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白露龙眼是广西地方龙眼品种。该品种粗生,成花座果能力强,丰产性好,果实迟熟,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目前,广西桂平市白露龙眼栽培面积达2600hm2,年产量5000t。2004年我们承担广西科技攻关项目,在广西桂平市马皮镇建立试验示范基地,开展白露龙眼无公害栽培标准化技术研究与示范。经农业部亚热带果品蔬菜质量监督检验检测中心连续两年检测,结果均达到了国家无公害食品标准。现将白露龙眼无公害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广西龙眼种质耐寒性的CTR值鉴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应用叶片组织细胞结构紧密度(CTR值)对广西39个龙眼品种(单株)和龙荔进行耐寒性鉴定,并对龙眼叶片组织结构紧密度(CTR值)与叶片各个组织的厚度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广西龙眼种质在不同品种(单株)之间以及同一类型不同株系之间的耐寒性存在较大差异,其耐寒性按CTR值分为强、较强、中等和弱4类。  相似文献   

3.
正龙眼果实营养丰富、风味独特,具有很高的食用和医疗价值,深受人们的喜爱。近年我国龙眼种植面积迅速扩大,主要产区在福建、广东、广西等省区。龙眼可鲜食也可加工成龙眼干和龙眼肉等,种植户应根据实际情况和市场需求选择龙眼采后处理的方法。龙眼果实成熟于高温季节,生理代谢旺盛,不耐贮藏和运输,因此,龙眼采收后应尽快进行保鲜处理,延长其贮藏时间。龙眼采收季节性很强,成熟后在适当的低温条  相似文献   

4.
在对广东和广西农户调查数据基础上,研究两个地区龙眼在成本结构、产出结构、成本收益、生产效率及要素密集度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2013年广东龙眼售价总体高于广西龙眼,但每667 m2产值与每667 m2产量较低,因此广西龙眼生产的收益率远高于广东龙眼.广西龙眼生产系统对资源和要素投入的转化率、产出率高于广东龙眼.广东龙眼生产投入主要是土地和劳动力,广西龙眼更注重物质成本投入.从各要素投入和产出效益来看,增加资本的投入,不仅有利于提高龙眼总体产出水平,也有利于提高龙眼经济效益、促进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5.
扶绥县是广西南宁地区重要的龙眼主产地之一。近几年 ,龙眼生产发展迅速 ,种植面积达数千公顷。但是 ,由于部分果农忽视适地适树原则 ,缺乏科学管理技术 ,许多山地果园在龙眼果实发育期 ,结果母枝的叶片经常出现自下而上急剧变黄脱落的现象 ,有的甚至整株叶片脱落 ,干枯死亡 ,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针对这个问题 ,笔者走访了许多龙眼果园 ,认真进行全面调查研究 ,并提出具体的预防措施。1 龙眼果实发育期叶黄化的原因1.1 持续性天气干旱在龙眼果实发育期的 7月中下旬若出现持续7— 10天以上的无雨高温天气 ,土壤水分缺乏 ,就不能满足植株果…  相似文献   

6.
在黄壳石硖龙眼(Euphoria longana Lam.)无性系群体中通过营养系选种选育出大果型桂花味石硖龙眼芽变新株系,平均单果重达10.5-11.1g,比普通石硖龙眼重26%-31%;果粒均匀;果肉具有桂花香味,有3种香气成分只在芽变系中检出;复叶、花序、果穗显著比对照短(P<0.01,P<0.05);单株产量比对照稍高,果实品质基本保持原黄壳石硖的水平,认为是优良芽变新株系。  相似文献   

7.
为优化品种结构,加速龙眼产业化进程,近年来我所针对当前龙眼生产上存在的早熟品种少、果品质量差等问题,开展新品种选育工作,筛选出了龙眼优异株系--泉龙104."泉龙104"系从"东壁"品种类群中选育而成.经多年连续观察和鉴评,其母树和无性子代性状遗传稳定,综合表现优异,果大质优、丰产稳产、成熟期早,是一个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早熟特优质龙眼新株系.  相似文献   

8.
为促进广西荔枝龙眼产业发展,广西荔枝龙眼创新团队组织赴广东省茂名、湛江两市荔枝龙眼产区考察.主要介绍考察果园的基本情况和值得学习与借鉴的做法,并提出广西荔枝龙眼产业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以广西主栽龙眼品种"石硖","储良"和"大乌圆"为试材,分别研究这些品种的果实在低温条件下,贮藏期间果皮褐变度与主要褐变底物和酶活性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4℃冷藏条件下龙眼果皮的褐变度与褐变底物的变化和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变化相一致,且PPO、POD活性高的龙眼品种果实易出现褐变。  相似文献   

10.
毒·氯乳油防治荔枝蒂蛀虫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荔枝蒂蛀虫(Conopomorpha sinensis Bradley)属鳞翅目细蛾科,主要为害荔枝和龙眼.该虫以幼虫钻蛀荔枝、龙眼的果实、花穗和新梢、嫩叶,是荔枝、龙眼的主要害虫.  相似文献   

11.
桂香龙眼 (又称桂热 17号龙眼 )是广西亚热带作物研究所龙眼、荔枝研究课题组经过多任科技人员的努力 ,对从国外和区内外引进和收集到的品种 (包括接穗和单株 ) ,进行长期的观测和研究 ,从中筛选、培育出的具有成熟期早、果大质优、丰产稳产的龙眼新品种。然后经过多年多点的试种、观察 ,确定后代植株的生物性状和经济性状稳定 ,适应性强 ,再从各株系中选育出的优良单株。该品种深受群众欢迎 ,并荣获 2 0 0 1年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称号。综合表现具有以下特点 :1 早熟。在广西南宁地区成熟期在 7月 15~ 2 3日 ,比 (当地 )石硖早熟 …  相似文献   

