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明确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对水稻产量性状的影响,为植物生长调节剂在水稻增产上的应用提供参考,本试验以喷清水为对照(CK),设置单独施用海藻素以及以相同用量的海藻素分别与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复配,于水稻拔节孕穗期进行3次叶面喷施,比较叶面喷施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后水稻在产量、分蘖、株高以及地上部干重的差异。结果表明,施用海藻素后水稻产量提高9.4%~36.9%,主要表现在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和结实率的增加;海藻素与其他植物生长调节剂复配施用后的效果更好,较单独施用海藻素增产12.9%~25.1%,其中以添加海藻素和复硝酚钠处理增产最为显著,主要表现在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分蘖数和地上部干物重的增加;海藻素+胺鲜酯处理有利于提高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海藻素+芸苔素内酯处理可促进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分蘖数和地上部干物重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外源物质复配对低温胁迫下棉花生长及生理特性的调控效应,以棉花幼苗为试验材料,叶面喷施外源物质α-萘乙酸+脱落酸、α-萘乙酸+硝普钠、脱落酸+硝普钠、α-萘乙酸+脱落酸+硝普钠后,在4℃低温下进行处理,分别于处理0、24、48 h和恢复常温24 h测定棉花幼苗农艺性状和生理指标。结果表明:各外源物质喷施处理在低温胁迫前均不同程度降低棉花幼苗丙二醛含量,经低温胁迫后,喷施α-萘乙酸+脱落酸+硝普钠处理恢复常温24 h棉花幼苗鲜重较喷施蒸馏水对照显著提高了9.09%;在低温处理48 h时,喷施α-萘乙酸+脱落酸+硝普钠处理叶片丙二醛含量与喷施蒸馏水对照相比显著降低5.60%;恢复常温24 h时,喷施脱落酸+硝普钠处理和喷施α-萘乙酸+脱落酸+硝普钠处理叶片丙二醛含量较喷施蒸馏水对照分别降低了6.84%和8.17%,其中喷施α-萘乙酸+脱落酸+硝普钠处理叶绿素含量较喷施蒸馏水对照增加了6.16%。综上所述,喷施α-萘乙酸+脱落酸+硝普钠外源物质组合能有效缓解低温胁迫对棉花幼苗造成的伤害,减轻大田生产中低温冷害造成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3.
进行5%烯效唑20 mg/kg、30 mg/kg、40 mg/kg、50 mg/kg浸种和喷施秧苗试验,研究烯效唑对水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5%烯效唑20 mg/kg、30 mg/kg、40 mg/kg、50 mg/kg浸种与对照药剂对比,发芽率提高0.4%~8.1%、出苗率提高2.7%~5.7%;烯效唑浸种和秧苗喷施处理后,水稻植株矮化,基茎宽、叶片宽、单株白根数增加,分蘖提早2~4 d,多蘖,田间有效穗增加,产量增加,效果优于目前常用的多效唑。生产上推荐使用浓度以30~40 mg/kg为宜。  相似文献   

4.
超氧化物岐化酶模拟物(SODM)对大豆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试验以垦农4号大豆为试验材料,研究了SOD模拟物浸种、叶面喷施以及模拟SOD增效尿素的施用对大豆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SODM浸种增加了单株有效荚数和单株粒数,产量增幅达14.43%,极显著高于对照;R5期叶面喷施SODM后,单株有效荚数、单株粒数均有所提高,产量增产幅度为10.8%;2006年不同试验地点SODMU的产量较对照平均增产6.87%,2007年不同试验地点SODMU的产量较对照平均增产4.94%.  相似文献   

5.
