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应用蒸发蒸腾计算原理,求算了北京地区九个县(区)的玉米生育期的潜在蒸发蒸腾量及逐旬及全生育期的需水量。计算了玉米各主要生育阶段的日耗水强度及需水量。结合需水与降水重点讨论了以顺义、通县为代表的北京平原地区和以延庆为代表的北京山区的玉米需水规律及应采取的相应的生产措施和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豫西旱地夏玉米农田水分动态变化及平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1992 ̄1995连续4年的夏玉米农田土壤水分动态、水分平衡试验,研究了豫西旱地夏玉米田水分动态规律、需水规律及水分盈亏状况。结果表明:本区夏玉米田多年水分变化有4个阶段;夏玉米的需水量为369mm,4年试验水分满足率平均83.4%,常年(30年资料)水分满足率为99.4%,个别年份及生育阶段水分亏缺严重,在豫西是否种植应根据降水年型,特别是根据当年的底墒情况及夏玉米生育期间降水预测量来决定。  相似文献   

3.
根据1992~1995连续4年的夏玉米农田土壤水分动态、水分平衡试验,研究了豫西旱地夏玉米田水分动态规律、需水规律及水分盈亏状况。结果表明:本区夏玉米田多年水分变化有4个阶段;夏玉米的需水量为369mm,4年试验水分满足率平均83.4呢,常年(30年资料)水分满足率为99.4%,个另11年份及生育阶段水分亏缺严重,在豫西是否种植应根据降水年型,特别是根据当年的底墒情况及夏玉米生育期间降水预测量来决定。  相似文献   

4.
作物系数-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法是作物需水量计算最普遍采用的方法。作物系数作为该方法的重要参数,它的确定已成为作物需水量研究的关键问题。依据2005-2007年3年田间试验资料,利用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了关中地区大豆全生育期间参考作物蒸散量,并利用农田水量平衡方程及土壤水分胁迫系数计算了作物实际蒸发蒸腾量,由此计算了大豆各生育阶段的作物系数,并分析了大豆作物系数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关中地区大豆全生育期间参考作物蒸散量平均为498.4 mm;大豆作物系数全生育期平均为0.89,在开花~结荚阶段最大,平均为1.26,其次为结荚~成熟阶段,平均为1.04,播种~幼苗阶段最小,为0.29;在关中气候背景下,大豆作物系数与>10℃积温具有较好的二次多项式关系。  相似文献   

5.
利用1980—2014年鲁中地区气象资料和夏玉米生育期资料,采用Penman-Monteith模型和单作物系数计算夏玉米各生育阶段需水量,利用美国农业土壤保持局推荐方法计算有效降水量、水分盈亏系数(CWSDI)和灌溉需水量,分不同生育期进行时空变化分析探讨。结果表明:近35年来,鲁中地区夏玉米全生育期和各生育期需水量均随时间变化呈减少趋势,拔节—抽雄期是需水量最大的阶段,随时间变化减少幅度最大,全生育期需水量主要空间变化规律一致,减少强度中心在中北部地区。全生育期和各生育期有效降水随时间变化呈增加趋势,2003年是突变增加的开始年份,全生育期增加强度中心在南部山区,拔节—抽雄期增加强度中心在中部平原。全生育期CWSDI随时间变化呈增加趋势,拔节—抽雄期增加幅度最大,自南向北递减。为满足夏玉米需水要求,全生育期平均灌溉需水量228 mm,拔节—抽雄期是灌溉需水量最大的阶段,随时间变化呈减少的趋势,减少强度中心在中部地区。研究结果可为鲁中地区夏玉米干旱监测评估、适时灌溉和提高水分利用效率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6.
杜海河 《河南农业》2014,(15):38-39
<正>玉米植株高大,生长茂盛,生育期间多处于高温季节,故玉米需水量大。一般只靠降雨难以满足其生育需要,要充分发挥玉米高产潜能,必须实行科学灌水。一、玉米的需水特性(一)玉米生育期耗水量和阶段耗水量玉米一生每667m2需水200m3以上。在不同的生育时期,由于植株大小、田间覆盖程度不同,叶面蒸腾和株间蒸发的比例大小不一,其需水量表现出阶段性变化。以夏玉米为例,表现为:从播种到出苗,需水量较少,约  相似文献   

