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7 毫秒
1.
沙宣  刘军芳 《农业考古》2004,(4):239-244
“盛世兴茶”——,一声轻叹,一位历经人世变迁,深得茶中况味的老人左手托着盖托,右手拿着盖碗的碗纽,这是他挚爱一生的花茶,看着手中黄色盖碗上的“老舍茶馆’’字样,清亮的茶汤中映出了他那历经风霜的脸,几度风华,几番茶香,久远的记忆在酽酽的茶香弥漫开去……  相似文献   

2.
王学铭 《农业考古》2007,(5):217-217
知道了鲁迅先生也去茶馆喝茶,感到很新鲜!在我过去印象中,鲁迅先生应该是个永远的留着整齐的胡子、永远的严肃、永远的“横眉冷对”着一切的伟人!他也会食人间烟火么?去,而且不止一次地出入北方的茶馆、南方的茶楼吗?也会坐在茶馆或茶楼里,同民众一起,同他的朋友们一起,喝茶、吃茶点、聊天?是的,鲁迅先生也去茶馆、茶楼!翻开鲁迅先生日记。1912年5月离南京北上,5月5日抵京,寓居宣武门外南半截胡同绍兴县馆内的藤花馆,从即日起开始记日记。没过几日,就开始了他在北京不断去茶馆的“有好茶喝,会喝好茶”的生活。请看日记。1912年5月26日记云:…  相似文献   

3.
能人传经     
再谈思路一新遍地黄金■江西省兴国县红鲤鱼研究协会会长吕忠源有个习惯,每天都要到县城鱼苗市场附近的一家茶馆喝茶,一喝就是半天,人们称他是“茶仙”。吕忠源说:茶馆不仅是品茶休闲的地方,而且是信息传播的场所。一天,他在茶馆喝茶时从几个鱼贩子的谈话中了解到:...  相似文献   

4.
暨阳雁翎小记──江阴茶村纪行之一凯亚记得十几年前,我就到过江阴好几次,那是去华西村采访吴仁宝的。他们村里倒是并无茶园,而且那时村前村后也不见茶店和茶馆。至于别村的茶园和茶馆,却也不曾有机会瞥上一眼。偶尔谈及江阴的地方风物时,似乎茶总是扯不上话题的。哦...  相似文献   

5.
租房九年前,大申考取某纺织学校,跳出农门,曾一时成为小山村特大新闻。学校所在地产茶,大申耳濡目染,竟也有意于茶道。三年后,毕业分配至县纺织厂,找的爱人也是同厂职工,两人每月虽有七八百元进项,花在喝茶上的费用倒也不菲。过了三年,厂子濒临倒闭,他俩双双下岗。一晃又是三年,那点积蓄被他连喝茶带吃饭,几乎山穷水尽。为给老婆孩子寻条活路,左挑右捡,大申终于决定开间茶馆。企业日子好过时,两人没操心房子,总考虑厂子开着门,分房是早晚的事,一直坚持租房子住。开茶馆,门面房联系好了,环境优雅,价位适中,甚合大申之…  相似文献   

6.
鲁迅与茶     
有一文艺单位,想在上海开爿艺术茶馆,取名“鲁迅茶馆。”。上海的“鲁迅茶馆可与北京的“老舍茶馆”齐名。一来,鲁迅、老舍都是文艺界著名人士。二来,上海是鲁迅长期生活、战斗过的地方(可说是鲁迅的“第二故乡”),三来鲁迅生前十分爱喝茶。他一边品茗,一边构思佳作,在他的日记中,就有买茶、赠茶及外出饮茶的记载。鲁迅对品茗有一论说:“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不过要享这种清福,首先就必须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幅员辽阔的土地上生活着众多的少数民族,他们遍及祖国各地,而正因为他们各自不同的地理位置和生活习惯,所以茶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各以不同的面目示人,其饮用方式方法令人叹为观止。在我们看来,喝茶不外乎是用开水冲泡茶叶而成,其实不然,我国各少数民族对茶有着自己独特的饮用方法。有一些少数民族喝茶,其方式与汉族差别不大,只是其泡制方法独特,如哈尼族的煨酽茶,彝族的烤茶以及佤族的苦茶。哈尼族的煨酽茶是先用铜壶或大口缸在火塘上将水烧得滚烫,再把茶叶放入壶中或缸中。和煨煮片刻之后,即按在座者的辈分顺序端给每人一碗,如果有客人在,那么先端一碗给年岁  相似文献   

