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本文主要阐述了湄潭县稻鱼共生系统在防治农业污染面源方面的探讨与分析。通过实践证明,稻鱼共生系统(本文的“鱼”是水产生物的统称)可极大地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从根本上有效解决农业生态环境中的面源污染,实现农业节能减排,保持稻田良好的生态资源,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湄潭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稻鱼共生是一种能够改善农田生态环境、提高稻田能量和物质利用效率的现代生态农业生产模式。 近年来,我国在稻鱼共生生态种养的理论研究和技术推广等方面取得了较大进步。研究表明,该模式在化肥农 药减量、稻田增产增效、土壤和水体改良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可以有效保障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减少 面源污染,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广东省稻鱼共生生态种养模式的推广面积仍然较小。 主要阐述了广东省稻鱼共生生态种养模式的发展概况,在广东省发展该模式具有自然资源优势,指出广东省稻 鱼共生生态种养模式存在应用面积少、产量低、技术研发和推广滞后、水肥管理落后、适宜于该模式的水稻品 种和田鱼品种较少以及机械化和智能化技术缺乏等问题。该模式在广东省具有十分广阔的市场前景,提出未来 广东省应该加强政策支持,引导产业发展;强化关键技术支持、完善技术规范和推动三产融合,促进乡村振兴 等对策建议,以期为促进广东省稻鱼共生生态种养的发展提供科技指导。  相似文献   

3.
稻鳖共生效益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衢州市衢江区选择适宜的稻田,经过3年的试验发现稻鳖共生是一种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生态型种养方式,是一条生态循环的新路子.利用共生系统,不仅能提高了农田的利用率,使农民增产增收,而且能有效减轻农业面源污染对环境的压力.  相似文献   

4.
稻鱼共生,顾名思义是指稻鱼在同一环境中同时生长,从而获得稻鱼双丰收.其特点是在稻田里养鱼,以稻田杂草和害虫为鱼饵,再以鱼粪为水稻肥料,形成"稻鱼共生"系统.  相似文献   

5.
稻作系统对淡水养殖池塘富营养化的修复效应及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鱼共生系统作为我国首个被列入联合国农业组织的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在国际上有着显著的地位。这是因为稻鱼共生系统对于提高水稻产量、改善土壤环境、提高土地利用率等多方面有着积极作用。浙江省青田县是我国长三角地区有名的农业示范区,保留了原始的稻鱼共生系统,因此,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稻鱼共生系统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试点地区。该地区依靠稻鱼共生系统进行农业生产,稻鱼共生系统对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和平衡的能力,因而对于修复淡水养殖池塘富营养化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探讨了长三角区域稻作系统对淡水养殖池塘富营养化的修复效应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张玉臣 《吉林农业》2013,(3):250-250
我国稻田养鱼有悠久的历史,早在三国时期,就有稻田养鱼的记载。近年来,在传统的稻田养鱼基础上,各地根据稻、鱼共生理论,采用合理的技术措施,稻田养鱼优势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挥,技术有了进一步的提高,成为我国农村最大面积的立体农业模式。发展稻田养鱼能收到"稻田养鱼鱼养稻,水稻增产鱼丰收"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传统农业回顾与稻渔产业发展思考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对传统农业的深入理解无疑有助于对农业现代化的推进。稻渔共生产业作为优秀传统农业的典范,对于推进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与可持续发展和世界稻渔共生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本文从人类文明发展历程,尤其是中国传统农业文明发展历程的回顾切入,简要介绍了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概念、内涵、实施及意义,并以传统稻鱼共生系统为例,深刻分析其传衍数千年的科学机制,讨论了稻渔共生产业发展面临的技术挑战及未来发展战略。研究指出,农耕文明的核心理念在华夏文明发展过程中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而于20世纪60年年代初期兴起并不断强化的石油农业则可能存在包括农业生物多样性简化、农用化学品依赖、生产成本增高、资源竞争激烈、环境压力增大以及这些工业化的现代农业对发展中国家传统农业产生的不对等的利益竞争和负面影响显而易见。在政府政策激励以及来自科技工作者、技术人员和从农者的共同努力下,从中国优秀传统农业的典范传统稻鱼共生系统逐渐衍生、演变形成的稻渔共生生态种养产业在提高水土资源利用效率、丰富稻田产出、提高农民收入、减少面源污染等方面独具优势。研究表明,相关从业人员需要高度关注现阶段稻渔共生产业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诸如模式选用、景观与农业生物多样性布设、种养协调、肥力调控、产品营销等技术细节问题并加以用心对待、科学掌握。因此提出,未来稻渔共生产业的发展还需要解决农艺机械化、投施精准化、农事省力化等新挑战,并呼吁学界、业界和政策制定部门等聚焦合力解决。  相似文献   

