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大连市海参养殖业投资不断增加,生产规模不断扩大,预计产值超过5亿元,从而成为我国最大的海参繁育、养殖、生产基地。今年以来,生产商和经销商投资海参养殖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全市累计投入4.7亿元用于新建和改造海参人工养殖池,海参养殖面积已达到12万亩,共投入海参育苗室180个,预计海参年产量60000吨。全市形成了育苗、生产、加工、市场开发一条龙的产业体系。大连成为全国最大的海参繁育养殖基地  相似文献   

2.
刚毛藻对海参养殖的危害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宗岩 《中国水产》2010,(12):53-53
<正>目前海参养殖已成为山东、辽宁两省沿海水产业的主打品牌,养殖产量逐年增加,养殖效益不断增长,然而,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养殖时间的延续,海参病害问题也越来越严重。特别是近几年来刚毛藻的大量繁殖,在某些养殖区域的泛滥成灾不但给海参养殖户的管理带来诸多麻烦和不便,而且还引发出许多海参病害和中毒死亡事件,严重地影响了海参养殖产量和经济效益,笔者通过调查研究,初步摸清了刚毛藻的规律并总结出刚毛藻对海参养殖的危害及防治措施,供广大养殖户参考。  相似文献   

3.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购买力的提高,海参及相关产品的销量也在逐年增加,从而带动海参产业的大发展。但是,近年来在传统的海参养殖地区,海参养殖业的发展似乎遇到了瓶颈。一是近海和沿岸适于海参养殖的区域都已近于饱和,无法继续扩大养殖面积。  相似文献   

4.
海参的营养价值极高,类型较多,其中,食用海参占据所有海参品种的20%。随着海参市场规模逐渐扩大,海参的养殖技术亦在不断与时俱进。现阶段,海参养殖存在技术不规范,水质污染等问题,这就需要不断升级海参养殖技术,实现海参养殖产业化发展,保证生态环境更加平衡。  相似文献   

5.
随着海参增养殖业的发展,对海参苗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目前,海参养殖的苗种来源是通过工厂化育苗来提供,而工厂化育苗的生态环境比较稳定,同时也就保护了弱势群体,人为地减少了海参苗的自然淘汰,在这种条件下繁育的海参苗,成活率比较高,但是,把在这种条件下繁育的海参苗投放到自然环境中养殖,成活率偏低,只有5%~15%。  相似文献   

6.
海参饲料研究的现状与发展方向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袁成玉 《水产科学》2005,24(12):54-56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海参人工育苗与养殖产业的迅速发展,海参用饲料研究越来越受到业内人士的关注。海参用饲料的好坏,直接影响海参育苗与养殖生产的成败。特别在目前,苗种生产与成参养殖迅速发展,海参用饲料需求量不断增加,而原料又十分短缺、饲料市场比较混乱,海参饲料开始成为限制海参苗种与养殖生产业发展的潜在因素。为此,笔者将综合叙述海参用饲料研究的发展过程、现状,并探讨其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发展的方向,供广大从事海参研究、教学、生产者参考。1海参用饲料的发展过程1.1国外海参饲料的研究工作始于刺参人工育苗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薛辉 《齐鲁渔业》2009,(5):29-30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医疗保健意识的增强,海参的消费需求不断上升,价格也不断上涨,从而带动了海参养殖热的兴起。由于岩礁筑池对海岸地形地貌影响较大,仅有极少数地区适合发展,养殖规模受到限制,因此虾池改造养殖海参逐渐成为北方地区主要的海参养殖模式。  相似文献   

8.
陈爱华  张庚先 《齐鲁渔业》2008,25(12):12-12
大型藻类的控制一直是海参养殖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当然我们不否认大型藻类对海参养殖的有益之处(在高温季节可遮阴降低池水温度,有些种类还能作为海参的栖息隐蔽物,有利于海参安全度夏;池内生长的大型藻类可以起到改善水质的作用,吸收池中和池底有害物质,减少对海参的危害,增加池水中的溶解氧),但是过多的大型藻类腐烂产生的有毒物质(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会给海参养殖带来很大的危害,这种危害远大于它的益处。那么如何有效控制青苔的生长甚至清除青苔就成为我们在养殖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海参饲料与健康养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参养殖业发展迅猛,养殖模式由粗放养殖转向集约化养殖和半粗放养殖,海参饲养由单一藻粉向全人工饵料发展。为更好地服务海参养殖业,就海参营养疾病的预防对策和健康养殖作简单分析与介绍。  相似文献   

