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3 毫秒
1.
山黄皮是一种珍贵的野生果类香料资源,目前多为人工驯化栽培,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由于缺乏相应的技术和优良品种,导致产量低,产品质量得不到保证等问题。对此,在栽培管理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山黄皮栽培技术的应用,规范园地选择、园地规划、种植、品种选择、果园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田间管理工作,提高山黄皮栽培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省是黑木耳栽培大省,发展前景看好,而近年来由于菌种混杂、退化,生产规模虽扩大,但产量有下降趋势,选育优良菌种是当前的主要工作。试验对分离于我国的14株野生黑木耳进行人工驯化栽培,对收集于黑龙江省的31个栽培品种进行春季栽培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从14株野生菌株中初步筛选出5个较优菌株;从31个栽培品种中初步筛选出13个较优品种,若以总产量为指标,仅有6个品种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3.
薹韭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薹韭栽培用工少、投资少、产量高、效益好,近年来种植面积呈上升趋势。但是根据调查,在生产中由于栽培技术不规范,创新栽培技术少,常导致抽薹率偏低,韭薹商品性状差,产量和效益有逐年下降的趋势。笔者根据多次试验和生产实践,利用规范栽培技术,结合创新生产技术,使薹韭抽薹早、抽薹率高、商品性状优良、产量高、效益好。近两年该技术已在河南、山东、江苏等地示范推广267hm^2。  相似文献   

4.
毛葡萄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光武 《广西园艺》2003,(3):J014-J015
毛葡萄是葡萄科葡萄属的东亚种群 ,落叶藤本果树。在桂西、桂北均有分布 ,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素有“毛葡萄之乡”之称 ,目前人工栽培和野生资源有6 6 7hm2 。笔者在生产第一线指导并种植毛葡萄多年 ,有所体会 ,现将其栽培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供读者参考。1 生物学性状1 1 果实经  相似文献   

5.
李希政 《食用菌》2016,(2):57-58
正桑黄的人工栽培仍处于零星栽培模式,人工段木栽培技术的推广需要同其它食药用菌一样,必然走规模化发展之路,才能更好的为广大消费者造福,才能真正体现桑黄的价值,彻底打破我国桑黄资源被国外疯狂掠夺的现状,让越来越多的人工栽培产品替代野生产品,从而实现野生资源的可持续化利用,达到资源保护的目的。因此,桑黄人工段木栽培技术的成熟性是其规模化栽培的关键。现将其段木栽培技术介绍如下。1时间安排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市保护地蔬菜栽培面积的不断扩大,早熟茄子已成为我市的主栽品种。新街镇是本市茄子的主要产区,目前全镇早春大棚茄子面积超过266.7hm^2。为防止茄子土传病害日趋恶化,严重影响产量和质量,我们和新街镇相关农技人员在大量研究、试验、示范基础上,结合山东等地先进经验,引进高抗茄子土传病害的野生茄子托鲁巴姆等砧木和山东优良品种全福大龙茄子进行嫁接栽培,总结摸索出适宜本地栽培及推广的高产优质栽培技术,有效地提高了产量和品质,并能进行秋延生产。现将早春拱棚茄子嫁接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肉苁蓉主要生长在我国沙漠地带,是一种干旱地区特有的多年生肉质草本寄生植物。随着市场需求量不断在增加,肉苁蓉的价格也在与日俱增,人工种植肉苁蓉成为人们发家致富的有效途径。为了有效提高肉苁蓉的人工栽培技术水平和种植的产量,需要经过大量的实践,逐渐总结出更加规范和科学的人工栽培模式。本文针对于梭梭树人工造林当中所存在的问题,制定有效的解决措施,并对梭梭树人工造林和肉苁蓉人工栽培技术进行深入的研究,希望可以有效提高肉苁蓉成活率和人工栽培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8.
蚕蛹栽培蛹虫草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虫草又称蛹虫草,是一种名贵药用真菌,由于野生虫草资源不断减少,价格看涨。近年以大米为原料人工栽培的北虫草产量逐年增加,市场价格不太稳定,而以蚕蛹为原料人工栽培的蛹虫草市场前景较好,有较大发展空间。生产实践中,以蚕蛹为原料栽培虫草较大米培养基在栽培技术上有所不同。现将桑蚕干蛹为原料栽培蛹虫草技术介绍如下,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9.
榆耳(Gloeostereum incarnatum S.Ito et Imai)是一种珍贵的食、药兼用真菌。它分布于我国的东北地区和日本的北海道。近年来,野生榆耳资源已频于枯竭。为此,许多人进行人工栽培,由于缺乏对榆耳营养生理的全面了解和菌株的选育,其人工栽培的产量和质量并没有达到榆耳本身的遗传潜力。我们通过对榆耳营养生理的深入研究,掌握了榆耳高产栽培技术,技术要点报告如下: 一、菌种制备 1.菌株:实验用我们自己选育的“U06”菌株。  相似文献   

