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五味子鲜叶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研究五味子鲜叶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常规柱色谱方法进行化学成分的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学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五味子鲜叶的石油醚和乙酸乙酯萃取部分共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鉴定了8个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1)、4-羟基苯甲酸甲酯(2)、schindilactone A(3)、五味子醇乙(4)、Wuweizilactone acid(5)、五味子乙素(6)、五味子甲素(7)、五味子醇甲(8)。[结论]首次系统分离并鉴定五味子鲜叶的化学成分,其中化合物2为首次从五味子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细毡毛忍冬叶绿原酸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对细毡毛忍冬(Lonicera similis Hemsl.)叶进行化学成分研究,为其进一步利用,并为寻找新的活性物质提供指导。[方法]应用溶剂萃取及柱色谱方法进行化学成分分离、纯化,并利用各种光谱技术分析鉴定结构。[结果]从细毡毛忍冬叶中共分离得到6个绿原酸类化合物,分别为绿原酸(I)、绿原酸甲酯(II)、绿原酸乙酯(III)、5-caffeoyl-1,3-quinide(IV)、3,4-二咖啡酰基奎宁酸甲酯(Ⅴ)和3,5-二咖啡酰基奎宁酸甲酯(Ⅵ)。[结论]除绿原酸外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张桢  肖怀  焦春香  刘光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4):13258-13259
[目的]研究华山松松塔的乙醇提取浸膏正丁醇萃取物的化学成分,以期寻找抗史滋病病毒(抗HIV)的活性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和MCIGEL枉色谱法,分离得到5种化合物,并利用NMR、ESI—MS等波谱技术对化合物进行鉴定。[结果]5种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4.羟基苯甲酸-1’,3'-二羟基丙酯(I),4-羟基苯甲酸(II),丙二酸(III),(2R)-2,3-二羟基丙酸(IV),2,3-二羟基-1-(4-羟基苯基)丙酮(V)。[结论]化合物I—V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获得。  相似文献   

4.
峨参根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王岳峰  耿耘  朱利平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3):11001-11002
[目的]研究峨眉山峨参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柱色谱及薄层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其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为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Ⅰ)、2-甲基-7,9-十一二稀酸庚酯(Ⅱ)、谷甾醇(Ⅲ)、十八碳二烯酸(Ⅳ)、(Z)-2-当归酰氧甲基-2-丁烯酸(Ⅴ)、峨参内酯(Ⅵ)。[结论]化合物Ⅰ、Ⅲ在峨参根中含量相对较高,化合物Ⅰ为首次从该植物根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刘兴宽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0):16862-16864
[目的]研究沿海滩涂中华补血草[Limonium sinense(Girard) Kuntz]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萃取、制备薄层、反复硅胶、Sephadex-LH20、开放ODS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常数测定及波谱分析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异鼠李素(1)、甘露醇(2)、β-谷甾醇(3)、齐墩果酸(4)、槲皮素(5)、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6)、没食子酸乙酯(7)、山柰酚(8)、山柰酚-3-O-α-L-吡喃鼠李糖苷(9)、(+)-儿茶素(10)、异鼠李素-3-芸香糖甙(11)。[结论]化合物4,6,7,10,11为首次从沿海滩涂中华补血草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杨金  闵勇  刘卫  张丽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3):12453-12454
[目的]为综合开发利用云南省红河州丰富的八角茴香资源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硅胶、凝胶、MCI等分离材料进行柱层析分离,用有机波谱学的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研究了八角茴香的化学成分。[结果]从八角茴香正丁醇浸膏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为木樨草素、木樨草素-7-O-β-D-葡萄糖苷、(+)-儿茶素、gallocatechin、香草酸、3,4-二甲氧基苯甲酸、4-羟基苯甲酸和β-谷甾醇、胡萝卜苷。[结论]从八角茴香中首次分离得到木樨草素、木樨草素-7-O-β-D-葡萄糖苷、(+)-儿茶素、gallocatechin。  相似文献   

7.
李雪  李梅  陈春丽 《安徽农业科学》2014,(12):3535+3567-3535,3567
[目的]对唇香草脂肪酸成分进行GC-MS分析.[方法]利用索氏提取器提取唇香草脂肪酸成分,对脂肪酸进行甲酯化后,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分离的化合物进行结构分析.[结果]共鉴定出10个化学成分,其中主要成分为9,12,15-十八三烯酸(12.38%)、棕榈酸(6.28%)和棕榈酸甲酯(5.08%).[结论]该方法分析了唇香草的脂肪酸成分,为唇香草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榛子叶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榛子叶中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开发榛子叶资源。方法利用1HNMR、13CNMR谱与化学方法鉴定从榛子叶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的结构。采用荧光酶标记法测定榛子叶提取物的抗金属蛋白酶活性。结果从榛子叶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1,3,5,8-四羟基-2,4-二(3-甲基丁-2-烯基)双苯吡酮(1),山奈酚(2),4-羟基-3-甲氧基苯甲酸(3),对羟基苯甲酸(4),儿茶酚(5),2,7-二羟基-3,5-三甲氧基-9,10-二氢菲(6)。测定了化合物(6)的抗金属蛋白酶活性。结论化合物(1)~(6)为首次从该植物叶中获得,化合物(6)对金属蛋白酶(MMP)的抑制作用较强。  相似文献   

