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景阳红”条形红茶的研制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东省日照市1966年第二次"南茶北引"获得初步成功,到2010年,茶园总面积15万亩,投产茶园12万亩,茶叶总产量800万kg,总产值5.9亿元,已成为我国最北部的茶园集中分布区。夏茶产量占全年茶叶产量的46.55%,但产值仅占全年茶叶产值的26.09%。为了提高夏茶经济效益及茶园的整体效益,于2008年3月研究制定了实施方案,在申报了国家发明专利的基础上,参考祁门红茶生产工艺,进行了鲜叶萎凋、揉捻、发酵和干燥等单项试验,并试制成功"景阳红"条形红茶。先后制作条形红茶3860kg,按市场售价1000元/kg计算,共实现产值386万元。从定点采摘制作条形红茶的茶园调查可知,每亩茶园春茶后期、夏茶及秋茶初期亩增产值1800~2400元,比制作绿茶亩增产值2100元,亩增产值35%。于2010年10月10日通过日照市科技局组织的科学技术成果鉴定。现将开发情况初报如下:  相似文献   

2.
加强茶园越冬管理提高春茶效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东省是我国江北茶区最北部的茶园集中分布区,现有茶园主要分布在日照、青岛、临沂三市10余个县(市、区),总面积为15.15万亩,其中投产茶园7.215万亩,茶叶总产量275.2万kg,总产值19264万元。名优茶产量82.56万kg,占茶叶总产量的30%;名优茶产值12906.88万元,占茶叶总产值的67%。 1976年,山东发生了自1959年“南茶北引”以来的首次茶园冻害,随后又发生了1979年、1983年两次较大  相似文献   

3.
江北茶区夏秋茶提质增效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东省自1966年“南茶北引”获得基本成功后,经过试种探索、大面积引种、面积效益稳步提高、结构性调整、产业化发展等5个时期,以及1976、1979、1983、2002、2007年5次较大冻害的考验,已成为江北茶区最北部的集中分布区.茶园主要分布了:日照、青岛、临沂3个市十几个县(市),现有茶园23万亩,投产茶园19万亩,茶叶总产量721.5万kg,总产值6.6亿元。  相似文献   

4.
<正>山东省1959年首次"南茶北引",仅成活了青岛中山公园2.5亩茶园;1965年在时任山东省省委书记谭启龙同志的倡议下,1966年又开始了有组织"南茶北引",经过试验探索、大面积发展、面积效益稳定、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以及6次较大冻害的考验,青岛农业大学茶叶研究所选育出了瑞雪、香雪,泰山林科院选育出罗汉茶等3个山东茶树品种。目前山东茶园总面积28万亩,其中无性系茶园5.04万亩,仅占茶园总面积的18%,总产量1065.08万kg,总产值  相似文献   

5.
辛崇恒 《中国茶叶》2008,30(4):38-39
山东日照市引种茶树始于1966年,经过40年的努力,到2007年底,全市茶园总面积已达12万亩,茶叶产量5500吨,产值4.5亿元。茶叶生产和加工企业达210余家,涉及茶农6万余户,茶业已成为该市的一大优势特色产业。日照市已成为山东茶叶主产区和我国淮河以北最大的绿茶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6.
辛崇恒 《中国茶叶》1995,17(1):10-11
山东日照市从1966年开始试种茶树,到目前茶园总面积已发展到3.7万亩,成为山东省茶叶的主产区。 日照市属暖温带湿润季风区大陆性气候,光、热、水资源丰富,尚适宜茶树生长。茶叶自然品质优良,具有滋味浓、香气高、耐冲泡特点。该市地处淮北茶区的最北端,由于冬季气温低,冬春常干旱,茶树萌芽迟,茶叶采收时间短,茶园单产低,加上单一生产炒青茶,故而经济效益不高。为了改变这一局面,日照市农业局果茶站从1991年开始实施了山东省科委下达的“万亩茶园高产优质开发”试验项目,在“南茶北引”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经过3年的技术改进和发展名优茶生产,已使全市0.9万亩投产茶园获得优质高产高效益。与1990年相比,1993年茶叶总产量达到607800kg,增加177165kg,增产41.1%;总收入1293万元,增加691万元,高档茶产量35000kg,增长13.43倍,收入319万元,增加304.3万元;1~3级茶比例达95.6%,提高了10个百分点。现将茶园的配套栽培技术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7.
日照茶区严重干旱和冻害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东茶区是我国的次适宜茶区,由于气候干燥,土层较薄,降雨偏少,冬季寒冷,茶树冻害一直是制约茶叶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日照市是山东省种茶最适宜的地区,也是我国"南茶北引"最成功的地区,现已发展成为山东省茶叶主产区和我国秦岭、淮河以北最大的绿茶生产基地。今年日照市因遭遇历史罕见的干旱,茶树遭受了种茶45年来第9次、也是继2007年冬至2008年春冻害后第3次严重的冻害。为全面调查了解在大旱之年茶树冻害情况,2月14日至2月25日,日照市农业局会同各区县业务部门对今年全市茶树冻害情况进行了实地调查。  相似文献   