10.
莴笋又称茎用莴苣,主要食用未开花的肥嫩的花茎,是我国南方和北方普遍栽培的春季和冬季供应的主要茎用蔬菜之一。鸡腿菇废料内仍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可做为优质有机肥料施入土壤来栽培莴笋。为进一步降低莴笋的栽培投入成本。提高莴笋栽培的产量和品质,我们对鸡腿菇废料栽培春莴笋优质丰产技术进行了试验研究,取得了良好效果。用鸡腿菇废料栽培春莴笋的产量性状和质量性状均取得了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1.
李秀根  杨健  王龙 《果树学报》2005,22(4):432-433,F002
中华玉梨又名中梨3号,于1980年用大香水×鸭梨杂交培育而成。该新品种果实外观美,平均单果重280g,最大果重600g,黄色,卵圆形,肉质细嫩松脆,风味甘甜爽口,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13.6%。华北地区10月上旬成熟,自然条件下可贮藏4-6个月。且早果、丰产、抗黑星病。  相似文献   

12.
枇杷种质资源坐果的遗传多样性及其相关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对国家果树种质福州枇杷资源圃内239份枇杷种质的坐果进行了鉴定评价,结果显示,枇杷种质资源坐果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不同种质类型的枇杷坐果遗传多样性较大,野生枇杷种质坐果达29.5个,大于其他枇杷种质类型,不同国家间枇杷种质坐果遗传多样性不大,但中国13个省(区)间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源自云南的种质坐果46.1个,源自台湾的种质坐果仅为9.2个。枇杷种质坐果分布广,种质问差异大,坐果最高的为63.8个,最低的仅为3.8个,平均15.1个,以坐果在6~15个的枇杷种质最多,达150份,占62.8%:高于33个的枇杷种质11份;低于6个的有5份。根据综合分析结果,初步提出了枇杷种质坐果的分级标准。为了解枇杷种质坐果的影响因素,对6个质量性状因子各自不同水平下坐果的差异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野生枇杷与地方品种、选育品种和野生近缘种的坐果有极显著差异;枇杷种质不同果实排列紧密度间的坐果以及源自云南的枇杷种质与其他省(区)枇杷的坐果均有极显著差异;6个国家(中国、日本、西班牙、新西兰、美国和南非)间、不同果实着生姿态间和果肉颜色间的枇杷种质坐果的差异均不显著。对9个数量性状因子与坐果的相关分析表明,果穗长度和花序支轴数对枇杷种质坐果有极显著影响;花冠直径和侧枝数对坐果有显著影响;其他性状(叶片宽度、总叶片数、叶片长度、中心枝长度和中心枝粗度)对坐果没有影响。本文为枇杷种质资源的坐果生物学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枇杷主要品质评价指标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国家果树种质福州枇杷圃测定的果实品质性状数据为素材,分析测定了果实6 个品质性 状。结果表明:140 份种质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滴定酸含量、维生素C 含量、固 酸比、糖酸比等品质指标的变异系数在14.5% ~ 60.5%之间,6 项指标均不符合正态分布,基于等组距离 法提出了5 级分级标准和参照品种。  相似文献   