7.
《山西农业科学》2017,(10):1651-1654
以2010—2015年6个完整小麦生育期的田间试验数据为材料,采用情景分析方法,运用CERES-Wheat模型分析了晋中地区冬小麦需水量与产量的关系以及小麦蒸散量、土壤蒸发量与产量的关系,比较不同生育期需水量和产量的最佳预测模型。结果表明,该模型对冬小麦生长季的大田蒸散量预测较为准确;晋中地区小麦生长期灌溉水和土壤水的需要量为318 mm;在计算山西省中部地区多年平均蒸散量值和降雨量差值的基础上得出,该地区小麦返青期、拔节期和灌浆期小麦平均需水量分别为250,310,343 mm。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定量评估干旱灾害对旱区冬小麦造成损失的方法,以山东省莒县为例,利用1981—2010年莒县三十年气候整编资料以及历年冬小麦生长发育期、土壤水分观测资料,运用FAO PM公式,对气象行业标准《小麦干旱灾害等级》中冬小麦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可能蒸散量、需水量、水分亏缺率进行求算,对小麦不同生育阶段作物系数表(Kc)中后期阶段的发育期、Kc的界定取值以及有关计算公式等进行订正应用研究。结果表明:小麦生育期间各生育阶段总可能蒸散量518.741 mm、不同作物系数小麦总需水量466.393 mm,平均作物系数总需水量440.93 mm,进而求算的阶段水分亏缺率符合实际,效果良好,用水分亏缺率作为评估干旱对冬小麦造成损失的方法可取,可以满足依据水分亏缺率对小麦产量的预报评估需要,可为基层和各级科研人员掌握和了解小麦干旱灾害评估方法提供切实可行的参照依据。  相似文献   

9.
笔者以辽宁省为例,利用1981~2002年间18个代表站点常规气象资料与土壤湿度观测资料,建立了不同供水条件下农田蒸散量的模拟模型,计算了自然条件下的农田蒸散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辽宁省农田蒸散量年内呈单峰形变化,峰值出现在玉米抽雄开花期。农田蒸散量区域分布中间高四周低,趋势与自然降水分布不一致。农田蒸散量年际间呈波动性变化,多水年农田蒸散量明显高于正常年,90年代辽宁中部、辽东、辽南、辽北地区农田蒸散量呈逐年上升趋势,辽西地区农田蒸散量呈逐年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黄土高原旱薄地区春玉米生长期间各生育阶段土壤速效养分和玉米植株吸收养分的连续测定,以二者之和反映各生育阶段的土壤供肥总量,总结了该地区土壤供肥的一般规律,并对土壤动态供肥的部分原因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对该地区春玉米的生产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1.
以TM数字影像为信息基础,采用人机交互判读的分析方法,对吉林省水土流失状况进行遥感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揭示了吉林省不同类型水土流失特点:吉林省水土流失面积31 519.6 km2,分为水蚀和风蚀2种类型。水蚀主要分布在吉林省中东部地区,侵蚀强度由中部到东部逐渐减弱;风蚀主要分布在吉林省西部地区,侵蚀强度由西南向东北逐渐减弱。通过1985,1995,2000年3次遥感调查数据对比分析,吉林省水土流失面积总体呈下降趋势,但发展极不均匀,强度侵蚀面积下降速度快,中轻度侵蚀面积下降速度慢;水蚀面积下降速度快,风蚀面积下降速度慢,而且风蚀范围自西向东有逐渐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城镇再生水灌溉后重金属对作物的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海 《山西农业科学》2014,(4):370-372,390
在城镇再生水解决农业用水缺少的同时,伴随产生的由于再生水灌溉引起农作物中重金属的食品安全问题值得重视。经过2 a再生水灌溉冬小麦中重金属含量的研究,结果表明,再生水水质较好,符合农业灌溉用水;灌溉后对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影响不大,认为用再生水对作物进行短期灌溉不影响土壤环境安全,且再生水灌溉后作物重金属含量低于相应食品卫生安全标准,可以放心食用。  相似文献   

