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稻草还田对水稻生长发育、产量及土壤培肥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洞庭湖贫钾地区,稻草还田能显著促进晚稻生长发育,提高结实率,增加千粒重。同时还可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有利于培肥地力。在稻草还田的条件下,施用适量钾肥,对晚稻生长的促进作用和培土作用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2.
通过2年裂区试验,研究了不同灌溉方式和施肥条件下稻草还田对土壤供N特征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上年晚稻草还田提高了翌年早稻期间土壤NH4 -N浓度;配施N肥后新鲜早稻草还田也增加了晚稻期间土壤NH4 -N浓度,但不施N肥淹水灌溉下稻草还田土壤NH4 -N浓度低于移走稻草的处理,间歇灌溉下稻草还田处理土壤NH4 -N浓度仍高于移走稻草的处理。稻草还田能增加水稻产量,早稻增产幅度为6.85%,晚稻为8.17%;施用N肥后稻草增产效应显著高于不施N肥处理,分别增产9.18%和5.83%。稻草还田主要通过影响有效穗数来影响产量,但水稻生长季节、灌溉模式和施肥条件对稻草还田的增产效应存在交互作用,早稻以连续淹水灌溉条件下稻草还田的增产效果最大,而晚稻则以间歇灌溉条件下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3.
稻草还田与冬种马铃薯稻草覆盖对培肥地力的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邱振雄  陈洪 《土壤与环境》2002,11(3):328-330
在不同土壤种类、不同土壤肥力的田块进行了多点多年定点试验,经过连续三年早造稻草还田和冬种马铃薯稻草覆盖,4个试验点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提高了0.182%,早晚稻、马铃薯每公顷产量分别提高了1305、1275、3765kg,表明稻草还田培肥地力效果显著,但不同土质的田块其效果有所不同。稻草还田、冬种马铃薯稻草覆盖和合理轮作和平衡施肥相结合将取得更好的效果。稻草还田的土壤肥力越来越高、连年增产,因此,稻草还田是改造中低产田的有效措施,应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4.
绿肥和稻草联合还田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并稳定氮素供应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目的】  研究绿肥、稻草不同还田模式对湘南地区水稻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为绿肥、稻草还田技术的推广和土壤培肥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2013—2018年在湘南红壤地区开展了6年田间小区定位试验,共设置6个处理,分别为冬闲 + 稻草不还田 (CK)、冬种紫云英 + 稻草不还田 (MV)、冬闲 + 早稻草全部还田 (RS1)、冬闲 + 早、晚稻草全部还田 (RS2)、冬种紫云英 + 早稻草全部还田 (RS3)、冬种紫云英 + 早稻草全部还田 + 晚稻留高茬还田 (RS4),各处理均施等量化肥。每季收获后测产,计算平均产量、产量变异系数和可持续指数。2017年晚稻收获后,取0—20 cm土层土壤样品,测定其养分含量和水稳性团聚体含量。  【结果】  与CK相比,除RS1处理外,其余处理早稻、晚稻和周年平均产量均显著提高,增幅分别为6.6%~24.6%、11.9%~28.8%和9.0%~26.5%,以RS4处理增产效果最显著,其晚稻和周年平均产量均显著高于其他还田处理。与CK相比,除RS1处理早稻和MV处理晚稻外,其余处理早、晚稻产量变异系数均下降,且均以RS3处理最低;除晚稻MV处理外,其余处理早、晚稻产量可持续系数保持不变或提高,且早、晚稻均以RS3处理最高。试验开展5年后,各处理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初始土壤相比均明显提高,绿肥、稻草还田处理除RS1外均显著高于CK,RS4处理还显著高于RS1处理;各处理土壤全氮含量较2013年均有所降低,但绿肥、稻草还田处理较CK下降幅度小,MV和RS3处理全氮含量显著高于CK。土壤速效钾含量除MV和RS3处理低于CK外,其他处理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粒径 > 0.25 mm水稳性团聚体以RS2处理最高,达68.9%。  【结论】  绿肥联合早稻草全部还田和晚稻留高茬还田措施可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稳定土壤氮素供应的长期效果显著,是湘南红壤地区水稻高产稳产和可持续发展相对较好的耕作制度,能够有效促进水稻增产,改善土壤理化性质,稳定氮素供应。  相似文献   

5.