14.
张顺妮  阎振立  过国南  张全军  王俊  李玉萍 《果树学报》2006,23(4):646-647,F0002
华美是以嘎拉为母本,华帅为父本杂交培育而成的早熟苹果品种。该品种果实短圆锥形,平均单果重235g,果实底色淡黄,果面着鲜红色;肉质中细、松脆,汁液中多,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6%,总酸含量0.26%,风味酸甜适口,品质优;郑州地区果实8月初成熟,采后室温可贮15d。该品种生长势强,早果、丰产,可在嘎拉品种适栽区栽培。  相似文献   

15.
晚熟耐贮梨新品种-新苹梨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家珍 《果树学报》2004,21(4):391-392
新苹梨是一优良实生品种,属白梨系统。优质、晚熟、耐贮、抗逆性强。平均单果重357 g,果形指数0.99,酥脆多汁,可溶性 固形物7.85%,总糖8.46%,总酸0.56%,酸甜味浓,果实发育期150d,属晚熟品种。果实常温下可贮至翌年5月份,贮后风味更佳; 抗寒性与苹果梨相似,对梨黑星病和黑斑病有较强抗性;结果习性与苹果梨相近。可在苹果梨种植区域栽培。  相似文献   

16.
1-甲基环丙烯对甜樱桃果实褐变的影响(英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预实验基础上,(24±1)°C,RH80%-90%条件下,采用1μL/L甲基环丙烯(1-MCP)对甜樱桃处理24h,后置于(0±0.5)℃条件下冷藏18d,对果实的褐变参数及相关酶活性进行检测。结果表明,1μL/L1-MCP明显抑制甜樱桃果实L觹和H°值的下降及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上升。(0±0.5)℃贮藏18d后,1-MCP处理的果实风味和口感无明显变化,色泽和综合评分明显优于对照(P<0.05)。  相似文献   

17.
Summary

The effects of whole-crown application of thidiazuron (TDZ), applied two weeks after full bloom, at the concentrations of 0 (control), 2 or 10 ppm, on vine yield, fruit quality and on next-season potential yield of Actinidia deliciosa ‘Hayward’ were evaluated in 1998–99. Fruit growth increased rapidly after TDZ application. Fruit fresh weight and yield increased by about 13% and 22% with the 2 and 10 ppm concentration, respectively. These responses were associated with only small changes in fruit shape, with 10 ppm-treated fruits slightly rounder than the control. During ripening, TDZ did not affect fruit soluble solid content, flesh firmness or concentration of non-structural carbohydrates. No effect was observed on the amount of winter pruning, entity of bud burst, percent of fertile buds, number of inflorescences per fertile bud or percent of vegetative buds. These results show that TDZ can be applied to the whole crown to increase fruit size and yield, without affecting fruit quality or the next-season’s crop.  相似文献   

18.
以主栽品种紫花杧为试材,探讨不同果袋类型的套袋效果.结果表明:套袋可大幅度降低采收果的果面流胶和雨水污染,极显著地降低果面虫伤率.套袋可改变采收时的果面颜色,但不同果袋类型间存在差异.后熟完成时,果面均为品种固有颜色,不因果袋种类而改变.套袋能促进果实后熟转黄和果色均匀,能显著降低炭疽病的病果率,但不同果袋对蒂腐病的防效存在较大差异.套袋能提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减轻果实失重.供试品种用外黄内黑复合纸袋套袋效果最为理想.  相似文献   

19.
不同类型果袋对秦光2号油桃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了完善油桃果实套袋技术,以油桃(P.persicavar.nucipersica)秦光2号品种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果袋对果实外观品质和内在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套单层双色纸袋使成熟期果实果皮中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分别比对照降低34.14%和53.14%,但花青苷却增加4.20%,且果实硬度略有增加,果面干净,色泽鲜艳,外观品质提高;可溶性糖、有机酸含量略有下降。套双层双色纸袋与套单层双色纸袋对油桃果实的外观品质和内在品质的影响差异不明显。套塑膜袋易产生日灼。在陕西关中地区,对中晚熟油桃套袋,选择单层双色纸袋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0.
五台山地区野生果树种质资源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五台山地区的果树种质资源19科56种或变种,详述了每种或变种的分布、用途,以及花期、果期等主要性状;论述了合理开发利用野生果树种质资源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