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杂交水稻》2017,(2):47-50
以株两优211和中早39为供试材料,采用分期播种、同期机插对比试验,探索了机插对双季早稻秧苗素质、生育期、分蘖能力、经济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播期对机插双季早稻秧苗素质、生育期、分蘖能力、经济性状及产量等均有一定影响,在本试验条件下,株两优211和中早39作双季早稻机插栽培时,播期以3月20—25日最佳。在试验结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双季早稻机插品种选择的几点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机插早籼稻品种、播期、播种量、秧龄、栽插密度和施氮方式等关键技术试验研究,提出了浙江苍南机插早稻高产配套栽培技术,即在选择中嘉早17、中早39、嘉育253等高产中熟品种的基础上,3月25至4月1日播种,播种量150~175 g/盘,秧龄控制在20 d左右,机插规格30.0 cm×12.4 cm(26.9万丛/hm2),施氮方式为基肥∶分蘖肥∶穗肥为5∶4∶1或4∶5∶1。  相似文献   

3.
闽科早1号系福建省稻麦研究所于1983年从“78130”品种的群体中选择谷壳褐色的突变株而育成的早籼中迟熟新品种。该品种近年经多点试种、示范表现高产、稳产、抗病。本文拟通过品种区域试验和不同播种期、插秧本数处理,来探讨该品种的适应性和增产潜力,并结合大面积生产试验调查分析,为闽科早1号在生产上的高产栽培提供依据。一、试验材料与方法试验材料为闽科早1号等早稻品种,主要内容有(1)多点区域试验;(2)不同播插期试验,从3月11日至26日,每隔5天播一  相似文献   

4.
试验于1984年在湖南农学院教学实验场进行,供试杂交早稻威优35,常规早稻79—1163和二九陆1号。采用单株栽培和群体插植两种方式,追踪观察各品种分蘖发生情况。3月30日播种,秧田播量威优35为每亩40斤,79—1163和二九陆1号为130斤。5月7日移栽,群体栽培密度为4×6寸,每穴插秧4本;单株栽培给予充分的空间营养和土地营养面积,令其充分发挥分蘖潜力。威优35和79—1163于7月25日收获,二九陆1号于7月12日收获。试验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5.
优化油稻稻三熟制机插秧条件下双季稻适宜的播种期可为三熟制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的推广提供指导。选用8个早晚稻品种,在湖南浏阳研究了播种期对机插双季稻产量、生育期、干物质积累、冗余生长和辐射利用率(RUE)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播种期的推迟,早稻全生育期缩短、晚稻全生育期延长,水稻群体干物质积累呈先增后减变化趋势,同时,冗余度增加、RUE变小。水稻产量随播期的推迟呈先增后降的变化趋势,后期物质转化利用率降低影响结实率可能是推迟播种后产量下降的原因之一。本试验条件下,长沙地区机插双季早稻播种期可推迟至4月7~12日,机插双季晚稻播种期可推迟至7月5日,既能解决三熟制的季节矛盾,又能保证稳产和高产。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新疆北部地区播期对青贮大麦产量、青贮原料品质和青贮品质的影响,以3个大麦品种(系)(垦啤麦13、P13-3和甘啤4号)为材料,分别于3月18日、4月2日、4月17日播种,对其青贮农艺性状、干草产量、青贮原料营养成分和青贮品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青贮大麦生育期大幅度缩短,4月17日播种时生育期较3月18日缩短22~23 d。晚播会显著降低大麦干草产量,晚播(4月17日)时3个品种(系)干草产量比早播(3月18日)降低15.2%~24.2%,其中垦啤麦13降幅最大。推迟播种使垦啤麦13和甘啤4号茎、穗的干物质分配比例下降,叶的干物质分配比例上升。晚播使P13-3和甘啤4号洗涤纤维含量(中性和酸性)和粗脂肪含量分别显著上升和下降,显著降低P13-3的粗蛋白含量,提高甘啤4号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播期对青贮品质影响因品种(系)而异,晚播降低了甘啤4号青贮的pH值、氨态氮含量,提高乳酸含量,对其他品种(系)无显著性影响。总体来看,新疆青贮大麦在外界条件允许的条件下,应适当早播。  相似文献   

