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优质抗病饲用燕麦新品种定燕2号选育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定燕2号以裸燕麦品7号为母本、皮燕麦定引1号为父本,采用人工有性杂交和系谱选育法培育而成。在2012—2014年的多点试验中,3 a 16点(次)籽粒平均折合产量3 381.00 kg/hm2,较对照品种定引1号增产5.5%,鲜草平均产量49 975.50 kg/hm2,较对照品种定引1号增产8.4%。定燕2号生育期115 d,株高128 cm,穗长24 cm,主穗铃数44.51个,单株粒数82.88粒,单株粒重2.16 g,千粒重27.07 g,容重425 g/L,经济性状优良。籽粒淡黄色,纺锤型,含粗蛋白(干基)181.8 g/kg、粗脂肪(干基)46.6 g/kg、粗灰分(干基)40.2 g/kg、赖氨酸(干基)4.3g/kg、亚油酸(干基)43.71 g/kg。抗旱、抗红叶病、丰产稳产性好,适宜在甘肃中部干旱半干旱地区、甘南、青海和内蒙古等同类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2.
以引进的5个燕麦品种为试验材料,对植株形态特征进行观察,测定了生育期、株高、穗长、小穗数、单株粒数、单株粒质量、千粒质量和籽粒产量,并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8个性状进行综合评价,以筛选适宜在晋北地区种植的燕麦品种.结果表明,5个燕麦品种在晋北地区均能成熟;远杂2号株高最高,达到130.7 cm;远杂2号的穗长最长,为17.9 cm;坝莜13号的小穗数最多,为63.4个,但与其他品种无差异;坝莜13号的单株粒数最多,为171.2个;坝莜13号单株粒质量最大,为3.51 g;远杂2号的千粒质量最高,达25.66 g;坝莜14号3 a平均产量最高,为3383.33 kg/hm2,燕科2号平均产量最低,为2777.78 kg/hm2.各农艺性状的权重依次为生育期>产量>穗长>小穗数>株高>单株粒数>千粒质量>单株粒质量.远杂2号的加权关联度最大,坝莜13号次之,坝莜14号、燕科2号和定莜9号的加权关联度分别位列第3~5位.灰色关联度综合鉴定表明,远杂2号和坝莜13号2个品种在生产性能上表现良好,适宜在晋北地区进行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3.
应用相关性和灰色关联度方法分析了18个燕麦品种的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皮燕麦品种中,鲜草产量与苗数、分蘖、茎数、株高、穗长、穗粒数正相关,各农艺性状与鲜草产量的关联度依次为:生育期苗数穗长小穗数株高成穗率单株穗数分蘖茎数穗粒重千粒重穗数穗粒数,籽粒产量与分蘖、穗数、成穗率、单株穗数、小穗数、穗粒数、穗粒重正相关,各农艺性状与籽粒产量的关联度依次为:成穗率千粒重单株穗数分蘖穗长生育期株高小穗数穗粒重穗数苗数茎数穗粒数。在裸燕麦品种中,鲜草产量与苗数、分蘖、生育期、茎数、穗数、单株穗数、株高、穗长、小穗数正相关,各农艺性状与鲜草产量的关联度依次为:穗长小穗数单株穗数生育期穗数株高穗粒重千粒重茎数分蘖苗数成穗率穗粒数,籽粒产量与茎数、小穗数显著正相关,与苗数、分蘖、生育期、穗数、株高、穗长正相关,各农艺性状与籽粒产量的关联度依次为:小穗数穗长茎数单株穗数苗数成穗率穗粒数株高生育期千粒重穗粒重分蘖穗数。从主要农艺性状之间的关联度和相关性来看,皮燕麦和裸燕麦品种表现不尽相同,在品种选育时,应根据不同育种目标,确定相应的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4.
为玉米新品种更新换代提供科学依据,以当地主栽品种三北2号为对照(CK),通过开展玉米品种引种试验,对各玉米品种产量、生育期、农艺性状,抗性等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参试5个玉米品种的产量均比CK高,增产幅度为2.5%~16.7%。其中,卓玉6号的综合表现良好,生育期为122 d,株高278 cm,穗位高112 cm,穗长19 cm,穗行数15.1行,行粒数38.5粒,百粒重34.2 g;植株株型半紧凑、整齐度好、抗病虫害、抗倒伏;其产量为614.3 kg/667m2,较CK增产87.7 kg/667m2,增产率为16.7%,增产效果最佳,建议作为当地玉米主栽储备品种。  相似文献   

