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三大改造”有助于完善农村绿色低碳循环性发展机制建设、进一步健全河南省乡村经济生态体系、促进河南 乡村产业经济结构绿色升级,促进河南省大力发展农村绿色低碳建设、加强低碳清洁技术创新、促进绿色消费。从绿 色改造,构建乡村绿色产业体系、发展乡村新兴产业等方面提出河南乡村低碳循环发展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2.
如何将生态文明建设落实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全过程中,强化乡村农业绿色发展,促进乡村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无疑是一项需要深入探索的理论与实践命题。文章在学习与理解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核心内涵基础上,指出以保障粮食安全、食品安全、生态安全、生命安全为重点,着力构建以生产、产业、经营、人才为重点的科技创业绿色发展体系和以政府为主导、乡村为平台、农民为主体的社会组织体系,推动乡村绿色振兴与生态文明建设融合发展,并提出了乡村绿色振兴与生态文明建设融合发展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3.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乡村建设注重绿色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提出保护与发展并进的理念以及加快农业生产方式绿色转型,推进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相得益彰,探索乡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同时提出文化生态学的重要性,强调保护文化多样性、风貌特色以及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激发乡村内生动力;以彰显乡村生态文明为目标,让良好的生态助推乡村发展,建设美丽宜居的新乡村。  相似文献   

4.
在"生态乡村"建设背景下,以历史文化名村广西钦州市大芦村为研究对象。从该村的历史文化资源特色分析与价值评估入手,划定村落红线和生态建设红线以保护历史文化资源。应用生态学理论,进行生态乡村建设保护性发展规划探索。提出既能满足村落保护需要又能促进村落发展的总体规划布局、功能分区与村落景观生态安全格局规划方案和相应的生态乡村建设对策,以实现大芦村的生态乡村建设与发展,为其他村落的生态乡村建设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因地制宜的创新发展,以大连市为例,采用案例分析法,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理论支撑,归纳大连市以特色乡镇为切入带动乡村振兴整体发展的现实经验。研究发现,大连市特色乡镇乡村振兴成效显著的原因在于坚持党的领导,多元主体广泛参与;科技赋能,数字赋能;重视民生问题,优化人才战略;聚合宣传资源,挖掘当地特色。研究认为,以特色乡镇为重要切入点从而带动乡村振兴水平整体提升的模式是可行的,但仍需要充分挖掘当地特色优势资源,提升产业现代化水平;加大政策支持,创新制度体系;厚植生态文明理念,推动绿色资源向绿色资产转化;培育乡风文明,批判性继承乡村习俗文化。  相似文献   

6.
高等职业教育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五项职能,在助推生态文明建设中职业院校的社会职能有其精准的着力点.在青少年心中厚植绿色发展理念离不开人才培养,低碳简约的生产生活方式的逐渐形成离不开科学技术推广,高等职业教育直达企业、社区、乡村的服务模式更是帮助全民树立生态文明思想的有力推手.生态文明行为从校园开始,绿色中国从绿色学校开始是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的明智之举.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国家逐步开展美丽乡村、田园乡村、特色乡村建设以实现乡村振兴发展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把推动绿色生产和生活方式放在突出位置.目前绿色乡村建设的实践与发展仍存在不足,本研究基于江苏省绿色乡村建设现状,从宜居、特色、绿色的视角,围绕乡村规划、公共设施、特色村庄保护、绿色农业产业、乡土建材应用、农用住房改造、节能技术路径与可再生能源利用等方面对绿色乡村建设的共性技术与关键技术进行探讨,提出凸显以人为本、节能环保、绿色低碳建设理念的适宜技术,旨在提升农村人居环境生活质量,助力农村可持续发展.结合绿色乡村建设适宜技术对今后工作进行展望,以期为各地绿色乡村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与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陈志峰  宋敏 《农学学报》2015,5(8):136-140
在讨论分析中国乡村发展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国内外乡村农业发展趋势与成功经验,结合农业和农村的基本国情,提出了3E农业发展模式;并以伏羲农园发展运营模式为实践,论证了中国美丽乡村建设必须以3E农业为理论基础,以低碳高效为目标,以生态循环为核心,以信息科技为手段,实现城乡统筹联动发展;最后从中国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政策背景出发,从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浅析了发展3E农业对建设美丽乡村的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为了进一步探讨农业绿色发展推进乡村生态振兴,从生态环境污染、农业农村"生态、生产、生活"融合、产业与市场接口等方面分析了当前推进乡村生态振兴与农业绿色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从推进科技创新提高支撑生态振兴和农业绿色发展的能力、加强农业农村生态资源价值核算和生态环境标准体系建设、科学规划产业布局支撑乡村生态振兴和农业绿色发展、探索乡村生态振兴与农业绿色发展的社会化经营与服务机制、大力提升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和绿色消费等方面,提出了措施建议,以期推进乡村生态振兴与农业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10.
“美丽乡村”建设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我国文化、生态、社会的发展都具有着重要的意义。基于此,以甘肃省为研究对象,阐述其当前贫困偏远乡镇对美丽乡村建设的认识以及取得的成绩,并对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提出了几点思考,以期有助于甘肃贫困偏远乡镇对于美丽乡村建设的开展。  相似文献   