7.
1992年7月7日至9日,湖南省杂交早稻新组合现场评议会在湖南省娄底地区新化县召开。由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和安江农校近年培育的杂交早稻威优早工、威优121、汕优121等新组合,今年在新化县大面积示范种植,表现出很强的优势。试种51300亩,预计平均亩产430公斤以上。袁隆平研究员亲临现场考察指导。他指出,这几个新组合有4个特点:一是熟期比较早。全生育期110天左右,比威代48早3~5天,3月底4月初播种,7月18~20日可以收获,有利于两季高产;二是产量较高,大面积亩产400~450公斤。在今年恶劣天气条件下,多数四块仍可在400公斤以上;三是米质中上,…  相似文献   

8.
(一) 3月底4月初是宁乡县早稻适宜播种期。宁乡近24年(1959—1982)气象资料统计,3月下旬至4月下旬各旬平均气温依次为12.5℃、13.9℃、17.6℃、18.6℃。据中国农科院江苏分院的研究结果,早籼播种期以旬平均气温升至12—14℃为宜。另据湖南农学院试验,在3月25日至4月5日之间播种早稻,每迟播一天,齐穗与成熟期分别推迟0.25天与0.28天。宁乡县农科所1981年早稻湘九播期试验,3月25日、4月9日、4月14日播种,主茎叶片数依次为14.2、13.9、13.3,成熟期依次为7月28日、7月29日、7月31日,亩产依  相似文献   

9.
以紫米稻品种粮田紫1号为材料,在长沙地区比较研究了5个播期条件下紫米稻的产量与稻米品质。结果表明,粮田紫1号全生育期随播期推迟而明显缩短;有效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与产量均随播栽期推迟而显著提高,5月31日播种处理产量达4 693.0 kg/hm~2;播期对粮田紫1号稻米品质有显著影响,碾米品质以5月11日播种处理最好,5月21日播种处理次之,稻米直链淀粉含量、粗蛋白含量与Se含量以5月21日播种处理最高,稻米Zn含量以5月31日播种处理最高。综合来看,粮田紫1号在长沙地区高产优质栽培的最佳播期为5月21-31日。  相似文献   

10.
以当前桃源县双季早稻主推品种中早39、株两优39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播种期对两个早稻品种的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摸索早稻最佳播种期。结果表明,中早39于3月25~30日播种、株两优39于3月15~20日播种,其有效穗数多、结实率高,产量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1.
播种期对新疆啤酒大麦农艺性状与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定新疆啤酒大麦优质高产栽培的适宜播种期,选用甘啤4号、垦啤7号、新啤4号、新啤8号作为试验材料,设置4月9日、14日、19日、24日、29日5个播种期,研究不同播种期对4个品种啤酒大麦产量与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甘啤4号、垦啤7号、新啤4号、新啤8号这4个品种在4月份播种均能正常成熟,播种早的生育期长,播种晚的生育期短。从生育期天数来看,新啤4号新脾8号甘啤4号垦啤7号,随着播种期的推迟产量逐渐降低,蛋白质含量逐渐升高。建议甘啤4号和垦啤7号等中晚熟品种适期进行早播。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省连续引进一批二棱大麦品种,在各地试种收到较好的效果。为了解这些品种与播种期的相互关系,以便合理利用,全省组织了这次品种播种期试验。试验于1983—84年度在湖南农学院实验农场进行。 一、试验材料和方法 试验选用二棱大麦品种矮早三、76—25,早熟三号为供试材料。第一期11月12日播种,以后每7天播种一期,共播四期。田间用随机区组设计,重复三次。小区面积2厘。试验地前作凉薯,肥力中等。播种前在播种沟内亩施稀猪粪水50担,钙镁磷肥50斤。播幅4寸,幅距4寸,按每亩基本苗15万折算播种量。12月24日第一、二播期亩施尿素10斤,3月6日第三、  相似文献   

13.
1996年早稻育秧期间,浙江瑞安市4月份气温很低,上中旬出现严重倒春寒,3月31日~4月5日连续6天日平均气温低于11℃,此后4月9~10日、12~13日及15目的平均气温也在11℃以下,且5天的日照均为0小时,导致3月底播种的早稻烂芽、烂种严重。同时由于气温偏低,导致秧苗根系生长不良,自身的新陈代谢受阻,秧苗生长缓慢,造成本市早稻烂秧严重,秧苗不足。为了探索烂秧的救灾措施,我们在篁社镇量社村进行了中丝2号迟直播栽培试验,获得成功。为解决早稻烂秧缺苗问题提供了经验和科学依据。(-)试验结果试验落实在重社镇重社村李甲喜农户,…  相似文献   

