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更正     
大凡养蜂,都是为了获得点收益,尔后才是消闲、乐趣。要想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就必须养强群,靠强群夺取蜂产品高产。1初夏的群势确定就河北省邢台地区而言,一年之内的收成主要在夏季的刺槐、枣树、荆条三大蜜源,特别是5月初的刺槐花期时间短、易遭风,如果群势弱,就很难有产量,所以说初夏确定群势就是为了集中兵力抢夺刺槐蜜源。鉴于初夏气温不稳定,采蜜群应不少于15脾蜂,达不到此标准的可采取合并的方法组织强群。一是调整群势,对于大部分为8~10框的群,将其中1只王带1框老子脾提出放置蜂场一角,待天黑后合并。操作过程一般是在有王群上盖1张…  相似文献   

2.
戴元高 《蜜蜂杂志》2005,25(4):23-23
最近我从《蜜蜂杂志》上读到一些文章,不少作者都在关注中蜂改良饲养以后能否成为强群的问题,各抒己见,这是好现象。本人饲养中蜂多年,现就本人的水平提一点粗浅的看法。广东饲养中蜂由来已久,许多养蜂行家都一致认为:中蜂生命力强,适宜于山区、林区饲养;关于群势,8框蜂以上者为强群,5~7框蜂为中等群,4框蜂以下为弱群;强群繁殖力强,采蜜积极,度夏、越冬安全,容易管理;一个蜂场如能保持众多的强群,势必产蜜量高,经济效益大。目前,我们从调查中发现在许多未经开发的山区、林区野生蜜源丰富,气候条件良好,一些土法饲养的中蜂群势强大、产蜜量…  相似文献   

3.
冯永谦 《中国蜂业》2005,56(8):12-13
一、辅助蜂群的提出 在养蜂实践中,有些情况,比如,主要蜜源花期来得早,蜂群繁殖时间短,在采蜜时蜂群达不到标准;有时蜂群强弱不均衡,弱群比较多;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按时投入生产,常常采取强弱群搭配,强群采蜜、弱群繁殖的方法.这样的方法称之为主副群饲养法,其中的弱群就叫辅助群.主副群的比例因蜂群的具体情况而定,1:1、2:1、3:1等等.主副群的饲养一般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采取的养蜂方法,如果全场蜂群的群势都比较强,一般不采用此种方法.  相似文献   

4.
中蜂给大多数蜂友的印象就是基本不需要人工喂糖,群势小,产蜜量不高。在此,我将多年来中蜂双王同巢强群技术介绍给大家,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养蜂对于养蜂者来说其直接经济效益是夺取蜂蜜、蜂王浆、花粉等蜂产品的丰收 ,间接效益是为农作物授粉 ,从而大幅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 ,而优秀蜂王是达到这些目标的重要保证。在中华蜜蜂 (简称中蜂 )群势基本相当的各个蜂群里 ,就采集积极性和采蜜量而言 ,各蜂群的采集能力及群采蜜总量差别极大 ,这主要取决于蜂王的优劣及所产卵的质量和子代健康状况。在通常 ,人们的思维定势是 :总以蜜蜂蜂王体型大小 ,是否是人工王台 ,自然王台还是急造王台衡量蜂王的优劣 ,其次才是进一步鉴别蜂王的产卵能力 ,最后标准是看此蜂王产卵育成蜂群的采集能…  相似文献   

6.
1流蜜期管理的准则消除分蜂热,使蜂群一直处于积极的工作状态。要适时取蜜,既能消除分蜂热,又能增加产量。组织强群采蜜,只有强群才能获得高产。根据群势的发展,如估计到采蜜时群势不足,应提前20天补充封盖子脾。在整个流蜜期要掌握流蜜期前发展群势;流蜜期中,补充封盖子脾,延续群势;流蜜期后,互相调整蜂群,恢复群势和人工分群增加蜂群  相似文献   

