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芦笋两性株调查与初步利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第3届国际芦笋品种区域试验中国区内36个芦笋新品种为试验材料,对其中的两性株进行了调查研究,详细描述了芦笋两性株的花、果实和种子形态特征,并提出了两性株实用的调查方法;分析比较了芦笋两性株发生率在不同品种间的差异;调查明确了芦笋两性植株共37株,收集其自交或异交后代种子,构建了157株芦笋两性株S1群体,可望从中筛选超雄株进行芦笋全雄品种选育;并以Backlim的112株两性株S1群体作为试验样本,对芦笋性别决定基因进行了遗传分析,其雌、雄比例符合1对等位基因差异所表现的3∶1的分离比例;通过Backlim中的两性株连续自交2代,获得了该品种的S2后代,可用来构建芦笋"纯系"。  相似文献   

2.
芦笋性喜夏暖冬凉气候,最适生长温度为18~20℃。苗龄60天,株高30厘米,地上茎4~5条,贮藏根10条以上,茎粗0.6~0.7厘米,单株鲜重5克以上,即可定植。其穴盘育苗技术如下。一、种子处理芦笋种子坚硬,表皮有一层黑色蜡质,影响种子吸水发芽,所以在播种前必须对种子进行严格处理:①晾晒种子。有利于种子恢复生机,提高发芽率和发芽势。将种子晾晒1~3天,每天翻动2~3次。②清选处理。将种子放  相似文献   

3.
采用FAO的全球芦笋生产资料数据,定量分析近50 a来芦笋面积、单产和总产现状及变化。结果显示:1968—2017年,芦笋收获面积增长294.57%,年均增长5.89%,单产提高70.83%,年均增长1.42%,总产增长573.59%,年均增长11.47%,芦笋总产增长中,面积增长贡献率为99.35%,单产提高贡献率为30.52%,芦笋总产的提高,很大部分依赖于收获面积的扩大,而不是从单产上得到显著提升。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全球芦笋面积年增长率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单产也保持了一定的年均增长率,这促使总产逐年保持快速增长态势,20世纪80、90年代和2000年以来总产年均增长率分别为9.91%、9.41%、2.67%。在全球芦笋主产国中中国的收获面积和总产名列第一,中国已成为世界芦笋生产大国。针对全球芦笋生产态势,提出了未来中国提高芦笋产业竞争力的发展建议:提升芦笋质量,打造芦笋品牌;培育设施专用芦笋品种;加大芦笋科技投入,延长芦笋产业链;推行芦笋电商线上发展。  相似文献   

4.
正一、品种选择因芦笋为雌雄异株,必须选用杂交一代种子种植,可挑选生长速度快,抗病性强,产量高,笋型好,畸形率低的优良全雄杂交一代(雄株植株矮小、抗病强、产量高)留作种子。目前常用的有冠军、硕丰、京绿2000等国产品种。二、繁殖方法芦笋繁殖可分为分株繁殖和种子繁殖。分株繁殖是选择优良丰产的植株掘出根块,按芽分割多块,栽于小块土地或庭院花盆里。此种方法比较适合于庭院种植,可常年采收新鲜芦笋。种子繁殖多用于大田生产。三、育苗  相似文献   

5.
盐胁迫对芦笋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芦笋品种阿波罗的种子为试材,在人工模拟盐胁迫(NaCl溶液、盐碱地土壤提取液)条件下,设盐分浓度0(清水,CK)、1、2、4、6、8和10 g/L计7个处理,研究了不同盐度胁迫对种子萌发率的影响;并于处理后第13 d,将所有处理中未发芽的种子分别转移到装有清水的培养皿中进行复水萌发,观察各处理种子的萌发恢复情况。结果表明:低浓度盐胁迫对芦笋种子萌发有一定的刺激作用,随着盐胁迫浓度的增大,种子萌发率呈降低趋势;相同盐度胁迫下,NaCl溶液对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大于土壤提取液;芦笋种子在NaCl溶液和土壤浸提液中萌发的盐敏感阈值为4 g/L。未发芽的芦笋种子转移至清水中复水萌发后,各处理种子的总萌发率均达到了对照种子总萌发率的60%以上,表明盐胁迫下,芦笋种子保持了较高的萌发潜力。  相似文献   

