等中华系列猕猴桃(A.chinensis Planch.)聚在一起,其余23份野生猕猴桃与‘哑特’、‘秦美’、‘徐冠’、‘徐香’等猕猴桃品种遗传距离较近。【结论】24份秦岭野生猕猴桃资源中,‘野生99-13’属中华系列猕猴桃,其余23份均属于美味猕猴桃(A.deliciosa var.deliciosa)。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不同溃疡病抗性猕猴桃品种感病后防御酶活性的变化,本研究以溃疡病抗性不同的4个猕猴桃品种——软枣猕猴桃‘魁绿’‘、佳绿’,中华猕猴桃‘红阳’和美味猕猴桃‘徐香’为材料,对其叶片进行活体接种,通过比较接种前后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多酚氧化酶(PPO)的活性变化,探讨不同猕猴桃品种的抗病机制。结果表明,接种后,叶片中各防御酶活性均呈上升趋势,软枣猕猴桃‘魁绿’和‘佳绿’的酶活及酶活增幅高于或显著高于中华猕猴桃‘红阳’和美味猕猴桃‘徐香’(P 0.05);多酚氧化酶(PPO)的活性变化幅度最大,比其他酶活更早达到峰值,说明PPO在溃疡病发病前期已起到抑制作用。SOD、CAT、POD、PAL和PPO的活性变化可以作为反映猕猴桃材料溃疡病抗性的生理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猕猴桃果实营养丰富,以富含抗坏血酸(AsA)而著称,AsA是一种多功能的代谢物,与植物的生长发育密切相关,并且在植物组织内广泛存在。猕猴桃种类繁多,不同基因型猕猴桃间AsA含量存在较大差异,但不同基因型猕猴桃相同组织部位间及相同基因型猕猴桃不同组织部位间AsA含量差异分析少有报道,探明不同基因型猕猴桃不同组织部位间AsA含量富集差异,可为猕猴桃AsA代谢机制研究奠定理论基础。【方法】以中华猕猴桃红肉型‘红阳’、黄肉型‘金艳’,美味猕猴桃‘金魁’,毛花猕猴桃‘赣猕6号’,软枣猕猴桃‘魁绿’为试验材料,采用钼蓝比色法对幼叶、成叶、未木质化枝、木质化枝及果实的AsA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在中华猕猴桃、美味猕猴桃及软枣猕猴桃上均表现为幼嫩组织AsA含量低于成熟组织,而在毛花猕猴桃上表现为相反的趋势,且在幼嫩组织中均表现为毛花猕猴桃AsA含量显著性高于其它基因型猕猴桃,其中毛花猕猴桃‘赣猕6号’未木质化枝中AsA含量约是美味猕猴桃‘金魁’的10倍。此外,果实上任何组织部位都表现为毛花猕猴桃AsA含量显著性高于其它基因型,分别是中华猕猴桃红肉型‘红阳’的6.84~15.16倍,中华猕猴桃黄...  相似文献   

