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0 毫秒
1.
作者进行了水稻用药减量控害增产技术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40%[1]防治二化螟示范试验,示范区达到减少农药用量15%,水稻病虫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水稻产量增加5%~10%.  相似文献   

2.
作者进行了水稻用药减量控害增产技术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40%防治二化螟示范试验,示范区达到减少农药用量15%,水稻病虫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水稻产量增加5%~10%。  相似文献   

3.
农用有机硅助剂功倍和丝润加入到农药3%啶虫脒后对柑桔蚜虫有很好的防治效果,药后7d平均防效达96.1%~99.5%,节约用水50%~70%,减少农药啶虫脒用量1-10g/667m^2.次,节约防治成本1.5~6.3元/667m^2次。利用农用有机硅+农药啶虫脒防治柑桔蚜虫,能够节约用水,减少农药使用量,降低农药残留,符合环保要求。  相似文献   

4.
正据全国农作物病虫测报网监测和专家会商,受强厄尔尼诺现象影响,预计2016年小麦赤霉病、水稻"两迁"害虫等主要农作物病虫发生将明显重于常年。3月下旬开始,多种病虫相继发生,逐步进入危害阶段。为打好防控战役,实现"虫口夺粮",农业部启动了2016年防病治虫夺丰收行动。要求各地坚持分类指导、科学防控原则,突出主要作物、重大病虫、重点区域、关键环节,大规模推进统防统治、绿色防控、科学用药,力争实现病虫综合防治、农药减量增效,小麦、水稻、玉米重大病虫为害损失控制在5%以内,马铃薯晚  相似文献   

5.
2016—2020年丰城市融合病虫害监测预警、农业、物理、生物等绿色防控措施及专业化统防统治等农药减量增效技术,实施水稻主要病虫农药减量增效技术集成示范与推广,在有效控制了水稻病虫灾害的同时,示范区化学农药用量比对照区减少30.80%,早稻平均增产5.27%,晚稻平均增产5.52%,全市累计推广面积22.9万hm~2,取得了明显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6.
稻象虫(Echinocnemus squameusBillberg),又名水稻象鼻虫,属鞘翅目,象虫科.该虫以成虫和幼虫为害水稻,成虫害叶,幼虫害根,以幼虫为害较重.历年来,我区水稻秧苗受该虫为害较轻,只零星发生,但1989年以来,发生区域在扩大,为害亦在加重.据查阅病虫情报等有关资料,1990年稻象虫已在我区的兴安、  相似文献   

7.
水稻纵卷叶螟在我县已连续多年大发生,为了有效地控制纵卷叶螟的为害,寻找理想药剂,我们对美国杜邦公司提供的氯虫苯甲酰胺20%悬浮剂和茚虫威15%乳油防治在水稻纵卷叶螟上进行了防效试验。试验表明,氯虫苯甲酰胺20%悬浮剂10mL/667m^2和茚虫威15%乳油12mL/667m^2对水稻纵卷叶螟有比较好的防效,药效相对较长,药后14d在80%以上。  相似文献   

8.
应用水稻丰抗品种配套技术控制病虫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6-1990年在江汉稻区综合防治试验基地江陵县联山村,调整了水稻品种布局,使杂交稻、常规稻,早、中、晚稻的不同熟期的丰抗品种配套,从而控制或减轻了病虫为害,减少了农药用量,节省了开支,增加了水稻产量,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9.
以水稻二化螟为靶标,对新型杀虫剂氯虫苯甲酰胺(Chlorantraniliprole)的防虫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0%氯虫苯甲酰胺SC对水稻二化螟的防效较高,持效期长,能有效控制其为害;药后21 d,白穗率控制在0.09%,虫伤株率控制在0.3%,残虫防效达86.0%.  相似文献   

