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2篇
综合类   12篇
农作物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杂交稻Y两优1号为试验材料,通过红壤性稻田和潮沙泥田的田间试验,在施用等量氮、磷、钾养分条件下,比较了不施肥(CK)、常规施肥(CF)、一次性基施100%缓/控释肥料(100%CRF)和一次性基施80%缓/控释肥料(80%CRF)对中稻产量、氮素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100%CRF、80%CRF处理水稻产量均高于CF处理,增幅为5.17%~6.48%,但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与CF处理相比,100%CRF、80%CRF处理显著提高了水稻的氮素吸收利用率和农学利用率,增幅平均分别为16.2%~24.6%和18.0%~20.2%(P0.05);而氮肥的生理利用率和偏生产力各施肥处理间差异不显著;100%CRF、80%CRF处理均显著提高了水稻的净收益,与CF处理相比增幅为5.87%~6.19%(P0.05)。  相似文献   
2.
为探明化肥减施条件下长期稻草还田供硅对双季稻产量及硅素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本试验以国家级耕地质量监测点(江西进贤温圳)的田间长期定位试验为研究平台,设置稻草还田减施化肥(SI+NPK)、稻草烧灰还田减施化肥(SB+NPK)和单施化肥(NPK)处理,以及相对应稻草还田不施化肥(SI)、稻草烧灰还田不施化肥(SB)和稻草不还田不施化肥(CK)共6个处理,测定双季稻产量、生物量及硅素养分吸收等指标。结果表明,SI+NPK处理能够增加双季早、晚稻周年产量与生物量,且无肥区稻草还田与稻草不还田间差异显著,其中双季早稻增产效应高于双季晚稻。6年早稻季平均产量SI+NPK处理较SB+NPK、NPK增幅达2.86%~6.38%;晚稻季SI+NPK处理较NPK增幅2.80%,与SB+NPK产量持平。SI+NPK处理有利于提高早稻季植株各器官硅含量,而晚稻季生育后期表现较高;与SB+NPK、NPK相比,SI+NPK处理显著提高了双季早、晚稻硅素吸收总量。SI+NPK处理下的早稻各生育阶段的硅素积累量高于SB+NPK、NPK,且与NPK差异显著;晚稻季各生育阶段硅素积累量相比NPK,SI+NPK在分蘖-幼穗分化期、抽穗-成熟期显著提高。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各生育时期硅素积累量与产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提高生育前期硅素阶段积累量可为水稻增产奠定基础。本研究为南方稻区稻草资源合理利用与双季稻高产栽培硅肥合理施用模式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稻草全量还田替代部分化肥对双季稻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方法]研究等量氮磷钾养分施入条件下,连续7年机械化稻草全量还田减施化肥(SIF)、烧灰还田减施化肥(SBF)、单施化肥(F)和不施肥(CK)对双季稻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在等量氮磷钾养分投入条件下,与SBF和F处理相比,SIF处理能明显降低土壤容重,均减少0.06 g/cm3,增加土壤总孔隙度、通气孔隙度、田间持水量和最大持水量,平衡土壤水、气状况,而前两者差异不显著;与F处理相比,SIF处理可以减缓土壤酸化,提高0.1个p H,土壤有机质增加0.83 g/kg,全氮和速效硅分别提高2.92%和42.19%,从而提高土壤肥力。土壤固碳量和固碳速率均呈SIFFSBF的趋势,在固碳减排上稻草还田具有更大优势。[结论]该研究为稻草资源有效利用和土壤合理培肥途径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4.
为阐明江西赣州花生田昆虫群落结构及多样性,2014年5~12月利用马来氏网收集法对该地区花生田昆虫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赣州市花生田共获得昆虫样本55243头,分属于15目、135科。双翅目、半翅目和膜翅目为优势类群,其中蝇科、潜蝇科(双翅目)、茧蜂科、姬蜂科(膜翅目)、叶蝉科(半翅目),为科级优势类群。多样性分析的结果显示,赣州地区花生田的昆虫群落结构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都较高,三者呈一致趋势,说明赣州花生田昆虫群落具有较高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等养分条件下稻草还田替代双季早稻氮钾肥比例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目的】研究等量氮磷钾养分投入条件下,长期稻草原位全量还田配施化肥对双季早稻氮 (N)、磷 (P)、钾 (K) 养分吸收累积、转运及养分利用的影响,为南方稻区稻草资源有效利用,维持并提高土壤肥力及水稻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江西温圳国家级耕地质量监测点长期定位试验为研究对象,陆两优 996 为供试材料,在不施化肥和施用化肥基础上设稻草还田、稻草烧灰还田和稻草不还田共 6 个处理,除空白对照外,所有处理养分投入量相等。于 2015 年在早稻移栽期、分蘖期、幼穗分化期、抽穗期和成熟期取地上部植株样,分析水稻植株不同部位的 N、P、K 含量和累积量以及转运比例,并计算 N、P、K 养分利用效率。【结果】稻草还田提高了水稻产量,施肥条件下稻草还田处理比稻草烧灰还田和稻草不还田处理平均增产 2.9%~ 6.4%,比不施肥区产量增幅高达 23.8%~ 26.0%,且差异达显著水平。无论是施肥区处理,还是无肥区处理,与稻草烧灰还田和稻草不还田处理相比,稻草还田植株中 K 含量及 N、P、K 积累量在整个生育期均较高,而 N、P 含量在生育后期较高,N、P、K 积累量以施肥区处理大于相应的无肥区处理;稻草还田提高水稻 N、P、K 养分农学效率、回收率和养分偏生产力,且 N、K 差异达显著水平,同时显著增加 K 的收获指数;稻草还田还提高了抽穗至成熟期茎鞘中 N、P、K 的转运量、转运率及转移养分对籽粒的贡献率,而叶片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结论】稻草还田配施化肥能提高水稻产量,同时还可以调节 N、P、K 养分的积累和转运,提高养分的吸收利用效率。本试验条件下,稻草还田可替代化肥氮肥 (N) 29.5%、磷肥 (P2O5) 4.0% 和钾肥 (K2O) 50.0%。综合考虑,稻草还田相比稻草烧灰还田而言是南方稻区土壤养分管理实现高效利用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6.
