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7 毫秒
1.
本研究选择‘东魁’杨梅为试验材料,以露地栽培为对照,研究大棚设施促早栽培对‘东魁’杨梅的物候期、产量、品质、效益的影响效应。经过3年的试验,通过对‘东魁’杨梅物候期的记载,产量、效益的统计,单果质量、可溶性固形物、总糖、总酸、钾含量、Vc含量等质量指标的检测,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东魁杨梅大棚栽培促早、提质、增效效果显著。本研究对优化和推广杨梅大棚促早栽培技术具有重要意义,对山区农民增收提供示范案例。  相似文献   

2.
研究不同采收期对中熟苹果品质的影响,确定最佳采收期,为生产上适时采收苹果提供理论依据。以中熟品种‘乔纳金’、‘金冠’和‘华红’苹果为试验材料,测定果实成熟期间单果质量、果形指数、果心大小、硬度、可滴定酸含量、维生素C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及糖酸含量等指标的变化,并对其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和综合性评价。随着果实不断成熟,各品种的单果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均呈现增加的趋势;硬度、可滴定酸含量、维生素C含量不断降低,采收时期对果形指数和果心大小并无明显影响;‘乔纳金’、‘华红’在第三采收期总糖含量达到最高,总酸含量最低,而‘金冠’在第二采收期总糖含量达到最高,总酸含量最低。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不同采收期与‘乔纳金’、‘金冠’、‘华红’果实的品质指标之间存在极显著(P<0.01)或显著(P<0.05)相关性,表明随着采摘期的增加,果实品质发生一系列变化,但对不同品种果实品质的影响存在差异性,后期采摘苹果应按照品种特性,决定适宜采摘期。综合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糖酸含量等指标,对其进行主成分分析从而确定‘乔纳金’、‘华红’苹果最佳采收期为9月30日左右,‘金冠’采收期为9月18~24日左右。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徽州雪梨中主要品种梨花粉对‘初夏绿’梨果实品质的影响。【方法】以‘金花早’、‘细皮’、‘木瓜’、‘回溪’、‘药梨’、‘溪源白’等6个徽州雪梨主栽品种的花粉,分别对‘初夏绿’梨进行人工授粉,分析不同果实的单果重、纵横径、果形指数、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糖酸比、维生素C含量、石细胞含量等品质指标。【结果】结果表明,不同花粉对‘初夏绿’梨果实的单果重、纵横径、果形指数、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糖酸比及石细胞含量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以‘回溪’授粉的果实单果重最高(316.57 g),果实纵横径较大;各授粉组合果实在果形指数上显著差异;在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上以‘药梨’授粉最高(12.04%);‘细皮’授粉时果实可滴定酸含量最低为0.052%,糖酸比最高为144.97;石细胞含量方面,‘金花早’、‘回溪’、‘木瓜’授粉的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结论】通过梨果实品质综合评价比较6个供试的授粉品种中,以‘金花早’及‘溪源白’授粉所得‘初夏绿’果实综合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适合山地杨梅最佳的避雨栽培模式,以“东魁”杨梅为试材,开展单株网室、连片网室避雨栽培模式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单株网室、连片网室避雨栽培模式影响环境温湿度因素,利于杨梅生长发育,平均单果重提高21.5%、44.2%,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提高0.2%、0.1%,优质果率提高20.2%、35.4%,果实延迟2d、4d成熟,延后3d、7d采摘结束,采摘期延长1d、3d,较单纯露地栽培延长7d,采收率提高31.0%、40.9%,杨梅果实贮存性能明显提升,亩均增加经济效益20268元、55620元。连片网室避雨栽培模式促产业提质增效更显著,值得山地杨梅产区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5.
探讨大棚设施栽培对蜜斯蒂蓝莓果实成熟期及品质的影响,为南方地区蓝莓设施栽培提供理论依据。以‘蜜斯蒂’蓝莓为试验材料,连续2a比较分析其露地栽培、大棚栽培下果实成熟时间及品质指标和抗氧化能力的差异。结果表明,2a大棚设施栽培棚内平均温度分别提高3.87 ℃和2.51℃,蓝莓果实成熟期分别提早19 d和16 d。大棚设施栽培蓝莓果实中的葡萄糖、果糖和总酚的含量分别为74.40、78.21、3.86 mg/g.FW,均显著高于露地栽培的52.31、54.60、3.82 mg/g.FW,可滴定酸、柠檬酸含量分别为0.45%和3.57 mg/g.FW,显著低于露地栽培的0.69%和4.70 mg/g.FW,但对其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总花色苷含量无显著影响。大棚栽培成熟期中后期采收的蓝莓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总花色苷和总酚含量较高,分别为12.22%、1.64 mg/g.FW和4.17 mg/g.FW,DPPH和FRAP抗氧化能力以及POD、PPO、SOD活性也均显著高于成熟期前期。  相似文献   