10.
国内外海参养殖技术研究概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沈辉  陈静  李华  刘亚军  何晓明 《河北渔业》2007,(6):3-5,13,20
由于海参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被人们视为重要的海珍品,因而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近年来,海参消费需求量的逐年增加导致了世界范围内海参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种群数量的急剧下降,因此,海参的人工养殖也随之发展起来。本文对现阶段国内外海参养殖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介绍,以期为海参养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海参的消费量逐年增加。海参人工育苗技术、池塘养殖技术的不断进步,推动了池塘海参养殖的快速发展。但由于养殖技术水平不一和养殖方法的不同,使得养殖产量和效益差别较大,笔者通过几年的海参养殖情况分析,总结出了影响池塘海参产量的几个关键因素。1养殖池塘的深度海参在池塘中生长速度的快慢,受水温、饵料、水质环境等因素影响。由于海参在池塘水温超过20℃时有休眠的习性,因此休眠时间的长短  相似文献   

12.
赵广苗 《齐鲁渔业》2006,23(5):29-30
目前刺参是我国海参中唯一的养殖对象,通常说的海参养殖即是指刺参养殖。近几年,各地纷纷改造池塘进行海参养殖,但是,由于海参生长对环境的要求和对养殖技术的要求不是很高,所以,一些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对水质的调控、投喂饵料的质量、日常管理等缺乏科学方法,导致海参养殖成活率低,生长速度慢,甚至出现病害,既影响了海参的质量又降低了养殖效益。针对这一情况,从2003~2005年我们在青岛市城阳区红岛街道进行了刺参池塘健康养殖技术试验,旨在探讨刺参池塘健康养殖的技术措施,规范刺参养殖业,为社会提供健康、无污染的海参产品。  相似文献   

13.
<正>东港市现有海水养殖池塘近6万亩,其中海参养殖面积1万多亩。目前,海参养殖多以单养为主,为了充分利用池塘的空间和饵料、提高生态效益、增加经济效益,2013年,东港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利用海参养殖池塘进行了斑节对虾与海参混养试验,斑节对虾亩放苗4000尾,对海参养殖无不良影响。现将试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析养殖海参发病的情况和养殖水环境的变化,指出养殖水体水温和溶解氧的双分层是导致海参发病的普遍原因.提出以预防为主,从改善养殖条件入手,从根本上防治海参疾病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6月份水温不断升高,山东一带池养海参捕捞已经基本结束,预计下一批池养海参大量上市要等到中秋节之后。这中间两个月左有的时间,市场流通的鲜活海参都要依靠大棚养殖的海参。南于市场需求量大减,往年这个时候价格坚挺的大棚海参现在则显得很萎靡。  相似文献   

16.
海参的几种养殖模式及技术要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常忠岳 《齐鲁渔业》2003,20(1):23-23
海参被誉为海中人参,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海参的药用价值不断得到开发,海参的价格一路攀升,目前全世界海参的缺口近1万吨。近几年,人们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养殖方式养殖海参都取得成功,现将其方式及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金州新区海水池塘和陆地工厂化海珍品养殖发展迅速,特别是池塘海参养殖,养殖面积已达到近5万亩,已成为金州新区增养殖业的重要支柱。但是,随着区域用海规划的不断调整,海参养殖规模逐渐萎缩,严重制约了全区海参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霞浦县自2003年开展北参南移吊笼养殖并获成功至今已有十多年。多年来,霞浦县凭借海岸曲折,港湾众多,受风面小,潮流畅通,水质肥沃,鱼虾贝藻种类繁多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不断发展海参养殖,目前霞浦已成为中国南方最大的盐渍海参交易市场。  相似文献   

19.
海参有海中人参的美誉。近几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医疗保健意识的增强,海参的需求量逐年增大,价格也不断攀升,鲜海参价格已从原先的120元/kg上涨到200元/kg。由于养殖海参经济效益较高,在青岛地区刺参养殖已成为继对虾之后又一新的海水养殖热点。及时开展刺参规范化繁育及养殖推广已成为当前海水养殖工作者的首要任务。笔者在2007年4月起  相似文献   

20.
邢志晓 《齐鲁渔业》2009,26(1):58-58
一是积极探索海参高产抗逆健康养殖的新模式。在稳定现有1333hm^2(2万亩)海参养殖面积的基础上,以五垒岛湾虾池造礁养参示范园区为轴心,组织渔业技术人员进一步加大海参养殖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力度,重点在苗种、养殖和用药“三大环节”上下功夫,全面提高海参养殖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