5.
对10个杂交组合的F_2代主要性状广义遗传力、相对遗传进度、相关遗传进度进行了估算和分析,结果表明,广义遗传力和相对遗传进度因性状、组合的不同而有明显差异.凡双亲某性状差异大的组合,其F_2代该性状遗传力较高,相对遗传进度较大.就性状的平均结果而言,广义遗传力大小顺序为株高>抽穗期>主穗长>百粒重>主穗小穗数>主穗粒数>单株穗数>单株粒重;相对遗传进度大小顺序为单株粒重>单株穗数>抽穗期>株高>主穗粒数>主穗小穗数>主穗长>百粒重.单株粒重的相关遗传进度(相对值)也因组合、性状的不同而有明显差异.综合来看,各性状对单株粒重的相关遗传进度(相对值)均小于100%,因此,通过选择某一性状来间接选择单株粒重的效果一般不如直接对单株粒重进行选择效果好.  相似文献   

6.
抗旱丰产冬小麦新品种陇麦079选育报告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陇麦079是平凉市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选用鲁麦1号做母本,以自育中间材料TW98-829-1为父本进行杂交,应用系谱法水旱穿梭选育而成的冬小麦新品种。在2011—2013年甘肃省陇东片冬小麦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4 930.50 kg/hm~2,比对照品种西峰27号增产9.23%;在2013—2015年甘肃省陇东片冬小麦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4 990.42 kg/hm~2,比对照品种陇育4号增产8.68%。株高95.8 cm,平均穗长6.5 cm,平均小穗数16.0个,平均穗粒数37.2粒,千粒重40.8 g,容重785.0 g/L。籽粒粗蛋白含量121.7 g/kg(干基),赖氨酸含量4.07 g/kg(干基),湿面筋含量202.4 g/kg(14%水分基),沉淀值27.1 m L(14%水分基)。抗冻抗旱、抗逆性强、节水广适、抗倒耐瘠,成穗率高,株型紧凑,穗层整齐,丰产稳产性好。适宜在陇东广大山塬旱地、丘陵、阴湿山地,以及陕西长武和陇县,宁夏固原等生态类似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甘肃省推广面积在10万亩以上的15个高产优良春小麦品种(系)的对比种植,分析了品种的抗条锈性,对12个品种(系)与产量有关的11个数量性状进行了相关,通径分析,结果表明,穗长,穗粒重,单株粒重,穗粒数及千粒重是构成产量的主要因素:穗长与每穗有效小穗数应是田间选择的主选性状。文中对抗条锈病的育种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农大哥高效生物菌肥在小麦上喷洒试验效果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农大哥高效复合生物菌肥在小麦上进行的叶面喷洒试验,结果表明:喷洒该生物菌肥能显著提高产量,平均单产538.12kg/667m2,比对照增产25.71kg/667m2,增幅为5.02%.喷洒生物菌肥处理的小麦,株高降低1.0cm,穗长多0.2cm,小穗数多0.5个,结实小穗多0.3个,不孕小穗少0.1个,穗粒数少0.5粒,千粒重高1.6g,小麦成穗数多0.5万穗/667m2.  相似文献   

9.
文中指出,在高产水平条件下,单位面积穗数达到一定范围后继续增产的关键在于提高单穗生产力和单位面积粒数。单位面积粒数、穗粒重、千粒重与籽粒产量有密切关系。每穗总小穗数、结实小穗数和穗粒数之间也存在明显正相关。根据当地气候和小麦发育特点,一方面必需选育具有较大小穗分化强度和多小穗的品种,另一方面通过栽培措施增加总小穗数及其结实率以增加结实小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均与穗粒重密切相关,但穗粒数与穗粒重之间关系的T值大于千粒重与穗粒重者。通过分析表明,穗粒数在提高穗粒重中作用大于千粒重。因此,必需选育具有千粒重高、整个灌浆期和灌浆前期灌浆强度大而过程短的品种。栽培措施的作用主要在于保证粒重遗传潛力的发挥。  相似文献   