用多效唑、甲哌鎓、复硝酚钠及其复配溶液对晋谷21号谷子进行浸种处理,分析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等方面的相关指标,研究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复硝酚钠对多效唑、甲哌鎓在调控谷子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增效作用。结果表明,50 mg/L多效唑与150 mg/L甲哌鎓对谷子幼苗有明显的"控上促下"的作用,且多效唑明显地抑制了种子的萌发;而6 mg/L的复硝酚钠对谷子的萌发、生根都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复硝酚钠对多效唑和甲哌鎓在谷子萌发和幼苗生长中具有显著的增效作用,其中,甲哌鎓(150 mg/L)+复硝酚钠(6 mg/L)复配液浸种,可显著提高种子的萌发率,促进根系生长,使植株矮化、根冠比增加,有利于谷子壮苗的培养,增强谷子的抗倒伏能力,有助于光合产物的积累,对提高谷子旱作栽培方面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直播甘蓝型油菜(华油杂9号)盛花期至荚果期对渍水胁迫的反应及渍后修复效果。结果表明,渍水使油菜植株根系生长受阻,根重远小于对照,植株下部黄叶增多、衰老加速;油菜功能叶片叶绿素SPAD值逐渐降低,MDA含量增加;根系活力下降;有效角果数、单株产量降低。渍水胁迫解除后喷施脱落酸、磷酸二氢钾、磷酸二氢钾+硼酸可有效改善渍害对植株生长的影响,增加根重;各喷施调控剂处理均使叶片叶绿素SPAD值缓慢回升;芸薹素内酯、脱落酸、胺鲜酯、硼肥及磷酸二氢钾可有效减缓细胞膜脂过氧化作用,降低丙二醛含量;胺鲜酯、复硝酚钠、磷酸二氢钾及脱落酸有助于根系活力的恢复;复硝酚钠、脱落酸、磷酸二氢钾+硼酸可有效提高单株产量,减缓渍害。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了明确叶面喷施矮壮素、多效唑、烯效唑对红小豆幼苗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影响。[方法]以黑龙江主栽红小豆主栽品种小丰2号为材料,采用沙培培养方法,设不同浓度矮壮素、多效唑、烯效唑叶面喷施处理。[结果]叶面喷施矮壮素、多效唑、烯效唑均可促进红小豆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的提高,并且不同调节剂作用效果与喷施浓度关系密切。[结论]生产中,矮壮素、多效唑、烯效唑较适宜的浓度分别为200、100、100 mg/L。  相似文献   

8.
1.8%复硝酚钠水剂调节番茄生长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蔬菜生产中为获得高产,推广使用各种叶面肥,为证明其对作物增产的效果及对品质的影响程度,我们于2006~2007年选择广西贵港市松田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的1.8%复硝酚钠水剂与旭化学工业(漳州)有限公司生产的1.8%爱多收水剂进行了对比试验。通过叶面喷施,分析该肥对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证明,1.8%复硝酚钠水剂用于温室番茄叶面喷施,  相似文献   

9.
通过设置25%多效唑30 g/亩、25%多效唑60 g/亩、5%烯效唑50 g/亩、5%烯效唑100 g/亩、20%多唑·甲哌鎓30 g/亩、20%多唑·甲哌鎓60 g/亩、钜控(微生物菌剂)100 g/亩、钜控(微生物菌剂)150 g/亩、CK(清水)9个不同化控剂及其用量处理,研究喷施不同药剂、不同剂量的化控剂对冬小麦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在返青期喷施化控剂均能降低植株高度,提高小麦抗倒伏能力;钜控(微生物菌剂)能明显促进穗部增长;化控剂处理穗粒数与对照差异不显著;除与25%多效唑的2个不同剂量处理呈显著差异外,其他药剂处理较对照均无明显差异;对照亩产最高,其次为5%烯效唑50 g/亩和25%多效唑30 g/亩;25%多效唑、5%烯效唑和20%多唑·甲哌鎓在增加剂量后,株高、穗长、结实小穗均不同程度减少;4种化控剂增加剂量后,产量均降低,减幅最大的为25%多效唑,最小的为钜控(微生物菌剂)。本试验条件下建议施用的化控剂及用量为5%烯效唑50 g/亩、25%多效唑30 g/亩和钜控100 g/亩。  相似文献   

10.
