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了解我国各省域间荔枝价格是否存在市场性以及荔枝产地之间横向关联价格传导机制,基于2012—2016年荔枝主产区广东省、海南省、广西区的荔枝收购价的日度数据,建立了向量自回归模型并基于该模型进行了格兰杰因果分析、脉冲效应函数以及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海南与广西的荔枝收购价之间存在着比较强的价格传导关系,广西荔枝收购价有助于预测海南的荔枝收购价,同样海南的荔枝收购价也有助于预测广西的荔枝收购价;而广东的荔枝收购价则不易受其他地区荔枝价格的影响,表现出较强的独立性。海南应该与广西建立荔枝价格联合预警机制,及时公布各地荔枝价格信息,加强市场监控与宏观调控,此外还应该促进荔枝在本地区的流通效率。  相似文献   

2.
荔枝是我国华南地区最重要的经济林果树之一,随着荔枝的大面积种植以及栽培品种的日益增多,荔枝病虫害的发生也日趋严重。综述近年来荔枝常见病虫害的种类、为害和防治措施,其中病害10种,虫害33种,为害严重的主要是荔枝霜疫霉病、荔枝炭疽病、荔枝毛毡病、蒂蛀虫和荔枝蝽等,同时对荔枝病虫害的防治进行简要的概述,以期为荔枝病虫害的识别、鉴定及防治提供参考,为荔枝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3.
荔枝保鲜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荔枝存在收获时间短、采后果皮褐变严重、耐贮运性差等特点,对荔枝的生产与销售极为不利。因此,掌握荔枝采后的生理变化规律,探索荔枝的贮藏保鲜技术成为当前研究的重点。文章主要从荔枝的结构、采后生理特性、果皮褐变等方面综述荔枝保鲜机理的研究进展,分析目前比较常用的荔枝贮藏保鲜技术,总结荔枝保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荔枝保鲜研究的方向及对策。  相似文献   

4.
荔枝、龙眼主要害虫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是荔枝、龙眼的主要生产国,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福建、海南、台湾等省区,种植历史悠久。由于大面积集约化种植,导致虫害问题日趋突出。福建省荔枝、龙眼害虫发生多集中于4~10月份,笔者就福建省荔枝、龙眼严重发生的害虫按月份逐一调查统计,并提出相应防治对策。1主要害虫及其为害特点1·1种类各月份发生的害虫如表1所示。表1各月份发生的害虫月份主要害虫4荔枝蝽龙眼角颊木虱白蚁5荔枝蝽龙眼角颊木虱荔枝瘿螨白蚁6荔枝蝽龙眼角颊木虱荔枝蒂蛀虫荔枝尖细蛾荔枝瘿螨白蚁7荔枝蒂蛀虫荔枝尖细蛾荔枝瘿螨龙眼亥麦蛾白蚁8荔枝蒂蛀虫荔枝尖…  相似文献   

5.
采用信宜市1954~2006年的平均逐月气温、降水、日照资料,利用带通滤波、线性倾向估计、突变M-K检验和小波分析等方法对信宜市气候变化与荔枝单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荔枝生长季平均气温越高,荔枝气象单产越高;而荔枝生长季降水偏多反而不利于荔枝气象单产增加;荔枝生长季日照充分有利于荔枝增产。未来几年荔枝生长季平均气温仍会偏高,但降水偏多、日照减少。总体来看,适当采取防水措施,充分利用日照资源,荔枝气象单产有望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四川泸州2004~2011年荔枝产量与同期光、温、水等气象条件的对比发现,泸州荔枝产量丰歉与荔枝结果母枝的生长发育、花芽分化、开花以及果实发育等不同生长阶段的气象条件密切相关。深入分析气象因子与泸州晚熟荔枝生长发育的关系,找出制约泸州荔枝丰歉的气象指标,在未来荔枝种植布局和防御措施上,主动避开不利气象因子的影响,充分发挥泸州晚熟荔枝优势,提高荔枝产量。  相似文献   

