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作者进行了水稻用药减量控害增产技术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40%[1]防治二化螟示范试验,示范区达到减少农药用量15%,水稻病虫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水稻产量增加5%~10%.  相似文献   

2.
水稻纵卷叶螟在我县已连续多年大发生,为了有效地控制纵卷叶螟的为害,寻找理想药剂,我们对美国杜邦公司提供的氯虫苯甲酰胺20%悬浮剂和茚虫威15%乳油防治在水稻纵卷叶螟上进行了防效试验。试验表明,氯虫苯甲酰胺20%悬浮剂10mL/667m^2和茚虫威15%乳油12mL/667m^2对水稻纵卷叶螟有比较好的防效,药效相对较长,药后14d在80%以上。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5%环虫酰肼SC对水稻二化螟的防治效果和使用技术,开展了本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在二化螟孵化高峰期喷施5%环虫酰肼SC防治二化螟,施药后当空白对照区为害状明显时调查,75 g/ha剂量的处理防效达到88.51%,显著高于对照药剂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WG和20%氯虫苯甲酰胺SC的防效,对二化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4.
贯彻“绿色植保”理念,以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保护环境生态安全为目的.在有效控制水稻病虫为害的同时,减少农药用量、降低农药残留。用40%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水分散粒剂对二化螟进行减量控害增产技术示范试验,示范区减少农药用量15%,水稻病虫为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水稻产量增加5%~10%。  相似文献   

5.
以水稻二化螟为靶标,对新型杀虫剂氯虫苯甲酰胺(Chlorantraniliprole)的防虫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0%氯虫苯甲酰胺SC对水稻二化螟的防效较高,持效期长,能有效控制其为害;药后21 d,白穗率控制在0.09%,虫伤株率控制在0.3%,残虫防效达86.0%.  相似文献   

6.
钟静贵 《广西植保》2007,20(Z1):36-37
试验结果表明,5%氟虫腈SC每亩用药40g防治稻纵卷叶螟效果达91.74%,且对水稻不产生药害,对人畜安全。  相似文献   

7.
评价25%环氧虫啶WP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确定适宜用量及其安全性。试验结果表明,25%环氧虫啶WP对稻飞虱有很好的防治效果,该药对水稻生长安全,对其他有益生物未见药害。建议用25%环氧虫啶WP有效成分360 g/ha于稻飞虱若虫发生盛期兑水600 L对水稻喷雾。  相似文献   

8.
2007-2008年,应用氯虫·噻虫嗪不同剂型防治水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0.6%氯虫·噻虫嗪颗粒剂对二化螟的效果较好,但难以控制稻纵卷叶螟危害;40%氯虫·噻虫嗪水分散粒剂可有效防控以上2种虫害且持效期长达30 d.同一时期同等剂量下,各施用1次0.6%氯虫·噻虫嗪颗粒剂、40%氯虫·噻虫嗪水分散粒剂,前者撒施处理对其药效均显著低于后者茎叶喷雾处理.  相似文献   

9.
试验明确氟虫腈在柳州市水稻"两迁"害虫防治上的最佳用药量、最佳防治适期及与其它农药混配使用的防治技术措施,防治稻飞虱以5%氟虫腈SC每亩40ml、防治稻纵卷叶螟以每亩用5%氟虫腈SC 20ml 20%三唑磷EC 150ml、80%氟虫腈WG 2g 40%乙酰甲胺磷EC 100ml为佳,在大面积推广应用上,总体防治效果达90%以上,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为探明5%烯啶虫胺超低容量液剂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为该产品的推广和使用提供全面可靠的资料,根据“绿色农药创制及其在水稻、茶树主要病虫害防控上的应用”项目实施方案的要求,天柱县植保植检站于2013年在凤城镇团结村用5%烯啶虫胺超低容量液剂对水稻稻飞虱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以寒地稻田优势害虫水稻负泥虫为研究对象,选取黑龙江省主栽水稻品种提取次生物质,检测了其对水稻负泥虫的驱避作用、拒食作用和产卵驱避作用。结果表明,感虫品种‘稻花香2号’的挥发性物质和非挥发性物质对水稻负泥虫的驱避性弱于‘绥粳4号’;虫害胁迫植株产生的次生物质对水稻负泥虫成虫的驱避性最强,而健康植株的驱避性最弱。两种水稻品种次生物质对水稻负泥虫幼虫和成虫的拒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且抗虫品种的拒食率高于感虫品种。水稻负泥虫成虫在两种水稻品种次生物质作用下,平均卵量与对照相比均减少,但是感虫水稻品种相对比抗虫水稻品种的选择性产卵驱避率低。由此可见,水稻不同品种之间的次生物质的组分和含量不同,导致了昆虫行为反应有差异,为进一步研究和分析抗感水稻品种次生物质的组分、含量及作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了明确新烟碱类杀虫剂呋虫胺对水稻褐飞虱的防治效果及其对水稻及其天敌拟水狼蛛的安全性。本研究通过室内作物安全性试验,测定了呋虫胺对水稻的安全性;采用浸渍法,测定了呋虫胺对褐飞虱和拟水狼蛛的毒力,并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室内毒力测定表明,呋虫胺对水稻褐飞虱的LC50和LC帅分别为0.761 0和4.305 5mg/L,对天敌拟水狼蛛表现一定低风险,安全系数为5.443 3;安全性评估试验表明,20%呋虫胺悬浮剂喷施后水稻未出现药害,对水稻生长没有抑制作用;大田防效的试验表明,20%呋虫胺悬浮剂推荐剂量的防效高于350g/L吡虫啉悬浮剂推荐剂量的防效,施药后1d防效达到80%以上,施药后7d防效达到90%以上。综上所述,呋虫胺对水稻褐飞虱的防治效果好,对作物安全,对天敌拟水狼蛛低风险。  相似文献   