6.
芦笋种子发芽率、发芽势测定及多胚现象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芦笋品种JK701的新种子进行了发芽率和发芽势测定试验。发现芦笋种子发芽数呈现先快速上升然后缓慢下降的变化规律,发芽高峰时段为开始发芽后4~6 d。确定了发芽势和发芽率的统计时间分别为6 d和18 d,以此标准计算得到发芽率为91.23%,发芽势为74.27%。同时发现了芦笋种子的多胚现象,多胚发生率为0.87%。  相似文献   

7.
<正>芦笋为百合科天门冬属植物,是"世界十大名菜之一",是一种公认的保健蔬菜,在国际上市场上享有"蔬菜之王"的美称。长期食用芦笋具有减肥、抗肿瘤、抗衰老、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等功效。笔者通过连续多年的试验,总结了一套适合黑龙江省第一、二积温带芦笋露地高产栽培技术,现将该技术介绍如下。1品种选择芦笋杂交一代种子如格兰德、阿波罗、阿特拉斯、泽西奈特、井冈701等,既有雌株又有雄株。雌株开花  相似文献   

8.
李书华 《农技服务》2004,(12):25-25
芦笋王子F1是中国芦笋研究中心最新培育的杂交芦笋新品种.2002年获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进步二等奖,是目前国内各芦笋产区栽培最多的品种之一。生育期260天.株高200厘米,第1分枝点60厘米,大田雄株率85%以上。  相似文献   

9.
盐胁迫对不同基因型芦笋萌发的影响及盐碱地育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9种基因型芦笋种子为试材,研究盐胁迫对其发芽率的影响。以筛选出的芦笋品种Altas为试材,研究育苗方法、移栽苗龄对盐碱地芦笋育苗及移栽后植株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芦笋品种耐盐能力差异显著,Apollo、Altas、井冈701能耐受0.3%或更高浓度的NaCl胁迫,可作为江苏省滨海滩涂盐碱地区发展芦笋产业的优先选择品种;采用基质浇灌NaCl育苗、移栽苗龄100~120 d等措施,可提高芦笋幼苗对盐碱地的适应能力,幼苗成活率达85%以上,且移栽后缓苗期短,生长旺盛。  相似文献   

10.
对芦笋品种JK701的新种子进行了发芽率和发芽势测定试验。发现芦笋种子发芽数呈现先快速上升然后缓慢下降的变化规律,发芽高峰时段为开始发芽后46 d。确定了发芽势和发芽率的统计时间分别为6 d和18 d,以此标准计算得到发芽率为91.23%,发芽势为74.27%。同时发现了芦笋种子的多胚现象,多胚发生率为0.87%。  相似文献   

11.
播种繁殖芦笋虽可进行分株繁殖,保持优良特性,但繁殖系数小且花费劳力多,故大面积生产多用种子繁殖.一般以地下4~5厘米处土温达10℃以上时为播种适宜期,也可进行保护地育苗,再移植到苗圃地生长.在生长季长的地区,以芦笋苗生长5~6个月为定植苗标准,来推算播种期.在芦笋没有休眠期的地区,除夏季暴雨期外均可播种;但以春季3-4月,秋季9-10月为最适宜.  相似文献   

12.
芦笋学名石刁柏(Asparagus officinatis L.),是百合科天门冬属中能形成嫩茎的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雄株比雌株产童高25%-30%.优良雄株无性系的组织培养研究建立了芦笋雄株优系的组培繁殖技米程序,解决了国际上长期存在的试管苗生根率低和移栽成活率低的问题,使主栽品种玛丽华盛顿及新推广品种UC157及福兰克林等达到每芽月.平均分化指数8.8试管苗的平均生根率和移栽成活率达85%以上.  相似文献   

13.
芦笋种子条件与发芽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对芦笋果实成熟度,采种株株龄及贮藏年限与种子千粒重,发芽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并测定了不同贮藏年限种子的活力。结果表明:果实成熟度越好,所采种子千粒重,发芽势,发芽率也越高;后熟可提高这3项指标。  相似文献   

14.
芦笋新品系97~2是从“潍坊芦笋”中选择优良变异雌株、优良雄株经采用无性和有性技术相结合而选育的杂交一代。该品系植株生长旺盛,叶色深绿,年生育期203d左右。定植第四年鲜笋平均茎粗1.4cm、长29cm,第一分枝高度45.7cm,笋条直,粗细均匀,质地细嫩,头部包裹紧,营养丰富,比其他芦笋早采收4~6d,在临夏地区栽培定植第四年亩产量可达800kg,比“潍坊芦笋”增产45%以上.比UC800增产30%以上.  相似文献   

