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中国近海捕捞鱼是鱼拖网渔船的实际生产作业情况 ,对近海拖网渔船捕捞鱼是鱼的渔获量进行了分析 ,建立了相应的网次平均产量公式 ,并对该公式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2.
根据中国近海捕捞鳀鱼拖网渔船的实际生产作业情况,对近海拖网渔船捕捞鳀鱼的渔获量进行了分析,建立了相应的网次平均产量公式,并对该公式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3.
根据中国近海捕捞Ti鱼拖网渔船的实际生产作业情况,对影响近海捕捞Ti鱼拖网渔船船型的不确定因素和主要经济评价指标进行了分析,并运用PERT法、模拟退火法等寻优方法以及模糊综合评判、线性加权综合评判方法,对近海捕捞Ti鱼拖网渔船进行了单目标、多目标情况下的船型论证。  相似文献   

4.
根据中国近海捕捞(鱼是)鱼拖网渔船的实际生产作业情况,对影响近海捕捞(鱼是)鱼拖网渔船船型的不确定因素和主要经济评价指标进行了分析,并运用PERT法、模拟退火法等寻优方法以及模糊综合评判、线性加权综合评判方法,对近海捕捞2鱼拖网渔船进行了单目标、多目标情况下的船型论证.  相似文献   

5.
一、概况 随着近海捕捞力量的高度发展,各沿岸、近海区域的渔业资源捕捞过度,沿海国家相继制定200浬专属经济区,限制在本国的近海捕捞活动范围、数量,由于公海中有大量生物资源可开发,使得捕捞业转向深海和极地水域,且探鱼、集鱼、捕鱼技术进一步发展,远洋捕捞业向高度机械化、自动化方向发展。 80年代以来,世界先进国家的渔船、渔机和渔具达到高度水平,向大型化、机械化和自动化  相似文献   

6.
中国新时代近海捕捞渔业资源养护政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近海捕捞资源呈衰退甚至枯竭之势,1978-2016年近海渔业资源整体恶化了1.57倍,“近海无鱼”成为社会焦点。研究了新时代加强近海捕捞渔业资源养护政策的紧迫性、现有政策及存在的问题、养护政策的方向与建议。结果表明:近海渔业资源持续衰退的主要原因是现有养护政策缺乏捕捞主体主动参与扩大增量、降低产量的激励相容机制;新时代从资源功能定位、实施重大工程、自然资源监管体制等为近海渔业资源养护政策指明了方向;未来养护政策应改革近海捕捞渔业产权制度(赋予排他权利、激励捕捞主体维护资源和防止外来者破坏的积极性)、推进渔民退捕工程(退捕者生态补偿、转产转业,非退捕者征收税费)、渔业资源自然保护区(改革资源保护监管体制,理顺三大关系)。该研究有利于改进现有养护政策和保护与恢复近海渔业资源,可为有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7.
大黄鱼俗称黄花鱼,为暖温性近海经济鱼类,通常生活在近海区域的中上水层,有结群涸游习性,在我国黄海、东海及南海海区都有分布,广东的汕头沿海和雷州半岛东部也是大黄鱼主要分布区域,曾被视为我国海洋捕捞的“当家鱼”。但近数10年来,由于过度捕捞,其资源已经严重枯竭,无法形成渔汛,  相似文献   