8.
刘唤群 《农业考古》2003,(4):270-270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近代杰出的教育家,他是南京市郊晓庄师范的创始人。晓庄师范学校离燕子矶镇只有二三里路,20世纪20年代陶行知在晓庄师范当校长时,逢上假日,他也到燕子矶镇上的茶馆去喝喝茶,和喝茶的老农聊天。每逢聊得高兴时,老农常给他哼赶牛号子和栽  相似文献   

9.
茶痴     
茶痴茶痴是位老茶农。他说:“不讨老婆可以,不种茶不行。”一辈子,他不知种过多少株茶,从这山种到那山。队里给他的菜地,他划出一片种茶。村里包给他的一片荒山,他全部开垦种茶。责任田常年缺水,他索性改作茶园。他一生只认准种茶。他一生没离开过茶乡。平日有事没...  相似文献   

10.
倘若留心,你便会发现,如今郑州市街头悄然矗立起许多雅致温馨的茶馆。在高楼林立、喧嚣浮躁的都市里,这些茶馆如世外桃源一般带给人一片清凉,吸引着都市人的目光。茶馆的重现江湖颇耐人寻味。它曾经一度沉寂过,被各种各样的“吧”或咖啡馆所代替,然而就像祖母的家织布如今重新成为时尚一样,人们最终还是发现了国粹所独具的魅力,不华光四射却内蕴无穷,苦去甘来香至,简直是一咏三叹了。茶是中国的国饮,据说将成为21世纪的主打饮料,喝茶的诸多好处也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日渐风生水起的茶艺馆不仅为人们提供了喝茶的机会,更…  相似文献   

11.
中国人历来喜欢在工作劳动之余,客来叙事之际,休闲生息之时,边把盏品茗,边吟诗作画,或促膝谈心,或公断议事,而茶馆就是进行这些活动,适合这种雅趣,体现这等风习的极好场所。所以,自茶馆问世以来,历经千百年,长盛不衰,一直受到人们的欢迎。茶馆乃是专门用作饮茶的场所,也是人们休息娱乐、买卖交易、问讯议事的地方,可谓男女毕至,老少咸宜的好去处。人们来到茶馆,沏上一壶茶,“摆开龙门阵”,啜茗清谈,好生安逸。在茶馆,“四海之内皆兄弟也!”不论职位高低,不分财产多少,不问您我他,大家一起喝茶,国事、家事、心头事…  相似文献   

12.
茶话四题     
聂志刚 《农业考古》2004,(2):133-134
故园茶山岙里 ,静静地立着一个小村庄 ,村口一幢民居 ,粉白墙 ,灰青瓦 ,四直八间 ,窗户明亮。这天 ,这幢民居的主人 ,迎接了从海那边漂泊了半个世纪的老哥回归。一番盛情自不必说 ,一张圆桌上摆满了各种菜品 ,主人特地备了高档的香片茶。老哥他不要 ,嫌那花香盖住了茶味 ,指名要家乡的原茶。那茶细嫩均匀 ,碧色中微露黛绿 ,表面看一层白绒毛 ,是故乡人明后雨前采制的细茶。老哥喝茶 ,茶叶用量要多 ,先用小壶冲泡 ,然后斟入小杯 ,取其味浓浓酽酽。初品有苦涩 ,慢慢品味 ,品出甘甜清香来。四方亲友来了 ,屋子里顿时热闹起来了。大侄子温顺地陪…  相似文献   

13.
岳父的茶瘾     
正岳父生性喜茶,为此我没少花心思去帮他找茶。走遍南北西东,也到过许多茗茶之乡,带回来绿茶、黄茶、红茶、白茶、黑茶、乌龙茶不计其数,浙江、安徽、江西、湖南、四川等地的牌子也有若干。岳父70多岁了,眼睛已经看不清字了,喝茶凭的就是色香口感"三道杠",我问他哪种牌子的好,他竟然懵然不知。可2年下来,我让他把喜欢的茶留个样  相似文献   

14.
试论宋代茶馆的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水兵 《农业考古》2004,(2):181-184,198
茶馆,宋代时称茶肆、茶坊、茶楼或茶邸,是一种主要以售卖茶水,供顾客品茶赋闲、怡情养性的公共活动场所。我国的茶馆由来已久,《广陵耆老传》有出售茶水的记载:“晋元帝时(公元317—322年),有老耆,每旦独提一器茗。往市粥之,市人竞买。”南北朝,品茶清谈之风兴起,当时已出现供人喝茶歇脚的茶寮,它可以说  相似文献   

