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流苏的栽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流苏树(chionanthusretusus)是我国特有的珍贵绿化观赏树种,别名隧花木,萝卜丝花,牛筋子,乌金子、茶叶树、四月雪等。为木樨科流苏树属的落叶乔木。是集药用、食用、观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流苏树全雄花和两性花的花粉活力、柱头可授性的变化、有效授粉期和不同属间的远缘杂交,为改良流苏树花色和杂交育种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花粉离体培养法对流苏树、连翘和丁香进行花粉活力测定;利用联苯胺–过氧化氢法检测流苏树两性花柱头可授性;以流苏树‘雪早花’为母本,丁香、连翘为父本,利用蒙导法授粉,开展属间杂交研究;授粉后,通过荧光显微镜分别观察2个杂交组合与2个对照组合花粉管的伸长生长情况,并对果实的表型和杂种胚进行观察;授粉70 d后胚开始固化时,进行杂种苗的培育。【结果】(1)流苏树全雄花和两性花的花粉活力差异显著,全雄花花粉活力(55.91%)显著高于两性花花粉活力(42.94%)。(2)新鲜连翘花花粉活力为65.72%,-20℃条件下贮藏28 d花粉活力为12.78%;新鲜丁香花花粉活力为66.21%,-20℃条件下贮藏15 d花粉活力为26.35%。(3)流苏树柱头可授性在不同花发育时期呈现:盛花期>始花期>末花期>花蕾期,最佳授粉时间为盛花期。(4)授粉后对花粉管的伸长进行荧光观察发现,蒙导授粉后2个杂交组合花粉管均能伸入胚珠完成授精。(5)2种杂交...  相似文献   

3.
流苏树是我国的珍贵树种之一。别名甚多,有四月雪、萝卜丝花、茶叶树等,为木犀科苏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生长在云南、广东、福建、台湾等省,主要分布于黄河以南地区,因具有较强的耐寒性,在北京冬季-10℃甚至-20℃的低温条件也可露地安全过冬。树高6米左右,冠幅5米左右。叶对生,椭圆形,叶质稍厚,春末夏初开花,在北京多于5月上中旬开花。花开时节,满树皆花,如同冬天里的白雪压满枝头。  相似文献   

4.
流苏树的栽培管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苏树综合利用价值较高,可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所以对流苏树的栽培管理广受各地青睐,像我国山东省青岛市就拥有专门的流苏树种植基地。本文主要探讨了青岛市即墨区在流苏树方面的相关栽培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5.
流苏树在园林绿化、城乡美化、公园、风景区等地广泛用作庭荫树、四旁树、行道树、观赏树栽种,深受人们喜爱,其优质果实苗木市场供不应求。2011-2017年,我们组织科技人员,开展了野生流苏树果实的苗木引种繁育技术研究实验,并取得了繁育技术经验,为流苏树种质资源保护提供了科学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6.
传统的流苏树属植物(流苏树与美国流苏树)因其独特的植物学特征,如树形优美、满树白花、串串果实蓝色等,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通过比较流苏树与美国流苏树的生物学性状及其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探讨了它们的应用现状及存在的不足,并为今后对其资源的应用和发展提出了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7.
流苏树     
《天津农林科技》2009,(4):F0004-F0004
流苏树,俗名姑苏茶树、乌金子、牛筋子、萝卜丝花,学名Chinanthus retusus-Lindl.etPaxt.是木犀科流苏树属植物。流苏树具有喜光、耐寒、抗旱的特点,生长寿命长。该树种适应性强,其成年树植株高大优美、花叶繁茂。初夏满树白花,如覆霜盖雪,且花瓣纤细,气味芳香,清雅宜人,是一种珍贵的园林观赏树种,不论点缀、群植、列植均具很好的观赏效果。  相似文献   

