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密花香薷挥发油成分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和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法对密花香薷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分析和鉴定.分离出93个峰,确认了其中的84种化合物,其含量占全油的88.34%.主要化学成分为大根香叶烯(18.83%);D-柠檬烯(11.17%);2,5,5-三四基-1,3,6-庚三烯(6.30%);6-亚甲基-双环[3,1,0]己烷(5.90%);氧化石竹烯(3.94%);石竹烯(3.36%);4-碳-3,5-二甲基环己-1-烯(2.88%);α-3-环己烯-1-醇(2.06%).  相似文献   

2.
为红茂草药物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本试验以甘肃平凉地区野生药用植物红茂草为研究对象,采用水蒸气提取、蒸馏萃取(SDE)提取、超临界CO_2萃取等3种方法,分别提取红茂草中的精油成分;以GC-MS对其精油进行化学成分分析,并将超临界CO_2萃取的红茂草精油采用平板菌落计数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绿脓杆菌进行抑菌活性测定。结果显示,三种提取方法中,水蒸气提取法和蒸馏萃取提取法所得精油为橙黄色,有浑浊,超临界CO_2萃取法所得精油为淡黄色,澄清液体。3种方法所得精油均含有24种共同成分,以超临界CO_2萃取法最优,其提取率为2.1220%,水蒸气提取法最低,提取率为1.7870%;将超临界CO_2萃取的红茂草精油作用于3种供试菌,测定其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金黄色葡萄球菌0.2500 g/mL、大肠杆菌0.3000 g/mL,绿脓杆菌0.2600 g/mL,抑菌效果显著。研究结果表明,超临界CO_2萃取是提取红茂草精油的最佳方法,通过超临界CO_2萃取法提取的红茂草精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绿脓杆菌具有良好的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3.
为红茂草药物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本试验以甘肃平凉地区野生药用植物红茂草为研究对象,采用水蒸气提取、蒸馏萃取(SDE)提取、超临界CO2萃取等3种方法,分别提取红茂草中的精油成分;以GC-MS对其精油进行化学成分分析,并将超临界CO2萃取的红茂草精油采用平板菌落计数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绿脓杆菌进行抑菌活性测定。结果显示,三种提取方法中,水蒸气提取法和蒸馏萃取提取法所得精油为橙黄色,有浑浊,超临界CO2萃取法所得精油为淡黄色,澄清液体。3种方法所得精油均含有24种共同成分,以超临界CO2萃取法最优,其提取率为2.1220%,水蒸气提取法最低,提取率为1.7870%;将超临界CO2萃取的红茂草精油作用于3种供试菌,测定其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金黄色葡萄球菌0.2500 g/mL、大肠杆菌0.3000 g/mL,绿脓杆菌0.2600 g/mL,抑菌效果显著。研究结果表明,超临界CO2萃取是提取红茂草精油的最佳方法,通过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的红茂草精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绿脓杆菌具有良好的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4.
刘欣  李波 《饲料广角》2014,(21):34-36
本文以秦巴山区香樟树叶为研究对象,采用水蒸气蒸馏法(SD)从香樟树叶中提取挥发油,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测量挥发油中化合物及其化合物的相对含量。分析检测出14种有效成分,其中主要成分烯醇类物质,占挥发的15.13%,而烯醇中含量最多的为2,6,10,14-四甲基-14-烯醇。  相似文献   

