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月20日下午1时某奶牛户饲养的1头优良奶牛发生难产,子宫颈口不开张,采用多种方法治疗无效。经查确诊为子宫颈口开张不全,经养殖户同意立即做剖腹产手术。1术前准备人员分工为,术者1人,助手2人,器械管理消毒1人,麻醉监护1人。左侧卧保定,剃毛后清洗术部及周围皮毛,用纱布擦干。再  相似文献   

2.
在兽医临床上瘤胃积食治疗不及时容易继发瘤胃炎,该过程是慢性经过,奶牛冬季多发瘤胃炎。开始奶牛采食、反刍停止,鼻镜干燥,精神萎顿,左侧腹下部膨大,肌窝平满或凸出,触压坚硬式呈面团样,并留有压痕。由于延误治疗,症状加剧,体温升至40℃左右,触压患牛左侧腋窝处,疼痛不安,呻吟,有的甚至出现休克,继而发展成为瘤胃炎。  相似文献   

3.
用外科手术的方法将奶牛真胃固定在瘤胃与左侧腹壁之间,建立奶牛左方真胃变位模型并于术前和术后采样。奶牛真胃人工左方变位后,瘤胃液和真胃液中的K^+和Cl^-浓度升高(P〈0.05),Na。浓度降低(P〈0.05);而血清中Na^+浓度升高,K^+,Cl^-和Ca^2+的浓度降低。瘤胃液中pH值和乙酸浓度降低(P〈0.05...  相似文献   

4.
2007年5月20日,格尔木奶牛繁育基地一头奶牛突然发病卧地不起,初误诊为瘤胃酸中毒,经2d的治疗均无效死亡,经尸检确诊为创伤性网胃腹膜炎,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为了减小乳房炎对奶牛业的危害,提高奶牛的泌乳量及品质,对120头患隐性乳房炎的奶牛随机分为3组,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A组采用中草药进行治疗,为50头奶牛;B组用抗生素进行治疗,为50头奶牛;C组为对照组,不使用任何药物,为20头奶牛。结果表明:①A组使用中草药进行治疗,共治愈40头,治愈率高达80%,有效头数为47头,有效率高达94%,差异极显著(P<0.01);B组使用抗生素药物进行治疗,15d后共治愈17头,治愈率为34%,有效头数为22头,有效率为44%,差异显著(P<0.05);C组不使用任何药物,2头自愈,1头好转。②A组在治疗前,平均每头奶牛产奶量为18.5kg,经过15d用药后,产奶量增加到27.5kg,净增加9kg,差异极显著(P<0.01);B组在治疗前,平均每头奶牛产奶量为19.5kg,经过15d治疗后,产奶量为22.5kg,增加3kg,差异显著(P<0.05);C组不使用任何治疗措施,由于病情的加重,产奶量由原来的18.5kg降到了14.5kg,下降了4kg,损失较严重。结果:中草药治疗隐性乳房炎是目前比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1 发病情况 2005年8月4日,泰安郊区某奶牛养殖专业户一产后20天的黑白花奶牛(4胎次,体重约550 kg),出现卧地不起的症状,当地兽医按低钙血症治疗,经乳房送风和补钙治疗后无效;又按低磷酸盐症治疗后仍无效;另一兽医按瘤胃酸中毒治疗依旧无效.随后来我院就诊,此时病牛卧地不起已经6天。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中药对育成牛发情延迟和经产奶牛产后不发情治疗作用,对患病奶牛用中药进行1~3个疗程的治疗,观察临床效果。结果显示42例育成牛为发情延迟,治疗后发情率和治愈率分别为90.48%和83.33%。61例经产奶牛产后久不发情,治疗后其发情率和治愈率分别为85.25%和77.05%。表明该中药组方对育成牛发情延迟和经产牛久不发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奶牛皱胃左侧移位是奶牛的常发病之一,本病常规的治疗方法有保守疗法和手术疗法两种。在临床上,对不利于常规治疗的病例,我们采取穿刺法治疗奶牛皱胃左侧移位,治疗干奶未期患牛12例,治愈9例,治愈率75%,产后感染病例30例,治愈18例,治愈率约60%。  相似文献   