6.
以湛江地区38个龙眼品种为试材,对其19个重要果实品质性状进行测定,并进行主成分分析、相关性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龙眼品种在单项品质指标上各有优劣,其中‘大乌圆’的单果重最大;‘桂香’的单果重最小;‘冬宝九号’的果肉厚度最大;‘大乌圆’的可食率最大;‘桂明一号’的维生素C含量最高;‘那岭’的可溶性固形物(total soluble solids, TSS)含量最大,其次是‘石峡’;‘早白蕉’的糖酸比和固酸比均为最高。主成分分析中的4个主成分(果实风味、果实大小、果肉含量、果形指数和果皮厚度等指标)的累积贡献率为83.850%。主成分综合得分表明,在湛江地区‘双孖木’、‘红坊’、 ‘储良’、‘石峡’和‘古山二号’的品质较好,推荐种植。  相似文献   

7.
本刊讯5月下旬,东魁、荸荠种杨梅在桂林成熟上市,其产地批发价12~14元/kg,市场批发价14~16元/kg,零售价16~26元/kg。今年桂林市杨梅产销主要特点:一是东魁、荸荠种等优良品种在杨梅种植和收获总面积中所占比重有较大幅度递增。二是大果形杨梅总产量比上一年有明显增长;今年杨梅花量相对偏少,果实单果重增长,果品综合品质明显提高。大果杨梅总产量与市场(消费者)总需求量比仍显不足。三是大果杨梅采后处理和包装都有明显改进与提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三月李’授粉对‘芙蓉李’果实品质的影响,采用‘三月李’花粉对‘芙蓉李’进行授粉,以自然授粉作为对照,分析二者果实大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花色苷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 ‘三月李’授粉可显著提高 ‘芙蓉李’果实大小,单果重提高60%以上。‘三月李’授粉对可溶性固形物和花色苷含量的影响较小。授粉品种果实大小与母本果实单果重之间无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
以荸荠种和东魁15年生的杨梅树为试材,设置株施2.5 kg、5kg、10 kg生物有机肥的3个处理,研究生物有机肥对树势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发现,3个处理均能促进杨梅生长量的增加,与对照相比荸荠种的夏稍增加5.84-20.8倍,秋稍增加29.25-38.8倍;东魁的夏稍增加7.49-13.65倍,秋稍增加4.54-10.89倍;枝梢粗度也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果实单果重均有显著提高,与对照相比,荸荠种增加其幅度在30.87-55.60%,东魁增加幅度在3.38-33.73%。可溶性固形物有明显增加,荸荠种与对照相比增加2.3-9.2个百分点,东魁增加3.2-13.5个百分点。试验说明生物有机肥对促进杨梅生长发育、增强树势,改善果实品质有一定的作用,在生产中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金艳’猕猴桃是江西省近年广泛引种的一个黄肉猕猴桃品种,为了解其引种表现及合理科学地进行栽培管理,本研究从江西省宜春市、赣州市、上饶市等几个‘金艳’猕猴桃栽培面积较大的产区采集样品,对其外观品质和内在品质进行测定及分析。结果表明:不同产地的‘金艳’猕猴桃的外观品质存在一定差异,其中果形指数差异相对较小,果实均呈长圆柱形。内在品质同样具有较大差异,产自寻乌县的果实的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干物质含量、抗坏血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均为所有产区中最大;产自奉新县的果实具有较高的果实硬度与糖酸比,其果实的可滴定酸含量为所有产区中最小。综上可知,产自寻乌县的‘金艳’猕猴桃果实品质综合表现相对较好,表明‘金艳’猕猴桃比较适宜在江西省赣南地区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为促进葡萄避雨栽培土肥管理科学合理,保障葡萄品质稳定提升,本试验以巨峰葡萄园土壤及果实为试材,探讨避雨栽培对土壤养分及果实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避雨栽培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pH值及速效氮含量升高,但差异均不显著;速效磷、速效钾以及全钙含量较露地栽培显著增加;避雨栽培葡萄果实平均穗重、糖酸比、总糖、可溶性固形物及Vc含量均显著高于露地栽培,总酸含量显著低于露地栽培。  相似文献   