13.
5%烯啶虫胺超低容量液剂防治稻飞虱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稻飞虱低龄若虫盛发高峰期,每667 m2用5%烯啶虫胺超低容量液剂100~200 mL,药后7 d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达90%以上,对水稻安全,该药剂可以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从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栽培制度和水稻品种的变化,水稻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 Walker成为四川稻区螟虫的优势种,占水稻螟虫总量的80%以上。水稻二化螟属鳞翅目,螟蛾科,是水稻上为害最为严重的常发性害虫之一。水稻在分蘖期受害,造成枯鞘、枯心苗,在穗期受害,造成虫伤株和白穗,一般年份减产3%~5%,严重年份,减产在30%以上。20世纪70年代以前,四川稻区螟虫的防治主要使用六六六、DDT等有机氯农药;70年代开始推广使用甲胺磷、敌百虫等有机磷农药和杀虫脒防治二化螟;80年代初大量使用水胺硫磷等高毒有机磷农药防治二化螟;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主要推广杀虫双、杀虫单等沙蚕毒素杀虫剂和溴氰菊酯等拟虫菊酯类杀虫剂防治二化螟;2000年后,氟虫腈、阿维菌素、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和毒死蜱曾经广泛应用于二化螟防治;近年来,双酰胺类杀虫剂如氯虫苯甲酰胺、氟苯虫酰胺、溴氰虫酰胺、四氯虫酰胺等,由于作用机理独特,对大部分鳞翅目害虫具有优异的控制效果,已成为防治水稻二化螟的重要药剂。四氯虫酰胺是中化农化有限公司与沈阳化工研究院联合开发的新化合物,是中国第一个获得登记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双酰胺类杀虫剂,其10%四氯虫酰胺悬浮剂商品名为9080TM,并已取得农药登记。四氯虫酰胺是一种广谱性杀虫剂,具有触杀、胃毒活性,内吸传导性好,对夜蛾科、螟蛾科、菜蛾科、尺蠖蛾科、卷蛾科、卷叶蛾科、小卷叶蛾科等鳞翅目害虫防治效果优良,其速效性好、持效期长。2013年笔者在四川省青神县用10%四氯虫酰胺悬浮剂对水稻二化螟进行了防治试验示范,旨在为该药剂在四川省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5%丁烯氟虫腈防治稻纵卷叶螟田间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结果表明,5%丁烯氟虫腈SC 3种浓度对稻纵卷叶螟防治效果均很好,药后7d防效为99.41%~100%,药后14d防效为98.8%~100%。对水稻均无药害,但对蜘蛛、黑肩绿盲蝽、绒茧蜂等天敌有一定影响;药后7d绒茧蜂蜂茧数量比清水对照减少63.5%~84%;药后14d黑肩绿盲蝽虫量比清水对照减少92%~100%,蜘蛛虫量比清水对照减少80.6%~87.1%。  相似文献   

16.
氯虫苯甲酰胺的应用及推广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分析了达县应用氯虫苯甲酰胺防治水稻主要害虫二化螟的试验示范及推广情况,与应用常用农药进行防治进行了综合效益对比分析,总结了氯虫苯甲酰胺的试验防治效果.提出了氯虫苯甲酰胺防治水稻主要害虫的应用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7.
氯氟氰虫酰胺在稻田环境中的残留及消解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一种快速、灵敏、可靠的用于分析稻田环境中氯氟氰虫酰胺残留的方法,同时研究了氯氟氰虫酰胺在稻田环境中的消解特性。田间样品经液-液分配及优化的Qu ECh ERS方法提取及净化,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添加水平分别在0.002~0.5 mg/kg下,氯氟氰虫酰胺在稻田水、土壤以及水稻植株空白样品中的平均添加回收率为70%~101%,相对标准偏差(RSD,n=5)为0.7%~9.1%,其在田水、土壤和水稻植株中的最低检测浓度分别为0.002、0.005和0.01 mg/kg。该方法可满足水稻及其环境中氯氟氰虫酰胺残留量的检测要求。消解动态试验结果表明,氯氟氰虫酰胺在稻田水、土壤及水稻植株中的消解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消解半衰期分别为4.8~7.7 d、5.2~8.3 d和1.5~15.4 d,属于易消解农药。  相似文献   

18.
50%虫杀手防治水稻主要害虫试验韦伟群1秦昌文2韦文生1黄炳珍150%虫杀手可溶性粉剂是浙江余姚农药厂生产,该药属高效低毒沙蚕毒素新品种,具有胃毒、触杀、熏蒸和内吸作用,对三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水稻主要害虫有很好的防治效果,为推广该药,我们对虫...  相似文献   

19.
2007-2008年,应用氯虫•噻虫嗪不同剂型防治水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0.6%氯虫•噻虫嗪颗粒剂对二化螟的效果较好,但难以控制稻纵卷叶螟危害;40%氯虫•噻虫嗪水分散粒剂可有效防控以上2种虫害且持效期长达30 d。同一时期同等剂量下,各施用1次0.6%氯虫•噻虫嗪颗粒剂、40%氯虫•噻虫嗪水分散粒剂,前者撒施处理对其药效均显著低于后者茎叶喷雾处理。  相似文献   

20.
50%虫杀手防治三化螟试验黄家敏何邕东(贵港市植保站537100)(港城镇农技站)三化螟是贵港市水稻主要害虫之一,为了探讨和认识50%虫杀手(杀虫安)可溶性粉剂防治水稻三化螟的药效,为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在1997年晚稻作本试验,现报告如下。1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