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起病毒和细菌混合感染引起鳖病的诊治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中华鳖因球形病毒和嗜水气单胞菌混合感染发病死亡的诊治结果。该病毒散在分布于宿主肝细胞的细胞核和细胞质中,受感染细胞被破坏明显。嗜水气单胞菌则可能是继发感染。根据药敏试验对发病鳖群采取改良环境和药物治疗相结合的治疗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泰国湾鳄嗜水气单胞菌感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单胞菌属 (Aeromonas)中嗜水气单胞菌 (Aeromonashy drophila)是两栖爬行动物中最常见的机会致病菌。嗜水气单胞菌在水体环境中广泛分布 ,能使水生动物、水禽发病。现在越来越多的报道表明 ,嗜水气单胞菌亦能感染东北虎、北极熊、猪、兔等哺乳动物及人类。嗜水气单胞菌引起泰国湾鳄发生感染 ,并造成大量死亡的病例报道并不多见。现将 1例由于饲养管理方式不当 ,治疗不及时造成一鳄鱼场暴发嗜水气单胞菌感染 ,并引起大面积死亡 ,死亡率高达 60 %以上的病例 ,详细报道如下。1 发病情况某鳄鱼养殖场自 2 0 0 2年 4月以来一直将一群体长 1 5…  相似文献   

3.
抗浪鱼以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深受人们的喜爱。近几年来,人工繁殖和养殖初见成效,但因其生长周期长,对环境要求高,在养殖过程中很容易发病死亡,其中嗜水气单胞菌的侵染就是主要的原因之一。嗜水气单胞菌作为一种人-畜-鱼共患病原菌,其危害性很大。本文就澄江碧云水库抗浪鱼场暴发的嗜水气单胞菌感染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并对嗜水气单胞菌的形态、生理生化反应特点做了详细的研究,且对嗜水气单胞菌对抗生素药物的敏感性作了试验。  相似文献   

4.
<正>嗜水气单胞菌在自然界中的淡水、土壤及污水中广泛存在,常使水生动物(如鱼、虾)及水禽等感染发病,属条件性致病菌,主要通过消化道感染导致急性败血性传染病。2015年8月,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发生1起以病程短、腹泻和呼吸困难为特征的急性鸭病,经诊断为嗜水气单胞菌病,经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发病情况与临床症状2015年8月,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某养殖户购入奥白星  相似文献   

5.
应用间接荧光抗体法检测鱼类嗜水气单胞菌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作者制备了鱼类嗜水气单胞菌(AH)-77株兔抗血清,建立了应用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检测鱼类嗜水气单胞菌病原的方法。该法能有效地检测人工感染鳟鱼体内的嗜水气单胞菌病原体,对杀鲑气单胞菌、荧光假单胞菌、爱德华氏菌不发生交叉反应。整个过程可在2.5h内完成,是一种有前途的鱼类嗜水气单胞菌快速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6.
肉鸭嗜水气单胞菌病是由于鸭鱼混养时感染肉鸭嗜水气单胞菌而引起的一类疾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食欲不振,呼吸困难,死亡率较高。可根据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初步诊断为嗜水气单胞菌病,确诊需取病死禽的肝、脾、肾、心血进行细菌学检查。  相似文献   

7.
病因 此病病因较复杂,在病蛙中己分离到数种病毒,其中包括嗜水气单胞菌、点状胞菌、减产菌、荧光假单胞菌以及变形菌等,以嗜水气单胞菌为主要病原菌。  相似文献   

8.
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属于弧菌科、气单胞菌属,普遍存在于淡水、污水、淤泥、土壤和人类粪便中,部分致病株对人和动物有致病性。本试验从2010年某淡水养殖场的发病黄鳝中分离出嗜水气单胞菌,并经过常规细菌学鉴定和双重PCR鉴定确定为携带气溶素基因的强毒菌株,而且经过黄鳝和小鼠回归试验进一步确认该病由强毒菌株嗜水气单胞菌引起,并根据药敏试验成功控制病情。  相似文献   