9.
奶牛真胃移位可分为左方变位,右方变位和后方变位三种。其中左方变位是最为常见的。左方变位就是真胃通过瘤胃下方移行到左侧腹腔,嵌留在瘤胃与左侧腹壁之间。此病多由精粗饲料比例不合理引起真胃驰缓或体位骤然变化所致。笔者曾治疗真胃移位奶牛52例,其中用保守疗法治疗5例,治愈2例,治愈率40%;用手术整复疗法治疗47例,治愈47例,治愈率100%。最近,在本公司的河北大曹庄服务点,笔者为当地奶农一头真胃移位的奶牛成功施行了手术,术后结合抗感染治疗和精心护理,拆线后奶牛精神食欲正常,产奶量逐渐增加,受到当地奶农的称赞。下面结合工作中的体会,介绍真胃移位手术整复疗法的具体操作方法,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0.
2008年1月20日下午1时养奶牛户饲养的1头优良奶牛发生难产,子宫颈口不开张,采用多种方法治疗无效。经查确诊为子宫颈口开张不全,经养殖户同意立即做剖腹产手术。1术前准备人员分工为,术者1人,助手2人,器械管理消毒1人,麻醉监护1人。左侧卧保定,剃毛后清洗术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盐酸多西环素泡腾片对奶牛胎衣不下和产后恶露不净的治疗效果,试验对患病奶牛用盐酸多西环素泡腾片治疗1~3个疗程,并观察临床效果。结果表明:有248例奶牛为胎衣不下,治疗后有效率为97.35%,治愈率为95.56%;104例奶牛为产后恶露不尽,治疗后有效率为99.85%,治愈率为98.10%。说明盐酸多西环素泡腾片对奶牛胎衣不下和产后恶露不尽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奶牛繁殖障碍发生率高达 1 6%~ 2 0 % ,严重影响着奶牛的正常繁殖。降低了奶牛的终生产奶量。而卵巢机能障碍占其中相当比重。笔者利用激素疗法 ,治疗 44例 ,治愈 38例 ,总有效率 86.3% ,效果理想。1 卵泡囊肿 临床上奶牛表现无规律频繁发情 ,发情周期变短 ,情期延长。直肠检查 ,卵泡增大 ,直径可达 4~ 5 cm,卵泡壁增厚 ,且有波动感。治疗用LH (促黄体素 ) ,1次 /日 ,1 5 0 IU/次 ,肌注 ,连用 2d。治疗 2 0例 ,治愈 1 6例。2 黄体囊肿 临床上奶牛表现长期不发情 ,直检黄体囊肿增大 ,壁厚而软 ,有不明显的波动感。治疗用 PGF2 a(前…  相似文献   

13.
20 0 0年对 40头患乳房炎奶牛 ,分别用碳酸氢钠注射液冲洗乳房后使用青霉素和链霉素治疗 2 0头 ,有效率 10 0 % ;仅用青霉素和链霉素治疗 2 0头 ,有效率 80 %。1 材料与方法选择临床症状和实验室判定强阳性乳房炎的奶牛 40头 ,随机分为 2组 ,试验组 2 0头用 2 .5 %碳酸氢钠注射液冲洗乳房后注入青霉素、链霉素 ;对照组 2 0头 ,仅使用青霉素、链霉素治疗。5 %碳酸氢钠注射液 ,虎林市兽药厂生产 ,批号为 9910 0 9;青霉素钠 ,哈尔滨制药厂生产 ,批号为 990 92 7;硫酸链霉素 ,大连制药厂生产 ,批号为 990 918。将患区乳房内乳汁或分泌物挤净 ,…  相似文献   