8.
在稻田养鱼、稻鱼共生的基础上,将河蟹养殖引入稻田,建立鱼—蟹—稻共生系统,旨在进一步利用稻田水体和空间,更好地控制稻田病虫害,提高稻田养殖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9.
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遏制农业面源污染,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是当前农业生产需解决的主要问题,稻虾轮作、共生模式一方面通过小龙虾觅食稻田虫草,使之转化为有机肥,减少了农药化肥施用;在该田建立生态沟渠,囤蓄降雨,减少农田排放,控制面源污染,调节田间水肥气热,促进水稻优质高产。另一方面,稻田丰富的食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小龙虾繁殖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条件,粗放型、纯生态的养殖保证了小龙虾的质量,这一模式具有较好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0.
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遏制农业面源污染,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是当前农业生产需解决的主要问题,稻虾轮作、共生模式一方面通过青虾觅食稻田虫草,使之转化为有机肥,减少了农药化肥施用;在该田建立生态沟渠,囤蓄降雨,减少农田排放,控制面源污染,调节田间水肥气热,促进水稻优质高产。另一方面,稻田丰富的食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为虾繁殖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条件,粗放型、纯生态的养殖保证了虾的质量,这一模式具有较好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1.
针对当前我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存在因机制不完备导致的治理信息安全隐患大、问题企业追责难、监管效率低下等问题,提出了基于区块链的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信息管理及监管机制。在探讨区块链与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系统结构协同和机制功能协同的基础上,搭建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Fabric联盟链框架体系,并从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信息管理和监管两个方面进行了机制创新。研究表明,区块链技术的创新应用将在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制度和模式上进行突破,保障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信息的安全性,促进相关利益主体行为得到有效监管,降低治理成本和复杂度,形成政府和农业生产经营主体间信息自由传递、流动的立体网络和治理逻辑。  相似文献   

12.
李华  郑慧玲  蒋溢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3):14281-14284
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三台县农业面源污染评价的指标体系,确定各指标权重,得出三台县面源污染程度的相应指数。结合三台县农业生产以及生活现状,对三台县面源污染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绵阳市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包括农用化学品投入量大,利用率低;畜禽养殖量大、粪污有效处理率低;农田废弃物产生量大,资源化利用还有差距。从综合配套治理技术尚不成熟,防治管理制度缺乏,农业生产与资源环境保护矛盾突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未形成良性循环几方面,分析了农业面源污染成因。最后提出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对策,包括加强法规建设,强化综合防治措施;实施农药减控工程,治理农药残留污染;实施化肥减量工程,加快土壤改良修复;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工程,实现废弃物资源化;实施畜禽养殖提升工程,建立畜牧生态产业体系;实施清洁生产工程,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积极推进重点流域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强化监测评估和预警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省的面源污染研究起始于二十一世纪,相对较晚。本文回顾了近20年黑龙江省面源污染的发展。从查阅的文献资料看,黑龙江省近20年关于面源污染的研究有农业面源污染研究、水环境污染调查研究、面源污染机理及模型研究等几个方面。总体来说农业面源污染研究比较多,农业面源污染的负荷研究、治理研究多在松花江流域;模型研究相对较少,机理研究较少;对于面源污染治理的新技术在黑龙江省也鲜少用到。因此搞清楚黑龙江省独特地形的农业面源污染负荷研究、面源污染机理研究、模型研究及面源污染治理新技术应用是黑龙江省面源污染今后研究的重点议题。  相似文献   

