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本试验利用菠萝香精、香橙香精、蜜桃香精和桔子香精对桔小实蝇雌雄成虫的引诱效果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选用的四种植物香精对桔小实蝇雌雄成虫都具有较好的诱集效果。桔子香精在2.0克时对雌虫的引诱效果最好为(46.59?.62)%,其次是香橙香精4.0g克的诱集率为(43.35?.47)%。对雄虫诱集效果最好是3.0克时菠萝香精的诱集率为(41.67?1.41)%,其次是蜜桃香精的诱集率为(40.58?3.74)%。对于雌雄成虫诱集效果最好的是用量3.0克蜜桃香精的引诱率为(74.82?3.47)%,其次是2.0克桔子香精的(74.43?2.62)%,处于第三位是用量在2.0克时的蜜桃香精的引诱率为(70.67?.64)%,对雌雄成虫引诱效果相对较差的是2.0克时菠萝香精的(48.58?0.67)%。  相似文献   

2.
为筛选一种对桔小实蝇具有较好引诱效果的昆虫信息素引诱剂产品,在福建对比了3种不同配方实蝇双性引诱剂对桔小实蝇的引诱效果,并在广东、广西和云南对比了6种实蝇引诱剂产品对桔小实蝇的引诱效果。田间结果显示,实蝇双性引诱剂SYSXYYJ02对桔小实蝇的引诱效果最佳;柑桔小实蝇引诱剂对桔小实蝇诱捕量最高;柑桔小实蝇引诱剂、果蝇颗粒剂和聪绿?果实蝇饵剂对桔小实蝇雌成虫基本无引诱效果;实蝇双性引诱剂对桔小实蝇具有雌雄双诱效果,且诱捕雌虫占比达58.84%以上。柑桔小实蝇引诱剂在桔小实蝇监测上极具推广价值,实蝇双性引诱剂对桔小实蝇引诱效果稳定,雌雄双诱,在防治上极具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桑枝和桑天牛虫粪挥发物对桑天牛长尾啮小蜂的引诱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天牛长尾啮小蜂(Aprostocetus fukutai)是蛀干害虫桑天牛(Apriona gernari)重要的卵期寄生蜂,开展该寄生蜂趋性行为与其寄主昆虫(桑天牛)和寄主植物(桑树)挥发物关系的研究对桑天牛的综合防治具有重要意义。嗅觉测定表明,经不同处理的桑枝和桑天牛虫粪对桑天牛长尾啮小蜂都具有显著的引诱作用,而且咬食桑枝和产卵桑枝的引诱活性高于正常桑枝。通过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TCT/GC-MS)对桑枝和桑天牛虫粪挥发物进行分析鉴定的结果表明:正常桑枝挥发物主要为酯类物质,咬食桑枝和产卵桑枝挥发物主要为萜烯类物质,且大多数挥发物的释放速率高于正常桑枝,咬食桑枝挥发物的数量多于正常桑枝而少于产卵桑枝;桑天牛虫粪挥发物的数量少于桑枝,主要物质为1,6-庚二炔。  相似文献   

4.
采用3种提取方法提取杨梅叶精油,将其添加入卷烟中评吸评价,评价最好的为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出的杨梅叶精油。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杨梅叶精油,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结合嗅辩仪分析检测杨梅叶精油成分和主要香味物质。共检测出84种物质,烯烃类物质46种,醇类物质16种,酮类物质8种,醛类物质5种,酯类物质4种,酸类物质1种,酚类物质1种,烷烃物质1种和酰类物质1种,其中β-石竹烯(40.16%)和α-葎草烯(28.023%)含量最高。检测出46种香味成分,综合分析表明β-石竹烯、α-白菖考烯、氧化石竹烯和α-葎草烯是杨梅叶精油的关键特征香味成分。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诱杀剂对柑橘大实蝇的诱杀能力,本研究以柑橘大实蝇Bactrocera minax(Enderlein)成虫为供试对象,通过Y型嗅觉仪试验,利用均匀设计(Uniform Design,UD)和支持向量回归(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SVR)对优化配方的柑橘大实蝇成虫诱杀剂进行了筛选与研究。经过两轮室内筛选优化,柑橘大实蝇成虫诱杀剂对柑橘大实蝇雌虫的引诱效率由之前的50%提高到了76.7%,提高了26.7%,优化效果明显。通过单因子效应分析发现,引诱成分中,柠檬烯、柠檬酸、乙酸对柑橘大实蝇雌虫的引诱有更加重要的作用。其单位配方(按100mL水溶剂算),最适的量分别为1.5 mL,1.0 g,1.0 mL。  相似文献   