2014—2015年,分别以中嘉早17和五丰优T025为早、晚季试验材料,通过田间定位试验,在氮、磷、钾养分施用量相同的条件下,研究不同用量(0、450、750 kg/hm~2)钢渣粉对双季水稻生长、产量及重金属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施化肥相比,增施钢渣粉有利于促进水稻根系生长,提高水稻生育后期根系活力和产量,根系干质量增幅为10.1%~25.8%,根系活力的增幅为14.3%~29.4%,产量的增幅为4.6%~6.2%;同时还能提高土壤pH值和有效氮、磷、钾、硅养分含量以及阳离子交换量(CEC),平均增幅分别为2.4%、3.7%、6.6%、2.1%、11.1%、5.4%;对土壤和稻米中重金属Hg、Cd、Pb、As、Cr、Mn的含量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7.
稻草还田替代部分化肥对推进化肥零增长行动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等量氮磷钾养分条件下连续稻草还田减施化肥对双季晚稻产量及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可为南方稻区稻草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水稻高产、养分高效管理提供参考。本试验基于江西温圳国家级耕地质量监测点双季稻稻草还田定位试验, 以超级杂交晚稻五丰优T025为试材, 设稻草还田减施化肥(SI+NPK)、稻草烧灰还田减施化肥(SB+NPK)和单施化肥(NPK)等处理, 以稻草不还田不施化肥(CK)为对照, 施肥处理中氮磷钾养分用量相等。研究了不同处理对双季晚稻产量、氮磷钾素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等量氮磷钾养分施用条件下, 连续6年早稻稻草还田处理有利于协调双季晚稻穗粒结构, 协同维持晚稻产量稳定, 保持与其余施肥处理产量基本持平。与NPK相比, SI+NPK处理植株各器官中N、P、K含量及总吸收量在生育前期均较低, 生育后期较高, 且P、K养分吸收量差异显著; SI+NPK可显著提高水稻N、P、K养分收获指数、农学效率、回收率和养分偏生产力, 而SB+NPK只比NPK显著提高了K养分收获指数、农学效率、回收率和养分偏生产力。此外, SI+NPK也比SB+NPK提高了氮、磷、钾养分收获指数、农学效率、回收率及偏生产力。总之, 早稻稻草还田替代部分化肥可稳定晚稻产量水平及提高养分利用效率, 实现南方稻区土壤养分资源的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8.
2015—2017年,通过田间定位试验,在等量氮、磷、钾施用水平下,研究不同用量(0、900、1 200、1 500kg/hm2)钢渣对大豆产量及其构成,土壤的容重、总孔隙度、pH、CEC、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有效硅和重金属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增施钢渣有利于提高大豆产量,3年产量平均增长7.89%,且钢渣用量1 200 kg/hm2的处理的增产效果最好;显著提高红壤旱地土壤总孔隙度、pH、CEC和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有效硅含量;土壤和大豆籽粒中重金属Hg、Pb、Cr、Cd、As含量均未超出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和国家食品卫生标准(GB 2762—2012)。  相似文献   
9.
病虫害是影响花生优质高产的重要因素,而综合防治技术是防治病虫害的有效手段。本文作者研究了不同药剂拌种及中后期喷施阿米妙收对花生病虫害综合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无论是卫福(20% 萎秀灵+20%福美双)+高巧(60%吡虫啉)还是迈舒平(28.8%噻虫·咯菌嗪·精甲霜灵)拌种均能明显提高花生的出苗率,出苗增长率分别为17.89%、18.74%,都能显著降低花生的死苗率,保苗率分别达62.43%、63.27%;与对照相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处理均能明显提高花生主茎高、侧枝长、百果重及百仁重,增加单株结果数和单株荚果重,显著降低花生叶斑病病害和虫害,进而明显提高花生荚果产量;2种综合防治措施处理间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与国内烟草绿色防控实施先进烟叶产区对比,赣州烟区所实施的烟青虫/斜纹夜蛾综合防治技术体系,对提高烟青虫/斜纹夜蛾防治效果、保障烟叶质量安全、提高烟农收益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该研究为烟青虫/斜纹夜蛾综合防治技术在赣州烟区的推广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