5.
猕猴桃是一种营养价值极高的水果,本研究以新红阳、金色沙滩、老红阳、红美及青皮红香5个猕猴桃品种作为实验材料,测定其外在品质及内在品质,并对其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新采摘5个品种的硬度极为相似,新红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红美可滴定酸含量最高,维生素C含量最高的是金色沙滩。贮藏1个月后,金色沙滩中维生素C含量依然最高,红美的贮藏期最长。由此推测,金色沙滩品质最高,适合于短期推广与市场销售;而红美品种适合于囤货销售。因此,本研究不仅为猕猴桃的合理开发提供理论基础,而且可以促进猕猴桃市场的发展,提高猕猴桃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目前关于植物器官着色的生化代谢途径及其调控等已有深入了解,而关于色素积累的细胞学过程研究还十分缺乏。本研究以目前红肉猕猴桃主栽品种‘红阳’为试验材料,通过光学显微镜及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了该红肉猕猴桃果实内果皮横剖面着色组织的解剖特征,并描述了花青素体的细胞学特征。结果表明,‘红阳’果实中色素体的形成及着色细胞分布存在组织特异性。首次在猕猴桃果实中观察到2种花青素体形态,一种是规则的圆形色素体,另一种是小颗粒色素体;本研究还观察到花青素色素体载体的形态特征及其解体与液泡化过程。‘红阳’猕猴桃开花后30 d时,果实内果皮的圆形色素体出现在维管束及其周围的小细胞里,开花后68 d,小颗粒色素体开始在大的薄壁细胞里出现;在花后117 d,维管束及其周围小细胞仍在形成大量色素体颗粒。通过电镜观察表明,在这个时期的内果皮薄壁细胞中可以观察到大量的色素体载体(AVI carriers),这些载体内存在多种不同形态的色素体,可能反映了薄壁细胞的着色过程。有的色素体仍呈现圆形,有的呈现新月形或者其它不规则形,总体上载体内的这些色素体变得越来越小且越来越不规则,最终导致色素体载体不同程度的液泡化。这些结果暗示了红肉猕猴桃果实色素体的形成部位、细胞学形态特征以及色素体的解体与花青素释放过程,表现了"移位释放"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猕猴桃 AcNPR1基因在抗病响应中的作用及其在不同抗性猕猴桃品种间抗性差异机制,以高感病品种‘红阳’和抗病品种‘徐香’猕猴桃叶片为材料克隆 AcNPR1基因序列;利用ExPASy-ProtParam tool、MEGA 7.0 等对‘红阳’AcNPR1蛋白的理化性质进行分析、亚细胞定位进行预测、进化关系等进行分析;通过RT-qPCR分析 AcNPR1基因在不同品种猕猴桃植株中的组织表达模式以及病原菌和水杨酸(Salcylic acid,SA)对其诱导表达模式。结果表明, AcNPR1基因开放阅读框1 770 bp(Genbank 登录号MW881148),编码589个氨基酸,理论等电点6.27,具有典型的BTB/POZ结构域、ANK重复序列、NPR-like等NPR1蛋白保守结构域,AcNPR1蛋白预测定位于细胞核中;蛋白质的二级结构以α螺旋和无规卷曲为主;系统进化显示其与茶树的亲缘关系最为密切,相似性为83.94%。组织特异性分析表明 AcNPR1基因在‘红阳’和‘徐香’品种叶片中的表达水平最高。在丁香假单胞杆菌猕猴桃致变种(Pseudomonas syringae pv.actinidiae,Psa)处理下,抗病品种‘徐香’ AcNPR1基因的相对表达水平在处理0 h后迅速增加,为对照的3.6倍;而高感品种‘红阳’在48 h后显著增加,为对照的2.7倍。在SA+Psa处理下,‘徐香’ AcNPR1基因相对表达水平在24 h内达到最高水平,是对照的7.7倍;‘红阳’在72 h后达到最大值,仅为对照的1.6倍。 ‘徐香’ AcNPR1基因的抗病响应反应早于‘红阳’且更易受SA诱导表达。 AcNPR1基因在猕猴桃抗病胁迫方面具有一定作用,在不同抗性的猕猴桃品种抗病机制中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引种上海的包括2个种的15个猕猴桃品种进行了连续3年的物候期、适应性及果实品质评价,结果表明,最早成熟的‘金早’与最晚成熟的‘布鲁诺’成熟期差异达到71d;适应性评价,湖北、江西、江苏、安徽育成的一些品种成活率较高,均在75%以上;‘金魁’的成活率最高,达到100%;‘81-5’的抗褐斑病能力最强。果实品质的评价,其中‘81-5’果形最大,达到单果重160g;中华猕猴桃与美味猕猴桃相比,中华猕猴桃属于小果形(≤90g)品种数量较多。‘金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为19.50%;‘金魁’可滴定酸含量最高,为1.71%;‘红阳’可滴定酸最低,为0.58%;‘金阳’、‘红阳’、‘金农’和‘徐香’4个品种风味最佳;供试品种之间维生素C含量差异极大,维生素C含量最高的品种为‘布鲁诺’,为387.32mg/100g,含量最低为‘桂海4号’,为57mg/100g;‘徐香’香气最为浓郁。上海地区筛选出优良的猕猴桃品种有:金魁、徐香、米良1号;中华猕猴桃品种有:金阳、81-5、武植3号、金农。  相似文献   

9.
杜毅刚 《农友》2001,(6):18-18
红阳猕猴桃是四川省苍溪县科研部门从野生中华猕猴桃中选育出的红肉型特早熟新品系,近几年受到科技界和广大果农的极大关注,鲜果市场价格逐年攀升,各地种植者竞相引种。对此,笔者据多年研究开发经验认为,红阳猕猴桃品质虽优,但对种植环境和管理水平要求较高,各地引种要慎重,并特提以下建议:  相似文献   