11.
加强乡村环境治理,是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内容。文化传承型乡村作为美丽乡村的一个类型,其环境治理模式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以苏州李市村与陆巷村为例,分析了文化传承型乡村推进环境治理的经验,总结了文化传承型乡村的环境治理之道,即统筹推进乡村生态环境保护与乡村文化环境治理;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实现村民与乡村生态、文化古迹的和谐共生;多元协作,实现村政府、企业、村民和乡村文化保护组织的共治共享;推进"互联网+",提升乡村环境治理与乡村文化传播的信息化水平;文旅融合,推动乡村经济效益、文化保护和环境治理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2.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稳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影响乡村发展的重要因素。低碳农业是全球气候变暖,农业生产环境恶化背景下提出的新型农业发展方式,低碳农业是生态文明建设重要部分,合理发展低碳农业对于生态文明建设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也会大力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本文从低碳农业的发展现状入手,分析现阶段我国低碳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3.
乡村生态振兴战略与国家“碳中和”目标具有共同的价值诉求,坚持绿色低碳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理 念。本文以协同理论为基础,梳理了乡村生态振兴存在农村环境保护法律规范分散、乡村自然资本增值缓慢、区域协 作交流少的现状,生态问题管理难度大、生态修复碳汇交易少、协同交流难度大。并针对乡村生态振兴中的问题提出 管理协同、资源协同、技术协同、人才协同和信息协同为一体的协同发展机制,完善“政府、企业、农民”一体、“研发、应 用”一体、“定制培训、系统培养”一体的协同发展布局,实现跨区域、跨部门的协同管理,共享乡村生态环境大数据,为 系统的乡村振兴机制建设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为推动乡村旅游绿色高质量发展,需从生态文明视角出发研究各种发展问题。通过深入研究乡村旅游发展的基本现状、主要问题、影响因素,以及理性剖析乡村旅游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内在联系,确认未来的发展规划与逻辑理路,即以旅游开发生态化、生态建设旅游化为逻辑起点,提出始终遵循与配合政府主导战略、乡村生态旅游的保护性和规范化开发、乡村旅游产品的绿色化开发与营销、动态完善与升级乡村旅游配套设施、绿色文化系统与乡村旅游发展系统有机结合等促进乡村旅游发展的举措。  相似文献   

15.
乡村生态文明建设与乡村旅游发展具有互存互促关系。以海口周边生态文明村建设与乡村旅游互动发展现状及乡村旅游发展条件为依据,探讨该地域乡村生态文明建设与乡村旅游协调发展路径,提出应以生态文明村建设成果为基础,注重乡村旅游的经济发展、文化促进和民生服务等多重功能发挥,通过提高居民主体意识、制定乡村旅游整体规划、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旅游服务和管理质量、保护乡村文化与生态环境以及实施乡村旅游生态补偿、加强乡村旅游产品宣传等,实现乡村旅游与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的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为了更好地推进宜居宜业美丽乡村建设,实现绿色低碳生态宜居村庄。通过对北京市美丽乡村绿化的研究分析,总结适合本地区乡村绿化的设计策略。希望有助于推动美丽乡村绿化建设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7.
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大背景催生了美丽乡村与特色小镇的发展途径,在实践中美丽乡村与特色小镇表现出一定的协同性。协同性存在于两者在时代背景下体系的本质,包括建设本质、发展本质与民生本质。美丽乡村与特色小镇协同发展具备生态与民生的可持续发展、乡镇旅游发展与区域竞争力提升、优秀本土产业与文化的传承与发扬的愿景。美丽乡村与特色小镇两种发展方式因地制宜的协同发展是中国乡镇发展与复兴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18.
通化县自2002年创建生态乡镇,清晰地勾勒了通化县的绿色战略,以打造美好乡村为重点,构建起城乡联动的生态家园建设体系。如今已成为了国家级生态县、国家级生态乡镇,取得了显著的生态建设成效。以通化县为研究对象,对其生态建设的成效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9.
发展生态低碳农业,是中国式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是建设中国特色农业强国的有效路径。为推进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加快建成中国特色农业强国,本文在明晰生态低碳农业内涵特征的基础上,提出发展生态低碳农业的愿景,分析当前中国发展生态低碳农业的现实基础和困难挑战,并据此提出战略构想。研究发现,中国发展生态低碳农业已经具备一定的现实基础,但仍然存在多重目标相互掣肘、减排固碳空间有限、技术储备不足、生态产品价值难以实现等问题。新阶段新征程上发展生态低碳农业的具体思路是充分运用农耕经验与现代科技,同步推进绿色科技创新与推广应用,统筹结合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重点任务是健全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制度,构建支撑生态低碳农业发展的技术体系,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相似文献   

20.
生态文化是随着绿色运动的兴起而建立起来的一门新的文化,生态文化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代表着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不断转型,从生态文化的变迁中看到人对自我地位的认识更加理智。从生态文化的中国智慧、马克思主义的生态观、西方生态理论学派等方面分析了求同存异容纳多元生态文化的理论,生态文化的发展与构建需要吸收古今中外文化的合理因素,具有包容力与认同力的生态文化更能指引我们营造出美丽和谐的生态环境。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文化认同理念:“天人合一”的传统生态文化理念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以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为指导建设美丽中国,以广博包容的生态文化为指引探索生态文明建设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