14.
近2年来,笔者对26例奶牛进行剖腹产手术,成功率为100%。笔者详述了手术的步骤和术后的饲养管理及药物治疗。最后对手术过程中的左侧卧保定、分层扇形局部浸润麻醉、无菌和缝合等关键步骤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5.
奶牛产后子宫复旧不全会延长产犊间隔,产犊间隔延长就不能完成1年产1犊的任务,也直接影响产奶量。因此,对奶牛产后子宫复旧不全应采取及时治疗。1 产后子宫弛缓的治疗方法肌肉注射催产素80-100单位,配合直检按摩的方法可排出子宫积液而兴奋子宫收缩。也可以采用细胶管放入子宫,利用虹吸法导出积液,然后用0.1%高锰酸钾药液500-1000mL冲洗子宫,每天1次连续3次。也可以选用0.1%利凡诺或生理盐水。2 产后子宫复旧不全乏情期奶牛的治疗奶牛处于乏情期时,直检病牛子宫体子宫角无明显变化,卵巢体积缩小,触之较硬,治疗可选用已烯雌酚10-20mg,…  相似文献   

16.
1 奶牛瘤胃酸中毒的预防措施 瘤胃酸中毒是奶牛因采食大量谷类或其他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饲料后,导致瘤胃内产生大量乳酸而引起的一种急性代谢性酸中毒.瘤胃酸中毒病死率很高,即使及时抢救病死率仍达30 %~40 %,如果治疗不及时或治疗方法不当,病死率高达90 %.因此,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讯地址,北京右安门外东滨河路4号 100069  相似文献   

17.
1 发病情况九三分局奶牛园区于 2 0 0 2年入冬后至 12月末 ,奶牛乳头部相继发生急性湿疹病例 38例 ,其中泌乳期患病的 30例 ,干奶期的 8例。由于发生在乳头顶部或周围 ,正在泌乳期的奶牛机械榨奶时套上榨乳杯后奇痒 ,疼痛难忍 ,奶牛用后蹄蹬踹不让榨奶。开始在患部涂 3%~ 5 %的龙胆紫、红霉素软膏等治疗 ,效果不好。后用聚维酮碘消毒液治疗 ,均治愈 ,效果很好。2 治疗方法先将患部用生理盐水清洗干净 ,特别是糜烂期有脓性渗出物 ,并黏有粪便等更应仔细清洗创面。然后用兽药市场出售的“乳头专用消毒液”主要成分为 2 %聚维酮碘 (山东德州…  相似文献   

18.
电针配合中药治愈奶牛腰脊扭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10月12日,北集坡镇赵庄村奶牛饲养户李长平一3岁2胎奶牛在槽角拐弯处摔倒,自行站起,随牛群走向运动场约20米,遂后躯摇晃,站立不稳,随后卧地不起。诊断为腰脊扭伤,用西药治疗6天,未见好转。10月20日,笔者前往应诊。  相似文献   

19.
奶牛的某些瘤胃疾病,如瘤胃积食、前胃弛缓及瘤胃酸中毒等占整个消化道疾病的50—80%以上,所以预防和治疗瘤胃疾病在奶牛消化系统疾病中占很大比重。一些较轻微的瘤胃疾病经1—2次或3—4次对症治疗后能够治愈,但对某些较严重的瘤胃疾病,如因采食大量含碳水化合物过多的饲料和突然改变饲养制度而引起的瘤胃酸中毒或发生急剧、病情严重的前胃疾  相似文献   

20.
真胃移位是指真胃由正常位置移到瘤胃和网胃的左侧与左肋弓之间。该病随着奶牛产量的逐渐增高,发病率急剧上升,并且治疗起来比较困难。我场兽医用中医方法治疗该病取得了满意效果。1 症状及诊断该病多发生在分娩后,病牛精神沉郁,食欲不振甚至废绝。部分病牛拒食精饲料,只吃少量的粗饲料。体温、呼吸正常。左侧出现“扁平”状,外观右侧腰窝下陷,粪便少而黑。听诊左侧腹部有钢管音,直肠检查右上方空虚,真胃液pH在2左右。2 病因分析真胃移位的根本原因是皱胃驰缓。奶牛摄入大量精料后,在真胃产生大量的挥发性脂肪酸,抑制了真胃的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