15.
表·嫂·茶     
男人饮酒,女人喝茶。赣中安福县农村妇女喝茶的花样很多,一辈子有喝不完的茶。孩子出生要喝“毛毛茶”,孩子满岁要喝“百岁茶”,女儿定亲要喝“妹妹茶”,出嫁之前要喝“嫁娘茶”,新娘化妆要喝“开面茶”,儿媳怀孕要喝“好事茶”,当了奶奶要喝“三代茶”。这些茶都是在特定环境、特定条件下喝的,而最为独特、人员最多、时间最长的,还是一年一度的“表嫂茶”。“表嫂茶”只供婆婆妈妈婶子大嫂喝,她们都是名副其实的老表嫂,没有嫁老公的姑娘是没有资格参加的,至于男客们那就更要靠边站了。一年一度的“表嫂茶”是从元宵节后开始的…  相似文献   

16.
摆放在我面前的是一套载负着厚重历史积淀又透露着清新的时代气息的《中华茶文化丛书》。十本精美的新书,仿佛为我们筑起了一座雄伟的中国茶文化大厦。在这座大厦里,读者不仅可以欣赏到“茶典逸况”、“茶具清雅”、“茶艺风情”,分享到“茶品悠韵”、“茶馆闲情”,而且在“茶路历程”个领悟到“茶哲睿智”、“茶道玄幽”。十本书,一册连着一册,仿佛要组成一曲雄浑的乐章,“既有店堂的清音雅乐,又有民间山歌野曲。”主编者的巧妙设计和作者们的美伦美奂的文采,让读者心甘情愿地随着他们去追寻中国茶文化的流向,去探索数千年来中国…  相似文献   

17.
在麦当劳喝茶福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系甘满堂前日,应朋友之邀去麦当劳小聚。在点饮料之时,因我是一个“茶鬼”,就毫不犹豫地点了茶。朋友笑道:“在家天天喝茶,到达里何不尝尝新鲜?”我说:“在老外开的快餐店里喝茶,对于我们来说,本身也是一件新鲜事。”饮料和食品...  相似文献   

18.
茶艺馆,是现代茶馆的称谓。九十年代初在中国大陆兴起,其源于台湾七十年代中期人们思乡、怀旧之风,也有人谓之受“日本茶道”的影响。其实,中国是茶的故乡,饮茶之风兴于唐,盛于宋,茶馆,唐时称“茗铺”。《封氏闻见记》记载“城市多开茗铺,煮茶卖之……。”《太平广记》卷,有“ 于茶肆”(《河东记》)。《梦粱录》载“今杭城茶肆亦如此,插四时花,挂名人画……”。宋人《清明上河图》名画卷中也出现茶肆,唐宋时还有称“茶坊”、“茶楼”、“茶邸”、“茶居”等等,茶馆之名始称于明代(张岱《陶庵梦忆》),清代也惯称茶馆。老…  相似文献   

19.
四十年代末我曾在江南水乡的浙江海宁硖石教书。硖石水陆交通方便,是丝、米、布、茶四大市场之一,被誉称为杭、嘉、湖三角州的鱼米之乡。商贾云集,贸易兴隆,尤其是茶馆,在这个富有古镇风貌的江南集镇上,就有130多家茶馆店,遍布于集镇的大街小巷码头。茶馆生意特别好,门庭若市,孵茶馆已成了当地民俗习惯。住在离集镇较远村庄的农民,天不亮,有的赶路,有的摇着小船到镇上来吃早茶,泡壶茶,喝着听听新闻,或者会会亲友,或者为排遣心中的郁闷,一边喝茶,一边听着小街上传来卖唱姑娘在愁缠绵的三六琴声和唱曲声,等到太阳出来,才…  相似文献   

20.
正有兄弟俩合开了一家茶馆,哥哥负责经营、采购和招呼客人,弟弟负责挑水、烧水。由于用的是井水,烧的是柴灶,泡出的茶深受茶客的青睐,生意不错,茶馆经常是座无虚席。一天,天气很热,茶客太多,早上挑好的井水快要用完了,可还有一些慕名而来的客人前来喝茶,弟弟想推掉这档生意,哥哥看看缸底,把水缸斜了一下,舀出半壶水,让弟弟先烧水沏茶待客,自己去挑水。这些茶客觉得这家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