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磁固相萃取的萃取原理和磁性吸附剂的制备方法,综述了乳及乳制品安全检测的常用方法及近5~6年磁性固相萃取在乳及乳制品安全检测中的最新进展.当前磁性固相萃取在乳及乳制品安全检测中主要应用于抗生素残留、真菌毒素、持久性环境有机污染物、塑化剂等检测.常用的色谱法、质谱法和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方法对进样样品要求高,且前处理复杂.磁性固相萃取作为前处理方法可以通过施加外部磁场将目标分析物从大体积样本中分离出来,检出限低,回收率适宜,操作方法简便,过程快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阐述引导提示法的基本环节及其在乳与乳制品检测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并就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3.
随着嗅觉传感器技术的发展和粮食检测方法的要求,电子鼻技术在粮食储藏与加工方面得到了研究和应用。电子鼻由气敏传感器、信号处理和模式识别系统等功能器件组成,利用气体传感器阵列的响应图谱对气味物质进行检测。本文主要阐述了电子鼻技术在储粮品质检测方面的应用,分别从储粮微生物检测、储粮害虫检测、储粮新陈度检测三个方面作了详细叙述,并指出了电子鼻技术在储粮品质检测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对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电子鼻在粮食储藏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子鼻是一种新颖的仿生系统,通过模拟人的嗅觉来分析、识别挥发性气味,具有分析速度快、不破坏样品等特点,在许多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介绍电子鼻分析技术的原理、特点和分析程序,综述电子鼻在粮食储藏过程中判别品质、霉变、虫蚀等方面的应用进展情况,并展望了电子鼻技术在粮食品质判定方面有待发展的前景。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电子鼻系统在花香型红茶加工过程中的应用,利用电子鼻对花香型红茶加工过程包括做青、揉捻、发酵、干燥等阶段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W2W,W5S,W1W,W1S为花香型红茶特征风味的主要识别传感器,且电子鼻传感器响应值的变化与香气浓度感知情况基本符合。主成分分析、线性判别式分析、传感器载荷分析结果表明,花香型红茶加工过程中风味变化较大,电子鼻系统能够将各阶段样品区分开来,且有一定变化趋势。因此,电子鼻系统可用于花香型红茶加工过程中的无损检测,有助于推进茶叶加工的标准化进程。  相似文献   

6.
乳过氧化物酶是存在于动物乳中的一种天然抗菌物质,广泛用于乳、乳制品和肉制品的保鲜中.此外,乳过氧化物酶的药用价值和其他价值正被开发出来.乳过氧化物酶活性可作为巴氏杀菌效力和奶牛隐性乳房炎诊断指标之一,通过乳过氧化物酶检测方法,为相关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新型乳制品发酵酸驴乳的生理功能,酸驴乳的营养价值,及其维持肠道菌群微生态平衡的保健作用,分析了酸驴乳的发展现状和前景,为新品种发酵乳制品的研究,尤其是驴乳制品的研究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原料乳中的嗜冷菌及其产生的耐热性蛋白酶和脂肪酶是引起液态乳制品多种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阐述了嗜冷菌及其耐热性酶的概念及特性,论述了嗜冷菌及其耐热性酶对液态乳制品品质的影响,并对嗜冷菌的检测方法及控制措施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研究低温储存原料乳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情况及其产毒情况,为原料乳的安全储存提供依据。将新鲜原料乳和人工污染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原料乳经16℃和20℃培养38h后,进行菌落总数、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肠毒素的测定。结果表明,品质合格的原料乳在实验模拟的低温储存过程中,未检测出金黄色葡萄球菌产肠毒素。但是金黄色葡萄球菌仍然是乳制品中主要的致病微生物,可以通过低温储存控制其危害程度。  相似文献   

10.
电子鼻在食品风味分析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子鼻技术是一种风味分析的新技术,近年来在食品领域得到了快速发展。介绍了电子鼻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及其特点,综述了电子鼻在食品风味分析中的研究进展,着重介绍了电子鼻在风味突出的食品方面的分析应用。  相似文献   

