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利用大兴安岭南瓮河保护区典型林型的样方调查资料,并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对不同强度林火干扰下草类一白桦林和草类一落叶松林林下植被的物种多样性、生物量和土壤因子的关联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所有调查样地林下植被的物种丰富度、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等物种多样性指数随着火烧强度增加而降低,表现出未火烧〉中度火烧〉重度火烧的趋势,而物种多样性指数年变化量均有明显的增加,其中林火干扰的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的增加明显高于未受林火干扰的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2)随着火烧强度的增加,林下植被生物量总量降低;而林下植被生物量总量年增加变化量呈上升趋势,增加的程度随着火烧强度的增强而增大,与火烧强度成正比(重度火烧〉中度火烧〉未火烧);而标准木细根生物量在不同火烧强度间无明显变化,而是随着离树干的水平距离的增加而减少(1rn〉2m〉3m)。3)火烧迹地土壤pH值和有机碳含量随火烧强度增加而增加,而土壤全氮和全钾含量则相反;在中度火烧情况下,土壤密度和全磷的含量更高。4)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显示,林火干扰后,土壤密度、有机碳含量和全氮含量与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的相关性较高;而土壤密度、有机碳含量和pH值与林下植被生物量相关性较高。由于一定强度的林火干扰并未完全破坏林下植被,而是导致部分林下植被死亡,植被间形成林隙,为林下植被创造了生存空间和发展条件,同时土壤养分含量受林火干扰发生变化,为林下植被生长提供养分,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林下植被的恢复。  相似文献   

2.
林火对大兴安岭典型林型林下植被与土壤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利用大兴安岭南瓮河保护区典型林型的样方调查资料,并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对不同强度林火干扰下草类 白桦林和草类 落叶松林林下植被的物种多样性、生物量和土壤因子的关联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所有调查样地林下植被的物种丰富度、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等物种多样性指数随着火烧强度增加而降低,表现出未火烧中度火烧重度火烧的趋势,而物种多样性指数年变化量均有明显的增加,其中林火干扰的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的增加明显高于未受林火干扰的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2)随着火烧强度的增加,林下植被生物量总量降低;而林下植被生物量总量年增加变化量呈上升趋势,增加的程度随着火烧强度的增强而增大,与火烧强度成正比(重度火烧中度火烧未火烧);而标准木细根生物量在不同火烧强度间无明显变化,而是随着离树干的水平距离的增加而减少(1 m>2 m>3 m)。3)火烧迹地土壤pH值和有机碳含量随火烧强度增加而增加,而土壤全氮和全钾含量则相反;在中度火烧情况下,土壤密度和全磷的含量更高。4)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显示,林火干扰后,土壤密度、有机碳含量和全氮含量与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的相关性较高;而土壤密度、有机碳含量和pH值与林下植被生物量相关性较高。由于一定强度的林火干扰并未完全破坏林下植被,而是导致部分林下植被死亡,植被间形成林隙,为林下植被创造了生存空间和发展条件,同时土壤养分含量受林火干扰发生变化,为林下植被生长提供养分,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林下植被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林下植被是人工林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湿地松人工林生物多样性及其与林分特征因子的关系研究,结果如下:湿地松人工林的郁闭度与生物量相关性显著,不同郁闭度下的林下植被生物多样性变化不显著;不同林龄阶段林下植被的生物多样性分析表明,20a后的林下植被比20a前有个突然增高的过程,呈现增加的趋势;可以通过调整林分密度、郁闭度等林分因子对林下植被的生物多样性和生物量进行调控。  相似文献   

4.
密度对杉木人工林林下植物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对10年生不同造林密度杉木人工林林下植被生长状况调查和土壤理化性质的测定,结果表明,随杉木人工林造林密度增大,林下植被高度、覆盖度和生物量减少,土壤物理性质不良,土壤养分含量降低.杉木人工林生长过程中要经常调整密度以促进林下植被生长,从而改善土壤理化状况,提高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5.