10.
培育果肉红色的猕猴桃品种是多年来各国育种专家的育种目标,但至今没有一个红肉的商业品种面市(新西兰皇家科学院育出的红肉品种只有葡萄大小,没有商品价值).我国科技专家经过20年的努力,育成了大果红肉品种"红阳"新品种.1995年获北京中国农博会金奖;1997年通过四川省省级审定并正式命名,获1997年度科技进步奖,并列入国家保护资源;2000年西部新产品新技术交易会获金奖;2001年获农业部优质猕猴桃第1名;2002年9月第五届国际猕猴桃会上,国内外专家一致推荐为新一代猕猴桃的首选换代品种,许多国家出巨资购买其繁育权.可见,"红阳"品种将成为世界性的产业,它的选育成功,必将推动国内、外猕猴桃产业的快速发展,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现将其品种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猕猴桃在南京地区开花物候期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中华和美味猕猴桃优良品种在南京地区开花物候期,为其花期管理和授粉提供理论依据。笔者田间观察记录中华猕猴桃和美味猕猴桃的初花期、盛花期、末花期和坐果期,并统计不同猕猴桃品种的花期长度。结果表明,中华和美味猕猴桃的花期集中在4月中旬—5月上旬,‘红阳’的初花期最早,为4月10日,‘海沃德’初花期最晚,为5月3日,两者相差24天。并且不同猕猴桃品种的花期长短不一,‘翠玉’的花期最长,为17天,而‘金魁’的花期最短,仅5天。中华猕猴桃的初花期比美味猕猴桃早,并且花期比美味猕猴桃长。  相似文献   

12.
以‘红阳’猕猴桃果实为试材,研究低温预贮[(5±1)℃3d]对‘红阳’猕猴桃果实冷害及转录因子CBF(C-repeat binding factor)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预贮处理可以有效地降低‘红阳’猕猴桃果实冷害率和冷害指数,显著减少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的积累和抑制脂氧合酶(LOX)活性的增加,有效地抑制果实呼吸速率和乙烯释放速率,保持较高的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降低多酚氧化酶(PPO)活性,促进CBF转录因子的表达,在贮藏末期失水较少,保持较高的好果率。可见,低温预贮处理可以减轻‘红阳’猕猴桃果实在低温贮藏过程中的冷害发生,促进CBF转录因子的表达,对控制‘红阳’猕猴桃果实冷害有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观察中华和美味猕猴桃优良品种在南京地区开花物候期,为其花期管理和授粉提供理论依据。笔者田间观察记录中华猕猴桃和美味猕猴桃的初花期、盛花期、末花期和坐果期,并统计不同猕猴桃品种的花期长度。结果表明,中华和美味猕猴桃的花期集中在4 月中旬—5 月上旬,‘红阳’的初花期最早,为4 月10 日,‘海沃德’初花期最晚,为5 月3 日,两者相差24 天。并且不同猕猴桃品种的花期长短不一,‘翠玉’的花期最长,为17 天,而‘金魁’的花期最短,仅5 天。中华猕猴桃的初花期比美味猕猴桃早,并且花期比美味猕猴桃长。  相似文献   

14.
调查不同猕猴桃品种在陕西秦巴山区的物候期、生长特性、病虫害、果实品质等指标,初步筛选适宜栽培的猕猴桃品种。分别以3个中华猕猴桃品种和9个美味猕猴桃品种为试验材料,调查观测萌芽期、展叶期、盛花期、果实成熟期和落叶期,统计萌芽率、结果枝率和坐果率3个生长特性指标,观测树势、主干、一年生枝等树体生长相关指标和病虫害发生情况,并测定果实果形指数、可溶性固形物、固酸比等果实品质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12个猕猴桃品种的引种表现进行综合性评价。引进的12个品种中,‘翠香’最早成熟,‘海沃德’成熟最晚,相差38 d。‘脐红’萌芽率、结果枝率均最高,分别为88.52%和92.56%;‘农大金猕’‘脐红’和‘翠香’坐果率分别为97.23%、97.13%和96.62%,均显著高于其他品种。‘翠香’‘农大郁香’树体表现最佳,‘金香’和‘脐红’树体表现较弱。‘农大郁香’单果质量最大,达到101.76 g;‘金香’单果质量最小,仅46.17 g。果实软熟时,可溶性固形物、干物质、固酸比均以‘脐红’最高,分别达到19.93%、22.56%和177.27,其次是‘农大金猕’(18.88%,21.11%和125.4)和‘翠香’(18.31%,20.51%和140.69);香气最为浓郁的是‘脐红’。根据主成分分析进行综合评分并考虑品种结构配置,初步筛选出适宜陕西秦巴山区栽种的猕猴桃品种有‘翠香’‘脐红’‘农大金猕’和‘徐香’。  相似文献   