8.
利用2008—2013年近海捕捞渔业生产投入产出的面板数据,采用DEA-Malmquist指数方法对中国近海捕捞渔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及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海捕捞渔业平均全要素生产率呈增长趋势,年均增长率为2.3%,主要依靠技术进步来推动;技术效率变化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同步系数为0.6,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与技术效率之间的异向变化导致技术效率的下降;天津、浙江、辽宁、海南、福建、广西等6个省市的全要素生产率呈增长趋势;沿海各省市近海捕捞渔业技术效率下降是平均纯技术效率下降和平均规模效率下降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世界头足类资源仍具一定开发潜力,阿根廷滑柔鱼(Illex argentinus)是西南大西洋远洋鱿钓作业渔场单种产量最高的品种,主要分布在西南大西洋公海、阿根廷专属经济区等海域。对阿根廷捕捞渔业产量、主要捕捞品种及产量、阿根廷滑柔鱼产量等进行了初步统计,总结了阿根廷渔业管理制度及中阿渔业合作情况,并结合阿根廷滑柔鱼渔业资源的管理实例,从近海和远洋渔业两个角度分析了其对我国渔业资源管理的启示,如构建近海渔业资源调查评估网络、开展近海渔业主要品种总可捕量管理试点、采取临时性休渔措施以保育渔业资源、逐步完善伏季休渔制度、加强渔港监督检查能力、制定渔业从业者准入条件、构建远洋渔业资源开发利用综合服务体系等。  相似文献   

10.
国营海洋捕捞企业是我国海洋渔业的主要力量,然而,近几年来却面临着海洋资源的变迁,特别是近海底层鱼资源衰竭以及生产成本上升等一系列问题。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缺乏与日益强大的群众渔业的竞争力,难以尽快适应新的经济环境。因此,国营海洋捕捞企业的产量连年下降,企业经济效益滑坡,甚至出现亏损现象。  相似文献   

11.
国营海洋捕捞企业是我国海洋渔业的主要力量,然而,近几年来却面临着海洋资源的变迁,特别是近海底层鱼资源衰竭以及生产成本上升等一系列问题。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缺乏与日益强大的群众渔业的竞争力,难以尽快适应新的经济环境。因此,国营海洋捕捞企业的产量连年下降,企业经济效益滑坡,甚至出现亏损现象。  相似文献   

12.
二十世纪多次渔业资源调查结果表明,南海北部近海的渔业资源已被充分利用,开辟新渔场是减轻南海北部渔业资源所承受的捕捞强度,提高海洋捕捞产量和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随着目前近海海域渔业资源的衰退,捕捞压力必将逐渐由近海向外海以及南沙群岛海域转移。“开发南沙,渔业先行  相似文献   

13.
二十世纪多次渔业资源调查结果表明,南海北部近海的渔业资源已被充分利用,开辟新渔场是减轻南海北部渔业资源所承受的捕捞强度,提高海洋捕捞产量和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随着目前近海海域渔业资源的衰退,捕捞压力必将逐渐由近海向外海以及南沙群岛海域转移。“开发南沙,渔业先行  相似文献   

14.
对中国近海捕捞产量进行了统计与分析,由此得出中国近海渔船队的合理规模:主机功率约为150-360万kW,渔船的数量约为3-13万艘。并就削减后的渔船与渔民出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1983年赴法期间,曾参观法国最大的渔港之一布洛涅(Boulogne)以及法国海洋和海洋渔业方面两个最大的科技机构即:法国海洋开发中心和法国海洋渔业技术中心。 1.法国海洋渔业的生产效率较高,捕捞作业多样化 法国海洋鱼、虾类(不包括贝类)的年产量为50—60万吨左右,全国直接从事海洋捕捞的渔民、渔工为25,000人。近十年来,世界近海渔  相似文献   