不同整地方式对火炬松幼林生长及林下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不同整地方式对火炬松幼林生长及林下植被生物多样性影响的研究表明:6年生火炬松生长量、生物量均呈全垦〉带垦〉对照。林下植被的物种多样性及其生物量均呈对照〉带垦〉全垦。在确定火炬松丰产林整地措施时应综合考虑整地的生长效应与保护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的统一。建议在类似该试验地的立体条件下,采用带垦整地方式可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6.
对海南琼中桉树人工林林下物种多样性与群落总生物量、乔木层生物量、林下植被生物量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桉树人工林物种丰富度与乔木层、灌草层和群落总生物量呈极显著正相关(α=0.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794、0.931和0.845:乔木层生物量、林下植被生物量、物种丰富度与土壤有机质及乔木层生物量与土壤碱解有较强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614、0.766、0.853和0.641,在0.05水平上达到显著;林下植被生物量、物种丰富度与其他5种土壤养分的相关性均较小,相关系数在0.3以下.说明桉树人工林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土壤有机质的提高有利于林分生物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研究3种不同抚育措施(割灌+疏伐、疏伐、割灌)对杉木人工林生态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抚育措施均能明显促进林分生长,改善林分结构,增强林分稳定性,提高林下植被盖度,丰富林下植被种类,增加生物多样性,其中以割灌+疏伐抚育所起的生态效果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8.
对承德市山区土壤含水率与不同林分林下草本层植物生物量和物种多样性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5种森林群落类型中,土壤含水率的高低顺序为油松-落叶松混交林>落叶松中龄林>落叶松幼龄林>油松成熟林>油松幼龄林,其林下草本层的地上生物量表现为油松-落叶松混交林大于油松纯林、落叶松纯林,在纯林中也随着土壤含水率的增加生物量增大.对土壤含水率与林下草本植物物种多样性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林下草本植被在林分处于幼龄林时期,土壤含水率对林下草本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增加起到了促进作用;随着林分的成熟,土壤含水率虽然增加,但对林下草本植物物种多样性的促进作用逐渐丧失.在油松-落叶松混交林中土壤含水率虽然较高,但对林下草本植物物种多样性却产生了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福建三明35年生杉木细叶青冈混交林和杉木纯林乔木层、林下植被生物量及林下植被多样性。结果表明,混交林乔木层生物量高于杉木纯林,但树高、胸径等测树因子皆小于杉木纯林。混交林林下植被以灌木占优势,其生物量占林下植被总生物量的68.39%,而杉木纯林以草本占绝对优势,其生物量占林下植被总生物量的90.83%,且混交林林下植被总生物量显著高于杉木纯林。混交林不同层次林下植物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高于杉木纯林,营造混交林有利于提高杉木林下植被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0.
选择江淮地区郁闭度为05~07,林龄为5 a的广玉兰(Magnolia grandiflora)苗木林地,研究不同鸡养殖密度对林木生长、林下植被生物量以及土壤碳含量的影响,对该林牧共生生态系统进行生态效益分析。结果表明,适度的林下养殖能促进苗木的生长和林地土壤碳的积累。林下养鸡促进了广玉兰胸径的增长,养殖密度为300 只·hm-2时,对苗木生长的促进最强,胸径增长量较对照组提高375%。林下养鸡对林下植被的生物量和碳储量有一定影响,养殖密度为300,450和 600 只·hm-2时,林下植被生物量较试验前分别下降221%,784%和804%,林下植被碳储量较试验前分别下降217%,638%和659%。适宜的养殖密度能有效促进土壤总碳和有机碳含量的积累,养殖密度为300 只·hm-2时土壤总碳含量和有机碳含量分别提高401%和105%。