7.
蜂蜜是天然食品之一,提高蜂蜜质量不能只靠加工,应从生产入手。提高养蜂技术水平,饲养强群才能优质高产,开创我国养蜂业的新局面。材料和方法根据蜂群生物学的特性,在繁殖季节,3~4框蜂的蜂群(注1),每单位蜜蜂培育蜂儿最多,4框以上逐渐减少。而取蜜时期,强群采的蜜多,成熟也快,12框蜂的群势比3框蜂的群势,其单位蜂蜜的产量可提高75%。这是多王繁殖强群采蜜的理论基础和成功的经验。我国南方的紫云英,北方的刺槐,都是大面积生产优质蜜的资源,由于花期早繁殖期短,养不了强群,大好蜜源只能利用一部分。采用多王繁殖强群采蜜技术,既能  相似文献   

8.
群体情绪是营群居生活的昆虫中枢神经系统在自然选择的强大压力下,出现的一种对群体生活方式的适应现象。对蜜蜂来说,其高效情绪主要出现在早春繁殖初期、处女王产卵初期、飞逃群和分出群迁入新居初期等。高效情绪出现后,蜂群工作效率较高,采蜜量几乎是同等蜂群的1倍以上;高效情绪不能持久,一般不超过两个星期。本文对蜜蜂采集高效情绪的促成和利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饲喂和群势     
克兰.  GJ  袁秀泉 《中国蜂业》1989,(4):32-33
多年来,我们一直在研究影响产量的各种因素。 1.最佳群势甲、群势和产量的相互影响随着群势逐渐增强,强群不但能维持蜂群生活,而且还能采集到商品蜜。在天气温暖的流蜜期,我们进行的田问试验结果如下:平均有5万只蜜蜂的蜂群,每日采蜜4.5千克,只有3.5万只蜜蜂的蜂群,每日采蜜仅2千克。有3.5万只蜜蜂的蜂群需用2  相似文献   

10.
众所周知 ,在主要蜜源开花流蜜时 ,分交尾群或分群都会不同程度地削弱蜂群的采集力 ,从而影响整个花期原群的采蜜量。这种影响因不易察觉 ,许多养蜂者 ,特别是初养蜂者会不以为然。笔者 70年代在东北长白山敦化实验蜂场搞杂交种筛选试验时曾进行过分蜂对原群采蜜量影响的对比试验 ,在椴树始花期 ,从 8个群势和工蜂质量几乎一致的采集群 (采用无王混群法混群后 ,再易地称量均分蜂群 ,然后介入一只新王 )分出 1至 8框不等群势的分蜂群 8群 ,对比整个花期分蜂后原群的采蜜量 (将分出群手的蜜也记在原群身上 ) ,对比结果 ,被分群的产量比对照群 …  相似文献   

11.
黄坚 《蜜蜂杂志》1999,(9):13-15
1长年饲养强群,可有效提高经济效益饲养强群是养蜂的基本原则,长年饲养强群,可有效地提高养蜂的经济效益。一些高产蜂场所以产量高、收入多,长年饲养强群是个主要原因。据1996年嵊州市7个蜂场调查,其中3个蜂场长年饲养强群,蜜、浆产量高,310群蜂年纯收入158100元,群均纯收入510元;另4个蜂场有蜂250群,群势平平,年纯收入6.5万元,群均纯收入260元;其中王浆产量,前者年群均产5.55kg,后者为2.8kg,几乎相差1倍。强群所以能高产、高收入,是因为强群有3大优势:采集力强、繁殖力强、抗…  相似文献   

12.
一、代晡性是中蜂慈善温柔的一面活框饲养中蜂,群与群之间互换子脾,可以正常哺育.我们把蜂群的这种特性叫做代哺性.1.抽强群子脾补给弱群,实现群势均衡发展.2.把数个弱群合并,组成强群采粉采蜜提高产量.3.收捕逃群时,借脾过箱可快速稳定蜂群.这些都无不充分地利用中蜂之间的代哺性.  相似文献   

13.
中蜂是我国土生土长的一个优良品种。它历经千百年的自然选择,具有较强的抗病、抗螨能力,适应山区气候,善于采集山区的零星蜜粉源,易于定地饲养。它和西方蜜蜂一样,在主要流蜜期群势越强,收获的蜂蜜就越多,取得的经济效益就越大。但是,中蜂的单群群势明显要比意蜂弱。如果在日常的饲养管理过程中采取一定的策略,也可以把中蜂饲养成为强群,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1、组织双群同箱饲养中蜂弱群的繁殖能力较差,很难在大流蜜期时达到强群的群势。在蜂场的分蜂季节里,经常可以用蜂笼收捕到一些中等群势的蜜蜂。这时就可以组织双群同箱饲养了。方法…  相似文献   