13.
吉林省水土流失敏感性分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人类活动影响范围逐渐扩大,吉林省各地区对水土流失的敏感性日趋强烈。该文基于GIS技术的空间分析功能,通过对影响水土流失敏感性的降水侵蚀力、植被覆盖、地形、土壤以及GDP和人口密度等指标的分析,提出了水土流失生态敏感性方程,并对吉林省进行了水土流失生态敏感性分区,以期为区域生态环境的治理与建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土壤微团聚体的组成反映了土壤物理性质的好坏,密切影响着土壤的保水、供水性能,是评价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基于吉林西部苏打盐渍土壤改良的微咸水淋洗试验,研究了微咸水淋洗前后土壤微团聚体组成的变化和分形维数特征。结果表明,微咸水淋洗能够增加土壤中大于0.050mm微团聚体的数量,减少小于0.001mm微团聚体的数量,具有明显的团聚作用;微咸水淋洗区的土壤微团聚体分形维数下降,且与土壤容重呈极显著的相关关系,可以作为衡量土壤物理性质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5.
水匮乏指数及其在东北地区水安全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安全问题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已纳入综合安全的范畴,英国生态与水文中心针对水安全评价问题提出的水匮乏指数可以对地区水安全状况进行评价。通过对东北地区2009年水资源匮乏指数的计算,发现黑龙江省水匮乏指数最高,吉林省水匮乏指数最低,其水安全状况最差,需要从提高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人口受教育程度、控制化肥用量、增加水土流失治理面积、提高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保障水资源安全体系建立。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遥感技术对吉林省水蚀情况进行调查,通过卫星影象目视解释85个土壤水蚀图斑资料,运用线性模型理论,对吉林省各地区的水蚀规律进行了综合研究,得到了下垫面各因素对水蚀量指标的侵蚀模数、侵蚀深度和侵蚀速率的正规方程解,找出了影响吉林省水蚀量的主导因素。通过分析揭示了下垫面各因素对水蚀量的影响程度,为吉林省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冀西北坝上高原莜麦生育期间降水特点和旱地土壤水分周年变化规律,在旱棚控水条件下,研究了莜麦需水规律。结果表明,本区6月中旬是稳定干旱期;40cm以下土壤水分作物利用不充分;拔节到孕穗期是莜麦水分敏感期和高速耗水期。本文提出了促根下扎深层摄水和调整播期使需水敏感期与稳定干旱期错位、高速耗水期与雨季重合是提高莜麦产量的技术关键。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引入国内外优良水土保持树种200余种进行对比选优研究,得到I-45杨[Populusxeuramerican(Dode)GuinierCL.“I45/51”),火炬树(Rhus,typhinaL.),白腊(FraxinuschinensisRoxb,),刺槐(RobiniaPseudoacaciaL.),白榆(UlmuspumilaLinn.),沙棘(HippophaerhamnoideSL.),刺榆(Hemipteleadavidii)等树种,为速生丰产、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的优良树种。其中I-45杨和火炬树已在我省广泛推广,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以吉林省水蚀区为研究区域,测定了不同土壤类型区内耕作土壤的基本性状特征,并采用Wischmeier和Smith关系式计算了土壤可蚀性因子(K值)。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耕作土壤的K值与土壤有机质含量、砂粒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粉砂粒含量和N1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不同土壤类型间的K值分布特征:黑土黑钙土白浆土暗棕壤。  相似文献   

20.
为掌握全县茶叶生长的土壤和灌溉水环境质量,明确安溪茶产业未来的拓展战略与发展方向,2009年在安溪县茶叶主产区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茶园设立3个监测点,对监测点土壤和灌溉水的重金属污染物含量进行检测,并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3个监测点茶园的土壤和灌溉水环境均未受到重金属污染,全部达到清洁水平。以此,表明安溪茶叶主产区的土壤和灌溉水环境质量都能满足发展无公害茶叶生产的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