8.
流苏树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流苏树利用价值、形态特征、分布习性、繁育技术和栽培技术全面论述,特别是对流苏树的繁育技术和栽培技术进行介绍,对林业生产有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流苏树是中国二级保护植物,对其繁育技术的研究在生产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回顾了前人对流苏树繁育技术的研究,从其种子休眠、打破种子休眠,到流苏树的播种育苗、扦插繁殖、嫁接繁育以及组培快繁等方面,对流苏树繁育技术的特点进行总结与归纳,分析了不同阶段不同繁殖技术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流苏树的快速繁殖、优质大苗的培育及新品种选育提供技术参考,并从繁育技术、应用价值及古树资源的保护利用等方面对其以后的科学研究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0.
流苏树是中国二级保护植物,对其繁育技术的研究在生产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回顾了前人对流苏树繁育技术的研究,从其种子休眠、打破种子休眠,到流苏树的播种育苗、扦插繁殖、嫁接繁育以及组培快繁等方面,对流苏树繁育技术的特点进行总结与归纳,分析了不同阶段不同繁殖技术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流苏树的快速繁殖、优质大苗的培育及新品种选育提供技术参考,并从繁育技术、应用价值及古树资源的保护利用等方面对其以后的科学研究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1.
流苏树的综合利用价值及栽培管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流苏树的综合利用价值,并从选地整地、育苗、移植分栽、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总结了流苏树的栽培管理技术要点,以期为生产者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2.
流苏树播种育苗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总结出流苏树播种育苗技术,主要包括圃地选择与整理、种子采集及处理、播种、幼苗管理、大田移植、移植后管理、虫害防治等内容,以期为流苏树的开发利用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流苏树是我国珍贵的乡土树种,分布范围广,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近年来已在园林绿化中有所应用。为了进一步加强对流苏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有效发挥其综合价值,依据相关文献,对流苏树的资源分类、地理分布、植物特性进行了归纳整理,总结了流苏树在观赏、生态、药用及经济等方面的多重价值,首次对流苏的文化意蕴进行了深度挖掘,并系统阐述了它在城乡园林绿化中的应用方式,最后就其目前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为系统地研究流苏树的分类、形态特征和解剖特征,对华北地区14个主要类型的流苏树的形态特征和叶片及叶柄的解剖学特征进行分析。形态比较结果表明:14个不同类型的流苏树在外观形态有显著差异,其树冠、枝姿、树皮性状和叶形等形态特征都有显著不同,反映类型间可能存在遗传分化;解剖结构的观察结果显示:1)14个类型流苏树叶片均为异面叶,表皮细胞和栅栏组织均为1层,排列紧密,叶片和叶柄表面均覆有毛被和角质层;2)叶片和叶柄横切面结构有差异,叶柄中部横切面形状均为近半圆形,但维管束轮廓有近半圆形、半圆形和近圆形3种形状;3)维管束类型均为近周韧,但每个类型的维管束数目和大小都不尽相同。并根据筛选出的19个解剖特征数据对14个类型流苏树的分化关系进行聚类分析。综合比较形态和解剖特征可以发现在各类型之间差异比较明显,可为流苏树的类型鉴定及植株选优提供依据,在株型定向培育和资源鉴定方面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揭示我国不同地区流苏树(Chionanthus retusus)天然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更好地为合理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SRAP)分子标记技术对不同地区的7个流苏树天然群体的62份样品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和群体遗传结构研究。  结果  (1)7个流苏树天然群体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8对SRAP引物共扩增出1 728条清晰条带,其中1 649条具有多态性,PPB(多态性条带比例)为95.43%;群体间的有效等位基因数为 1.213 7,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为 0.153 7,Shannon’s信息多样性指数为0.268 0。(2)流苏树天然群体存在较高水平的种群内遗传变异和较低水平的群体间遗传变异(Gst = 0.133 6),7个流苏树天然群体间存在较高水平的基因交流(Nm = 3.243 7)。(3)流苏树群体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介于0.898 0 ~ 0.973 6之间,平均值为0.934 4,经Mantel检验(r = 0.288,P = 0.205)及群体间的聚类证明群体间的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之间无明显相关性;62份流苏树初级种质聚类结果表明大部分种质表现为同一群体的多数个体聚在一起,部分种质存在不同群体间的个体聚在一起的现象,表现出群体间遗传变异相对稳定而种群内的遗传变异水平相对较高的特点,与基因多样性分析结果一致。  结论  综合多因素分析推测,太行山地区可能是我国流苏树种质资源的主要产区。   相似文献   