5.
陈金慧  马慧燕  陈煜  何禾 《草业学报》2022,31(2):88-100
五爪金龙是我国华南地区具有强入侵性的外来植物,其入侵机制与化感作用间的关系备受学者关注。通过模拟自然条件下五爪金龙挥发和淋溶两种途径的作用,发现这两种途径对三叶鬼针草和生菜种子发芽率、发芽速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制。继而采取顶空固相微萃取及树脂洗脱法分别收集这两种途径释放的物质,并用气相色谱与质谱联用法分析各自成分。结果表明,五爪金龙叶片挥发物被检测出18种萜烯类化合物,其中石竹烯(28.17%),β-罗勒烯(16.59%),α-蒎烯(13.65%)和β-柏木烯(9.43%)相对含量较多。淋溶水主要为酚酸类,肉桂酸(39.21%),琥珀酸(15.15%),丙酸(11.12%)及月桂酸(9.38%)相对含量居于前四。在定量得出上述主要物质实际浓度后,进一步处理受试植物发现,淋溶途径释放的肉桂酸和月桂酸显著抑制两种受体植物的种子发芽率和发芽速率,丙酸和琥珀酸则对两种受体植物大部分指标无显著影响。此外,4种主要叶片挥发物对受体植物种子萌发的影响也有明显差异,β-柏木烯和石竹烯的作用明显强于α-蒎烯和β-罗勒烯。综上所述,挥发与淋溶是五爪金龙重要的化感效应作用途径,它们分别产生以萜烯及酚酸类为代表的物质,且这两类物质对受体植物种子萌发能形成抑制,但不同物质对受体植物的抑制程度显著不同。由此可见外来植物五爪金龙产生的化感物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释放并发挥作用,其中的关键物质则对其化感作用效果产生决定性影响。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菊三七茎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试验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菊三七茎叶中的挥发油,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仪测定挥发油的化学组分。结果表明:共分离到22个组分,鉴定了其中16个组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3.784%。菊三七茎叶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石竹烯氧化物(64.454%)、匙叶桉油烯醇(7.144%)、石竹烯(6.284%)、2,6二甲基-6-(4-甲基-3-戊基)-双环[3.1.1]-2-庚烯(4.455%)。说明菊三七茎叶挥发油中石竹烯及其氧化物含量超过70%,可综合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7.
采用Y型嗅觉仪测定了西柚对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雌虫的引诱活性。同时采用固相微萃取技术(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SPME)对西柚挥发性物质进行收集,并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西柚挥发物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西柚对桔小实蝇雌虫具有明显的引诱作用。西柚挥发物主要成分为烯类物质,其中含量大于5%的物质为柠檬烯(45.52%)、月桂烯(4.09%)、α-蒎烯(1.28%)、反式石竹烯(0.64%)和萜品油烯(0.61%)等5种烯类物质。推测这些物质可能是西柚引诱桔小实蝇雌虫的主要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8.
以胡椒薄荷(Mentha piperita),美国薄荷(Monarda didymal)和柠檬薄荷(Mentha citrata)的幼苗叶片为试验材料,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C)技术对芳香物质化学成分进行检测,用峰面积归一化法定量计算化学成分的相对含量,比较种间芳香物质的差异性。结果表明:3个薄荷材料的叶片主要芳香物质化学成分存在较大差异,胡椒薄荷芳香物质化学成分有月桂烯(24.72%)、右旋萜二烯(22.94%)、β-石竹烯(8.89%);美国薄荷有月桂烯(22.75%)、姜烯(14.11%)、(E)-β-金合欢烯(7.88%);柠檬薄荷有β-石竹烯(43.63%)、ALPHA-蒎烯(4.68%)、罗勒烯(4.37%)。3个薄荷材料共有β-石竹烯、丁香烯、萘、(-)-α-荜澄茄油烯4种芳香物质。  相似文献   

9.
<正>1姜的主要化学成分姜主要化学成分的提取方法有水气蒸馏法、压榨法、溶剂浸提法和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法等。姜的主要化学成分主要归属为3类:1)挥发油主要成分为单萜类物质,如:单萜类的α-派烯、β-  相似文献   

10.
为探明白花木瓜果实的香气成分,通过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白花木瓜果实中的香味物质,用GC-MS联用仪进行分析鉴定,并采用面积归一化法对各成分相对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白花木瓜果实中被鉴定出48种成分,包括17种醇类、13种酯类、7种酸类、5种烷烃类、3种杂环类、2种醛类和1种烯烃类。其中含量较高的依次为-松油醇(20.14%)、苯甲醛(10.43%)、芳樟醇(8.66%)、十六烷酸(6.30%)、癸酸(2.94%)、顺-呋喃型芳樟醇氧化物(2.56%)和4-癸烯酸甲酯(2.47%)。  相似文献   