小麦叶面喷施化控剂是降低小麦倒伏风险、提高小麦产量的重要栽培措施之一。本试验以豫审小麦泛麦536为材料,探讨了叶面喷施烯效唑、多效唑、调节安、麦业丰等不同成分化控剂对小麦农艺形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泛麦536拔节初期叶面喷施烯效唑、多效唑、调节安、麦业丰4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均能有效降低小麦株高、穗下节长度、第一节长度,最高分别降低了3.7%、4.6%和8.0%;叶面喷施麦业丰(20%多唑·甲哌鎓),泛麦536产量显著增加2.2%。叶面喷施麦业丰在有效降低泛麦536株高的同时,对提高泛麦536产量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为探索出适宜于杂交中籼稻的配套机插育秧技术,提高水稻产量,在硬盘方式育秧的情况下,以水稻品种‘徽两优6号’为试验材料,采用烯效唑和落谷密度二因素试验,研究落谷密度对秧苗素质、栽插质量、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以及烯效唑的调控效果。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化控处理情况下,随着落谷密度的增加,秧苗素质逐渐恶化,表现为单株根系数量、百株干质量、茎基宽、根系活力迅速下降,叶片丙二醛含量急剧上升;各处理千粒质量、结实率无显著差异;在8 000~18000 grains·m-2密度范围内有效穗呈增加趋势,18 000~30 000 grains·m-2密度范围内呈减少的趋势,最终使产量先增加后降低,其中以18 000 grains·m-2产量最高。烯效唑对不同落谷密度的秧苗素质及产量存在显著的调控效果。用100 mg·L-1烯效唑浸种的同时于2叶1心时喷施150 mg·L-1烯效唑的处理效果最好,与对照以及只用100 mg·L-1烯效唑浸种相比,能显著提高秧苗素质和栽插质量,缩短大田缓苗期,显著增加有效穗数、穗粒数以及结实率,最终使产量显著提高。因此,针对江淮杂交中籼稻特点,采用100 mg·L-1烯效唑浸种的同时于2叶1心时喷施150 mg·L-1烯效唑并配合18 000 grains·m-2的落谷密度为较好的育秧方式,能保证较高秧苗素质和栽插质量,稳定千粒质量,增加有效穗数、穗粒数以及结实率,增加库容量及库容充实度,最终使产量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2.
为探索出适宜于杂交中籼稻的配套机插育秧技术,提高水稻产量,在硬盘方式育秧的情况下,以水稻品种‘徽两优6号’为试验材料,采用烯效唑和落谷密度二因素试验,研究落谷密度对秧苗素质、栽插质量、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以及烯效唑的调控效果。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化控处理情况下,随着落谷密度的增加,秧苗素质逐渐恶化,表现为单株根系数量、百株干质量、茎基宽、根系活力迅速下降,叶片丙二醛含量急剧上升;各处理千粒质量、结实率无显著差异;在8 000~18000 grains·m-2密度范围内有效穗呈增加趋势,18 000~30 000 grains·m-2密度范围内呈减少的趋势,最终使产量先增加后降低,其中以18 000 grains·m-2产量最高。烯效唑对不同落谷密度的秧苗素质及产量存在显著的调控效果。用100 mg·L-1烯效唑浸种的同时于2叶1心时喷施150 mg·L-1烯效唑的处理效果最好,与对照以及只用100 mg·L-1烯效唑浸种相比,能显著提高秧苗素质和栽插质量,缩短大田缓苗期,显著增加有效穗数、穗粒数以及结实率,最终使产量显著提高。因此,针对江淮杂交中籼稻特点,采用100 mg·L-1烯效唑浸种的同时于2叶1心时喷施150 mg·L-1烯效唑并配合18 000 grains·m-2的落谷密度为较好的育秧方式,能保证较高秧苗素质和栽插质量,稳定千粒质量,增加有效穗数、穗粒数以及结实率,增加库容量及库容充实度,最终使产量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3.
比较分析了1次和2次叶面喷施烯效唑对秋芝麻植株生长及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显示:叶面喷施烯效唑使秋芝麻株高变矮,始蒴高度降低,果轴长度变短,结蒴密度、单株蒴果数、每蒴粒数和千粒重增加,进而使产量较空白对照(CK)显著增加,且2次喷施的效果优于1次喷施的;秋芝麻1次和2次喷施烯效唑较CK分别增产11.10%和11.75%;叶面喷施烯效唑对上部蒴果的影响最为显著,上部蒴果的每蒴粒数和千粒重均较CK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4.
不同药剂处理对水稻结实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培两优210,湘晚籼10号和威优644为材料,于孕穗期分别喷施0.1mg/kg的脱落酸,100mg/kg的诱抗剂,100mg/kg复配硝酚钠,并以喷施清水作为对照,研究不同抗寒药剂对水稻结实率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药剂均能显著提高水稻受低温胁迫后的光合速率、叶片叶色值、改善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活性,最终显著提高水稻结实率和产量.但3种药剂处理对上述生理指标的影响存在一定差别.脱落酸和诱抗剂处理能有效稳定地提高水稻低温胁迫时的抗性,抗寒效果最佳.复配硝酚钠处理能在短期内对水稻的各项生理指标有一定的影响,但后效较短.  相似文献   

15.