16.
采用同步热分析仪研究12份福建乌龙茶茶样的热分解过程.试验条件为:茶样由室温以10℃·min-1匀速升温至600℃,气氛为空气,铝坩埚加盖(盖上钻1 mm的孔).结果表明:茶叶的热分解过程分为5个失重阶段:1室温至100℃左右主要为脱水阶段;2100-226℃为茶叶挥发物逸出阶段;3226-345℃为变味热分解阶段;4345-482℃为碳化阶段;5482-600℃为燃烧阶段.茶叶具有相似的失重过程,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曲线体现茶叶的特征,阶段2主要体现茶叶内含物的品质特征,阶段345主要体现茶叶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及粗蛋白、粗脂肪和无机盐等其他物质的含量特征,可反映不同品种、季节和加工工艺茶叶组成的差异.因此同步热分析可作为一种初步的鉴别方法.  相似文献   

17.
采用响应面法对热浸法提取流苏石斛多糖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并以清除l,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能力为评价指标,对不同产地流苏石斛多糖抗氧化活性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流苏石斛多糖提取最佳工艺参数为提取温度92℃、料液比(V/W)26∶1、提取时间2.5 h,理论提取率为9.31%,实际提取率为9.18%,相对误差为1.40%;兴义、罗甸、云南、广西4个产地的流苏石斛多糖含量分别为10.34%、8.36%、3.35%、6.66%;以IC50作为判定抗氧化活性强弱的指标,分析表明,4个不同产地中以云南产流苏石斛多糖抗氧化能力相对较强.  相似文献   

18.
诃子树为落叶乔木型树种,适应作茶叶的荫蔽树。诃子与茶叶间作,有利于茶叶的生长,改善间作区的小气候环境,诃子树投产果期能提高单位面积产值,增加经济效益。从本试验区的诃子树与茶叶间作来看,生长至第5、第6周年的两年诃子产果量,可给间作区的茶园平均每亩增加收入分别为117元和304元的产值,而间作区的茶叶产量亦比纯茶区茶叶产量两年平均增产6.3%。因此,诃子树与茶叶间作共同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以流苏2年生播种苗为试材,模拟12种不同盐碱条件,研究盐碱胁迫下流苏苗的盐害症状及生理生化反应。结果显示:随着盐碱胁迫的加重,流苏叶片相对电导率、丙二醛质量摩尔浓度、脯氨酸质量浓度、可溶性糖质量分数整体呈增加趋势;SOD活性呈"上升-下降-上升"的变化,流苏叶片叶绿素质量分数呈现"上升-下降"趋势。研究表明,流苏在低盐轻碱条件下可以良好生长,在中盐(200 mmol·L~(-1))、pH值≥8.45条件下,会对流苏造成较大影响。盐与碱的协同作用使胁迫产生叠加效应,加重危害的程度。  相似文献   

20.
名优茶增香工艺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卷曲形名优茶为试材,研究了30型滚筒连续杀青机用于名优绿茶增香的效果。结果表明,30型滚筒连续杀青机可用于名优绿茶增香;增香的温度和时间对名优绿茶的品质有较大影响,在温度低于130℃范围,随着增香温度的升高,茶多酚、叶绿素、可溶性糖含量呈下降趋势,氨基酸呈增加趋势;随着时间的增加,茶多酚、叶绿素,氨基酸含量下降,可溶性糖含量增加;在温度超过130℃时,茶叶色泽易黄变,香味易焦变,香气分析结果表明,在增香过程中,二氢海葵内酯、香叶醇、芳樟醇等具有良好香型的香气成分含量明显上升,结合内质分析和感官审评结果,采用30型滚筒连续杀青机增香的最佳温度和时间是120℃10-30s,其次是110℃10-30s,所制茶叶栗香高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