稻草不同还田方式对双季水稻产量及稻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通过2年田间定位试验,设置施肥区稻草还田(NPK+S)、 稻草烧灰还田(NPK+SI)和稻草不还田(NPK)以及相对应的不施肥区对照共6个处理,研究了不同稻草还田方式对双季水稻产量及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施用等量氮、 磷、 钾养分条件下, NPK+S处理具有提高早稻分蘖数及成穗率、 中后期叶面积指数及地上部干物质量,增加叶片叶绿素含量(SPAD值), 增加水稻单位面积有效穗数的显著作用,但对晚稻的作用不明显; 早稻NPK+S处理的产量较其他两个处理两年平均增幅为3.78%~8.77%, 晚稻随着稻草还田次数的增加,NPK+S与NPK+SI处理的产量趋于接近,但较NPK处理增产5.66%~7.32%。不施肥条件下,稻草还田(CK+S)处理对早、 晚稻生长发育的影响明显大于稻草烧灰还田(CK+SI)和稻草不还田(CK), 且其早、 晚稻产量也极显著高于后两个处理。研究还发现,稻草还田能提高早、 晚稻的稻米食味品质,但降低其外观品质和营养品质以及晚稻稻米的加工品质。以上结果说明,进行稻草全量还田对持续提高双季水稻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麦稻秸秆全量整草免耕还田方法和效果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提出了一套简单易行的麦稻秸秆全量整草免耕还田方法。连续两年的试验结果表明:晚稻草覆盖大麦田还田,对大麦的增产效果极显著,全量还田处理的增产效果显著大于半量还田,而麦秆田沟埋草还田对晚稻产量的影响较小;麦稻秸秆还田培肥土壤效果显著,连续两年还田后,土壤速效P、速效K含量大幅度提高,有机质、全N、碱解N含量也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不同氮肥配施方法下稻草还田短期效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索适宜稻草还田量及配合稻草还田的N、P肥施用方法,通过盆栽试验,采用树脂法和传统化学法相结合,研究了不同N肥配施方法下稻草还田对土壤N、P养分及水稻生长的短期影响。结果表明:稻草还田短期内可降低土壤氨氮浓度,提高土壤有效磷浓度,抑制水稻生长;稻草还田的这3种效应都随稻草水平的增加而加强,但不同N肥配施下无差异。稻草还田后易引起水稻铁中毒,因此稻草还田量不宜过多;稻草还田后除需多施N、P肥外,还需通过排水等措施以解决其铁毒效应。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稻草还田腐熟技术对土壤培肥,增产节肥效果,2012~2014年在广西防城港市防城区开展稻草全量还田对土壤肥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稻草还田3年后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3.9g/kg、全氮含量增加0.15 g/kg、有效磷含量增加4.2 mg/kg、速效钾含量增加33 mg/kg,土壤容重降低0.0 5 g/cm3,连续3年稻草全量还田处理比稻草不还田处理分别增产6.77%、7.08%、7.54%。因此稻草全量还田对培肥地力,改良土壤结构,逐步提高土壤肥力,促进水稻增产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在缺钾水稻土上 ,施用钾肥和有机肥 ,是提高水稻产量的有效措施 ,可改善稻株体内养分状况 ,秸秆 K2 O/ N比由 1.84提高到 2 .51~ 4 .2 0 ;通过对稻草、牛栏粪、红花草各处理的增产培肥效果的比较 ,可以看出 ,早稻稻草直接于晚稻还田 ,晚稻稻草垫栏喂牛过腹还田是有效的使用方法 ,并能缓解化学钾肥不足的矛盾  相似文献   

10.
水肥条件与稻草还田对土壤供氮及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2年田间裂区试验,研究了不同灌溉和施肥条件下,稻草还田对土壤供氮特征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上年晚稻稻草还田提高了来年早稻期间土壤NH4^+-N浓度;配施氮肥后,新鲜早稻稻草还田也增加了晚稻期间土壤NH4+-N浓度,但在不施氮肥情况下,淹水灌溉稻草还田处理的土壤NH4^+-N浓度要低于移走稻草处理,间歇灌溉下稻草还田处理的土壤NH4^+-N浓度仍高于移走稻草处理。(2)稻草还田能促进水稻中后期植株对氮素的吸收及生物量的累积。(3)稻草还田能增加水稻产量,早稻增产幅度为6.85%,晚稻为8.17%;施用氮肥后稻草的增产效应要显著高于不施氮肥,早、晚稻增产分别为9.18%和5.83%。稻草还田主要通过影响有效穗数来影响产量。水稻生长季节、灌溉模式和施肥条件对稻草还田的增产效应存在交互作用,早稻的最佳处理组合为“连续淹灌+稻草还田+配施氮肥”,晚稻的最佳处理组合为“间歇灌溉+稻草还田+配施氮肥”。  相似文献   

11.