11.
1 姜的主要化学成分 姜主要化学成分的提取方法有水气蒸馏法、压榨法、溶剂浸提法和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法等.姜的主要化学成分主要归属为3类:1)挥发油主要成分为单萜类物质,如:单萜类的α-派烯、β-倍半萜类的α-姜烯和β-红没药烯等;2)姜辣素主要包括,姜酚类、姜烯酚类、姜酮类、姜二酮类和姜二醇类等不同类型;3)二苯基庚烷主要有线性二苯基庚烷类和环状二苯基庚烷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12.
采用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抗家畜脑包虫病藏药方剂中挥发性物质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该方剂中含有β-细辛脑(50.74%)、石竹烯(10.75%)、己酸(1.77%)、α-蒎烯(0.74%)、正十八烷、吖啶黄等成分,其中细辛脑、吖啶黄、α-蒎烯、己酸和正十八烷等成分对寄生虫具有较强的杀灭作用。  相似文献   

13.
研究不同颜色果袋对果实香气成分的影响,测定红色、蓝色和绿色果袋套袋成熟果实挥发性物质。红色、蓝色和绿色果袋处理果实分别检测到43种、40种和36种发性物质,未套袋果实有36种。挥发性物质中酯类为最主要香气成分,红色、蓝色果袋套袋处理酯类均降低,红色、蓝色和绿色果袋果实酯类含量分别占总含量的84.91%、86.35%和88.74%,主要酯类有乙酸己酯、乙酸2-甲基丁酯、2-己烯-1-醇乙酸酯、乙酸丁酯、丁酸己酯;检测出的主要烯类和醇类物质分别是α-法尼烯和正己醇。红色果袋实烯类和醇类物质的相对含量较高,酯类物质的相对含量较低,蓝色果袋果实烯类物质的相对含量较高,酯类和醇类物质的相对含量较低,而绿色果袋果实酯类和醇类物质的相对含量较高,而烯类物质的相对含量较低。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提取油梨种子挥发性成分,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进行了分离与鉴定,以揭示油梨种子挥发性成分组成。经计算机检索与标准谱图对照,确定其化学成分,并采用峰面积归一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含量。从油梨种子中初步鉴定了83 种化学成分,占总挥发性化学成分的86.10%,其中相对含量由高到低依次化合物种类有萜类37种(77.75%)、醇类13种(2.17%)、酯类8种(1.77%)、醛类13种(1.63%)、烃类4种(1.21%)、环氧类2种(0.94%)、酮类3种(0.42%)、肟类1种(0.11%)、酸类1种(0.07%)、噻唑类1种(0.04%),其中主要挥发性化合物有反式-α-佛手柑油烯(27.99%)、大牛儿烯D (11.01%)、反-β-法尼烯(6.85%)、β-倍半水芹烯(4.44%)、反-β-罗勒烯(4.13%)、β-石竹烯(2.82%)、β-甜没药烯(2.56%)、α-蒎烯(2.48%)、δ-杜松烯(2.09%)、反-α-香柠檬烯(1.43%),本研究结果为油梨资源的创新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试验旨在研究贮存时间和容器对香茅精油挥发性成分的影响。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精油,分装于2种不同精油瓶中贮存,通过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不同贮存时间的精油进行挥发性成分分析。结果显示,随着贮存时间延长,内塞瓶香茅精油的挥发性成分数量逐渐增多,精油中的主要组分(萜类、单萜醛、(E)-柠檬醛和(Z)-柠檬醛)含量随贮存时间渐进性下降,非萜类物质含量显著增加。与提取当年相比,滴管瓶香茅精油贮存6 a后,挥发性成分数量增多,萜类、单萜醛、(E)-柠檬醛和(Z)-柠檬醛含量减少,酯类含量增加。内塞瓶不同贮存时间的精油样品相似率为0.989~0.996,内塞瓶与滴管瓶之间的相似率为0.697~0.723。研究表明,贮存时间和容器对精油的挥发性成分组成影响较大,内塞瓶更有助于保持精油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旨在分析催情散中挥发油的成分及其相对含量,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可靠依据。选取10批次不同厂家的催情散,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催情散中的挥发油,以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测定催情散中挥发油成分及其相对含量。另取当归、香附、淫羊藿等药材作为对照,用相同方法提取并测定其挥发油成分。将催情散中挥发油与当归、香附、淫羊藿等药材中挥发油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催情散中挥发油成分主要为茴香脑(13.37%)、香附子烯(4.54%)、(+)-β-selinene(2.11%)、棕榈酸(1.77%)等,其中茴香脑归属当归,香附子烯、(+)-β-selinene归属香附,棕榈酸归属淫羊藿。GC-MS可快速有效分析催情散中挥发性成分,为该药的成分研究以及质量检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探明不同品种宽皮柑橘果肉的特征性香气物质,以芦柑、温州蜜柑、红桔、瓯柑、砂糖橘的果肉为研究对象,基于GC-MS共分离鉴定出65种香气物质,其中d-柠檬烯含量最高占56.34~85.98%。采用香气活性值法和主成分分析法,确定温州蜜柑的特征香气物质为反式-β-罗勒烯、(E)-2-壬烯醛、橙花醛、香叶基丙酮,红桔为香叶醛、(-)-4-松油醇、α-萜品烯、辛醛、α-萜品醇、芳樟醇、β-香茅醇、β-月桂烯、?-萜品烯,瓯柑为顺式-β-罗勒烯、d-柠檬烯、β-水芹烯,砂糖橘为β-香茅醛、癸醛、紫苏醛、(E)-2-己烯醛,而芦柑仅有α-金合欢烯。这些特征香气性物质的差异,形成宽皮柑橘独特的风味特征。  相似文献   