7.
为探索岭南地区不同产区荔枝的营养品质特性及差异性,以海口、茂名、湛江、广州、惠州、汕尾6个荔枝主产区的8个荔枝品种为试验材料,测定单果重、可食率、Vc、还原糖、蔗糖、总酸、可溶性固形物、糖酸比8项品质指标,分析了不同品种、不同产区间荔枝品质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荔枝品种在单项品质指标上各有优劣,紫娘喜和糯米糍荔枝单果重和可食率分别最高,妃子笑荔枝Vc和还原糖含量最高,桂味荔枝蔗糖含量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不同品质指标存在相关性,主成分分析将8项品质指标综合为3个主成分,综合得分最高的是妃子笑荔枝。不同产地相同品种的荔枝品质指标也存在差异。海口、湛江、茂名3个产区妃子笑荔枝单果重、Vc、还原糖、蔗糖、可溶性固形物均无显著差异,但海口妃子笑荔枝可食率、糖酸比均显著高于湛江妃子笑;广州桂味荔枝的可食率、Vc和总酸含量均显著高于茂名桂味;在广州、惠州、汕尾3个产区糯米糍荔枝中,单果重、Vc、蔗糖含量最高的为惠州糯米糍。通过聚类分析将3个产区的荔枝分为了3类,每类所包括的荔枝均为相同的荔枝品种。研究结果将为荔枝鲜食品种的筛选及种植结构调整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广东荔枝生产特点主要有a.产区相对集中,茂名市是广东省荔枝主产区,占全省栽培面积46.03%、产量38.29%;b.主栽品种产能大,荔枝主产区茂名市白腊和黑叶两个主栽荔枝品种栽培面积占全市的80%,产量占全市的83.0%;c.荔枝产品上市周期短,黑叶荔枝从湛江市到荔枝北缘产区只有约2个月的上市期;d.荔枝生产单位户多规模小,如广东茂名根子镇荔枝栽培面积为0.41万hm2,荔枝生产单位有135户,每户荔枝栽培面积大都为几公顷,6.7 hm2以上属荔枝生产大户等.这些特点的存在会加剧行业竞争,在荔枝标准化栽培和生态型商品基地建设、荔枝采后工业化处理、荔枝生产经营制度创新等方面促使荔枝产业的升级,使荔枝产品朝向个性化产品和共性化产品两个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乐山古老荔枝资源的保护及开发利用提供技术资料。[方法]测定酸荔枝和白荔枝两种乐山古荔枝果实的品质及营养成分,并与引进品种大红袍比较。[结果]酸荔枝和白荔枝都属于小果型,果实近圆形,暗红色,比大红袍成熟略早。酸荔枝和白荔枝的单果重都与大红袍差异显著,可食率分别与大红袍差异极显著和显著。酸荔枝的Vc和可溶性总糖含量都高于白荔枝和大红袍,分别达31.13 mg/100 g、19.91%。2种古荔枝的可溶性蛋白和有机酸含量与大红袍差异不显著。[结论]乐山酸荔枝和白荔枝的可溶性总糖和Vc含量丰富,是很有价值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测广西荔枝资源花粉形态和大小,为进一步研究野生、半野生荔枝及荔枝栽培品种的遗传演化提供参考.[方法]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广西野生荔枝、半野生荔枝及荔枝栽培品种的花粉形态,计算花粉极轴长与赤道轴长比例P/E及内部差异大小(标准差).[结果]广西野生荔枝、半野生荔枝及荔枝栽培品种的共同特征是:花粉粒赤道面观为椭圆形或近圆形,极面观为钝三角形,具三孔沟,三沟在极面分离;野生荔枝花粉P/E显著大于半野生荔枝和荔枝栽培品种的花粉P/E(P<0.05),而半野生荔枝和荔枝栽培品种花粉P/E差异不显著(P>0.05);荔枝栽培品种花粉P/E与单果重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方程式为y=-74.553x+82.004.[结论]根据荔枝花粉P/E大小推测广西荔枝栽培品种是由野生类群和半野生类群向栽培品种发展而来.花粉形态不宜作为区分广西野生荔枝、半野生荔枝和荔枝栽培品种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徐光启所著《农政全书》《徐光启手迹》二书中包含了大量有关肥料与施肥技术的内容,其中既有徐氏对明以前农书中提及的肥料技术经验的吸收,也有徐光启本人在前人基础上亲身实验得出的新的成果与感悟。从内容上看,与前代相比,徐氏书中所载的明代肥料种类有了很大增加,肥料主要成分也发生了明显变化。徐氏所总结的明代施肥技术具有因地制宜使用肥料、根据作物选择不同肥料、注意施肥适量、基肥与追肥搭配施肥等特点。  相似文献   