综合分析得出,养殖密度以300只·hm-2为最佳,能有效促进苗木生长和土壤碳的积累,并控制对林地环境的破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究不同林分的生物量及林下植被多样性差异,为营建亚热带人工林筛选适生的珍贵乡土阔叶树种。  方法  以四川农业大学崇州基地同质园试验中大叶樟Cinnamomum platyphyllum、油樟C. longepaniculatum、天竺桂C. japonicum、樟树C. camphora、桤木Alnus cremastogyne、香椿Toona sinensis、红椿T. ciliata 等7个阔叶树种林分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各树种平均树高、平均胸径、林下植被多样性等指标,量化树种对生物量及林下植被多样性的影响。  结果  不同树种全株生物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大叶樟的生物量最高,其次是桤木和红椿,天竺桂最低。树种各器官生物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整体表现为干>根、枝>叶,并且大叶樟各器官生物量均最高,天竺桂各器官生物量均最低。各器官生物量占全株生物量比例在树种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树种大小排序无一致性规律。不同功能群之间的全株、叶、枝及干生物量无显著差异,但常绿树种的根生物量、根生物量占比和根冠比显著高于落叶树种(P<0.05),枝和干生物量占比则相反。落叶树种林分林下草本多样性显著高于常绿树种林分(P<0.05),并且红椿、桤木和香椿林分林下草本的Simpson指数显著高于天竺桂、樟树、大叶樟和油樟林分,红椿林分的林下草本Shannon-Wiener指数显著高于其他6个林分(P<0.05)。  结论  研究区培育落叶树种有利于人工林的物质循环和生物多样性保育,并且相较于其他乡土树种,选择桤木和红椿作为培育树种更有利于亚热带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与管理。图6表2参37  相似文献   

12.
高寒沙地不同林龄乌柳林下植物物种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共和盆地乌柳人工林为对象,调查了不同发育阶段(4、11、25和37年生)乌柳林下植物物种组成及物种多样性变化。结果表明,菊科、藜科、豆科和禾本科为各阶段乌柳林下植被的优势科。4个林龄乌柳林下植被重要值较大的物种不尽相同,赖草在各林龄乌柳林下植被中均为优势种。演替各阶段多年生植物种数占绝对优势且基本保持稳定,其单种重要值明显大于一年生植物。随着林龄的增加,在流动、半流动沙地中出现的一年生植物逐渐消失,小、半灌木开始出现在林下植被中。林下植被的地上生物量和盖度均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再增加的趋势。物种丰富度、物种多样性、均匀度、生态优势度指数均表现为逐渐增加的趋势。随演替进展,林下植被群落结构趋于复杂、稳定,物种多样性达到了较高的水平,植被群落得到了较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3.
杉木人工林林下植物的消长规律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对不同林龄、地位指数和连栽代数杉木林下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进行初步调查分析 ,结果表明 :林下植物种类平均数量表现出成熟林 >幼龄林 >中龄林的趋势 ;不同地位指数、不同林龄和不同连栽代数的杉木林下植物生物量、杉木凋落物积累量和林下植物凋落物积累量存在明显差异 ;林下植物的物种丰富度指数、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表现出成熟林 >幼龄林>中龄林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海南岛桉树林林下植被物种组成及生物量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海南桉树林林下植被物种组成(153样地)及生物量(6样地)的调查结果表明:林下植被共有维管束植物224种,隶属于65科153属。其中:木本植物88种,占39.3%;草本类136种,占60.7%。人工桉树林林下植被结构简单、物种数相对较少。在未郁闭前的幼年桉树林地,林下植被地上部分生物量草本大于木本的现象更为突出。林下生物量局部有随年降水量增加而递增的趋势。不同土壤类型生物量大小的排序为:花岗岩砖红壤>花岗岩山地砖红壤>海相沉积物砖红壤>玄武岩砖红壤>冲积潮砂土。桉树幼年林分林下植被生物量最大,但生物量总体是随林龄增大而增加:1.5年生>9年生>8年生>7年生>6年生。  相似文献   

15.