18.
南美蟛蜞菊挥发油的抑菌活性及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研究南美蟛蜞菊挥发油对畜禽、水产养殖中常见致病细菌的抑菌效果。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南美蟛蜞菊挥发油,研究测定了其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葡萄球菌、沙门氏菌、耶尔森氏菌、鳗弧菌、嗜水气单胞菌的抑制效果,并用GC-MS分析了其化学成分。结果表明,南美蟛蜞菊挥发油对7种供试菌种都具有显著的抑制效果,且随着挥发油浓度的增大,其抑菌活性增强;利用气相-质谱联用法(GC-MS)从南美蟛蜞菊挥发油中鉴定出了48种组分,主要含有庚烷(1,3,3-三甲基-三环(2,2,1,0(2,6))、3-蒈烯、α-水芹烯、氧化石竹烯和丁香烯等。  相似文献   

19.
文章运用文献分析方法,综述了藏药熏倒牛主要活性成分及含量的研究进展,结果显示,国内外研究者从藏药熏倒牛中已分离鉴定出黄酮类、苯丙素类等7类化合物105种,其中主要活性物质有β-石竹烯、甘香稀、β-榄香酮、2-(3′,4′-dihydroxy-phenyl)-1,3-benzodioxole-5-aldehyde、木犀草素、伞形花内酯-7-O-β-D-葡萄糖苷、槲皮素、伞形花内酯、山羊豆碱、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5,7,3′-三羟基-8,4′,5′三甲氧基黄酮、木犀草素-7-葡萄糖苷、β-谷甾醇等13种。研究者通过MCI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HPLC分离等技术,测定了伞形花内酯-7-O-β-D-葡萄糖苷、2-(3′,4′-dihydroxy-phenyl)-1,3-benzodioxole-5-aldehyde、β-石竹烯、木犀草素等10种主要活性物质的含量。截止目前,藏药熏倒牛药材化学质量控制标准尚未建立,对具体靶向活性成分及药理作用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旨在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机法对5种植物提取物进行成分分析,并采用试管倍比稀释法研究其对猪大肠杆菌、猪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外抑菌效果。结果表明,5种植物提取物的共有成分和主要成分为洋芹脑、吉马烯D、β-石竹烯、胡椒酮、α-蒎烯、4-萜烯醇、天然维生素E,且其对猪两种致病菌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其中广西华山蒟提取物杀菌效果最好。结论是5种植物提取物对猪两种致病菌呈现较好地体外抑杀效果,可能是因为其含有洋芹脑、吉马烯D、β-石竹烯、胡椒酮等活性抗菌成分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