14.
何邦春 《蜜蜂杂志》2012,32(5):21-21
1群要强在流蜜初期合并弱群,集中强群取蜜。强群采蜜,不仅能提高产量和质量,还能减轻劳动强度,省力省工省时,可谓一举多得。2王要新采用强群采蜜的核心在于一定要是当年新王。有些强群的产量并不高,甚至还不如中等群势,其关键就是蜂王是老劣蜂王,或是未交尾的处女王。众所周  相似文献   

15.
早春繁殖是全年养蜂生产的关键。气候变化影响蜂群的繁殖与发展。本试验是根据近五年来,早春气象和物候特点,组织不同群势的蜂群进行对比试验,寻求春繁开始的最佳群势和最佳繁殖日期,以求得最佳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16.
浙北地区油菜是最早的主要蜜源 ,是定地和转地养蜂的收入来源。下面介绍几种采蜜方法。一、扣王断子采蜜采用扣王断子采蜜 ,能获得高产 ;但要掌握好扣王时间 ,不能过早 ,巢箱断子时间长 ,直接影响群势和产量。应在大流蜜期前 7~ 1 0天扣王 ,这样在大流蜜时 ,巢箱无幼虫 ,减少蜜蜂哺育量 ,但因蜂王被“囚禁” ,蜂群不能保持兴奋采集。此外 ,扣王采蜜 ,待花期过后 ,群势容易削弱 ,因此 ,定地饲养扣王采蜜不是上策。二、介王台采蜜采用介王台采蜜是一种高产采蜜的方法。在流蜜期 ,介王台前 2天将大群蜂王囚禁 ,集中储存 ,使蜂群有失王感觉 ,流…  相似文献   

17.
<正>夏季是主要采蜜期,此时除了少数分蜂群和弱群外,多数是强群。因此,夏季管理实际上是流蜜期的管理。1主要采蜜期前的准备工作为了保证主要蜜源期夺取蜜浆高产,应该尽量使蜂群内的大批工蜂处于积极工作状态,集中力量采集花蜜,生产王浆1.1哺育适龄采集蜂按照工蜂的发育日期,哺育更多的适龄采集蜂要在主要蜜源期前二个半月开始,更换老王,选用产卵力高的新王,促进蜂群繁殖,培养强群。1.2修造巢脾,及时加继箱  相似文献   

18.
中蜂分蜂性较强 ,群势普遍小于西蜂。什么群势为弱群 ,什么群势为强群 ,怎样的群势最有利于蜂群增殖等 ,还缺乏较为定性的标准。加之我国幅员辽阔 ,地形复杂多样 ,纬度、海拔差异都很大 ,中蜂品种又多 ,模糊的群势标准 ,对生产实践的指导意义不大。这就需要有一个较为定性的、适应范围较广的、操作性较强的群势标准。一般地 ,无论何种蜂 ,其群势划分的标准我认为都是富余哺育力的有无和多寡。下面以长江中下游地区普遍饲养的中蜂为例 ,来论述中蜂的群势。1 中蜂的极限群势中蜂优质蜂王的最高日产卵量约为 12 0 0枚 ,计算方法 :封盖子总数 (…  相似文献   

19.
<蜂群生物学>告诉我们[1]:4个弱群合并为1个与自己发展起来的同等群势的强群,出勤率下降35%,采蜜载质量又低31%,采蜜量下降55%.所以,采集蜂一定要重视质量而不是数量;只有在重视质量的前提下,才能追求数量.  相似文献   

20.
黄坚 《蜜蜂杂志》1999,(11):14-15
5控制自然分蜂,防止群势削弱采取多种措施预防自然分蜂,避免群势削弱,是维持强群的重要措施。每年春末夏初蜂群发展到顶峰时,必然会产生分蜂热。这是蜜蜂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为求生存和发展所形成的一种本能,然而若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工蜂就会迫使蜂王带领一半左右工蜂飞离原巢,另建新巢。一群发生分蜂,往往还会产生连锁反应引起多群分蜂。防止自然分蜂,首先要探索和掌握自然分蜂的机理,才能采取针对性预防对策。根据长期探索和实践体会,笔者认为蜂群产生自然分蜂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群势过强,超出了群体生存空间的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