9.
嗜水气单胞菌是淡水鱼流行性败血症的主要致病菌。在采用添加150 mg/kg剂量的止痢草提取物饲料投喂3周后,对罗非鱼腹腔注射嗜水气单胞菌,在其攻毒168 h后,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技术和电镜超薄切片技术,设阳性对照和阴性对照,对经人工感染嗜水气单胞菌后发病并具典型症状的罗非鱼进行病理学观察。结果表明:人工感染嗜水气单胞菌后发病与自然发病的病理变化相似。患病罗非鱼的肝脏、鳃等组织器官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病变,其病理特征主要表现为:细胞浊肿、变性、坏死,某些细胞的细胞核固缩、碎裂或崩解;超薄切片电镜下可见细胞内线粒体内嵴受损严重。病变最严重的区域,组织细胞坏死崩解成一片无结构的物质。推测肝脏、肾和鳃是病原体感染罗非鱼的主要靶器官,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的肝脏、鳃发生了严重病变。线粒体是罗非鱼的重要产能结构,其功能也遭到破坏,这些可能是导致罗非鱼发病死亡的病理学基础。但从病理切片中可以看到,饲料中补充止痢草提取物后,其病症有明显缓解或减轻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为预防和治疗在美洲红点鲑中暴发嗜水气单胞菌病提供实验依据。从患病美洲红点鲑的鳃及肠等病灶部位分离到一株细菌,经回归试验均出现与自然病例相似的症状,并分离到革兰染色和生理生化特性结果与原菌株相同的细菌。结果表明,该菌为短杆状,两端钝圆的革兰阴性菌,与D-葡糖酸、丙二酸和葡萄糖等反应呈阳性,而与黏菌素、七叶苷和L-阿拉伯糖等反应呈阴性,结合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结果,该菌与嗜水气单胞菌的亲缘关系最近,鉴定为嗜水气单胞菌。对其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对氨苄西林、环丙沙星和头孢唑啉等药物表现出耐药,对阿米卡星和亚胺培南等药物敏感。本试验首次从美洲红点鲑中分离出嗜水气单胞菌,并得到16种高度敏感的药物,同时阐明了嗜水气单胞菌在美洲红点鲑中的发病症状。  相似文献   

11.
甲鱼“红脖子病”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对某甲鱼养殖场1987年2~6月流行的甲鱼“红脖子病”进行了流行病学、临床,病理学、病原学、血清学等项检查,证明该病是由嗜水气单胞菌嗜水亚种所引起,故命名为甲鱼嗜水气单胞菌感染。  相似文献   

12.
嗜水气单胞菌是引致虎纹蛙发生败血症、红腿病和腹水病等一系列综合症的主要病原之一,其发病率、致死率高,是制约养蛙业发展的主要疫病。虽然有很多治疗嗜水气单胞菌病的药物,但是由于长期滥用,致使嗜水气单胞菌对许多药物产生耐药性,甚至完全无效。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库拉索芦荟提取物对嗜水气单胞菌和维氏气单胞菌的抑菌作用,采用醇提法提取库拉索芦荟得到芦荟提取物,使用二倍稀释法和K-B法测定库拉索芦荟提取物对两种气单胞菌的抑菌作用,再用嗜水气单胞菌回感鲫鱼,并用库拉索芦荟提取物对患病鲫鱼进行治疗。结果显示:库拉索芦荟提取物对嗜水气单胞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为95 mg/mL,最小灭菌浓度(MBC)为105 mg/mL;对维氏气单胞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为62 mg/mL,最小灭菌浓度(MBC)为65 mg/mL。库拉索芦荟提取物对维氏气单胞菌的抑菌效力与强力霉素、红霉素、奥复星相当,抑菌环直径均为16 mm。嗜水气单胞菌攻毒试验中,对照组鲫鱼死亡率高达100%,而库拉索芦荟治疗组的鲫鱼死亡率降低至20%。库拉索芦荟提取物对嗜水气单胞菌与维氏气单胞菌有良好的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14.
嗜水气单胞菌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嗜水气单胞菌属于弧菌科气单胞菌属,在自然界分布广泛,可以感染多种水生及陆生动物并引起不同的疾病,是一种重要的人—兽—鱼共患病病原菌,本文概述了嗜水气单胞菌的分类地位和生物学性状,并对其鉴定方法、致病因子和由其引起的疾病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5.
嗜水气单胞菌病是由嗜水气单胞菌引起的传染病。该菌广泛存在于湖塘水源、淤泥等水域环境,是一种极易侵害鱼类和蛙类的细菌。当动物吃食了发病鱼、蛙或带菌鱼、蛙,就会引起感染。本病在夏季发生较多,因为这个季节鱼、蛙患有本病的多,患病禽类体温升高,羽毛蓬乱,精神沉郁,不愿吃食,呼吸困难;濒死期体温下降,站立不稳。病程稍长者粪便带血,死亡率较高。根据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可初步诊断为嗜水气单胞菌病,确诊需取病死禽的肝、脾、肾、心血进行细菌学检查。  相似文献   