12.
为玛瑙红樱桃避雨栽培提供依据,在避雨棚、避雨布和露地等3种栽培模式下对玛瑙红樱桃果实品质进行研究,对产量、商品果率和裂果率等指标进行测定,并分析不同栽培模式下樱桃生产的经济效益。结果表明:避雨设施能够促进新梢和叶片生长,增加果实横纵径、单果重、可食率及果实可溶性糖含量,且避雨棚栽培模式优于避雨布栽培模式。避雨栽培降低了裂果率和病果率,提高了商品果率,与露地栽培相比,避雨棚和避雨布栽培模式经济效益分别是露地栽培的1.9倍和1.4倍。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析比较来自三个不同种植栽培区域不同品种的百香果果实,研究了其纵径、横径、单果重及可溶性糖含量等性状表达对在不同栽培区域环境的响应效果表现。结果表明,大黄金在大田镇露地种植的果实表现最优,果实纵径、横径、单果重和可溶性糖含量均最大,其中平均单果重达116.5g,可溶性糖含量达17.1%;满天星在细水乡种植地的果实性状最佳,果实纵径、横径、单果重均最大,可溶性糖含量较高(15.8%)。不同区域的小黄金和台农果实性状表达差异较大:小黄金在大田镇露地种植的果实纵径、横径和单果重均最大,而可溶性糖含量(16.7%)极显著小于两院种植的果实(18.0%)。台农在细水乡种植的果实性状表达显著优于其他种植区域,果实纵径、横径、单果重和可食率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另外2个种植栽培区域的果实,可溶性糖含量最高(17.7%)。综上,这三个区域反季节种植的大黄金和满天星果实综合表现较优,小黄金和台农稍差些。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通过对喀斯特山区适生西番莲的外在营养成分(横径、纵径、果形指数、单果重、果肉重、种子数)、主要营养成分(水分、蛋白质、脂肪、灰分、总糖、SOD、VC、VE、Ca、Mg、K)、氨基酸成分(17种氨基酸)及含量进行分析,发现平塘1号西番莲水分、SOD、蛋白质、总糖、VC、Ca和K含量高,分别为74.80%、71.20 U/g、2770.00 mg/100g、7260.00 mg/100g、27.40 mg/100g、4.14 mg/100g和4.93 mg/100g;氨基酸含量丰富,含有17 种氨基酸,必需氨基酸(EAA)占总氨基酸(TAA)的38.26%,必需氨基酸(EAA)占非必需氨基酸(NEAA)的61.96%,符合FAO/WTO的理想模式;风味氨基酸(FAA)含量高,为323.08 mg/100 g,占总氨基酸的26.69%,味道鲜美,具有独特风味,故称为“百香果”;同时对西番莲的10种农药残留量进行了检测,合格率为100%,无农药残留。研究结果表明平塘1号西番莲营养成分丰富、营养价值高、产品质量好,有望打造成为贵州特色的精品水果。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北陆、达柔、蓝丰三个品种蓝莓为试材,在早春时节对其进行修剪,研究修剪对蓝莓采后单果重、株产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总糖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固酸比、色泽、纵径与横径等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修剪后的蓝莓果单果重与果个大小明显增加,株产量略有下降,可溶性固形物、总糖含量与可滴定酸的含量明显增加,固酸比略有增加,酸甜适口,果品的感官价值提高,达到了理想的果品要求。  相似文献   