比较分析了1次和2次叶面喷施烯效唑对秋芝麻植株生长及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显示:叶面喷施烯效唑使秋芝麻株高变矮,始蒴高度降低,果轴长度变短,结蒴密度、单株蒴果数、每蒴粒数和千粒重增加,进而使产量较空白对照(CK)显著增加,且2次喷施的效果优于1次喷施的;秋芝麻1次和2次喷施烯效唑较CK分别增产11.10%和11.75%;叶面喷施烯效唑对上部蒴果的影响最为显著,上部蒴果的每蒴粒数和千粒重均较CK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喷施生物微肥对小麦植株生长和产量的调控效应,以半冬性小麦品种郑麦379为供试材料,研究喷施生物微肥赛土丰(STF)、赛苗旺(SMW)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清水对照相比,STF处理和STF+SMW处理可显著促进冬小麦株高、次生根的生长,SMW处理和STF+SMW处理叶色较深,STF、SMW、STF+SMW处理均可有效防御病虫害。STF+SMW处理和SMW处理的穗粒数分别较对照显著提高12. 55%和12. 28%; STF+SMW处理和STF处理的千粒质量分别较对照显著提高13. 41%和12. 76%; STF、SMW、STF+SMW处理均可显著提高冬小麦产量,分别较对照提高4. 65%、6. 31%、18. 60%,且STF+SMW处理显著高于STF、SMW处理。说明在中后期叶面喷施赛苗旺对冬小麦穗粒数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种植前土壤喷施赛土丰可以提高冬小麦千粒质量,两者结合施用可以通过提高冬小麦穗粒数和千粒质量来提高产量,且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采用裂区试验研究劲丰谷德与多效唑对水稻叶色、植株性状、产量和抗倒性的影响。与对照相比,2种调节剂均能降低水稻株高,增大基部节间茎秆粗度与壁厚,增强抗折力,提高水稻抗倒伏能力;在产量结构中,劲丰谷德提高了水稻实粒数、千粒质量和产量,多效唑降低了实粒数和千粒质量,从而降低了产量。试验结果表明,多效唑能增强水稻抗倒伏能力,但降低了产量,劲丰谷德达到了增产与抗倒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水稻倒伏问题,给化控药剂在水稻生产中的合理使用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采用小区对比法,通过对烯效唑等四种化控药剂不同浓度的小区试验,研究化控药剂对水稻抗倒效果及产量结构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水稻拔节前喷施化控药剂15%多效唑WP和5%烯效唑WP能明显缩短水稻植株第二节间长度。15%多效唑WP会降低水稻结实率,造成减产,5%烯效唑WP对水稻的产量影响较稍小。总体看来,拔节前喷施5%烯效唑WP180g/ hm2对水稻株高控制效果较好且对产量影响小,可在生产实践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不同药剂对马铃薯晚疫病防效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在马铃薯生育期喷施不同药剂进行晚疫病防治效果分析,结果表明:在庄浪县东北部高寒阴湿区,喷施30%甲霜灵嘧菌酯悬浮剂1 000倍液和2.4%复硝酚钠·萘乙酸悬浮剂1 500倍液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效和增产效果均优于其余供试药剂,防效为85.64%,可使马铃薯产量达到36 957.58 kg/hm2,较对照增产18.82%。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烯效唑、多效唑对黄淮区油菜新品种秦优1699苗期和成熟期性状的影响,探索其在机械化生产上的应用,于6~7叶期(T1)、5~7 cm薹高期(T2)和以上2个时期T1+T2(T3),分别喷施80、160 mg/L烯效唑(C1、C2)和150、300 mg/L多效唑(C3、C4),以喷施清水为对照,研究其对油菜苗期性状、成熟期抗倒性状和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显示,①T1C1、T1C3可有效降低油菜幼苗薹高,使其叶片数增加,根茎变粗,有助于冬前苗期壮苗,提高油菜耐寒性;②各处理均能降低植株株高、有效分枝高度和倒伏指数,提高抗倒性;③烯效唑、多效唑处理可以降低千粒重,增加单株角果数,对每角粒数影响不显著,仅T3C1和T3C3处理单株产量显著高于对照;④T3C1、T3C3处理既可增加幼苗绿叶数、根茎粗,降低薹高,有助于培育壮苗,提升幼苗耐寒性,又可降低成熟期植株株高、有效分枝高度、增强抗倒性,提高产量.考虑到烯效唑的降解速度快于多效唑,使用安全性高,烯效唑在秦优1699上的使用效果略优于多效唑,建议生产上使用烯效唑,即用80 mg/L浓度烯效唑,在6~7叶期(T1)+5~7 cm薹高期同时喷施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