11.
乳制品因原料奶污染及产品生产过程控制不严,极易污染大肠菌。从68个常见乳制品和工业产品的大肠菌群阳性样品(包括冷饮、奶粉和酸奶)中分离得到了143株菌,通过对分离菌株进行的生理鉴定试验,确定筛选出108株疑似大肠菌,生化鉴定试验最终确定45株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15株弗氏柠檬酸杆菌(Citrobacter freundii)、23株肺炎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pneumoniae)和21株阴沟肠杆菌(Enterobacter cloacae)。基本明确了乳制品中受污染的大肠菌群种类及受感染的比例,对今后建立乳制品中大肠菌群快速检测方法和对生产、品控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乳制品饮料中的山梨酸、苯甲酸、糖精钠、甲基香兰素和乙基香兰素的方法,通过加入适量的沉淀剂除去样品中的蛋白质,采用C18色谱柱分离,以甲醇+乙酸铵溶液(0.02 mol/L)(20+80)为流动相,用紫外检测器在230 nm波长处检测5种添加剂。5种添加剂的回收率为79.4%~101.3%,相对标准偏差为0.2%~4.2%,糖精钠、苯甲酸、山梨酸、甲基香兰素的检出限为0.04μg/g,乙基香兰素的检出限为0.08μg/g,该方法适用于乳制品饮料中这5种添加剂的同时测定。  相似文献   

13.
美国奶业新特点、新趋势及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奶业发展历史悠久,其生产端、消费端乃至流通贸易方面长期积累的丰富经验,对中国奶业振兴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笔者对2000年以来美国奶业生产、价格、消费、贸易等方面所呈现的新特点进行分析,对奶业相关的支持政策及其变化趋势进行梳理。研究发现,近年来,美国奶牛场数量向北部和西部集中,500头以上规模化牧场成为主流,奶牛存栏增加;技术进步推动奶牛单产突破10 t,生鲜乳产量接近1亿t。基于分级定价的乳成分定价机制不断完善,近5年生鲜乳价格低位运行,2019年快速复苏。乳制品加工业向龙头企业集中,奶酪是主要加工产品。乳制品消费逐年增长,年人均消费量达292.90 kg,奶酪是主要增长点且增速加快。乳制品贸易波动增加,出口目的地集中在北美、东亚和东南亚地区,品类以奶粉、奶酪和乳清为主。奶业产业支持政策广泛涵盖生产、消费、贸易等各环节,各政策间功能互补、协调配套,形成了强大的政策合力与综合效能。美国奶业在产业组织、运行机制、政策配套等方面的经验与做法,对推动完善中国奶业利益联结机制、优化生鲜乳价格形成机制、完善奶业支持政策体系和培育乳制品消费习惯等方面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牛乳中主要过敏原酪蛋白、β-乳球蛋白及α-乳白蛋白的结构、性质及其过敏原表位,阐述了牛乳过敏(CMA)的主要发病机理,重点对牛乳蛋白改性的研究现状作了详细介绍,以期对开发无过敏或低过敏的乳制品起到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肉品风味物质组成及含量的研究对评价肉品质量、鉴别肉品掺假、改进肉制品加工工艺及提高肉制品价值均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关于肉品风味物质检测技术众多,包括高效液相色谱、电子鼻、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气相色谱嗅闻技术,这些技术具有各自的优势。通过对常用的风味物质检测技术的工作原理、应用、优缺点等方面展开阐述,以期对相关研究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6.
日粮不饱和脂肪酸对乳脂CLA合成的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CLA是一组18碳二烯酸结构和位置异构体的总称,反刍动物产品(尤其乳制品)中CLA含量丰富,是人类天然食物中CLA主要来源,是唯一具有抗癌作用的动物源脂肪酸,已成为最近几年的研究热点。在此,从日粮不饱和脂肪酸对乳脂CLA的生物合成的影响及调节机理方面作了概述。  相似文献   

17.
为了保证消费者的利益和食品质量,食品产地来源鉴别和质量鉴定十分重要。代谢组学以质谱、核磁共振等技术为检测平台,研究细胞及体系中小分子代谢物,能够更好地反映环境对食品组成成分的影响。本研究概述了代谢组学在非天然食材的鉴定和欺诈行为认证上的应用,并详细介绍了代谢组学研究的一般流程,着重阐述了代谢组学技术在食品鉴定中的应用现状,包括茶和咖啡的检测、牛奶和乳制品、肉、鱼和海鲜的检测、蔬菜和水果的检测,结果助于促进代谢组学技术在食品认证及特征鉴定中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