12.
《荒政辑要》是清代前期诸多荒政著作中的重要一部,作者汪志伊是乾嘉年间著名官僚。该著是在一定的政治和社会因素作用下写成的,其问世以后曾多次再版,代表了清前期士大夫阶层对荒政的认知水平。  相似文献   

13.
《四库全书》是我国清代编纂的一部最大丛书,为保存这部丛书乾隆下令修建内廷四阁庋藏《四库全书》。文章介绍了各阁的建置及全书的庋藏、管理、散佚情况。  相似文献   

14.
邱志诚 《农业考古》2021,(2):171-176
南宋类书《类说》录有《茶录》一书,已有研究认为作者为蔡襄或曾慥,均误。通过其录文本身的"破绽",并与《绀珠集》所收《茶录》比较,可以确定其真正的作者是朱胜非。朱氏《茶录》作于绍兴五年至七年间,该书汇辑它书制茶、饮茶等方面术语,每一术语单独列为一个条目,在宋代茶书中别具一格,称得上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茶文化辞典。  相似文献   

15.
南宋学者陈仁玉生平及著作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芦笛 《古今农业》2010,(2):76-82
南宋学者陈仁玉撰有《菌谱》一卷流传于世,是目前所知世界上最早的关于大型真菌的专著。陈仁玉的生平及著作不见载于《宋史》,因此笔者在地方志、文集、诗话、丛书之中相关的零星史料基础上加以考索和综合,以期能勾勒出陈仁玉著作和生平的概况。  相似文献   

16.
乾隆三十八年开设“四库全书馆”开始编纂《四库全书》,历时十三年完成,先后共缮写七份分贮七阁,由于历次战乱多份被毁。本文作者在整理清宫遗存典籍时,发现故宫图书馆仍然留存有文渊阁、文津阁以及南三阁《四库全书》存本。对此,作者对这些书籍的留存原因及其特殊的文献价值一一进行了考校,且对研究《四库全书》的编纂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生物保鲜液常温荔枝保鲜的效果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生物保鲜液(fb313)主要是从真菌与放线菌等微生物菌种发酵液中提炼萃取的混合液产物品,用其稀释液(强化)对荔枝果实浸醮风干,在常(室)温30℃±5℃下贮藏保鲜.试验结果表明,室内相对湿度在80%左右,气(室)温高达30℃±5℃,理想保鲜效果即荔枝果实外壳呈鲜艳红色可达6 d;商品保鲜可食性效果在9 d左右;大于或等于15 d时,虽50%荔枝果实外壳呈褐色未见感染病斑,但荔枝果实内肉质开始溢汁或少量干缩并有异味,一般不宜食用.  相似文献   

18.
咏赞或配合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的名舞《白纻舞》表演的乐府歌诗———《白纻辞》盛行一时,在歌舞消亡后的宋元明清时期也同样受到诗人的青睐,拟辞不断。《白纻辞》可分为两类:拟篇乐府和赋题乐府。《白纻辞》在拟制过程中,呈现出较为复杂的情况,但也有规律可循,这就是复变规律,这也是乐府诗拟代过程中存在的普遍现象。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道光至光绪年间农书创作高潮为引导,以蚕桑类农书为例,进行了数量比较。从政府文化政策、科技进步、士人分化、撰写人的角度等四个方面,进行了社会背景的解释。最后对这一时期的蚕桑类农书进行了特征描述,展示了这一时期的农书新特点。文章最后得出了道光至光绪年间农书创作高峰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明清茶书进行了系统的整理,探讨了明清茶书的历史价值。指出明清茶书承前启后,对我国传统茶学做了多方面的总结,同时肇始了我国近代茶学。提出了应当重视和加强对明清茶书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