8.
正山东省自1966年"南茶北引"获得基本成功,经过试种探索、大面积引种、面积效益稳步提高、结构性调整、产业化发展等5个时期以及1976年、1979年、1983年、2002年和2007年5次较大冻害的考验,已成为江北茶区最北部的集中分布区。茶园主要分布于日照、青岛、临沂和威海等4个市十几个县市,现有茶园31万亩,投产茶园27万亩,茶叶总产量1065.08万kg,总产值9.74亿元。自1969年产茶以来,山东茶区因其独特气候和土壤等环境条件,所产的茶叶具有"叶片厚、耐冲泡、滋味浓、香气高"的品质特点。随着检测技术的进步,经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检测可知:山东绿茶氨基酸含量是南方茶的1.6倍;茶多酚与氨基酸的比值在4.1~6.0之间;硒素含量是国内现有富硒茶的6.3倍,因  相似文献   

9.
程泽志 《中国茶叶》2010,32(11):16-17
贵州道真自治县委、县政府着力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在"十一五"规划中已明确把茶产业发展作为全县农业"烟、茶、畜"三大主导产业之一。要求到十一五期末,全县优质茶园达10万亩,到2015年突破15万亩;配套建成茶叶初、精制加工厂,打造具有仡佬民族地域特色茶叶品牌。  相似文献   

10.
段家祥 《中国茶叶》2006,28(4):10-11
一、茶叶生产现状 1.政策启动,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茶业是山东省农业种植业中的特色产业,各级党委、政府把发展茶叶生产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头戏,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措施。如日照市岚山区采取土地优惠、减免税费等政策措施,积极鼓励单位、集体、个人参与茶叶生产与流通,该区从20世纪90年代至2004年,共从支农财政资金中拿出586万元,采取“以奖代补”形式发展新茶园5万多亩。目前,全区茶园面积已达8万多亩,成为山东省的重点产茶区。胶南市为打造地方品牌,  相似文献   

11.
山东日照大棚茶生产情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日照是山东“南茶北引”最早获得成功的地区之一,目前已发展成为山东省茶园面积最大的地区。日照市现有茶园7.6万亩,其中投产茶园4.6万亩,1999年茶叶总产量为2250t,总产值为1.5亿元,其中名优茶产量为1055t,产值为1.09亿元,分别占总产量、总产值的46.9%和72.7%。近年来,随着“两高一优”农业的发展和名优茶消费市场的拉动,保护地栽培技术已成功地应用于日照茶叶生产中,大棚茶生产发展成为茶农冬季增收新的经济增长点。笔者对日照大棚茶生产情况进行了实地调查,现将情况作一介绍。 一、生产…  相似文献   

12.
三十多年来,我国茶叶生产有了较大的发展。茶园面积扩大,茶叶产量倍增,茶叶由紧俏商品而变成货源充裕,敞开供应。茶园面积由1950年的250万亩,扩大到将近1600万亩,增加5倍多,成为世界茶树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印度约为560万亩)。1982年全国茶叶生产量达到794万担,比1950年的130万担,增加5  相似文献   

13.
广东发展茶叶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近年来,我省以提升产业竞争力为核心,依靠科技进步,努力转变发展方式,促进了茶叶产业在调整和优化中稳步发展。去年,全省茶叶总面积61.2万亩,总产量5.33万吨,单产达到1 06公斤(按采摘面积计),与"十一五"期末2005年相比,茶园面积增加7.2万亩  相似文献   