10.
从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栽培制度和水稻品种的变化,水稻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 Walker成为四川稻区螟虫的优势种,占水稻螟虫总量的80%以上。水稻二化螟属鳞翅目,螟蛾科,是水稻上为害最为严重的常发性害虫之一。水稻在分蘖期受害,造成枯鞘、枯心苗,在穗期受害,造成虫伤株和白穗,一般年份减产3%~5%,严重年份,减产在30%以上。20世纪70年代以前,四川稻区螟虫的防治主要使用六六六、DDT等有机氯农药;70年代开始推广使用甲胺磷、敌百虫等有机磷农药和杀虫脒防治二化螟;80年代初大量使用水胺硫磷等高毒有机磷农药防治二化螟;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主要推广杀虫双、杀虫单等沙蚕毒素杀虫剂和溴氰菊酯等拟虫菊酯类杀虫剂防治二化螟;2000年后,氟虫腈、阿维菌素、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和毒死蜱曾经广泛应用于二化螟防治;近年来,双酰胺类杀虫剂如氯虫苯甲酰胺、氟苯虫酰胺、溴氰虫酰胺、四氯虫酰胺等,由于作用机理独特,对大部分鳞翅目害虫具有优异的控制效果,已成为防治水稻二化螟的重要药剂。四氯虫酰胺是中化农化有限公司与沈阳化工研究院联合开发的新化合物,是中国第一个获得登记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双酰胺类杀虫剂,其10%四氯虫酰胺悬浮剂商品名为9080TM,并已取得农药登记。四氯虫酰胺是一种广谱性杀虫剂,具有触杀、胃毒活性,内吸传导性好,对夜蛾科、螟蛾科、菜蛾科、尺蠖蛾科、卷蛾科、卷叶蛾科、小卷叶蛾科等鳞翅目害虫防治效果优良,其速效性好、持效期长。2013年笔者在四川省青神县用10%四氯虫酰胺悬浮剂对水稻二化螟进行了防治试验示范,旨在为该药剂在四川省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试验示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1年在都昌县、新干县早、晚稻田,综合应用绿色防控技术防治水稻主要病虫害的试验示范结果显示:绿色防控区病虫防治效果明显好于农民常规防治区,二化螟枯心率减少41.1%~83.3%,稻飞虱百丛虫量减少39.5%~91.3%,稻纵卷叶螟卷叶率减少41.0%~49.1%,纹枯病为害率减少23.8%~36.2%。绿色防控区比常规防治区平均每季水稻减少打药次数0.8~1.5次,减少农药用量36.8%~80.0%,主要天敌数量增加33.3%~50.3%,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12.
水稻病虫绿色防控示范的做法和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取稻田耕沤治螟、选用抗病品种、灯光诱杀害虫,保护利用天敌、使用生物农药及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等绿色防控措施,有效地控制了水稻病虫为害,提高了产量和品质.示范区病虫防治效果提高了5~10个百分点,水稻产量增加9.33%,每667m2减少农药投入23.90元,减少用工费16元,合计每667m2增收187.32元.稻田天敌比非示范区增加50%.  相似文献   

13.
<正>2015年~2016年,我省将"水稻病虫绿色防控技术集成研究与应用"列入省重点研发计划(2016YFD0200807),同时列入湖北省农科院创新中心项目(2016-620-000-001-017)。为减少农药用量,我们开展"水稻病虫一施多效减量施药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研究,即在水稻病虫防治的关键时期,选择合理高效低毒药剂,达到多种病虫同时兼治的效果,既减少农药用量,又能控制  相似文献   

14.
二化螟是南昌地区水稻的重要害虫,近年呈现暴发为害趋势。作者从虫源基数、栽培制度、农药质量、害虫抗药性、施药质量等方面分析了近年二化螟暴发的原因。并就病虫测报、减少虫源、净化农药市场、严格防治标准、注意桥梁田防治、提高施药质量等方面对防治策略进行了探讨并推荐几种适用农药。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5%环虫酰肼SC对水稻二化螟的防治效果和使用技术,开展了本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在二化螟孵化高峰期喷施5%环虫酰肼SC防治二化螟,施药后当空白对照区为害状明显时调查,75 g/ha剂量的处理防效达到88.51%,显著高于对照药剂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WG和20%氯虫苯甲酰胺SC的防效,对二化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6.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药剂对二化螟防治效果、产量及用药成本的影响。结果表明,40%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水分散粒剂10 g/667m2防治晚稻二化螟的效果明显高于常规用药15%阿维·三唑磷乳油100 mL/667m2,且40%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水分散粒剂10 g/667m2能起到保护生态环境,减少农药用量、降低农药残留的作用。施药方法:于第3代二化螟卵孵盛期至2龄高峰前施药,可提高防效4.98%,每667 m2减少施药工本6元,增加产量31 kg,减少用药成本11元,667 m2增加总效益79.4元。  相似文献   

17.
试验结果表明,20%氟虫双酰胺WG对水稻三化螟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用量在8~10g/667m2,防效随着用量的增加而提高,且对非靶标生物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8.
20%氯虫苯甲酰胺SC防治稻纵卷叶螟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用药对稻纵卷叶螟防治效果、对产量的影响及用药成本.结果表明,20%氯虫苯甲酰胺SC 10ml/667m2防治晚稻稻纵卷叶螟的效果明显高于常规用药50%丙溴磷EC 100ml/667m2,于第3代稻纵卷叶螟卵孵盛期至2龄高峰前施药,可提高防效13.19%,667m2减少施药工12元,增加产量37.49kg,减少用药成本9元,667m2增加总效益95.98元.并且能起到保护生态环境,减少农药用量、降低农药残留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安全、优质、高效已成为粮食生产的重要内容.加大水稻无公害化种植,提高无公害水稻病虫防治水平能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企业增效.无公害水稻病虫防治,一方面要做到减少病虫对水稻的危害,另一方面又要减少农药用量,严格控制使用毒性高、残效期长的农药品种,保证稻米安全卫生和优质.  相似文献   

20.
二化螟是为害水稻最严重的常发性害虫之一。在水稻秧苗期和本田期,使用氯虫苯甲酰胺进行防治水稻二化螟试验。结果表明,在水稻秧苗移栽前5 d施用1次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带药移栽),对水稻生长和非靶标生物安全,秧苗素质指标提升,可有效控制和延迟本田期1代二化螟为害,应用效果优于对照药剂阿维菌素。其中,制剂用量100 mL/667m~2和150 mL/667m~2两处理对二化螟的防效达100%,并可持续45 d,药后60 d防效仍在93%以上。在本田期水稻破口前,再次施用该药,可有效防治2代二化螟,并具保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