10.
<正>1安瑞(CDC-Orrin)优质高产加工型皮燕麦品种。河北省高寒作物研究所与百事食品(中国)有限公司2009年从国外引进,2013年通过专家鉴定。该品种幼苗半直立,苗色深绿,生长势强,生育期94 d,属中熟型品种。株型紧凑,叶片上举,株高104.3 cm。周散型穗,纺锤铃,籽粒黄白色。穗部经济性状好,主穗平均穗长15.2 cm,小穗数23.6个,穗粒数48.3粒,穗粒重1.9 g,千粒重41.0 g。籽粒品质好,蛋白质含量14.34%,脂肪含  相似文献   

11.
三、小麦 品种名称:云麦47(原编号3F6-12358)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178天,株高86.2cm,最高分蘖42.16万,有效穗20.29万,单株分蘖3.58个.穗长11.44m,每穗结实率56.6粒,千粒重50.4g,单穗重2.84g,属大穗大粒型品种.该品种耐肥抗倒,高抗白粉病和秆锈病,轻感叶锈病,中抗条锈病.  相似文献   

12.
冬小麦杂种F_2代主要性状遗传进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0个杂交组合的F2代主要性状广义遗传力、相对遗传进度、相关遗传进度进行了估算和分析,结果表明,广义遗传力和相对遗传进度因性状、组合的不同而有明显差异。凡双亲某性状差异大的组合,其F2代该性状遗传力较高,相对遗传进度较大。就性状的平均结果而言,广义遗传力大小顺序为株高>抽穗期>主穗长>百粒重>主穗小穗数>主穗粒数>单株穗数>单株粒重;相对遗传进度大小顺序为单株粒重>单株穗数>抽穗期>株高>主穗粒数>主穗小穗数>主穗长>百粒重。单株粒重的相关遗传进度(相对值)也因组合、性状的不同而有明显差异。综合来看,各性状对单株粒重的相关遗传进度(相对值)均小于100%,因此,通过选择某一性状来间接选择单株粒重的效果一般不如直接对单株粒重进行选择效果好。  相似文献   

13.
矮秆高产优质多抗冬小麦新品种陇麦479选育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陇麦479以长武134为母本、自育中间材料TW98-829-1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应用系谱法水旱穿梭定向选育而成。在2017—2019年甘肃省陇东片冬小麦区域试验中,2 a平均折合产量5 235.00 kg/hm2,比对照品种陇育4号增产13.6%。该品种株高78.0 cm,平均穗长7.6cm;平均小穗数15.2个,平均穗粒数34.0个,千粒重42.0 g。平均成穗数34.5万穗,容重800.0 g/L。籽粒粗蛋白含量162 g/kg(干基),赖氨酸含量3.6 g/kg,湿面筋含量374 g/kg(14%水分基),沉淀值44.0 mL(14%水分基),总灰分130 g/kg,水分93.6 g/kg。丰产稳产,广适节水,抗条锈病强,中抗叶锈和白粉病,抗寒抗旱性好,抗倒春寒能力强,穗层整齐,熟相好。适宜甘肃陇东、陕西长武、乾县、彬县及宁夏固原等类似生态区旱肥地、川水台地栽培。  相似文献   

14.
为解析适宜华北种植的薏苡优良品种的产量构成,以薏苡早熟高产新品种‘太空I号’为研究对象,通过分蘖数、穗着粒数等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分析、通径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及‘太空I号’最佳施肥配方,解析薏苡高产构成。结果表明:1)相关分析显示,株高、总节数、单株穗数和分蘖数与薏苡高产最相关;2)通径分析显示,单株穗数、分蘖数和穗着粒数对薏苡高产的贡献最高;3)主成分分析显示,‘太空I号’的高产构成主要由单株穗数多、分蘖数多、穗着粒数和百粒重适中组成;4)最适于‘太空I号’的施肥配方为氮肥15kg/667 m~2、磷肥50kg/667m~2和钾肥20kg/667m~2,在北京地区的单产可达280kg/667m~2以上。综上所述,‘太空I号’单株穗数多、分蘖数多、穗着粒数和百粒重适中、早熟高产,是适合中国华北种植的优良薏苡品种。  相似文献   