16.
近海捕捞能力控制中税费的作用模拟与费率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用数据包络分析法系统计量中国近海捕捞能力与能力利用度的基础上,建立了捕捞能力与收入间、能力利用度与捕捞能力间以及单位捕捞能力收益与能力利用度间的数量关系,并据此模拟分析了1996-2005年按每吨捕捞能力征收不同税费可能对捕捞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若在现有其他渔业管理措施不变的情况下,连续十年按每吨捕捞能力收费100元,约可以进一步缩减原捕捞能力的40%,可见在近海捕捞渔业管理中考虑引入税费制度是有意义的。研究发现:对海洋渔业征收税费能够提高捕捞行业的整体效率,但要使税费制度确实起到保护渔业资源的作用,费率不应过低。随后,利用规划求解方法研究按既定目标控制捕捞能力的最优费率的求解方法,可为税费政策中有效费率的制定提供参考。最后,根据收费与征税的差别,提出了对我国近海渔业捕捞能力开征渔业资源保护费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东、黄海鲐鱼生物经济社会综合模型的优化配置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鲐鱼是我国近海重要经济鱼类,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科学管理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以Gordon Schaefer生物经济模型为理论依据,采用中、日、韩3国1998-2008年灯光围网渔业的生产作业数据以及相关的经济数据,估算东、黄海鲐鱼的最大可持续产量(MSY)、最大经济产量(MEY)和生物经济平衡点(BE)及其对应的捕捞努力量。在此基础上,设计出多种基于不同权重的生物、经济和社会目标的捕捞方案,建立东、黄海鲐鱼生物经济社会综合模型,比较其在不同捕捞方案下的短期(1~5年)、中期(10年)、长期(20年)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及渔业资源状况。结果表明,东、黄海鲐鱼资源量正处于或已经处于过度捕捞状态;以MEY为管理目标的长期经济效益为最大,且资源状况保持最好,但社会就业率较低;以BE为管理目标的当前以及短期效益较大,且可以解决大量就业问题,但长期经济效益为最低,且资源状况最差;而捕捞方案9的经济和社会综合效益为最好,且资源状况也较佳。研究认为,综合各方面因素,最佳的捕捞方案为方案9,即适宜捕捞努力量应控制在19 889网次。  相似文献   

18.
鲐鱼(Scomber japonicus)是中上层经济鱼类,也是我国近海重要的捕捞对象,其资源分布受不同尺度气候和海洋环境变化的显著影响。本文根据2005-2016年7-9月中国远洋渔业数据中心提供的我国东海鲐鱼捕捞数据,结合关键因子海表面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计算各年鲐鱼渔场经纬度重心,量化鲐鱼渔场重心的时空变化。进一步分析了捕捞努力量在经度、纬度以及SST上的分布规律,并基于聚类法筛选出代表年份评估异常气候事件对鲐鱼渔场内SST及渔场重心时空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鲐鱼渔场重心具有显著的年际和月间变化,7-9月渔场逐渐向东北方向移动,且主要分布在SST为25~28°C范围内。聚类分析将各月份渔场重心分为四类,其中2007和2015年渔场分布具有显著差异。此外,鲐鱼渔场内SST与尼诺指数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且代表年份2007和2015年分别对应拉尼娜事件和厄尔尼诺事件,当拉尼娜事件发生时,渔场内SST上升,渔场重心逐渐北移;而厄尔尼诺事件发生时,渔场内SST下降,渔场重心主要分布在南部海域。研究表明,中国东海鲐鱼渔场时空分布受到厄尔尼诺和拉尼娜调控的海表温度变化的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人们对近海资源的获取手段也层出不穷。尤其是渔业的发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物质需求,但是由于捕捞方式的不够科学,也带了近海渔业资源枯竭的现状。为此,本文就如何做好近海资源的管理工作进行详细的探讨,旨在进一步促进我国近海渔业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20.
长江上游宜宾江段渔业资源现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长江上游宜宾江段鱼类群落结构和渔业捕捞现状及变化趋势,为物种和资源保护提供依据,该文对宜宾江段的流刺网和小钩等主要作业渔具的渔获物进行了调查,对渔获物种类组成、捕捞规格和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等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宜宾江段共采集到鱼类49种,隶属于3目10科29属,以鲤形目和鲇形目鱼类为主.圆口铜鱼、瓦氏黄颡鱼、异鳔鳅鮀、宜昌鳅鮀和蛇鮈为该江段的优势种.采集到长江上游特有鱼类11种,占鱼类总种数的22.4%,其中一半以上的特有鱼类为偶见种.宜宾江段渔业捕捞规格普遍偏小,大部分捕捞个体体质量在100g以下,体长在150mm以下.该江段流刺网和小钩的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仅为每船1~2kg/d.宜宾江段渔业资源已严重衰退,许多特有鱼类变为偶见种,渔业捕捞渔获量偏低,捕捞规格偏小,建议采取休鱼等措施,促进物种和资源的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