16.
探讨不同采后处理方式对普通冰糖橙贮藏期间果实品质的影响,为普通冰糖橙果实采后的科学处理和贮藏保鲜提供理论依据。以成熟普通冰糖橙果实为试验材料,分别采用BC蜡液(BC)和聚乙烯薄膜单果包装(TD)处理,常温贮藏。对处理后的果实在不同时间节点检测果实腐烂率、失重率、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含量等指标;同时对皱缩度、风味和总体满意度等指标进行感官评价。结果表明,贮藏60 d后,BC和TD处理均能显著降低果实腐烂率和失重率,并且可以延缓果实硬度的下降;常温贮藏中后期,BC处理可以明显提高果实亮度;整个贮藏过程中,处理和对照之间的固酸比差异不显著;贮藏60 d后,BC和TD处理的果实总体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综合结果可知,BC蜡液和聚乙烯薄膜单果包装对减少普通冰糖橙果实腐烂率和保持果实新鲜度效果均较好。  相似文献   

17.
摘要:为发展山东特色休闲设施农业,丰富北方水果市场,提升鲜果供应档次,本团队发掘适宜在山东地区设施栽培的热带、亚热带果树品种,于2016年引进荸荠种、东魁、水晶种3个杨梅品种,在山东省潍坊市坊子区开展设施栽培试验,对其生物学特性、生长结果习性、果实经济性状、丰产性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荸荠种和东魁适应性强,丰产性强,市场占有率高,口感酸甜,综合性状优良,适合潍坊地区设施栽培。水晶种杨梅栽培坐果率低,自然落果率高,但其果实颜色美观,口感佳,适宜作为观赏果树,小面积设施栽培。  相似文献   

18.
以2个优良品系及6个审定品种为材料,对果实的农艺性状及品质性状进行比较,并基于以指标变异系数赋权的模糊隶属函数法,对波罗蜜果实品质、产量进行综合评价,筛选和评价波罗蜜优良品系。结果表明不同品系果实可溶性糖、可滴定酸、抗坏血酸、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糖酸比,平均单株产量等指标差异极显著;8个品系综合评价排名为:33号>324号>2号>327号>45号>408号>28号>20号。以果实大小评判,则大果类型324号产量较高,中果类型33号产量较高,2号品质、风味最优,45号次之,小果类型28号品质较优。  相似文献   

19.
探究不同大小刺梨的果实品质特征及重要品质指标间的相关性,为确定刺梨产品加工中原料鲜果的质量分级提供依据。以贵州6个县(区)种植的4~5年生‘贵农5号’刺梨果实为材料,测定不同大小等级的果实重、种子数、出汁率、可食率和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总糖、可滴定酸、维生素C和总黄酮的含量,分析不同大小果实的品质指标间的差异性及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等级大小的刺梨果实的品质特征差异明显,种子多、出汁率及可食率和含酸量高、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总糖、维生素C、总黄酮的含量低是刺梨大果的品质特征;中、小果的品质特征是种子少、出汁率及可食率和含酸量较低,但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总糖、维生素C、总黄酮的含量高。在每100g小型果的果肉中,维生素C和总黄酮的含量分别比大型果高276.67mg和1307.38mg。在刺梨果实中,种子的数量、出汁率、可食率、可滴定酸含量随单果重的增大而增加,可溶性总糖、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总黄酮含量随单果重的增大而降低。果实大小与种子数、出汁率、可食率、可滴定酸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总糖、维生素C、总黄酮的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可溶性总糖和可滴定酸的含量与维生素C含量分别呈极显著和显著正相关,可溶性固形物与维生素C含量不相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总黄酮呈显著正相关;可溶性总糖、可滴定酸与总黄酮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刺梨的中、小型果实也是产品加工的优质原料鲜果,在刺梨果实质量分级中不宜仅以果实大小作为判定质量高低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