15.
小麦高产、超高产栽培技术途径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对不同品种单产400~600 kg/667 m2麦田产量构成因素的统计分析表明,成产因素对产量的作用北疆依次为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粒重;南疆依次为穗粒数>单位面积穗数>粒重.北疆实现单产550 kg/667 m2左右高产水平的增产途径,是增穗增粒稳定粒重,实现这一途径的关键技术是提高播种质量,确保群体苗足穗齐;南疆实现单产600 kg/667 m2左右超高产水平的增产途径,是稳定单位面积穗数、增加穗粒数、稳定提高千粒重,实现这一途径的关键技术是改善群体质量,降低群体对个体的制约,避免发生倒伏.  相似文献   

16.
<正>河北省高寒作物研究所采用常规育种法,以晋亚7号为母本、89-46-884-901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2013年通过专家鉴定。1特征特性该品种株高3976.5 cm,工艺长3176.5 cm,工艺长3165 cm,主茎分枝数4.365 cm,主茎分枝数4.311个,单株果数5.711个,单株果数5.726.7个,果粒数5.926.7个,果粒数5.99.1粒,单株粒重0.39.1粒,单株粒重0.30.63 g,千粒重5.90.63 g,千粒重5.97.36 g。生育日数1017.36 g。生育日数101108 d,属中熟油纤兼用种。苗期生长快,田间群体整齐一致,抗旱性强,抗胡麻枯萎病。高寒半干旱区一般亩产94.95108 d,属中熟油纤兼用种。苗期生长快,田间群体整齐一致,抗旱性强,抗胡麻枯萎病。高寒半干旱区一般亩产94.95144.8 kg,最高亩产164.3 kg。适宜在  相似文献   

17.
Ⅱ优8006是中国水稻研究所,用Ⅱ优32A与中恢8006配组而成的杂交水稻新组合.2005年通过浙江省审定,审定号2005007.2004年在桐城市中稻对比试验中,平均单产9830.1 kg/hm2,比对照Ⅱ优838增产5.25%.株高110~115 cm,低于Ⅱ优838.全生育期138 d左右,属中早熟品种.有效穗234万/hm2左右,平均穗粒数180~200 粒,主茎穗可达380粒左右,结实率在85%~90%,千粒重28.5 g.2005~2006年在全省已经全面示范推广,2006年参加了安徽省引种批准试验,该品种田间表现很强的抗倒性,中抗稻瘟病,抗白叶枯病纹枯病,耐稻飞虱.抽穗整齐一致,后期熟相好.其栽培技术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18.
青海春小麦穗粒重与其它农艺性状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对11个春小麦品种穗粒重与其它农艺性状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各衣艺性状均值范围是:穗粒重0.81~1.86g;单株重2.5~3.9g;经济系数0.31~0.58;穗粒数24.5~47.9粒;千粒重32.9~48.2g;株高70.3~109.7cm;穗长7.0~9.8cm;成穗数298~526穗/m2.决定穗粒重高低的首要性状是单株重.穗粒数的增加会使穗粒重略有上升,而株高或穗长的增加在总体效应上会使穗粒重略有下降.对供试品种建立了穗粒重与其它显着性状的回归式.  相似文献   

19.
小麦农艺性状遗传模型,选择适宜世代和分离极限估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小麦双列杂交试验资料进行统算分析。结果表明,单株粒重、株高、穗长、主穗粒数、单穗粒重、千粒重等六个性状基因作用方式属于加性——显性模型,不存在显著的上位性效应,小穗数以加性遗传为主,单株穗数的遗传只有部分个位性效应。本文并对供试亲本各性状的显隐性基因分布进行了讨论。该群体单株粒重最大潜力为20.576g/株,主穗粒数为63.07粒,单穗粒重为2.00g/穗。道次提了小麦各农艺性状适宜选择世代。  相似文献   

20.
冬小麦新品系陇麦862是平凉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以长武131为母本,82(51)-9-5-3-2为父本进行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该品系平均株高78 cm,穗长8.0 cm,小穗数15个,穗粒数41粒,千粒重36.01 g,容重728.5 g/L,成穗数543.6万穗/hm2.籽粒含粗蛋白15.76%、赖氨酸0.47%、湿面筋29.30%,沉降值55 ml.在平凉市川水地区试中,折合产量5 654.4 kg/hm2,较对照品种陇原936增产5.80%.该品系抗冻、抗旱强,抗(耐)病性好,抗倒伏,成熟落黄正常,适宜在陇东旱肥地、川水(台)地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