14.
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的光温特性及其熟期性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8个熟期性不同的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在三亚、贵阳、武汉、南京4地各4 a的分期播种熟期性资料及同期的温度和日长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熟期类型不育系的感光性和感温性强弱均为晚籼(粳)>中籼>早籼;大部分不育系在中温条件(24~28℃)下的感光性强于在低、高温条件下的感光性;各不育系短日下的感温级低于或等于长日下的感温级;短日高温生育期的表现与常规水稻一致,即中籼>早籼>晚籼(粳).选配了各不育系的熟期性模型,早籼和中籼不育系可以用温度线性或非线性模型表达,但晚籼(粳)不育系以用光温综合模型表达为宜.  相似文献   

15.
不同熟期油菜品种适宜播种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确定不同熟期油菜品种的适宜播期,以早熟品种"1358"、中熟品种"中双11号"和晚熟品种"浙双8号"为材料,在长沙地区进行分期播种试验。结果表明:早熟油菜品种"1358"具有很好的耐迟播性,适宜的播期为10月中下旬;中晚熟品种在4个播期内均以9月30日和10月15日播种的产量最高,适播期为9月下旬到10月上中旬。  相似文献   

16.
桂育2号是广西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选育的感温型优质常规稻品种.2008年3月通过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该品种高产、稳产、品质优良,可在桂南、桂中稻作区作早、晚造种植,桂北稻作区作中、晚造种植,早稻生育期124d,晚稻全生育期103d。  相似文献   

17.
早稻机插秧及其高产栽培技术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浙江省乐清市开展的多点试验结果表明,早稻机械插秧比常规育秧人工手插增产4.0%-10.9%,其主要原因为机插秧比常规手插秧密度高、落田苗数足、有效穗多;而且早中熟品种应用机插秧的增产效果比迟熟品种更好。早稻机插秧在栽培技术上应适当早播,乐清市以3月下旬前播种较好,由于机插秧大田生育期相对较长,每667m^2大田纯氮用量应保证在11.0kg以上,施肥方法在施足基肥(氮肥占大田总用肥量的50%-60%)的前提下,重视穗肥的施用,分蘖肥与促花肥以5:3的比例较好。  相似文献   

18.
对早稻不同栽培方式下纹枯病的发生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手插、机插和直播在同一时期播种,纹枯病初见最早的是手插,比机插和直播早5 d左右;纹枯病急增期以直播栽培方式来得最早,比手插和机插早10~20 d;纹枯病病情指数以直播手插机插,直播在初见后的15~20 d,纹枯病病情显著重于手插和机插,手插与机插的病情差异不显著。因此,对直播早稻需更加重视并提早防治纹枯病。  相似文献   

19.
用来自意大利的7个冬小麦品种和国内的4个冬小麦品种,在同一地点进行不同播期处理,结果表明,所有品种在冬前播种均能完成生活周期;3个中国冬性小麦品种和6个意大利冬性小麦品种于春播时均在ZGS26-32时停止发育,未能抽穗结实,不能完成生活周期;而来自意大利和中国的2个弱冬性品种于第4期播种(3月10日)时能完成生活周期,在第5期播种(3月30日)则不能完成生活周期。冬性品种和弱冬性品种均随播期推迟而株高渐矮,但意大利品种变矮的幅度较小。播期对每平方米穗数和每穗不孕小穗影响最大,对穗长和结实小穗影响较小。冬小麦品种随播期推迟籽粒产量和千粒重渐低,而籽粒蛋白质含量渐高。  相似文献   

20.
我县从19 83年开始试种杂交早稻威优35和威优98,三年来亩产在500公斤左右,每亩大田用种量3—3.5公斤,全生育期120—125天。由于生育期偏长,用种量偏多,致使杂交早稻难于推广。为了把杂交早稻尽快普及应用到生产上去,实现早稻高产,我们在1986年进行了杂交早稻威优49旱秧省种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一、经济效益 威优49旱秧栽培有较高的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一早二高”。 “一早”即成熟早。威优49育旱秧可在3月20日左右播种,比水秧早播 5— 6大, 4日20日左右抢晴天移栽,比水秧早栽8—10天,在7月20日左右成熟,比水秧早2一S天。 “二高”是单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