盐生野菜中硝酸盐·亚硝酸盐·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玉珍  缪金伟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0):2104-2105
测定了东营市9种盐生野菜和几种日常食用的蔬菜中硝酸盐、亚硝酸盐及维生素C的含量。结果证明:茵陈蒿、山苦荬、酸模、苣荬菜、蒙古雅葱符合无公害蔬菜标准,可以食用,并且他们都含有较多的维生素C,营养价值较高。灰绿藜、藜硝酸盐含量超标,地肤、翅碱蓬、灰绿藜亚硝酸盐含量超标,这些野菜不宜食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甘肃河西地区紫花苜蓿田间杂草的种类和发生状况,为进一步防治奠定基础.【方法】在酒泉、张掖、武威、金昌的5个苜蓿种植区利用样方法进行了田间杂草调查和分析.【结果】5个种植区共有各类杂草11科33属37种,苜蓿田杂草以阔叶杂草为主,占杂草总数的78.38%;一年生杂草有18种,占杂草总数的48.65%,远远大于多年生杂草.杂草的优势科为藜科、禾本科、菊科,占杂草总数的54.05%,其FDI值分别为117.25%、60.88%和52.83%.重要值大于5的优势杂草种类有灰绿藜、刺苋、稗草、苦荬菜4种,占杂草总数的10.81%,为优势种;其中灰绿藜重要值最大(34.96),为重点防除对象.【结论】在调查的整个地区中,金昌的杂草种类和数量最多.  相似文献   

17.
宿迁市区草坪杂草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2009年宿迁市区草坪杂草进行调查发现,杂草种类112种,隶属32个科;调查冬春季草坪优势杂草为多头苦荬、黄鹌菜和大巢菜,多头苦荬危害程度最高;夏秋季的优势杂草为马唐、小飞蓬、狗尾巴草和香附子,马唐危害程度最高。  相似文献   

18.
为揭示不同发育阶段杉木人工林林下植被多样性的变化规律,对福建三明莘口教学林场不同发育阶段杉木人工林(幼龄林、成龄林和过熟林)林下植被的种类、数量、丰富度、盖度、高度等指标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不同发育阶段杉木人工林林下植被物种丰富度( S)差异不大,个体丰富度( N)差异较大,表现为成龄林(478个)>过熟林(308个)>幼龄林(223个);幼龄林林下植被以玉叶金花等耐阴树种占优势,成龄林及过熟林中网脉酸藤子、毛冬青等喜阳植物重要地位明显上升,在各发育阶段均处于优势地位的物种如裸花紫珠、杜茎山、狗脊蕨、江南卷柏等,可以考虑作为恢复林分物种多样性的启动物种;随着林分的发育,林下植被Simpson指数( D)、 Shannon-Wiener指数( H)、 Pielou均匀度指数( J′)和生态优势度指数( DMc )均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可见林下植被的物种多样性与杉木林分的生长发育阶段密切相关,及时进行抚育间伐是提高杉木人工林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和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晋西黄土区不同树种配置对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晋西黄土区的油松林、刺槐林和油松刺槐混交林3种人工林群落为研究对象,通过地表植被调查,分析了不同树种配置对林下层物种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晋西黄土区,针阔叶树种的配置更有利于林下层植被多物种的共存;油松和刺槐的搭配种植显著提高了森林土壤的养分质量分数和林下植物群落的生物量,这些生态因子的改善又有利于其林下植被物种...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开展植物耐盐基因工程提供候选基因.[方法]研究以新疆耐盐植物藜为材料,利用同源克隆技术从藜中克隆到BADH基因,并通过RT-PCR方法对其在不同盐胁迫下的表达进行了初步分析,随后将该基因构建至高效植物表达载体pCN2300上.[结果](1)经测序分析并与藜科其他植物进行同源性比对显示,得到的序列为藜的BADH基因,开放阅读框长度为1 503 bp,编码500个氨基酸;(2)以BADH基因核心序列设计引物对此基因在盐胁迫下的表达进行了RT-RCR分析,发现其本底表达量较高,以100 mmol/L NaCl处理2、5、12和24 h后其表达量没有明显增加趋势,而以50 mmol/L- NaCl或KCl长期胁迫后其表达量则比对照和100 mmol/L时的表达量高;(3)经双酶切鉴定,已成功将CaBADH基因构建到植物表达载体pCN2300,得到重组质粒pCN2300-CaBADH.[结论]研究为进一步从生理和分子水平阐明藜的耐盐机制提供了一定参考.并为通过转基因技术获得耐盐作物新品种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