16.
网箱鲤鱼嗜水气单胞菌病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四川省三岔湖网箱养殖的自然发病鲤鱼中分离出3株致病菌,用分离菌感染健康小鼠和健康鲤鱼获阳性结果。经培养特性、菌体形态和生理生化特性鉴定,病原菌为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hydrophila),并进行了药敏和治疗试验  相似文献   

17.
鳖病防治     
随着集约化养鳖业的兴起,鳖病的防治日益为人们所重视。今针对目前养殖场易发生的鳖病介绍一些防治方法。l红颈病病因和症状:其病原体是嗜水气单胞菌嗜水亚种,属孤菌科,气单胞菌属。鳖刚过冬季休眠期,体内营养消耗甚多,抗病力低,病菌乘机侵入体内,引起感染。水质不良和突然变更饲料等应激因素都可成为发病诱因。其症状为颈部充血,腹甲部出现红斑并逐渐糜烂口鼻流出血水,脖子不能缩入甲壳内,爬上岸死亡。剖检其肝脏肿胀,胃肠道粘膜明显充血,脾脏肿大。治疗方法:(1)注射嗜水气单胞菌嗜水亚种的灭活菌苗,每只甲鱼肌肉注射lml…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在饲料中添加天然植物复合提取物对罗非鱼感染嗜水气单胞菌后成活率及头肾组织酶活力的影响,试验设计了5个天然植物复合提取物浓度梯度的等氮等能饲料。饲料中天然植物复合提取物的添加量分别为0、0.05%、0.10%、0.15%和0.20%,饲喂8周后,每组取15尾鱼注射嗜水气单胞菌液。试验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天然植物复合提取物有助于提高感染嗜水气单胞菌后罗非鱼的成活率,并能显著提高头肾溶菌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和酸性磷酸酶的活力。以感染嗜水气单胞菌后的成活率和头肾组织酶活力为指标,罗非鱼饲料中天然植物复合提取物的适宜添加量为0.10%~0.15%。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旨在通过在细菌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植物精油产品"智然香"和抗敌素,接种嗜水气单胞菌和无乳链球菌,探求植物精油产品"智然香"和抗敌素对两种水生致病菌的最低抑菌浓度。试验方法:采用琼脂平板法,在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植物精油产品"智然香"和抗敌素,分别接种嗜水气单胞菌和无乳链球菌,测定植物精油产品"智然香"和抗敌素对细菌的抑制效果和最低抑菌浓度。结果表明:植物精油产品"智然香"和抗敌素对嗜水气单胞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2%和0.7%,对无乳链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4.6%和1%。植物精油产品"智然香"可以以较小浓度抑制嗜水气单胞菌的生长,可用于嗜水气单胞菌感染引起的水生动物疾病预防和控制。  相似文献   

20.
疑似草鱼嗜水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试验对疑似嗜水气单胞菌草鱼的肝脏、脾脏、肾脏组织进行嗜水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通过普通营养琼脂、胰蛋白大豆琼脂及生化试剂等的分离培养与生化鉴定后,获得3株细菌;16S rRNA通用引物检测3株细菌的基因序列比对确定菌株后,对确定的草鱼嗜水气单胞菌进行回归试验确认其致病性,然后采用临床上常用的阿奇霉素、阿米卡星、链霉素等10种抗生素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经过分离培养、生化鉴定及16S rRNA通用引物鉴定后确定3种菌株分别为嗜水气单胞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和腐败斯瓦尼菌,确定的嗜水气单胞菌回归试验证明其具有致病性;药敏试验显示阿奇霉素对腐败斯瓦尼菌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敏感,其抑菌直径分别为105、95 mm,阿米卡星对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嗜水气单胞菌和腐败斯瓦尼菌这3种菌都较敏感,抑菌直径分别为105、95和93 mm。结果表明,疑似为嗜水气单胞菌病的草鱼有3种细菌感染,其中鉴定的嗜水气单胞菌是致病菌,常用抗生素阿米卡星对3种菌都有抑制作用,而仅对腐败斯瓦尼菌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敏感的是阿奇霉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