15.
绿芦笋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大棚避雨栽培绿芦笋,可有效解决芦笋茎枯病问题,获得优质高产。栽培技术:选择抗性强、色泽浓绿、生长势旺盛的芦笋品种,种子催芽后于育苗床育苗,苗期保持床土湿润;苗高25cm以上、地上茎3根以上、肉质贮藏根4根以上时移栽定植;定植后加强肥水管理,注意预防病虫害;第一年起产的芦笋留2~3根母茎后起产;每年冬季当芦笋茎秆枯黄后应及时清园,并重施腊肥,为翌年优质高产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6.
作者对芦笋果实成熟度,采种株株龄及贮藏年限与种子千粒重、发芽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并测定了不同贮藏年限种子的活力。结果表明:果实成熟度越好,所采种子千粒重、发芽势、发芽率也越高;后熟可提高这3项指标;成熟度越差,后熟效果越好,需要后熟的天数也越长。采种株株龄对发芽势的影响比对发芽率大;贮藏年限与活力指数呈极显著负相关,其相关系数为-0.97;α-淀粉酶活性随贮藏年限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17.
水稻种子老化的生理机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以2个常规稻(99早677,湘早籼24号)和2个杂交稻(株两优819,株两优02)的新鲜种子(高活力种子,萌发率95%以上)为材料,研究人工老化处理时种子的活力变化及其生理生化机制. 结果表明,人工老化过程中,水稻种子的细胞膜很容易受到伤害,浸泡相同时间时,同一品种或组合的种子活力越低,种子浸泡液的相对电导率越高.与高活力种子(萌发率95%以上)相比,低活力种子(萌发率为45%~55%)和死种子(萌发率为0)中的蛋白质含量显著下降,游离氨基酸含量显著升高,但下降或上升的幅度随品种或组合不同而表现明显差异,死种子中,蛋白质含量下降幅度由大到小依次是湘早籼24号,株两优819,株两优02和99早677,分别下降了63.7%,41.2%,37.5%和24.6%;游离氨基酸含量上升幅度则依次是株两02,株两优819,湘早籼24号和99早677,分别上升了51.9%,64.8%,72.7%和77.6%. 与高活力种子相比,株两优819和株两优02的死种子中CAT活性分别下降了78.9%和84.5%,而99早677和湘早籼24号死种子中CAT活性下降幅度较杂交稻低,分别下降了71.3%和60.1%.杂交稻种子不耐贮藏的原因之一可能是细胞中的保护性酶系统较常规稻种子更容易失活.  相似文献   

18.
用60Coγ射线辐射2种遗传类型的甘薯种子,结果表明:辐射延缓了种子萌发,但不影响萌芽率;幼苗的真叶形成株率和单株生物量随剂量增大而受较大影响,300 Gy剂量以上,2种类型的材料所形成真叶的株率和平均单株生物量均低于未辐照的50%以上。400 Gy是2种类型甘薯种子的适宜诱变剂量。  相似文献   

19.
不同叶面肥对芦笋长势和产量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几种不同叶面肥在芦笋上施用作对比试验,以探讨对芦笋的长势和产量的影响。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研究了芦笋株高、茎粗与产量之间的相关性,建立了相应的多元回归方程。结果表明:芦笋在施用生物有机肥的基础上分别喷施叶面宝、害立平、喷施宝及清水对芦笋的长势与产量均产生不同程度的效应,其中喷施叶面宝对芦笋株高、茎粗和产量的影响均优于其它叶面肥。与对照相比,芦笋株高、茎粗和产量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喷施害立平与对照相比,芦笋株高和产量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而喷施喷施宝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喷施叶面宝产量最高(3 361.5 kg/hm2),经多元回归统计分析,喷施叶面肥芦笋的株高、茎粗与产量呈正相关,其相关系数R=0.996 343。  相似文献   

20.
芦笋育种均以培育全雄系和无性系杂交品种为目标。因为芦笋是雌雄异株植物,雄株开花时间比雌株早1个月左右,开花节位比较低,雄株寿命也比雌株长。雄株光合作用产生的同化物比雌株高27%,雄株拟叶比雌株平均重20%以上。雄株分枝比较密集,其芽数、幼茎数也比较多,所以雄株产量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