15.
红阳猕猴桃的特点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红阳猕猴桃是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龙岗山选育而成的世界珍稀红肉型猕猴桃特优新品种,果肉黄绿色,口感鲜美,品质特优,适应范围广,被推荐为猕猴桃的首选换代品种。介绍了该品种的来源、特点、效益及栽培技术等内容。  相似文献   

16.
为进一步优化‘红阳’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 cv. Hongyang)组织培养育苗技术体系,采用‘红阳’猕猴桃无菌组培苗的茎尖和叶片为材料,以ZT 1.5 mg·L-1为外源激素,筛选适宜的基本培养基,并研究不同外源激素及组合对‘红阳’猕猴桃间接、直接器官发生及植株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合‘红阳’猕猴桃生长的基本培养基为OM。在OM + 2.0 mg·L-1 6-BA + 0.5 mg·L-1 NAA + 0.01 mg·L-1 2, 4-D培养基中,叶片愈伤诱导率为100%,不定芽发生系数为3.68;而带叶茎尖在OM + 1.5 mg·L-1 6-BA + 0.5 mg·L-1 NAA + 1.0 mg·L-1 KT培养基中培养60 d后,通过直接器官产生基茎丛生芽,其增殖系数可达7.65。试管苗适宜的生根培养基为1/2 OM + 0.5 mg·L-1 NAA,60 d后平均不定根数为4.87,驯化移栽后成活率为90%以上。选择出了适宜‘红阳’猕猴桃生长的基本培养基,解决了组培苗叶片黄化、植株矮小和畸形的问题,且大幅提高了增殖系数。优化了‘红阳’猕猴桃的人工快繁体系,可为猕猴桃其他品种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以‘红阳’‘金阳’2个中华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 Planch.)品种的果实为试材,通过人工模拟不同高温及持续时间,统计果实日灼斑发生率、测定丙二醛(MDA)含量、抗氧化活性生理生化指标,探讨猕猴桃果实对高温日灼病的响应。结果表明:在2 000μmol·m~(-2)·s~(-1)高强光下‘金阳’和‘红阳’的阈值温度均为35℃,但‘红阳’果实表皮日灼比‘金阳’延迟2 h;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随温度及持续时间的增加呈增加趋势。‘金阳’在30℃(2 h)+35℃(2 h)处理下的日灼斑发生率、MDA含量和SOD活性下均小于35℃(4 h)热处理下;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随温度升高,先升高后期下降;一定范围内逐渐升温锻炼对猕猴桃果实提高高温适应能力有一定作用,并且不同品种间高温抗氧化反应敏感度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猕猴桃这一新兴水果的保健功能逐步得到广大消费者的认可,消费量逐年递增,广大农民栽植积极性空前提高,品种引进多、乱、杂,随着南方中华猕猴桃品系的逐年引进,其易感溃疡病的劣势凸显,部分品种如黄金果、红阳等已频临毁园程度。本文概述了猕猴桃溃疡病的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9.
根际低氧对不同抗性猕猴桃幼苗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低氧胁迫下,猕猴桃苗期体内活性氧代谢及抗性与抗氧化系统间的内在联系。【方法】用水培通氮气低氧胁迫法,研究低氧胁迫对‘秦美’猕猴桃(抗低氧型)和‘红阳’猕猴桃(低氧敏感型)两种抗性不同的猕猴桃实生苗抗氧化系统的影响。【结果】随胁迫时间的延长,两种猕猴桃叶、根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增强, 超氧阴离子自由基( )、过氧化氢(H2O2)、丙二醛(MDA)含量增加;质膜透性(RPMP)增大,耐低氧的‘秦美’猕猴桃活性氧增加速度明显低于‘红阳’猕猴桃,抗氧化酶活性增加幅度明显高于‘红阳’猕猴桃;相同胁迫下,同种猕猴桃叶和根内抗氧化酶活性最大值出现的时间和增加幅度不同。【结论】抗低氧能力强的猕猴桃有较强的抗氧化保护系统;叶和根对低氧胁迫的感受和适应机理不同。  相似文献   

20.
培育果肉红色的猕猴桃品种是多年来各国育种专家的育种目标,但至今没有一个红肉的商业品种面市(新西兰皇家科学院育出的红肉品种只有葡萄大小,没有商品价值)。我国科技专家经过2 0年的努力,育成了大果红肉品种“红阳”新品种。1995年获北京中国农博会金奖;1997年通过四川省省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