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类胡萝卜素的吸收机制说法不一,目前体外培养的细胞模型被广泛用于类胡萝卜素的吸收研究。本文主要从细胞水平上讨论了类胡萝卜素的吸收研究进展,并详细讨论了类胡萝卜素吸收机制方面研究较多的选择性吸收及吸收过程中的相互影响。细胞对β-胡萝卜素的摄入和分泌表现出浓度依赖性、时间依赖性和饱和性;对不同类胡萝卜素的吸收表现出选择性;类胡萝卜素在吸收过程中表现出相互影响。上述研究结果表明,类胡萝卜素的吸收可能是一个有载体参与的易化运输过程。  相似文献   

2.
类胡萝卜素吸收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关于类胡萝卜素的吸收机制说法不一,目前体外培养的细胞模型被广泛用于类胡萝卜素的吸收研究.本文主要从细胞水平上讨论了类胡萝卜素的吸收研究进展,并详细讨论了类胡萝卜素吸收机制方面研究较多的选择性吸收及吸收过程中的相互影响.细胞对β-胡萝卜素的摄入和分泌表现出浓度依赖性、时间依赖性和饱和性;对不同类胡萝卜素的吸收表现出选择性;类胡萝卜素在吸收过程中表现出相互影响.上述研究结果表明,类胡萝卜素的吸收可能是一个有载体参与的易化运输过程.  相似文献   

3.
用黄鸡小肠细胞进行了 β-胡萝卜素和黄体素的体外吸收试验 ,研究类胡萝卜素浓度、胆盐和游离脂肪酸对这两种类胡萝卜素吸收的影响。结果发现 :β-胡萝卜素和黄体素的吸收均呈浓度依赖性 ;牛磺胆酸钠极显著促进黄鸡离体小肠细胞类胡萝卜素的吸收(P<0.01) ,其促进 β-胡萝卜素和黄体素吸收的最佳浓度分别为3mM和10mM ;游离脂肪酸极显著促进了类胡萝卜素的吸收(P<0.01) ,其中油酸对类胡萝卜素的促吸收作用大于硬脂酸 ,促进 β-胡萝卜素和黄体素吸收的最佳油酸/硬脂酸比率分别为100 :0和3 :1。牛磺胆酸钠和游离脂肪酸影响 β-胡萝卜素吸收的动态变化模式与它们对黄体素的显著不同  相似文献   

4.
李巍  黄仁录 《猪业科学》2004,21(2):46-47
类胡萝卜素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它不仅是维生素A的前体,还是一种色素,天然与人工合成的类胡萝卜素在家禽生产上具有重大的意义。叶黄素等类胡萝卜素在家禽体内的沉积可以极大提高屠体外观和蛋黄的罗氏比色扇级数(RYCF),改善蛋黄色泽。但类胡萝卜素在动物体内的吸收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关于类胡萝卜素的吸收机制尚存在着分歧。本文对类胡萝卜素的添加剂量及在家禽生产上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要综述。  相似文献   

5.
离体牛小肠细胞对β-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吸收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用分离出的牛小肠细胞分别与含不同浓度的β-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培养液温育,结果小肠粘膜细胞对两种类胡萝卜素的吸收呈浓度依赖性,吸收率稳定,与浓度无关,且吸收不受培养温度的影响,因而推断牛小肠细胞对两种类胡萝卜素的吸收是一种被动扩散机制,培养液中聚环氧乙烷山梨糖醇单月桂酸脂(Tween 20)超过一定浓度则抑制类胡萝卜素进入肠细胞,其中对叶黄素抑制作用最大。  相似文献   

6.
类胡萝卜素在家禽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类胡萝卜素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它不仅是维生素A的前体,还是一种色素,天然与人工合成的类胡萝卜素在家禽生产上具有重大的意义。叶黄素等类胡萝卜素在家禽体内的沉积可以极大提高屠体外观和蛋黄的罗氏比色扇级数(RYCF).改善蛋黄色泽,但类胡萝卜素在动物体内的吸收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关于类胡萝卜素的吸收制尚存在着分歧。本文对类胡萝卜素的添加剂量及在家禽生产上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要综述。  相似文献   

7.
综述动物对类胡萝卜素的吸收方式、类胡萝卜素在畜禽体内的断裂机制、转运方式和载体以及沉积部位。  相似文献   

8.
类胡萝卜素在动物体内的代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综述动物对类胡萝卜素的吸收方式、类胡萝卜素在畜禽体内的断裂机制、转运方式和载体以及沉积部位。  相似文献   

9.
类胡萝卜素具有抗氧化、提高动物繁殖机能、提高免疫应答、防癌、抗肿瘤、沉积于畜禽体内改善畜产品品质等作用。影响类胡萝卜素在体内转化的因素有很多,它们或者影响类胡萝卜素的吸收,进而影响类胡萝卜素的转化,或者直接影响β-胡萝卜素-15,15’-加双氧酶(β-Carotene dioxygenase βCDIOX)的活性。关于对类胡萝卜素吸收的影响,前人已做过很多研究,而对影响类胡萝卜素转化的研究较少,所以作者主要对影响β-胡萝卜素的转化的因素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类胡萝卜素作为一天然着色剂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畜牧生产中。本文简要阐述了类胡萝卜素在动物机体内的分布、吸收及着色机理,并对影响类胡萝卜素着色的因素做一概述。  相似文献   