提出了一套简单易行的麦稻秸秆全量整草免耕还田方法。连续两年的试验结果表明:晚稻草覆盖大麦田还田,对大麦的增产效果极显著,全量还田处理的增产效果显著大于半量还田,而麦秆田沟埋草还田对晚稻产量的影响较小;麦稻秸秆还田培肥土壤效果显著,连续两年还田后,土壤速效P、速效K含量大幅度提高,有机质、全N、碱解N含量也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探索秸秆腐解菌剂配施尿素和石灰在稻草全量还田中对晚稻生长、土壤酶活性和产量的影响。将人工收割后的早稻草按全量还田鲜重25 008 kg·hm-2,配施30 kg·hm-2秸秆腐解菌剂、150 kg·hm-2尿素和225 kg·hm-2石灰,施于稻田中,栽插晚稻秧苗,观察记录晚稻农艺性状,测定植株氮磷钾含量、土壤酶活性和有机质含量、生物量和产量。结果表明,稻草全量还田配施秸秆腐解菌剂、尿素和石灰,能够显著提高晚稻分蘖、土壤酶活性、产量构成农艺性状、植株氮磷钾含量、生物量和产量,相比于未施秸秆腐解菌剂处理,稻谷产量提高了13.12%,生物量提高了13.37%。稻草全量还田配施秸秆腐解菌剂对晚稻产量具有显著地增产效应。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不同培肥方式对冬闲田培肥后种植水稻和绿肥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稻草全量覆盖还田 免耕种植绿肥 绿肥翻压还田 种植中稻的处理效果最佳,稻草全量覆盖还田 免耕种植绿肥 绿肥直接还田 免耕种植中稻处理次之;各处理间效果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4.
稻草还田与施氮水平对土壤氮素供应和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比较研究了3年定位试验后稻草还田和施N水平对红壤双季稻作系统土壤供N能力、水稻吸N特征和水稻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头年晚稻草秋季还田对来年早稻土壤NH4+-N和作物吸N量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而早稻新鲜稻草还田使晚稻土壤NH4+-N和作物吸N量均略低于移走稻草处理。稻草还田处理3年后,土壤可矿化N与移走稻草处理相比提高了35.4%~53.9%,且水稻各生育期干物质生产量均高于移走稻草处理,稻谷增产率达4.0%~4.7%。施用N肥可以显著增加土壤NH4+-N和可矿化N含量,且随着N肥用量的增加,水稻植株的累积吸N量和系统生产力(地上干物质量和产量)均显著的增加,建议N(全年施N量185 kg hm-2)和习惯N(全年施N量265 kg hm-2)处理相对于无N处理的增产率分别为35.2%和45.3%,而N肥的吸收利用效率分别为27%和25%,农学产量效益分别为每公斤纯N增产谷粒12.7 kg和11.4 kg。  相似文献   

15.
稻草还田对烟田土壤性状和烟草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在永州和浏阳进行的稻草还田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稻草还田无论是以覆盖还是翻埋方式还田,对烟田土壤性状和烟草产量、品质均有明显的影响。稻草覆盖能在烟草生长后期高温季节对土壤有一定的保湿作用,同时还能增加0~5cm土层土壤的微生物数量,提高烤烟的产量、产值、纯收入和内、外品质;稻草翻埋能增加15~20cm土层土壤的微生物数量,同样能提高烤烟的产量、产值、纯收入和内、外品质。为了避免稻草在腐解过程中产生不利影响,建议稻草还田时应定量(4500kg/hm^2),稻草翻埋还田的应尽量早翻埋,在晚稻收割以后就可以将稻草翻埋下去。  相似文献   

16.