6.
测定了椰心叶甲Brontispa longissima (Gestro)雌、雄成虫对其寄主椰树叶片中的十三醇、2-甲氧基-4-乙烯基苯酚、苯乙醛等10种挥发性气味物质的触角电位(EAG)反应。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这10种挥发物组分除了庚醛对雄虫EAG反应不显著外,其他均能引起椰心叶甲雌、雄成虫明显的EAG反应,其中十三醇对雌、雄成虫的EAG反应值最大。根据雌、雄成虫对这10种挥发物EAG反应的强弱,进一步测定雌、雄成虫对1×10-6 ~1×10-1μL/mL等6个浓度梯度的十三醇、2-甲氧基-4-乙烯基苯酚、苯乙醛和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的EAG反应和行为反应,结果表明,这4种挥发物对椰心叶甲雌、雄成虫的EAG反应随浓度的变化而变化,在1×10-4μL/mL时达到最大值,除了苯乙醛的引诱率在1×10-5μL/mL时达最大值(65.00%)外,其他3种对雌、雄成虫的引诱率均在1×10-4μL/mL时达最大(均在60%以上)。  相似文献   

7.
2021年3月至11月,在杨桃园和莲雾园,经调查发现桔小实蝇在杨桃园和莲雾园均发生3代,杨桃园和莲雾园对桔小实蝇总量、雌蝇、雄蝇的诱捕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01),且杨桃园桔小实蝇总量、雌蝇总量、雄蝇总量均高于莲雾园。在不同诱剂处理下,杨桃园和莲雾园之间均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00),杨桃园和莲雾园桔小实蝇雌蝇的诱虫量和诱捕效果:塞拉诺克联合桶形诱捕器>塞拉诺克,95%甲基丁香酚>黄板>空白桶形诱捕器。对桔小实蝇雄蝇的诱虫量和诱捕效果在杨桃园:95%甲基丁香酚>塞拉诺克联合桶形诱捕器,塞拉诺克,黄板>空白桶形诱捕器;莲雾园:95%甲基丁香酚>塞拉诺克联合桶形诱捕器>塞拉诺克,黄板>空白桶形诱捕器。杨桃园和莲雾园雌蝇占比最高为塞拉诺克联合桶形诱捕器处理分别为68.84%、60.84%。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冷饭团(Kadsura Coccinea)果实部分挥发性成分及含量。以其花、果皮、果肉、籽为材料,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果实不同部位的挥发性有机成分进行研究。结果显示:4个部位鉴定出94种化合物,含量为92.8%;,不同部分释放物质类型及含量存在差异性,但均含有醇、烷、烯类物质,亦是主要构成种类,其中又以烯类为主;4个部位监测到6种共同含的化合物,但都不是主要构成成分。冷饭团花、果肉、果皮主要挥发性成分有石竹烯、蒎烯、大月桂烯、榄香烯、毕澄茄烯等,它们大部分具有保健和药用的功效。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贵州省黔西南州安龙县芒果园实蝇科害虫种类及种群消长动态,采用性诱剂、食诱剂等方式开展实蝇害虫的诱集。经过持续跟踪调查,明确了该地主要的实蝇科害虫种类分别为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占比94.85%;其次是南瓜实蝇Bactrocera tau、具条实蝇Bactrocera scutellata,分别占比2.51%、1.45%;黒漆实蝇Zeugodacus scutellaris (Bezzi)(1.01%)、三点棍腹实蝇Dacus trimacula (Wang)(0.02%)、泰实蝇Bactrocera thailandica(Drew &Hancock)(0.16%)和瓜实蝇Bactrocera cucurbitae(0.01%),其中桔小实蝇占据了主要生态位。从种群消长动态分析,7月3日至8月5日,桔小实蝇数量出现急剧上升,10月11日达到高峰值。由于安龙县地理位置及气候的特殊性,桔小实蝇可常年发生,成为一个向外输出虫源的虫源地。为此,在桔小实蝇的防控上,重点是降低虫口基数。可常年设置性诱剂诱杀,结合收获后捡拾落果集中处理、药剂封杀土表等措施防控桔小实蝇的为害。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明油梨不同组织挥发物成分及其含量的差异,本实验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萃取最优条件进行分析,并测定油梨顶芽、果皮、果肉、种子、枝条和叶片的挥发物成分和含量。顶空固相微萃取最优参数为:50/30 μm DVB/CAR/PDMS固相微萃取头、萃取温度60℃、萃取时间40 min。各组织中包括19种萜烯类、5种醇类、14种醛类、4种酯类、4种酸类、10种芳香烃类和1种其它化合物,共有57种挥发物成分被检测出。在顶芽、果皮、果肉、种子、枝条和叶片中分别检测到22、15、21、18、18和19种挥发物成分。顶芽挥发物成分主要以萜烯和芳香烃类为主,占总含量的72.23%和12.07%;果皮挥发物成分主要以萜烯和醇类为主,分别占总含量的59.38%和30.23%;果肉挥发物成分主要以萜烯、醇类和醛类,分别占总含量的63.45%、18.55%和14.12%;种子挥发物成分主要以萜烯和醛类为主,分别占总含量的60.57%和27.55%;枝条挥发物成分主要以萜烯和芳香烃类为主,分别占总含量的58.06%和20.84%;叶片挥发物成分主要以萜烯和芳香烃类为主,分别占总含量的64.30%和15.87%。α-荜澄茄油烯、1-石竹烯、Z,Z,Z-1,5,9,9-四甲基-1,4,7-环十三碳三烯和橙花叔醇是油梨不同组织中主要的挥发物成分,但其对不同组织挥发性成分的贡献率亦不同。油梨不同组织挥发物成分及其含量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