11.
山羊对β-胡萝卜素与叶黄素吸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山羊空肠瘘管进行灌注试验 ,并结合前腔静脉采血 ,研究山羊对类胡萝卜素(β-胡萝卜素与叶黄素)的吸收。试验发现 :随灌注时间延长 ,在同一浓度下山羊对类胡萝卜素的吸收量呈上升趋势 ,血清中叶黄素与 β-胡萝卜素浓度分别在灌注后2小时与2.5小时达到峰值 ,而VA的浓度仅略有降低 ;山羊对两种类胡萝卜素的吸收均呈浓度依赖性 ,但吸收率保持不变 ,血清中类胡萝卜素的浓度随其在灌注液中浓度的升高而升高 ,但VA的浓度随灌注液中β-胡萝卜素浓度的升高而基本保持稳定 ;游离脂肪酸促进了两种类胡萝卜素的吸收 ,提高了血清内 β-胡萝卜素与VA的浓度 ,降低了叶黄素的浓度  相似文献   

12.
类胡萝卜素的吸收代谢及其功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综述了类胡萝卜素在肠道的消化吸收和代谢转运、类胡萝卜素的抗氧化和免疫调节作用及其在基因表达调控中的重要作用、母源类胡萝h素在胚胎发育的作用及类胡萝卜素相关代谢基因在卵巢中的表达.类胡萝卜素的吸收机理以及生理功能的深入研究对人类健康、其在畜牧业中的应用以及功能性食品的生产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类胡萝卜素在人和动物体内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保护视力、增强免疫力,提高畜禽繁殖能力,是重要的着色剂,同时也是维生素A合成的必需前体。但动物本身不能从头合成类胡萝卜素,植物中的类胡萝卜素经由肠道吸收进入体内参与一系列的代谢反应。BCMO1和BCO2两个氧化酶在动物体内类胡萝卜素的代谢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类胡萝卜素氧化分解后的产物才能参与机体维生素A合成等重要生理过程。部分家鸡皮肤呈黄色也主要与表皮层的类胡萝卜素如玉米黄素、叶黄素等黄色素沉积有关。文章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最新结果,对类胡萝卜素在自然界中的合成途径、进入动物体内的吸收代谢途径以及BCMO1和BCO2两个酶的生理功能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更加全面地了解不同种类的类胡萝卜素在动物体内的代谢,培育健康、屠体美观、营养价值高的畜禽新品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类胡萝卜素代谢及功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类胡萝卜素是维生素A的前体,不仅是动物体内维生素A的最主要来源,还在预防疾病、提高机体免疫力、维持动物正常生长与繁殖以及着色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研究的深入,类胡萝卜素在人类健康及动物生产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但其吸收、转运及代谢机制尚不完全明确。本文在论述类胡萝卜素的基本特征、吸收和转运的基础上,重点综述了类胡萝卜素的代谢机制以及生物活性功能方面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研究类胡萝卜素的代谢机制、功能以及发掘新功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研究表明,家禽本身不能合成色素,只有带有含氧功能基(羟基、酰基、酮基)的类胡萝卜素包括叶黄素、番茄红素和玉米黄素等才有着色效果。饲料中的类胡萝卜素以棕油酸二酯的形式存在,主要是与低密度脂蛋白结合被吸收,吸收后的类胡萝卜素以游离状态进入血液,随血液循环  相似文献   

16.
类胡萝卜素在动物体内的生理功能及其吸收代谢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主要综述了类胡萝卜素的结构、理化特性及其在机体组织中的分布;类胡萝卜素的VA原活性,抗氧化功能,与机体免疫的关系,对繁殖性能的影响及其着色等生理特性;类胡萝卜素在动物体内吸收、代谢、转运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影响肉鸡色素沉积的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影响类胡萝卜素着色的因素1.1日粮因素1.1.1类胡萝卜素的来源饲料原料中的色素-天然类胡萝卜素有很多种,如玉米黄质、叶黄素、虾青素、斑蝥黄质和胡萝卜素等,不同着色剂有着不同的沉积效率,吸收过程也差异很大。如β-胡萝卜素仅作维生素A原,而着色效果差,未经皂化的类胡萝卜素  相似文献   

18.
选用42日龄三黄肉鸡45羽,随机均分成3组,Ⅰ组饲喂基础日粮,Ⅱ、Ⅲ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1%、3%的中药,连喂16d,分别测定添加前和添加后4,8,12,16d时血清中类胡萝卜素色素含量的动态变化,于添加后16d扑杀,测定十二指肠、空肠前段、空肠后段、回肠前段、回肠后段和结肠的肠黏膜及内容物中类胡萝卜素的含量。结果表明,三黄肉鸡吸收中药B中类胡萝卜素色素主要在的十二指肠和空肠,中药B浓度越高则类胡萝卜素被吸收越多,但吸收率减小;血清中类胡萝卜素色素浓度在试验12d时达到峰值,以后该值基本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19.
类胡萝卜素在动物体内的吸收代谢及其生理功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类胡萝卜素是动植物体内的一种天然色素,共600多种,是植物和细菌合成的最普遍的一种色素。根据其结构不同可分为胡萝卜素和类胡萝卜素含氧衍生物2大类。本文主要综述了类胡萝卜素在动物体内的分布、吸收、代谢、转运以及其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20.
类胡萝卜素只能由植物、细菌和真菌合成。在散养条件下,家禽采食含类胡萝卜素丰富的饲料主要有青绿植物、昆虫、真菌和各种种子。这样,家禽摄入体内的类胡萝卜素可分为下述两类。 1.碳氢化合物,仅含氢和碳,即胡萝卜素。 2.含氧衍生物,即叶黄素和氧化类胡萝卜素。 家禽消化道只吸收叶黄素。叶黄素贮存于皮肤和蛋黄内。因此,皮肤和蛋黄的颜色反映了家禽摄取叶黄素的数量和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