不同稻草还田方式对双季稻产量及其上部三叶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10-2011年, 以双季早稻"陆两优996"和双季晚稻"五丰优T025"为材料, 研究了不同稻草还田方式对双季稻株型指标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等养分条件下, 较单施化肥相比, 稻草全量还田能显著提高双季早稻的产量, 而双季晚稻产量稻草全量还田处理与稻草全部烧灰还田和单施化肥基本持平; 在不施化肥区, 无论是早稻还是晚稻, 稻草全量还田处理水稻产量均显著高于稻草烧灰还田和稻草不还田处理。稻草还田改善了双季稻上三叶株型特征, 早稻上三叶株型指标的优化效应高于晚稻, 但两者与水稻产量均呈显著相关(P<0.05); 当产量最高时, 早稻稻草还田处理上三叶株型指标趋近适宜值, 而晚稻规律不明显。稻草全量还田在一定范围内提高了双季稻上三叶的叶片质量, 其高效叶面积、高效叶面积率与产量呈抛物线关系, 比叶面积与产量呈显著或极显著线性负相关。以上结果表明, 双季稻上三叶叶系配置的改善是稻草还田增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为探明化肥减施条件下长期稻草还田供硅对双季稻产量及硅素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本试验以国家级耕地质量监测点(江西进贤温圳)的田间长期定位试验为研究平台,设置稻草还田减施化肥(SI+NPK)、稻草烧灰还田减施化肥(SB+NPK)和单施化肥(NPK)处理,以及相对应稻草还田不施化肥(SI)、稻草烧灰还田不施化肥(SB)和稻草不还田不施化肥(CK)共6个处理,测定双季稻产量、生物量及硅素养分吸收等指标。结果表明,SI+NPK处理能够增加双季早、晚稻周年产量与生物量,且无肥区稻草还田与稻草不还田间差异显著,其中双季早稻增产效应高于双季晚稻。6年早稻季平均产量SI+NPK处理较SB+NPK、NPK增幅达2.86%~6.38%;晚稻季SI+NPK处理较NPK增幅2.80%,与SB+NPK产量持平。SI+NPK处理有利于提高早稻季植株各器官硅含量,而晚稻季生育后期表现较高;与SB+NPK、NPK相比,SI+NPK处理显著提高了双季早、晚稻硅素吸收总量。SI+NPK处理下的早稻各生育阶段的硅素积累量高于SB+NPK、NPK,且与NPK差异显著;晚稻季各生育阶段硅素积累量相比NPK,SI+NPK在分蘖-幼穗分化期、抽穗-成熟期显著提高。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各生育时期硅素积累量与产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提高生育前期硅素阶段积累量可为水稻增产奠定基础。本研究为南方稻区稻草资源合理利用与双季稻高产栽培硅肥合理施用模式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8.
稻草还田有利于土壤的可持续耕作,但往往影响土壤的当季生产力。以五丰优T025为供试作物,红壤为供试土壤,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微生物制剂在稻草还田中对土壤中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的影响,并以水稻农艺性状和产量检验了土壤的生产力。结果表明,稻草全量还田并添加微生物制剂能够显著提高土壤中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增强蔗糖酶、脲酶、过氧化氢酶和纤维素酶的活力;提高晚稻的单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和产量。微生物制剂在稻草全量直接还田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稻草还田对土壤氮素矿化及烟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索调控土壤供氮的措施,是降低上部烟叶烟碱含量,提高我国烟叶整体质量的关键问题.以云南水旱轮作植烟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大田原位培养试验,研究了稻草覆盖还田和稻草翻埋还田对土壤氮素矿化及烟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稻草还田提高了土壤供氮能力,稻草还田方式不同对土壤氮素矿化的影响有所差异.在烤烟旺长期,稻草覆盖还田明显增加了土壤氮素矿化量;采收期,稻草翻埋还田处理的土壤氮素矿化量增加显著.在烟株整个生育期,稻草覆盖还田和稻草翻埋还田处理的土壤累积矿化量分别达到139 kg/hm2和129 kg/hm2,比对照处理分别增加了20.4%和12.2%.由此说明,稻草覆盖还田对土壤氮素矿化的促进作用更显著.尽管稻草还田促进了土壤氮素矿化,增加了土壤供氮量,但两种稻草还田方式均显著降低了上部烟叶总氮和烟碱浓度,提高了其总糖和还原糖浓度,改善了上部烟叶品质.其中,两种还田方式的影响差异不大,总氮含量和烟碱浓度约降低18%和17%,总糖和还原糖浓度约增加23%和19%.稻草还田对中部烟叶品质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稻草还田改良滨海盐土的作用及增产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稻草还田改良滨海盐土的试验结果表明,在稻麦复种条件下,亩稻草还田600-900kg,土壤理化性状得以改善,培肥土抑盐增产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