14.
郑乃辉 《中国茶叶》2008,30(1):35-35
一、发展生态观光茶园的意义 1.发展生态茶园是实现茶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茶叶是福建省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2003年全省茶园面积已达205万亩,茶叶产量达14.92万t,是福建省传统大宗出口产品,也是山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支柱产业。然而,当前的茶叶生产方式已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如茶园生态环境恶化、地力退化、产出降低及茶叶农残和重金属含量超标等。  相似文献   

15.
《中国茶叶》2011,(4):24-24
2月22日至3月12日,山东日照综合试验站会同示范区县东港区、岚山区、莒县和五莲县负责人以及技术骨干对今年日照市茶树冻害情况进行了实地调查。本次调查涉及23个种茶镇137个种茶村(企业),凋查茶园总面积42670亩。从调查的总体情况来看,今年日照市茶树受冻范围广、面积大,冻害程度是1977年以来最为严重的一次。  相似文献   

16.
一、产业现状 陕西商南县自1961年开始试种茶叶,1970年实现南茶北移在山上引种,到2011年全县茶叶基地总面积达到20万亩,其中无性系茶园2000亩,良种选育示范园200亩,无公害茶园10万亩。主要品牌有"泉茗、仙茗、乌龙茶、金丝翠芽、金丝泉、珍眉、秦眉、清泉毛峰、茯砖茶"等秦岭泉茗系列20多个品种。县茶叶联营公司的"双山"牌商标获陕西省著名商标,"双山"牌商南泉茗1992年在中西部茶促会上获"陆羽杯"奖,商南仙茗2007年获省茶博会二等奖,  相似文献   

17.
<正>山东省日照市现有茶园面积25万亩、茶叶总产量1.5万吨,茶产业总收入25.8亿元,茶叶生产涉及32个乡镇、779个村、20余万茶农,有巨峰镇、后村镇等茶叶生产特色乡镇。"日照绿茶"荣获中国驰名商标,品牌价值达11.87亿元。茶叶是日照市重点打造的"八大城市名片"之一,是惠民工程、富民产业,是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日照茶业发展中存在许多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18.
缙云茶业产业化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惜丽 《中国茶叶》2006,28(4):36-37
缙云县地处“八山一水一分田”的浙西南山区,茶叶是缙云县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茶业已成为该县发展效益农业的支柱产业。2005年全县茶园面积34640亩,其中采摘茶同24800亩;茶叶总产量622吨;总产值6005万元。与1995年相比,茶园总面积增加14640亩,其中投产茶园增加6300亩;茶叶总产量增加了242吨.增长62.9%;茶叶总产值增加5438万元,增加了9倍多:  相似文献   

19.
一、2010年产业发展回顾 2010年,浙江省在春茶采摘期间遭受雪灾、冻害等罕见"倒春寒"气候,大部分早熟品种受到严重损害。在不利的自然条件下,经过整个茶叶行业的共同努力,全年仍然取得平产增收的较好成绩。1.茶叶生产平稳发展(1)茶叶第一产业平产增值。据农业部门预计,截至2010年底全省茶园面积270万亩,同比增幅2.4%;茶叶产量16.6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茶叶产值86亿元,增14.2%,再创历史新高。其中,名优茶产量6.5万吨,同比减0.1万吨;名优茶产值78亿元,增加10亿元,增幅14.7%。(2)机械化程度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0.
浙江是我国最大的茶叶生产省份,1993年,全省茶园面积已达218万亩,其中采摘茶园面积195.5万亩,茶叶总产量12.2万吨,平均亩产62.4kg。茶叶生产之所以能得到蓬勃的发展,总的来说,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其中茶树良种的开发和利用是一个重要因素,尤其是1988年以来,由于重视茶树良种优势的开发,名优茶产量大幅度增长,茶叶生产效益明显提高,使生产者从单纯追求产量转变到“品种、质量、效益”并重。目前,全省各地发展无性系良种茶园的积极性普遍高涨,1991年全省种植无性系良种茶苗3000余万株(其中本省出圃1100万株),发展无性系良种3600亩,占全省当年新发展茶园总面积的45%;1992年种植茶苗6200万株(其中本省出圃4300万株),发展无性系良种茶园8500亩,占当年新发展茶园总面积的89%;1993年冬至1994春出圃无性系良种茶苗9600万株,发展无性系良种茶园近2万亩,基本淘汰了茶籽直播建园,良种的优势在生产中逐步得到体现与发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