9.
杨晓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3):7672-7673
[目的]研究拟诺卡氏菌次级代谢产物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多种色谱方法进行分离和纯化,并用NMR和MS等方法解析其结构。[结果]得到4个单体化合物,其结构分别鉴定为白鲜碱、6-羟基-4-(4-羟苯基)-7-甲氧基香豆素、4-异丙基苯甲酸、β-吲哚甲酸。[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菌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朱小勇  林世炜  卢汝梅  李兵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2):13376-13377
[目的]研究紫玉盘(Uvaria microcarpa Champ.ex Benth)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紫玉盘叶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结果]从紫玉盘叶挥发油中共分离出58个色谱峰,鉴定出37个化合物,占总量的89.70%,主要成分是亚油酸、棕榈酸、邻苯二甲酸单(2-乙基)已醇酯、双环吉玛烯和苯甲酸。[结论]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与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紫玉盘叶挥发油的的化学成分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黄艳  刘鹏  莫建光 《安徽农业科学》2013,(28):11336-11336,11379
[目的]利用现代化学技术分析显脉金花茶叶的化学成分。[方法]用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萃取经乙醇浸提得到的显脉金花荼总浸膏,通过薄层硅胶柱分离、薄层色谱(TLC)鉴别,重结晶得到7种单体化合物,利用各种光谱技术和理化性质进行结构鉴定。[结果]鉴定出其中7个化合物的结构,包括甾醇类2个,三萜类化合物3个,脂肪醇类1个,黄酮类化合物1个,分别为β-谷甾醇、α-菠菜甾醇、伊香树素、齐墩果酸、olibanumol—L、正三十四醇和山奈酚。[结论]α-菠菜甾醇、正三十四醇和olibanumol—L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鉴定出来,β-香树素和山奈酚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鉴定出来。  相似文献   

12.
大叶海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分析大叶海藻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MCI柱层析和半制备液相等方法从大叶海藻提取液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利用核磁共振(NMR)、质谱(MS)等波谱方法对其结构进行鉴定。[结果]经鉴定可知7个化合物分别为bis(2-methylpropyl)ester(1)、2-cyclohexene-1-acetic acid(2)、calycosin(3)、baicalein(4)、wogonin(5)、24-hydroperoxy-24-vinyl-cholesterol(6)和fucosterol(7)。[结论]化合物4和化合物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到。  相似文献   

13.
对中药火绒草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层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与鉴定。采用硅胶柱色谱法、葡聚糖凝胶LH-20柱色谱法和制备高效液相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理化常数和谱学方法鉴定了其化学结构。从火绒草中分离得到了4个化合物,并鉴定了其结构(1-{3-(β-D-glucopyranosyloxy)-2,3-di-hydro-2-[1...  相似文献   

14.
运用多种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对其鉴定,以研究苗药抱石莲(Lepi-dogrammitis drymoglossoide(Bak.)Ching)的化学成分。结果表明,从该植物中首次分离鉴定了6个酚酸化合物和1个甾体化合物,分别为4-羟基苯甲酸(1)、6,7-二羟基香豆素(2)、3,4,5-三羟基苯甲酸甲酯(3)、咖啡酸(4)、3,4-二羟基苯甲酸(5)、3,4-二羟基苯甲醛(6)和胡萝卜苷(7)。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从绍兴市售酸奶中分离并鉴定乳酸菌,研究乳酸菌分离株对6种抗生素的耐药性。[方法]利用MRS培养基迎过稀释法分离酸奶样品中的乳酸菌并进行菌落计数,对分离菌株进行革兰染色和生化反应鉴定,同时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从15种绍兴市售酸奶样品中共分离出31株菌,生化反应鉴定为嗜酸乳杆菌(6株)、保加利亚乳杆菌(7株)、嗜热链球菌(11株)和双歧杆菌(7株);活菌计数结果显示,4份样品(26.7%)中乳酸菌计数低于国家标准,11份样品(73.3%)中活菌计数符合国家标准规定;耐药性试验结果显示,31株乳酸菌对4种抗生素均有一定程度的耐受性,且90.3%的菌株具有多重耐药性,能耐受2~3种抗生素。[结论]绍兴市售酸奶中乳酸菌已具有一定程度的耐药性,对酸奶产品进行耐药性监测和安全评价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6.
通过活性跟踪方法对白鲜皮乙酸乙酯活性部位进行了化学成分研究,采用硅胶柱色谱和重结晶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化合物对幽门螺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值.结果从白鲜皮乙酸乙酯部分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经波谱解析鉴定为:梣酮(1)、白鲜碱(2)、8-羟基白鲜碱(3)、β-谷甾醇(4)、黄柏酮(5)和吴茱萸内酯(6),化合物2、3、5、6具有较好的体外抗幽门螺杆菌活性.  相似文献   

17.
南葶苈子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滴  刘昕  杨晓虹  孙凯 《特产研究》2010,32(2):62-63,77
研究十字花科植物播娘蒿种子(南葶苈子)提取物的化学成份。采用大孔树脂柱色谱和硅胶柱色谱对化合物进行分离和纯化,并通过波谱(1H-NMR1,3C-NMR,MS)分析和化学方法鉴定了其结构。从南葶苈子中分离鉴定出6个化合物:2,5-二甲基-7-羟基-色酮(2,5-dimethyle-7-hydroxychromone,1)、对羟基苯甲醛(p-hydroxy benzaldehyde,2)、异香草酸(isovanillic acid,3)、丁香酸(syringic acid,4)、对羟基苯甲酸(p-benzoic acid,5)和烟酸(nicotinic acid,6)。化合物1~6为首次从播娘蒿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