12.
特晚熟龙眼新品种"立冬本",由福建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于1980年从莆田县华亭镇后枫村高接树种选出.该品种树形较矮化、丰产稳产性能好,果实成熟期晚,在福州地区10月中、下旬成熟;果实中大,平均单果重12.57 g;可溶性固型物20%以上,可食率65%左右,抗鬼帚病力强,无性后代在福建主要产区以及广西、广东等地园艺性状稳定,适应性强.  相似文献   

13.
广西八角在世界“独霸一角”,广西桂皮在中国连年“折桂”,广西龙眼、荔枝产量双双名列前茅……收入不依靠采伐木材,而来源于采收果实、皮叶或汁液的经济林,近年在广西蓬勃发展,在全国崭露头角,成为广西林业的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相似文献   

14.
广西灵山县水果办经多年观察对比,从实生果树中选出果大质优、高产稳产、抗逆性强的优质龙眼新品种——灵龙,平均每株产量50~100公斤,新植果树三年即可挂果,若采用高位嫁接方法,挂果期可提前到两年。1993~1995年,在广西自治区水果办组织的“广西龙眼优质单株”评比中,灵龙连续三年获一等奖。专家认为,与目前广西当家的优质龙眼品种相比,灵龙具有明显的优点:果肉品质与“石硖”相近但果实更大,大小与“大乌元”相近但果肉更甜,糖度、大小与“储良”相近但穗更大、更紧凑、产量更高。广西是我国最大的龙眼产区,这一优质新品种的开发成功,将对广西调整、优化水果品种结构产生积极影响。专家建议将灵龙列入广西的龙眼当家品种,大力发展。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海南龙眼生产模式可分为自然成花的正造龙眼和氯酸钾催花的反季节龙眼,合理的果实负载量对树势保持和避免出现大小年结果极为重要。正造与反季节龙眼生产上的果实负载调控模式差异很大,龙眼正造果实坐果量极大,严重影响树势和果实品质;而反季节龙眼采前落果普遍发生,严重影响龙眼产量,因此正造龙眼的疏果和反季节龙眼的保果同样重要。【方法】以海南主栽品种石硖龙眼为试验材料,开展正造疏果和反季节保果两个试验。正造龙眼果穗进行不同疏果药剂处理,研究疏果效应;反季节龙眼人为诱导落果后,配合不同保果药剂处理,研究保果效应。【结果】通过对龙眼果实落果率和果柄离层分离力的跟踪监测,发现胁迫促进脱落情况下,IAA和DMTU处理可延迟反季节龙眼果实脱落进程2 d,2,4-D和NAA处理可延迟果实脱落进程3 d,但均不能阻止果实脱落,IAA取代果实的位置处理可完全抑制果柄分离;环剥处理可诱导100%正造龙眼果实在6 d内全部脱落;不同浓度乙烯利、百草枯与100 g/L尿素处理后10 d内分别诱发11.88%~53.05%、29.23%及35.43%的果实脱落,仅尿素处理10 d后落果极少,其余处理均出现延续性落果。...  相似文献   

17.
特晚熟大果型优质杂交龙眼新株系——冬宝9号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自1994年春起,福建省农科院果树所选用立冬本为母本、青壳宝圆为父本,在国内外率先开展龙眼有性杂交育种研究,育成综合经济性状优异的杂交龙眼新株系-冬宝9号,其主要性状为特晚熟(福州地区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成熟),果实特大(18.3-18.5g),可食率高(71.3%-73.9%),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19.5%-22.6%),肉质爽脆,不流汁,风味佳。以上优良性状呈现出超双亲的趋势。此外,还表现早结丰产等优良性状。其无性子1代基本上保持其母树的优良性状,是一个很有前途的特晚熟大果型优质杂交龙眼新株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仲丁醇(2-butanol)对龙眼采后品质、抑制褐变和衰老的影响,为维持龙眼采后品质和延长贮藏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石硖龙眼果实为试验材料,研究0.05%仲丁醇处理对龙眼低温(4℃)贮藏过程中果实失重率、果皮失水率、褐变指数、果肉自溶指数、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定量酸含量、呼吸强度和乙烯释放量等指标变化的影响.[结果]仲丁醇处理能抑制龙眼果实失重和果皮水分损失;从贮藏的第5d开始,仲丁醇处理可延迟果皮褐变和果实自溶;在第15 d后,仲丁醇处理显著抑制可溶性固形物的分解和可滴定酸的产生(P<0.05);此外,仲丁醇处理能延缓龙眼果实呼吸作用和乙烯释放.[结论]适当浓度的仲丁醇有助于维护龙眼采后果实品质,延缓果实衰老褐变.  相似文献   

19.
龙眼瘿螨(暂定名)为害龙眼老熟叶片,使叶片过早脱落。笔者在龙眼园观察了二年,并走访广西大部分龙眼植区,发现不少地区均有该瘿螨发生。本文阐述龙眼瘿螨的主要形态特征、为害症状及防治意见,  相似文献   

20.
荔枝蒂蛀虫狮獗危害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广东、广西、福建、海南等南方省区,荔枝蒂蛀虫(Conopomorpha sinensis Bradley)是危害荔枝、龙眼的主要害虫.近年来随着荔枝、龙眼种植面积的扩大,该虫的危害程度有加重之趋势.在广东的一些荔枝园,成熟期果实受害率高达60%~80%,产量损失30%~40%,且大大降低果品质量和商品价值,影响产品的内销和出口,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一些农技人员及果农虽经多次喷药防治,防治效果仍不大理想,对该虫的防治感到十分困难.为此我们对该虫猖獗发生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指出当前防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防治意见,以供广大农技人员及果农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