15.
随着点源污染排放得到较好的控制和治理,非点源污染成为水体污染的一个重要原因。非点源污染是相对点源污染而言的,它包括农业非点源污染和城市非点源污染,而我们通常所说的非点源污染指的是农业非点源污染。由于其分散性、隐蔽性、随机性、不确定性、广泛性、滞后性、模糊性和不易监测性造成了研究和控制的难度大。文中介绍了农业非点源污染的定义、来源、特征、危害,具体阐述了国内外农业非点源污染的研究进展和防治措施,并对农业非点源污染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王振旗  沈根祥  钱晓雍  朱江  朱英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5):20227-20229
以能够代表上海淀山湖流域农业生产特征和农业面源污染特征的大莲湖区域为研究对象,在区域农业面源污染特征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大莲湖及其主要入湖河段水质四季监测和分析,得出区域农业面源污染对水环境的季节性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大莲湖水系TN及COD季节变化与区域农业面源污染排放相关性不显著,而水系TP季节变化与面源污染TP季节排放相吻合,且与叶绿素a(Chl.a)值在四季均具有较好的相关性,说明区域TP污染物是影响大莲湖富营养化的限制性因素。由于区域TP在冬季、夏季和秋季80%以上来自于精养鱼塘排水,因此精养鱼塘TP污染物的排放控制应作为区域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来源和特征,总结了农业面源污染的负荷估算和评价方法,并提出控制与管理农业面源污染的对策,以期促进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  相似文献   

18.
了解国内近年来的农业面源污染领域研究现状,获取该领域目前研究的内容及热点重点,并借此预测中国农业面源污染研究领域未来的发展趋势。以2008—2019年CNKI(中国知网)中涉及农业面源污染的1000篇较有代表性的文献(其中包括核心期刊论文、硕士论文和博士论文)为基础,采用可视化分析方法,分析此领域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结果表明农业面源污染研究领域发文总量整体呈现上升趋势;高频词汇主要包括化肥、禽畜粪便和农户等。从时间线看,前期研究重点集中在污染的现状、目标地区的污染负荷、地表及地下径流的情况、化肥的使用量等方面,而后期,农业面源污染的防控防治、国家的控制政策、污染控制技术等作为高频词开始出现,表明国家对农业面源方面污染的防控越来越重视。本研究结果可以为中国农业面源污染的防治及政策制定提供一定的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9.
农业面源污染现状与治理对策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针对农业面源污染的危害和特点,对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技术和经济管理对策进行了较系统的分析。提出有效地控制农业面源污染途径是利用工程技术手段解决农村生活污水;利用有机农业方式解决化肥等污染;利用经济和政策手段实现环境资源有效配置。  相似文献   

20.
三峡库区(湖北)农业面源污染负荷、评价及预警系统是对全国第一次污染普查数据研究结果的应用。在明确该区域农业生产和农业面源污染现状的基础上,使用C#语言进行系统编程的实现,通过计算机将种植业源、畜禽养殖业源和农村生活源的有关参数进行污染负荷估算,并对各个县及乡镇的重点污染源和重点污染区域进行风险预测及预警,为政府宏观调控及各级乡镇单元制定农业面源污染防控对策提供支撑。该系统结合Mysql数据库,通过Winform界面将研究结果中的数据以图表、文字的形式显示出来,直观明了的突出农业生产及污染现状,准确地显示出各地区污染预警值,并且通过污染负荷估算为下一步农业生产调整做出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